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南州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很久以前就诞生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的时候。哺乳动物的崛起是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也很强大。类人猿仅用几百万年就完成了智慧的进化。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开启了文明时代,进入了数百年前的科学时代。可以说,类人猿在几百万年前就走上了智能进化的道路,虽然几百万年对人类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很短很快的进化了。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亿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亿年的时间里面,恐龙竟然没有进化成智慧的生命,只是一味地长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恐龙突然灭绝又是什么造成的?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都需要顺应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对抗自然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吧。在“恐龙时代”,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身躯,称霸地球。如果有一个物种想要统治地球,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的生命。当时的恐龙重达300吨,长达60米,这在当时的物种中是绝无仅有的,是可以完全碾压其他物种的,没有哪一个物种能够与之抗衡,自然而然的,它就成了当时的地球的主人。恐龙当然也需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则,不然的话也会被其他的生命所取代。根据当时的情况,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向身体而不是向智慧进化,它们只是一味地长个子,当然,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大自然的法则,那时候物种丰富,水草丰茂,只要身体足够大,便能打败一切。它们认为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当然在那个时代它们做到了,即使恐龙的智力十分低下,但是凭借其高大的身躯,在地球上成了当之无愧的“巨人”,根本不需要向智慧方向发展。不过可悲的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的身躯从优势立即变成了劣势,从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有很多种生物从外形上面讲完全可以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另外一条造化之路。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因为身体的原因,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群居的生活。在群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沟通,慢慢地产生了语言,慢慢地学会了制造工具。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和恐龙不同,人类选择了另外一个进化方法,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恐龙的智商在人类面前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身材高大而没有智慧的恐龙,在一场大的灾难中彻底消失了,现在人类虽然也面临着这种风险,但是其智慧远远超过了恐龙,能够制造出很多先进的工具,尤其是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寻找另外一个安身之地,因此即使人类遭受到了与恐龙一样大的自然灾害,受到很大的损失,也不会像恐龙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人类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飞向太空或去往地底来躲避灾难。(摘编自《恐龙统治地球亿年,为什么没进化出智慧?》,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恐龙选择了身体进化而非智慧进化的方向,这违背了自然规则,最终从地球上绝迹了。B.人类发现好的工具要比强大的身躯有用,因此放弃向身材方面的进化,变得矮小。C.类人猿用几百万年完成智慧进化,和统治地球亿年的恐龙相比选择了较好的进化方向。D.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消失了,而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躲避了小行星的撞击带来的灾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居生活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人类有了交流,产生语言,学会制造工具。B.文章用事实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结果迥异,讲究事实、规律和结论之间的严密性。C.本文双线交互,人类和恐龙的进化史交替阐述,最后对比得出人类未来有无限可能。D.文章将人类进化和恐龙的进化作比较,语言专业深奥,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3.下列生物界现象,不能印证材料第4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A.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科学家们选育出了更加高产、优质和多抗的水稻遗传资源。B.长颈鹿的祖先有长颈也有短颈,当青草缺乏时,长颈的能吃到高处的叶子而活了下来,短颈的便逐渐消失。C.颌的出现使鱼的生活领域扩大到以往不能生活的地区,这以后,鱼类进化成为最普遍的游泳生物类群。D.蜂鸟以花蜜为食物,喙部形态随花而进化,有些喙长而直,有的下曲,个别种类向上弯曲,舌伸缩自如。4.作家刘慈欣在科幻作品《微纪元》中讲述了人类在经历大灾难后,利用智慧与科技将人类和人类社会缩小了10亿倍,微纪元里的人只有10微米左右,相当于一个细胞,他们生活在一个个直径一米左右的透明半球里,微人延续且升华了地球文明。这虽是科幻作品,但却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析科幻作品里的可能性。5.在《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中,达尔文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择优弃劣的力量,恐龙灭绝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进行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深巷里的老墙梁衡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⑧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取材于梁衡同名散文,有删改)文本二: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及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节选自黄海飞《论述作文散文文体家的梁衡》)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B.文本一中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C.文本一中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表现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D.文本二从理论上介绍了梁衡关于散文美“三层次”理论,即描写叙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这三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问题,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B.作者善用比喻,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大自然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感。C.文章前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后半部分聚焦老墙及土墙进行细部刻画,不枝不蔓,详略相宜。D.文章间或采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抒发感情,同时将读者引入文本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8.文本一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其中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9.文本二写到了梁衡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请你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节选自《明皇杂录》)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曹参自谓A不及B萧何C一D遵E其法F无所变更G汉业以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惶恐入谢于上”与“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B.“专固以分其权”与“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两句中的“固”含义不同。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两句中的“相与”含义相同。D.“然享国岁久”与“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两句中的“享国”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崇请假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回来,很快就把堆积的政事处理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但他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C.卢怀慎不谋求钱财资产,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儿还经常挨饿受冻,所以他的亲朋好友经常慷慨地接济他们。D.司马光与“时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唐明皇的盛世基业,是姚崇和卢怀慎两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对卢怀慎给予了肯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2)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14.世人对卢怀慎褒贬不一,结合材料,你觉得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对小事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酿成大祸。(2)《石钟山记》中,苏轼强调了要揭示事物的真相必须实地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以的。(3)古人常以草木入诗,或反衬荒凉,或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相比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互动性作为产品的重要特色。随着直播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直播不仅有主播与观众的互动,_____①_____。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成为不少观众A()的场景,也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实现了自身影响力和收益的提升。但是,原本旨在丰富直播内容的“PK”,却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诚然,网络空间既要鼓励格调高雅的“阳春白雪”,_____②_____,但是,网络纵然海纳百川,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对于眼里只有流量,B()地释放戾气的直播主播,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坚决防止脏话狠话的传播。主播_____③_____,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却不能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C()。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销声匿迹。18.在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A()B()C()19.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