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年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_第1页
当代中国年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_第2页
当代中国年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_第3页
当代中国年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_第4页
当代中国年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社会主义”的定义及产生发展1、社会主义的定义。“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有“社会的”、“公共的”之意。社会主义是指主张以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控制,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否定,进而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促进人类解放不断实现的发展着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体。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以个体为中心、个人主义,国内外很多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更强调集体的、共同的和社会的利益和作用。2、“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一词最早是圣西门一位学生在1832年提出来的。(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但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6世纪初。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写成《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是为“社会主义”的第一声号角。在他之后,德国的闵采尔提出了建立财产公有的“千年王国”、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成《太阳城》、英国的培根出版了《新大西岛》、温斯坦莱出版了《正义新法》和《自由法》、法国的维拉斯写成了《塞瓦兰人的历史》等等。他们都表达了消灭“一方面贫困不堪,另一方面却奢侈无度”的丑恶社会现象,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理想。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逐渐成熟,到19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其代表人物即为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继承了社会主义思想先驱的批评视角,抨击早期原始野蛮资本主义的社会不公,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甚至亲自进行建立理想社会的实验。但由于资本主义本身还不够发展,他们还找不到改变旧制度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其理论更多地带有道德批判和理想主义色彩,因而和其前辈们的主张一样,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出版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早期社会主义者的价值追求,并超越了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幻想。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做了严密的科学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以它必将被自己的创造物———发达的生产力和无产阶级所毁灭。继之而起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将按照社会化生产的本质要求由全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并以计划的方式组织社会生产。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18年初到1929年,苏俄先后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来巩固和发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1929年开始,在斯大林的推动下,苏联开始强制推行集体化运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和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和基础。苏联模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成为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纷纷效仿的经典体制。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它们纷纷改旗易帜,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沉重打击。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中国没有像它们一样放弃社会主义,而是在改革中坚持了下来,并通过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突破“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计划经济”的教条公式,开创性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自由、民主和法治,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通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的成功也对越南、老挝、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它们也开始沿着中国思路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特色”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环境因素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事物为什么自身有其特殊性,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环境因素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国既定的道路,又是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也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其“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首先,“中国特色”是与苏联模式相比较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特色”,而“特色”来自于比较。“中国特色”是和“苏联模式”相比较而言的。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两个最重要的相互衔接的实践,是世界现代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有联系不断增强,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将越来越凸显,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内涵、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苏联模式为原始样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特征,与资本主义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处于改革进程中的社会样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关系。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经过90年的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又指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完整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理论整体构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方向,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即理想目标、发展道路、思想理论、制度设计,它们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伟大实践。3、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纲领和我国人民的追求意愿。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主张、前进道路和价值目标,关系到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的选择,关系到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旗帜问题,把旗帜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他们认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集中体现着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鲜明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成其为政党。列宁强调:“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毛泽东认为,要改造中国又深又厚的坏空气,只有树立起了旗帜,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反复强调毛泽东思想作为旗帜丢不得,认为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和国家的工作,“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党的十六大上,仍然强调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事业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实践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实践途径。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是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但由于在中国这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人们对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加上当时的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使得这一探索未能成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在科学轨道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要命题,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经过努力开拓,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党对这条道路的性质、内涵、意义越来越明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七一”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党的十七大对这条道路的阐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历尽艰难而找到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所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和接续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思想基础。我们党在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体现,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核心内涵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理性的前提下,基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历史文化传统,根据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变化所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正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领导中国人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伟大成就。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方略和执政手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都要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的设计、安排与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是党的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人都非常重视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套相互呼应、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从制度上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保障。四、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5、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当代后发型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具有巨大的道路引领价值。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发展道路,不仅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具有巨大的道路引领意义,而且对当代后发型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具有巨大的道路探索价值。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校准了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文章这个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有机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校准了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文章这一根本方向。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积淀,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式现代化”已初步成型。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建构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的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关于中国社会全面变革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及其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既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路径选择,又对后发型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具有深刻的道路启迪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如何焕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具有巨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这一新理论形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的实践,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况、回答社会主义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规律,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超越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涵的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既贯穿着同一主题,又具有各自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即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改革开放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