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这表明()A.李世民消灭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B.李渊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基础

C.史评可作为评判人物的主要依据 D.初唐一代的制度在后期全部革新2.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隋炀帝从江都乘龙舟到涿郡巡视,船队最先经过的运河段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图中的《咏鹅诗》是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的,这位小神童长大后在一次叛乱中名动大唐。《全唐文》收录了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武则天曾读过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振衣而起,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由此可见,武则天这位皇帝()A.重用酷吏残害宰相

B.重视殿试考生文章

C.残酷打击敌对官僚

D.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4.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根本原因是()A.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C.节度使势力膨胀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6.“骏马凌风,拓土开疆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此对联评价的是()A.阿保机 B.忽必烈 C.阿骨打 D.成吉思汗7.历史板报中有“陈桥夜醉得天下、杯酒论心掌乾坤、曲宴翰林显国策、王安石变法求出路”四个栏目,由此推断其主题是()A.唐朝的政治 B.北宋的政治 C.元朝的政治 D.明朝的政治8.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B.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C.《岳飞抗金》的历史剧本 D.阎立本的《步辇图》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形容为:“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材料中“入侵者”指的是()

①北魏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清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A.平定了安史之乱 B.灭亡了唐朝统治 C.建立了后梁政权 D.发动了农民起义1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以人为本 D.重文轻武12.穿越千年时空,来到科技、文化璀璨的两宋,你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A.欣赏毕昇的转轮排字法

B.到景德镇用“会子”购买精美的瓷器

C.于大相国寺大殿前的“勾栏”观看悲剧《窦娥冤》

D.诵读史学巨著司马迁的《资治通鉴》13.辽人自称“炎黄子孙”,以“中国”自居,强调夷人懂礼即是“中国”,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亦自称“中国”,也没有把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人、金人“中国观”反映了()A.中原文化的吸引力 B.各民族生活习俗的趋同

C.多民族政权的对峙 D.民族文化认同不断加强1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联。岳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维护了人民利益1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16.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17.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官员有这些举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选官标准苛刻 B.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C.明朝赋税徭役繁重 D.君主专制大为加强18.《西游记》中经常看到八戒骂悟空:“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水浒传》里也有许多的市井俚语。这反映出明代()A.文学艺术水准整体下降 B.人们文化素质普遍低

C.小说与市民文化相结合 D.反封建意识达到顶峰19.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A.水稻、棉花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20.阅读如图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处是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②处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处是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

D.④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②⑥所属展区名称。展区名称夏商周文明……隋唐文明宋元文明明清文明展品①……⑤④③【解说文明】

展品①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2)根据以上的解说词,请为展品⑥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⑥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22.某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制作了以下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请您根据该小组设置的小问题进行作答。

(1)图A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创立的制度?其中有何重大创新?(2)图B反映出明朝中央机构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图C是清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请写出序号①代表的中央机构。(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3.唐诗与宋词

[赏中华诗词]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C.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1)请按照相应的主题将上述诗词进行归类。(填写字母序号)主题诗词盛世景象______社会矛盾______民族关系______治国政策______[品生活之美]

笙歌富庶千门乐,市井喧哗百货通。——(宋)朱淑真《游旷写亭有作》柳枝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宋)白玉城《上元翫灯二甘》资料卡片

①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②又乐十字大街,四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农物。围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③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东岭林巷。西榆林巷。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来》卷二《潘楼东街港》(2)以上两首诗反映出宋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资料卡片中的哪一句印证了其特点?(填写序号)

[导文化基因]

(3)对比唐、宋文人分布图。指出宋代文人分布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是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古代诗词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4.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请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解读历史,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材料一: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的名称和图2占城稻出现的朝代。

【图示解读——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分别是哪个政权,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史料解读——对外关系】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3)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

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

【列表解读——边疆治理】

材料五: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表格)地区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措施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反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5)根据材料五,归纳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材料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史学界对李渊的不同评价,并未说明李世民消灭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排除A项。

B.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可见,题干材料反映了李渊在初唐颁行的措施确立了唐朝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

C。史评是后人依据现有史料记载对相关史事等作出的评论,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作为评判人物的主要依据,排除C项。

