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课标要求具体内容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二一九法令”主要内容;评价改革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其局限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改革后俄国面临的问题【重点】“二一九法令”主要内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政治变革【难点】全面理解“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改革后俄国存在的问题【知识梳理】阅读教材95页,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行改革做了哪些准备?亚历山大酝酿改革——借鉴历史、大造舆论、组织措施、个人决心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措施进步性局限性经济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度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②经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需付高额赎金和承担义务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④时限: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步扩大自由劳动力来源,利于工业革命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妥协的产物,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①不彻底性:受村社控制,农民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②掠夺性:高价赎买份地,“解放”后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③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土地更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政治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①有财产限制;②权力上有限制,实权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员手中司法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仍受不公正待遇军事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带有一定的军国主义色彩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推动教育的近代化【概念阐释】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俄国近代化?近代化:①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②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③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全球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近代化的特点: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程——平缓;结果——改革极不彻底,保留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依然使它相对落后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①英国、法国、美国通过革命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②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并且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十分明显③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史料链接】材料一:课本97页【学思之窗】材料二课本100页【历史纵横】材料三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恩格斯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材料五课本97页【资料回放】材料六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常的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改革具有欺骗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材料七(经济改革后农民依然贫穷,矛盾未解决;政治改革不彻底,依然是沙皇专制统治)图片三图片三图片二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图片一图片三图片三图片二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图片一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材料八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改革的目的—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材料九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沙皇矛盾心理决定了改革的局限性,观点由阶级属性和改革必然性决定材料十“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决定了改革的局限性)结合上述材料,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评价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一)积极: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俄国从农奴制的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发展时期(1)经济: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俄国经济的近代化。①农业: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②工业: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促进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2)政治: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迈出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的第一步,也带来了一丝民主化的气息。(3)思想:改革客观上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进一步改革的呼声高涨。(二)局限:(1)妥协性(动机和目的):改革是沙皇在形势所迫下为维护沙皇专制的“让步”。(2)掠夺性和欺骗性(内容):改革没有满足农民关于土地和自由的要求,农民付出了高额赎金却失去了大量土地,还要承担临时义务,落入村社控制,忍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3)不彻底性(结果):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和沙皇专制,严重影响到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最终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三、改革后的俄国1、存在的问题:(1)经济上: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①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反沙皇专制斗争不断材料一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专列,但炸弹未爆;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材料二:“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①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状况,又要依附于封建封建地主阶级②农民:遭受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③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但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2、结果: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改革中止,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未终止。3、历史任务:面临民主革命的任务——推翻沙皇专制,消除农奴制残余(反封建)【思维延伸】结合俄国近代化改革的成败经验,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何建议?提示:①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②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③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④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课堂练习】1、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AA.报纸公开讨论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C.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4.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DA.废除农奴制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C.发展资本主义D.巩固统治,增强国力5.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改革不包括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C.在全国各地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D.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有财产限制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动摇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8.“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11.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A.拥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B.机器生产完全排挤了手工劳动C.经济总体水平已赶上欧美D.工业品的海外销售市场迅速扩大12.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①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②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③扩大了工业品国内销售市场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11.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②解放后的农民被掠夺得一干二净③农民重新接受地主盘剥和奴役④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1997年上海卷)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该事件的性质是A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国家的农奴主改革
B在农奴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C旨在改变地主占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D农奴主领导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恩格斯材料二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材料三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解放农奴宣言》材料四1861年改革草案终于在国务会议上通过。在这次会议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再三强调说:“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材料五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号召在知识分子的领导下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材料六“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材料七“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巩固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恩格斯材料八“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记账实操-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区别
- 2025建筑工程基桩质量监督委托检测合同
- 2025双务合同中合同解除权的适用
- 2025租赁合同逾期付款注意事项
- 2025电子邮件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 2025南京房屋买卖合同模板
- 2025简化版民间借款合同样式模板
- 2025商场租赁合同协议
- 2025标准煤炭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加工合作合同
- 《ERP总体介绍》课件
- 企业利他培训
- 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升学 护理类 专业综合模拟卷(4)(四川适用)(原卷版)
- 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洞察分析
- 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农村街道电网改造合同范例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高校实验室耗材管理制度
- 绿化 保洁合同范例
- 零售店员工管理
- 《通信概论》课件 任务1 4G网络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