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含答案)

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2022秋淮南期中)课外阅读。

我是一棵小小草

嗨!大家好!我是一棵小小草。我虽然没有杨柳那样婀娜多姿,没有竹子那样坚韧挺拔,也没有银杏树那样闻名遐迩,但我的生活同样是多姿多彩的。

每当太阳升起,千万缕金光穿过云彩,投入大地的怀抱,一切景象是那样令我陶醉。几只蝴蝶在我头上跳着欢快的“拉丁舞",鸟儿用它那婉转的歌声为蝴蝶伴奏,连山泉先生也饶有兴趣地鼓起掌来,啧啧称赞。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我陶醉了,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给我的恩惠。

我和伙伴们拥抱在一起,组成了一块草地。每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团结一心,抵挡风雨,保护那些娇嫩的花朵。风雨过后,尽管我已伤痕累累,但战胜困难的喜悦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在这个五彩缤纷、芳香四溢、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春天,我可以欣赏端庄典雅的牡丹花,娇艳欲滴的_____________,含苞欲放的桃花;夏天,我可以欣赏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秋天,飘香,人们早已垂涎三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我随时都可以听见人们的欢歌笑语,看着他们把一个个又红又大的果子装进背篓里背回家中;冬天到了,我换上了黄色的衣裳,寒冷的天气让万物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我却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每当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我又变得充满生机、娇翠欲滴了,真是“春风吹又生”啊!

我是一棵小小草,和众多伙伴共同装扮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在天地给我的恩惠中茁壮成长……

(1)第一自然段写小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A.拟人

B.夸张

C.排比

D.比喻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迎春花菊花瓜果

B.菊花荷花瓜果

C.荷花迎春花瓜果

D.迎春花荷花瓜果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小草的特点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团结

B.娇气

C.坚强

D.自信

(4)请写一写你对“风雨过后,尽管我已伤痕累累,但战胜困难的喜悦使我变得更加坚强"这句话的理解。

___

(5)请你为爱护小草写一则标语,注意要用上修辞手法。

___

2.(2022秋龙江县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蛋壳与石拱桥

鸡蛋的蛋壳,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然而,以建筑为职业的人,却把它视为至宝。因为它带给了建筑师很大的启发。

让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取两只蛋壳一只凸面向上,一只凹面向上,用两枝削得不太尖的铅笔从10厘米高处向蛋壳掷去。可以看到,铅笔与凸面向上的蛋壳撞击了一下,蛋壳并未被击碎。而凹面向上的蛋壳却被击破了。这说明蛋壳凸面向上的可以承受的力比凹面向上的可以承受的力大得多。

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蛋壳的奥秘,并据此设计了凸面向上的石拱桥。

近几年来,建筑师又在蛋壳的启示下,设计了现代化的大型薄壳结构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物既坚固,又节省材料。我国北京火车站大厅的房顶就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屋顶那么薄,跨度那么大,整个大厅显得格外宽敞明亮,舒适美观。

(1)蛋壳的奥秘就是,凹面向上比凸面向上承受的力___________很多,人们根据这个奥秘设计了和,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向上。除了这两个设计以外,我想利用这个奥秘设计。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问题呢?请想一想,选择三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问题一:___

问题二:___

问题三:___

(3)你还知道哪些发明的依据是什么吗?请写下来两个。

第一个:发明名称,依据。

第二个:发明名称,依据。

3.(2022秋建阳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小寒

每年公历1月5、6或7日为小寒。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此节气时,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土壤冻裂,河流封冻。根据我国气象资料,小寒几乎在每年都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为零下5℃,有时候会达到零下10℃。

“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本草纲目》中记载: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腊八粥一般是以糯米、红枣、桂圆、花生、红豆、杏仁、松子等煮成的甜稀饭,在隆冬时节吃上一碗,甜在ロ中,暖在心头。另外,小寒节气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扫屋子、写春联、剪窗花,为春节做准备。

俗话说“冬练三九”,小寒时节运动也有讲究。第一,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为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第二,循序渐进。因为冬季气温低,血液流动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第三,鼻吸口呼。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

