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 ppt_第1页
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 ppt_第2页
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 ppt_第3页
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 ppt_第4页
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结构内容:第一节犯罪人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结构的要素第四节犯罪心理学模式和形态变化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和特征第六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第七节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第一节犯罪人犯罪人共有特征研究犯罪人人格特征研究:犯罪人的人格与非犯罪人人格存在本质差异犯罪人的本质特征是人格缺陷犯罪人格(特指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犯罪人人格犯罪人的特征更多是人格与情境的互动结果。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案例:A从懂事那天开始,就三天两头地看到父亲酗酒,打骂母亲,看了不顺眼砸桌椅板凳。从小他就在一天天的颤抖中过日子。读初二了,一次偶然机会与同学发生了争吵,A居然用木棒把同学两根肋骨打断。A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仇视一切他看不惯的人,报复他所憎恨的人。所以A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出大事。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和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犯罪心理结构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或者个性心理结构的一个层面。是个性心理结构中具有道德和法律属性的多种消极心理因素和缺陷的综合。从因素分析角度来看:犯罪心理结构具有的成分和因素和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因素相同。犯罪心理结构同个性倾向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世界观和价值观偏颇的程度,决定个体犯罪行为的倾向和严重程度。犯罪动机直接推动犯罪行为发生。一定的犯罪行为反映出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是犯罪心理的调节结构。从个体社会化角度来看:大多数犯人的犯罪心理结构和不良个性的形成,与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缺陷相联系。犯罪心理只是个性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许多犯罪者仍保留一定的常态心理,有些某些尚未泯灭的积极因素。惯犯、累犯和职业犯罪者常常具有“犯罪个性”,即是指那种由犯罪心理吞噬个性的大部分以至全部的特殊个性。案例:盗窃惯犯刘某某,1974年出生,十堰市某县黑虎乡人。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体弱的奶奶一起生活。11岁时,奶奶生病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瞒着奶奶逃学到十堰。在十堰学会了扒窃。奶奶病故后,孤身一人,没有任何牵挂地走上海,跑广州进行了扒盗生涯。其间在好人的教育下,曾下过决心,弃恶扬善,不再偷盗。坚持不多久,就又旧病复发。他认为:没有偷老百姓的钱,不算偷。有些当官的钱来得不干净,我的手也不干净,不干净对不干净等于干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别人来说,我是个坏人,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是在做好事,我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动力结构二、调节结构三、特征结构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一、动力结构组成要素个性倾向性是犯罪心理结构的动力结构,使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对个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反社会意识:与正常社会生活相对立,以损害公众利益满足一己私欲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各种错误挂念总称。强烈、畸变的需要犯罪动机:趋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直接的内心起因。不良兴趣:偏重感官兴趣;多为追求新奇与富有刺激性生活的直接兴趣;兴趣理智水平低且不稳定。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含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成熟、自我认识和评价幼稚性、歪曲性和盲目性扭曲的道德意识:“讲哥们儿义气”,“杀人不眨眼真英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错误的法律意识:正确法律意识淡薄,存在错误法律意识或对法律采取蔑视态度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三种心理成分。特定的气质:暴力(胆汁质),诈骗(多血质),贪污(粘液质)消极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能力发展水平偏颇,一方面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犯罪技能、技巧和体能不良的行为习惯:犯罪习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消极的性格特征:态度特征: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情心,好逸恶劳,贪婪自私,甚至虚伪狡诈-物欲型罪犯最为突出。情绪特征:冲动性强,理智型差,心胸狭窄,报复心、嫉妒心、仇恨心、虚荣心强,耐挫折能力差-在杀人、伤害、爆炸等暴力犯和诬告、陷害等犯罪者中表现明显。意识特征: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冒险、侥幸心理突出-多数罪犯的共同点。理智特征:理智水平低,思维狭窄,偏执性强,固执己见,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低智能者和法律无知罪犯中较为明显。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往往是以情绪状态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主要是由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决定,并受到个体气质、社会认知和自我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极不良心境:如长期处于压抑、不满、企图寻求解脱的自我体验实施犯罪前:初犯、偶犯-焦虑紧张实施犯罪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亢奋、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根据大量心理测验、谈话和犯罪人的自我报告,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心理结构确实存在着潜意识。动力结构的潜意识:犯罪人的某些兴趣、需要,主体不能意识到的本能、欲望或经验,如青春期的型躁动,欲望受挫后产生的焦虑等。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个体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在不同场合会表现出特定的特征,留下蛛丝马迹。心理状态的潜意识:行为人的心境、激情的原因,如“无名的烦恼”犯罪心理结构图第四节犯罪心理结构的

