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提示《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习提示①本篇课文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而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也正体现了庄子擅长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特点。素养目标②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的艺术特色。素养目标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背诵课文。3.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4.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5.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情景导入天下人都被社会环境局限于只知道所谓“有用的用”,却没有人知道那些被时代潮流遗弃的藏在沙堆土地下“看似无用却实际上有着大用”的玄妙道理。”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用之大用”?让我们一起走进《五石之瓠》来来了解下。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庄子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2.时代背景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3.庄子思想天道观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辩证法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人生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自由思想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齐物论庄子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6.了解惠子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7.题目解说石shí: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此义在古书中读shí)“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5石=50斗=300千克环节二: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五石(shí)瓠(hù)瓠落(huò)呺然(xiāo)掊之(pǒu)不龟手(jūn)洴澼絖(píngpìkuàng)鬻(yù)越有难(nàn)任务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任务2: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活动:学生自读,学生整体把握,划分层次。第一层(惠子曰……无为其无用而剖之)惠子认为大瓠无用第二层(庄子曰……则所用之异也)庄子举例说明“所用之异”的道理第三层(今子……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批评惠子环节三:深度探究研读第一层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谓:对……说②贻:赠送③瓠:葫芦④树:种植⑤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⑥坚:坚固的程度⑦自举:宾语前置,即“举自”,拿起自己⑧以为:把……当作⑨则:那么⑩瓠落:很大的样子⑪呺然:庞大而中空的样子⑫掊:砸破释义: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教师讲解:分析这一部分的语言特点明确①多用否定,增强语气;②多用散句,口语,通俗易懂,平实自然。贻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赠送。传之子孙,以贻后世。《尚书序》遗留,留下。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柳毅传》造成,招致。第二课时研读第二层原文: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固:实在,确实②善:擅长③龟手:龟,同“皲”,冻裂手④洴:使动,使……浮起⑤澼:在水中漂洗⑥絖:同“纩”,丝絮⑦事:营生⑧鬻:卖⑨请:请允许我⑩说:同“悦”,取悦⑪难:发难,即发兵侵略⑫一:同样的⑬或:有的人⑭异:不同释义: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客是哪国人,为什么送了吴王防止冻裂的药后吴王就发兵了?概括客人形象。明确客为吴国之客,知道吴国士兵冬天打水战手裂开了无法作战所以特意求了防止手裂开的药膏让吴王发兵作战打赢。聪明睿智;有勇有谋。思考2:“说”翻译成取悦还是游说?客人功利吗?庄子和客人是一类人吗?取悦:趋炎附势,巴结讨好的人游说:心有壮志,有勇有谋的人不能将封侯的结果强加在客的初心上,客人无法跳脱世俗建功立业的范围,和向往自由逍遥的庄子是不同的,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客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总结“客”的眼光再高,也只跳脱不出世俗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算作一类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思考3: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明确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通过对药膏不同的用法,得到前后不同的结果,得到“所用之异也”的结论。【拓展补充】一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一样,相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专一使一致。孰能一之?《孟子》统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概,都,全部。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史记》乃,竟。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列子》一旦,一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有时,或者。研读第三层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虑:用绳结缀②以为:把……制成③而:表转折,却④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比喻不通达的见识释义: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这一部分的艺术特点。明确①想象奇特丰富;②敢于讽刺批判。思考1:概括本文的寓意,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明确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启示: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思考2:试概括文中庄子和惠子的形象特征。明确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也必能得到真正解脱的真人状态;反之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有太多欲望要求和外界与内心的束缚。思辨性探究思考1:没有用的东西就要断舍离啊,惠子的做法为何是错的?庄子的做法就一定是对的吗?他想表达怎样的观点?明确庄子曾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惠子的目光仅囿于日常思维,只从实用的物质层面看待事物,而庄子是从泛舟湖上使精神世界得到满足的角度看待葫芦的,超越了“小”的思维,看到了“大”用。所以他说“外重者内拙”。由此可知,庄子的境界高于惠子。思考2: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逍遥派”的庄子?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阐明理由。明确观点一:我喜欢“实用派”的惠子。将“实用”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符合经济原则,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观点二:我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社会中却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不少人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恨不得做什么事都立竿见影,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庄子的“逍遥”主张抛却事事皆功利的想法,重视对美的欣赏和对精神的追求,不失为拯救“过度功利”的一剂良药。思考: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辩白了彼此的观点,惠子用的是关于大葫芦大而无用的例子来影射庄子的学说大而不实用;而庄子用宋人擅长制造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