D.据材料所述“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可知,初唐一代的制度奠定了后期制度的基础,并未全部革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识记贞观之治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2.【答案】C【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其中邗沟连接淮河和长江,江都位于长江沿岸。故隋炀帝从江都乘龙舟到涿郡巡视,船队最先经过的运河段是邗沟。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D【解析】由材料“武则天曾读过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振衣而起,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可知,这反映了武则天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不因骆宾王辱骂自己而生气,反映赞赏他是人才。

故选:D。

本题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武则天的相关知识。4.【答案】D【解析】据题干“……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以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为基础实行的等级制度,排除B;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和作用。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渔阳辇鼓动地来”是指公元755年安禄山在渔阳举兵叛唐,也就是安史之乱。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A项符合题意;安史之乱不能概括其根本原因,排除B项;“节度使势力膨胀”是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安史之乱的结果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知识。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6.【答案】D【解析】A.阿保机建立辽,排除A。

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排除B。

C.阿骨打建立金,排除C。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通过征战,开疆破土,为元朝强大奠定基础,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识记成吉思汗的功绩。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骏马凌风,拓土开疆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陈桥夜醉得天下、杯酒论心掌乾坤、曲宴翰林显国策、王安石变法求出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以黄袍加身,夺取前朝政权,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由此推断其主题是北宋的政治。B项正确;唐朝、元朝、明朝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北宋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北宋的相关知识。8.【答案】A【解析】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包括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当事人所记录的笔记、著作等,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是出土文物,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故A符合题意;文天祥的爱国故事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岳飞抗金》的历史剧本属于后人编写的文学作品,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C;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的绘画作品,与辽宋夏金元时期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出土壁画《契丹人引马图》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9.【答案】D【解析】材料中“入侵者”指的是北魏、元朝、清朝。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清朝是满族建立的。唐朝是汉族建立的,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朝和清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朝和清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出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诗作。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正确;唐朝大将郭子仪等人平定了安史之乱,排除A项;唐朝是被朱温给灭亡的,排除B项;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11.【答案】D【解析】“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宋代抑制武将的政策,故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重文轻武。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为后来著名的瓷都,会子是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穿越千年时空,来到科技、文化璀璨的两宋,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B项,B项正确;发明转轮排字法的是元朝王祯,排除A项;《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史学著作,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两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宋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1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和金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他们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和中国,这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向心力,说明少数民族对民族文化认同不断加强,D项正确;辽人和金人的“中国观”体现的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加强,而不仅仅是中原文化的吸引力,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辽和金对“中国”

的认同,没有体现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排除B项;题干只是说明“辽人”和“金人”以“中国”自居,没有涉及多民族政权的对峙,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民族交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辽宋夏金时期的少数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14.【答案】D【解析】A.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收复失地,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不是主要原因。战争的正义性是关键,排除;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排除;

D.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故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坚持抗金,符合民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理解和把握岳飞抗金的正义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答案】D【解析】根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知该书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天工开物》。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和地位。16.【答案】C【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C。

本题考查戚继光的名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17.【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臣民,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对百官形成了极大震憾。故D符合题意;明朝选官标准苛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明朝赋税徭役繁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知道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和影响。18.【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西游记》八戒骂悟空的话属于市井俚语,而《水浒传》里也有许多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易于被一般市民接受,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这体现了小说与市民文化相结合,C项正确;明代小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到了清代,《红楼梦》成为古典小说的最高峰,A项说法错误,排除;“普遍”一词绝对化,B项说法绝对,排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反封建意识,但是达不到顶峰,顶峰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与市民文化相结合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游记》《水浒传》的相关史实。19.【答案】B【解析】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水稻和粟的原产地是我国,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0.【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加强对西藏、台湾和新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与发展。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相关史实。21.【答案】【小题1】名称:②隋唐文明;⑥宋元文明。【小题2】展品⑥解说词: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解析】本题以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及影响等知识。22.【答案】【小题1】元朝;行省制度。【小题2】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小题3】军机处。【小题4】君权的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得到巩固。【解析】本题以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明清加强加强君权的措施、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明清加强加强君权的措施、我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