模式和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故意犯罪心理结构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二)惯犯、累犯和初犯、偶犯的犯罪心理结构(三)完全和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四)需要型犯罪和情绪型的犯罪心理结构一般模型和特殊模型(一)一般模式即常见模式、经典模式。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一般表现为:故意犯罪心理结构:以畸变的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的条件。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惯犯、累犯的心理结属于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往往是各种犯罪心理构成要素一应俱全、无任何缺损,各种促使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成分,在一定情境呈活跃状态。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以生理的、物质的畸变需求为内驱力,如性欲型和物欲型犯罪;以反常的精神需求作为内驱力,包括权力欲、支配欲等(二)特殊模式指不常见的、非典型的犯罪心理结构。主要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过失犯罪心理结构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初犯、偶犯的犯罪心理结构;随着犯罪次数的增多,不稳固可能朝稳固方向发展。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犯罪行为的发动,是为了宣泄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有时会损人不利己,甚至害人害己。

2007.7.1,湖南师范大学某大学女生从下午6时许前往岳麓山锻炼后,一直未归。室友小芳赶紧向警方报案。警方经过一夜搜索,没有发现小林的踪影。就在第二天,有市民在岳麓山上发现:一具下身赤裸的女尸体倒在一处树林里,脖子被利刃割断,现场血迹斑斑。经法医检验,该女生是歹徒用刀割喉而死,在死后遭到了性侵犯。凶手——“其实,我上山前就已经想好要一个人“练手”,选择她(受害者)只是一种偶然性。”2007年6月3日清晨6点25分,云南新昆洛路上一辆车牌号为云F·34913的拉满了沙土的重型自卸货车飞速地由呈贡驶向昆明方向。当车超速行驶到了新昆洛路呈贡县境内斗南镇连接肖家营村和溪波村两个村的路口时,一辆无牌号的正三轮摩托车,载着11名到跑马山矣六村做混凝土的工人从新洛路逆行从溪波村路口驶向肖家营村。高速行驶的超载货车还来不及刹车便与这辆正三轮车撞上了。瞬间,摩托车上的11人全都被撞飞10几米。这一惨剧共导致摩托车上的12名驾乘人员,6人死亡,5人受伤。(三)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犯罪心理结构尽是个性心理结构的一个层面,不是全部。2、犯罪心理结构的存在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因果关系。3、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可能存在于社会上其他公民的个性心理结构之中。4、个体犯罪心理结构不是凝固不变的。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从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到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活动的结束,犯罪心理结构经历了潜在、恶变、衰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上的变化。潜在状态恶变状态衰落状态(一)潜在状态个体社会化缺陷而产生的不健全人格,是形成犯罪心理结构的基础。潜在的犯罪心理结构的标志:犯罪意向的形成(由不良需要引起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倾向)。潜在形态是处在不稳定、不充分的萌芽状态。(二)恶变状态恶变状态是从潜在状态进入实施犯罪行为的状态,诱因在于:外界的不良诱因(信息的形式)是导致潜在犯罪心理结构恶变的条件和契机。心理系统的“整合”功能是犯罪心理结构恶变的内部机制犯罪动机外化行为是犯罪心理结构恶变的结果。例如:黄昏,一个老人经过一片人烟稀少的小路,怀有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在这条路上游荡。傍晚,几个大学生在荒芜人烟的大罗山上行走,而有一些好逸恶劳,想着找点钱花的人在山上游荡。深夜,一个女性独自回到租住的地方,路上行人稀少,租住的房子十分偏僻,四周充满了流动性人口。(三)衰落状态当犯罪行为实施后,其犯罪欲求得到满足,或者因犯罪行为收到遏止而恐惧感增强,离开特定的犯罪环境,其与犯罪相适应的心理状态也随之消失。初犯、偶犯:衰落惯犯、累犯:衰减犯罪体验增加,为将来的恶变准备更充分条件。第五节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和特点一、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的关系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结构的外部表现或外化。(一)结构的稳定程度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稳定的犯罪结构:累犯、惯犯不稳定的犯罪结构:初犯、偶犯自觉性和非自觉性:稳定性的犯罪动机先于犯罪机遇快速性和迟缓性:稳定性的从犯罪机遇出现到犯罪行为的发生较为快速可变性和难改性:稳定性的心理结构较难打破,矫治,改造有一定的困难。(二)结构的组成状况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结构的组合状况是指犯罪心理结构各要素之间在层次性、动力性和主导性方面的个别差异。层次性组合状况:动力结构位于深层,特征结构位于表层,调节结构位于高层,心理状态呈弥散状态-层次组成状况不同,决定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动力性组合状况:需要型动力结构、情绪宣泄型动力结构-动力组合状况不同,决定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案件的性质(大案、要案、恶性案件)主导性组合状况:需要主导型(强烈畸变的需要)、情绪宣泄主导型、意识主导型、个体特征主导型、心理状态主导型-决定犯罪类型不同和案件性质及情节差异。(三)结构各因素组合方式影响行为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结构各因素的组合方式,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主多从:一种心理因素是促成犯罪行为的主要动力,如需要,如情绪,如意识状态,其他不良因素处于从属和配合地位,在初犯和单一型犯罪者中较常见。恶化和加深转化和减退多因并列:存在多种驱动因素,在复合型犯罪中常见,多见于惯犯、累犯,往往演变为职业犯罪递减或递进循环往复转变某犯,18岁,饿了3天后,跑到某街道箱包厂里偷了两个桔子吃,当场就被保安抓住,并报了警。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驱动性和普遍性:具有支配犯罪行为实施的驱动性和决定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指向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隐秘性和客观性: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犯罪心理结构一般不为人所知稳定性和可变性:犯罪心理结构一旦形成,表现出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行为上的一贯性第六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依据现有的对罪犯进行心理检测的结果,已经发现他们在个性的许多维度上,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犯罪者群体,其个性维度均值,有着大体一致的趋势。结果表明:犯罪者确实存在着一些异于常人的心理因素、结构特点和个性倾向,从而显示出犯罪心理结构的大体轮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