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卿先生产后病验案3则_第1页
林上卿先生产后病验案3则_第2页
林上卿先生产后病验案3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上卿先生产后病验案3则

林尚青先生在医疗方面已经70多年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林老临证善举经方,拈之得心应手,频获效验,在妇科方面亦颇有独到之处。笔者就其产后病的治疗,撷验案数例,供同道借鉴。1体状色味患者黄某某,29岁,务农。患者产后10d,自恃体健而入溪中洗衣被,顿感寒冷,勉强返家,遂作头痛,项背强直,筋脉拘急,发热恶风,自汗出,胸腹满闷,肢体酸重,口不渴,纳呆,大便不行,小溲涩少,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迟。处方:瓜蒌根、桂枝、白芍各15g,桃仁、炙甘草各8g,秦艽、地龙干、藿香、佩兰、生姜各10g,大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2剂。药后二便通利,胸腹闷胀及肢体酸重、发热恶风等症皆轻,但仍有头痛项强、筋脉拘急之症,脉沉细迟弱。乃步前方去秦艽、地龙、桃仁、藿香、佩兰,加当归6g,黄芪30g,白芍倍量。药后诸症尽撤,脉和缓,纳增,恶露净,继以调补气血而安。2广深低事以老会诊高某某,28岁,营业员。自诉产后几天洗澡后,但觉头晕,头部汗出甚多,呕逆欲吐,纳不能下。曾就医诊治,给予生化汤、生脉散、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等以及注射阿托品、青霉素之类,未效,特邀林老会诊。此时为产后第13d,症见面色无华,头昏,头汗甚多,齐颈而止,呕逆纳呆,口干微饮,心烦不安,寐差,腹微胀而不痛,溲短少,大便5d未通,乳汁减少,恶露未净,卧床忌起,动则汗出淋漓、头昏冒及呕逆加剧,舌淡红,苔白微燥,脉微弱。处方:党参、柴胡、益母草各15g,黄芩、半夏、生姜各10g,甘草6g,红枣12枚,水煎,分3次温服。1剂而微汗出,脉象更弱,遂以原方加党参15g再进1剂,但见头汗全消,头晕呕逆亦撤,纳增,二便通,恶露净。3返家内以桑菊饮、银翘散等解表治疗郑某某,29岁。患者体质素虚,复加产时出血甚多,大汗淋漓,产后渐起头痛,发热(T:38.3~39℃),住当地医院治疗,诊为“产褥热”,用广谱抗菌素数日,体温降至正常出院。返家翌日发热如前,他医以桑菊饮、银翘散等清热解表之剂,配合青、链霉素等治疗未效,特邀林老会诊。时值产后15d,面色红赤,头痛,发热,周身骨节酸楚,心烦不寐,咳嗽痰白稠粘,口渴喜热饮,纳差,大便秘结3d,溲短少,恶露少量,舌绛红,苔白腻,脉浮缓。处方:竹叶、党参、葛根各15g,防风、桔梗、桂枝、附子、甘草各6g,生姜10g,红枣10枚。2剂后微汗出,余症依然,脉浮缓弱。林老认为,药已入辙,唯附子量轻,不能为力,乃改12g以引阳下行,继服2剂。药后诸症锐减,便畅、溲清、纳增、脉缓和。继以调养心脾而安。4大服刑治疗方刘某某,28岁。患者产后7d高热,心烦如狂3d,妇产科诊为“产褥热”,屡用抗菌素治疗未效,特求诊于林老。症见高热(T:40.2℃),时而谵语,心烦如狂,恶露不通,少腹硬痛,按之则剧,大便秘结3d,口干燥不欲饮,无汗,面红赤,舌红,舌尖瘀点,脉弦数。处方:大黄、桃仁各15g,桂枝12g,芒硝、甘草各9g。2剂后,下瘀血,臭不可近,热退(T:36.8℃),诸症尽撤,脉和缓。继以养益气血而安。5临床治疗—产后衄血朱某,25岁。患者产后5d,全身广泛出血,住某院治疗,经用抗生素、止血剂、输血等措施,兼服中药而罔效,乃求治于林老。细询病史,家属告知因临产时恐其体虚,曾进服西洋参15g。翌日又进食鸡酒半碗继而身热,延医治疗诊为“外感发热”,投以退热剂(药名不详),遂自汗出,继则吐、衄血。症见:面色苍白,吐血,鼻衄,全身皮肤见块状紫癜,眼眶、指甲均呈紫色,精神萎靡,气短声低,口唇干燥而不喜饮,心烦不安,纳呆,小腹胀满,按之刺痛,大便数日不行,溲短少,恶露稀少,舌红少苔,脉微涩。查血常规:Hb20g/L,RBC2.16×1012/L,WBC3.18×109/L,N0.56,L0.38,E0.06,PLT40×109/L。处方:虫6g,桃仁10g,大黄15g,3味共研末,加白蜜25g,煎分4服。药后大便下2次,吐衄减轻,恶露未通。处方:虫、大黄各10g,桃仁15g,白蜜30g,煎分4服。药后恶露渐通,排出紫色血块甚多,吐衄、身热等症均消。继以调养心脾月余而康,血常规复查示正常。讨论: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治疗上有“产后宜温”之说。但临证宜细察详辨,不拘一格,林老的临床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精神。产后柔痉一证,是由产后血虚而筋脉失养,加之产后腠理不固,易感风邪,化燥伤筋而成。《金匮要略·产后病篇》指出本证的病因“……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但如何治疗却无论述。林老认为可以参照《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的条文,以瓜蒌桂枝汤治疗。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瓜蒌根清气分之热而润太阳既耗之液,加地龙、秦艽、桃仁以祛风湿,通络脉,行血瘀;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复诊见外感风湿解,而项强拘急诸症犹存,乃因产后血亏未复,血不荣筋使然,故投当归补血汤,且白芍倍量建中气而柔筋脉,俾邪祛正复,诸恙悉瘳,临证之灵活可窥端倪。产后郁冒乃产后血虚阴亏,兼受外邪,阳气上冒所致。由于外闭内郁,下虚上冒,选方拟药颇难。汗之则更亡津液,可致阴竭于内,阳浮于外。滋之则阳郁不解,头汗不止而阳脱于外。仲景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以扶正达郁,和利枢机,从而使阴阳平衡,则郁冒自解。例3之中风,非单纯外感,而属正虚邪实之候,治疗必当寓解表于扶正之中,单纯解表或补里都可能致阳脱或邪恋不解,故非仲景竹叶汤不可,其有竹叶、防风、桔梗上清头热,又有附子引浮阳下行,桂枝汤去芍药能温通肌表,宣化膀胱,从而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例4是产后燥屎和瘀血互结而致,此时若但治其血,则瘀血未必能去而阳明实热不能急除。故投桃仁承气汤破瘀血,导邪热,药到病解。例5之吐衄系瘀血内阻,误用补涩,瘀阻化热,复因服用退热之剂,汗出伤阴,热炽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虽然外观呈现虚象,然必急攻血方得正安,不可从虚论治。诚如经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而攻瘀非一般活血之味所能奏效,必投《金匮》下瘀血汤,取虫善破干血,桃仁去旧生新,大黄攻结散坚,泻下燥热,搜瘀荡浊之力甚疾。二诊见便通而恶露不下,乃方已对证而各药用量配伍欠妥的缘故。故减大黄而增虫桃仁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