(1)短文是从不同方面介绍“小寒"这个节气的,在短文中没有提及的是___________。

A.天气特点

B.节气民俗

C.农业活动

D.运动指南

(2)每年公历___________为小寒。

A.1月5日

B.1月6日

C.1月7日

D.1月5、6或7日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小寒”节气的特点?。

A.天气暖和

B.土地冻结

C.河流封冻

D.气温最低

(4)“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是___________。

A.登高赏菊

B.吃饺子

C.吃元宵

D.吃“腊八粥”

(5)“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为零下5℃,有时候会达到零下10℃。"这句话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6)人们常说,合理地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小寒节气怎样运动更健康?(至少说出两点建议,并适当说明理由)

___

4.(2022秋建阳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最后一根火柴

①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②最后,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大家一起挤进去。六个人背靠背,蜷缩着,彼此用身体取暖。

③这时,队员们发现,他们栖身的巨岩下面竟缠绕着许许多多干枯的树枝。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全队唯一的烟民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火柴盒里的火车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④这里海拔数千米,氧气稀薄,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大家用身体挡着风,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腾起一缕青烟。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把柴火点燃的话,他们将魂断高原。

⑤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六条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⑥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yōngzhǒng)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竭力屏住了呼吸。“哧”地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树枝下。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六张激动的脸庞,温暖了六颗冰冷的心。在那漫长的一夜,在那生死之间,大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的火柴产生了近乎崇拜的敬意。天亮了,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人们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⑦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1)下列不属于考察队面临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突遇暴风雪

B.迷失方向

C.天色渐黑

D.杂草丛生

(2)第3自然段中说到:“大家激动不已……",是因为大家发现了___________。

A.巨岩

B.干树枝

C.老队长

D.一盒火柴

(3)第4自然段画线处烘托了人们___________的心情。

A.紧张

B.犹豫

C.愤怒

D.无奈

(4)“生死之间,大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是因为___________。

A.可可西里无人区很大,显得我们很小。

B.生命有时竟如此不堪一击。

C.在篝火的照射下,我们在彼此的眼中看到自己很渺小。

D.篝火太旺了,显得我们很渺小。

(5)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发?

___

(6)结合文本内容,试着提出一个值得的问题。

___

5.(2022秋盐城期中)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聚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蝴蝶的触角像两个;白蚁的触角像一串;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_________________。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聚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嘤嘤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省略号……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文章标题中的“鼻子”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

A.鼻子

B.触角

C.嗅觉

(2)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作用是___________。

A.增添说明文的故事性

B.增添说明文的趣味性

C.增添说明文的历史性

D.增添说明文的真实性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A.acedb

B.aedcb

C.cbaed

D.cbead

(4)第⑥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5)第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

(6)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代;“启迪”具体表现为___。

(7)针对短文内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___

6.(2022秋盐城期中)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当我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时,我高兴地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地说:“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当我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时,我期盼地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地说:“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⑥后来,我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顺。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我回答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⑩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以下最能体现作者“长大"的表现是___________

①脸上长了第一颗青春痘。②犯错之后留在老奶奶身边,没有逃之夭夭。

③进入中学,成为中学生。④怀着愧疚帮老太太拾起地上的菜。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对第⑦自然段中画“”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家附近的小路泥泞不堪,路况差。

B.描写天气很差,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C.“我"心情不好,所以觉得天气阴沉沉的。

D.下雨了,路比较难走,所以“我”才会让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一段。

(3)第⑦自然段中“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这样的事"指___________

A.“我”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B.“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C.领家的孩子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D.邻家孩子的自行车载着“我”撞倒了人。

(4)第⑧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提到“父亲那深邃的目光”,父亲可能在想些什么?

A.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了这样的事,感到丢脸。

B.为自己的孩子懂得了承担责任而感到欣慰。

C.为自己的孩子撞了老奶奶而生气。

D.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受伤。

(5)“我"对“长大”的理解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

(6)第自然段中提到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我”想象中的气氛是怎样的?

___。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

期中阅读理解真题汇编(二)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解答】(1)考查了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运用了拟人修辞。故选“C"。

(2)考查了分析短文内容和填写词语的能力。“迎春花”是春天的,“荷花"是秋天的,“冬瓜”是秋天的,据此作答。

(3)考查了分析小草特点的能力。通读第三自然段可知小草的特点有团结、坚强和自信,据此作答。

(4)考查了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前一句话可知,小草为了保护娇嫩的花,经历风雨,虽然已经伤痕累累,但变得更加顽强,从中可以感受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品质。

(5)考查了写宣传标语。要求写爱护小草的宣传标语,可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以幽默的语言告诉人们要爱护小草,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C;

(2)D;

(3)B;

(4)小草经历过风雨,虽然已经伤痕累累,但变得更加坚强,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品质。

(5)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2.【解答】(1)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作答。

(2)考查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可。

(3)考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小石拱桥薄壳结构建筑物(或北京火车站大厅)凸面游泳馆;

(2)为什么以建筑为职业的人把蛋壳视为至宝?

为什么鸡蛋壳的承受力大?

设计师还利用蛋壳的原理设计了什么?

(3)飞机蜻蜓

雷达蝙蝠。

3.【解答】(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短文内容的能力。我们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此节气时,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土壤冻裂,河流封冻。‘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小寒时节运动也有讲究"可知短文是从天气特点、节气民俗、运动指南等方面介绍了“小寒”这个节气的,故选C。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由“每年公历1月5、6或7日为小寒。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可知每年公历1月5、6或7日为小寒,故选D。

(3)此颗考查理解和分析短文内容的能力。我们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文中“此节气时,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土壤冻裂,河流封冻”可知“小寒"节气特点就是“冷”,故选A。

(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我们要通读片段,勾画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筛选出有效信息,总结作答即可。结合:“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可知“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是吃“腊八粥”,故选D。

(5)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由“零下5℃"“零下1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B。

(6)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中“第一,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为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第二,循序渐进。因为冬季气温低,血液流动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第三,鼻吸口呼。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概括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C;

(2)D;

(3)A;

(4)D;

(5)B;

(6)建议一: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为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建议二,循序渐进,因为冬季气温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建议三,鼻吸口呼,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

4.【解答】(1)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可知答案。

(2)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这时,队员们发现,他们栖身的巨岩下面竟缠绕着许许多多干枯的树枝。大家激动不已"可知答案。

(3)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最后一根火柴寄托着所有人的希望,关乎所有人的生命,画线句烘托了人们紧张的心情。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面对恶劣的环境,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无法同自然的力量相抗衡,所以在那漫长的生死之夜,“大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故选B。

(5)考查文章主旨。本文主要写了考察队在可可西里面对恶劣的天气,一行人依靠最后一根火柴,度过了漫长的生死之夜,启示我们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伟大之处,面对考验时应坚定信念。据此作答即可。

(6)考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可以针对文章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答案不唯一。示例:老队长“深思熟虑了许久",你能推测出老队长深思熟虑的内容吗?请写出你的推测。

故答案为:

(1)D;

(2)B;

(3)A;

(4)B;

(5)一根小小的火柴竟能创造奇迹,挽救他们六人的生命。可见,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

(6)老队长“深思熟虑了许久”,你能推测出老队长深思熟虑的内容吗?请写出你的推测。

5.【解答】(1)考查了引号的作用。结合内容理解,文章标题中的“鼻子"加上引号表示这是昆虫的触角。故选B。

(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作用是增添说明文的趣味性。故选B。

(3)考查了根据选文内容填空。由生活观察和课外阅读可知: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所以填空依次为:cbead。故选D。

(4)考查了对省略号的作用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嘤嘤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省略号……"可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昆虫触角的其他作用。

(5)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认识。第⑤自然段句子“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昆虫触角上的嗅觉器多,且嗅觉灵敏。

(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代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启迪”具体表现为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7)考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内容理解,例:科学家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