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总结_第1页
新改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总结_第2页
新改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总结_第3页
新改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总结_第4页
新改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制作蜡烛:切碎蜡块,蜡块形状由大变小;加热蜡屑,蜡块由固态变成液态(蜡油);倒入模具,插入棉芯,蜡油凝固成固体,蜡烛制成。切碎蜡块加热蜡屑倒入模具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白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白色;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3.点燃纸:纸燃烧时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4.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锈铁块铁钉(1)用锤子敲击:很软很硬(2)用砂纸摩擦:无光泽有金属光泽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物质。5.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实验结论:(1)在有水和空气的环境中,铁生锈快;(2)在有水无空气中,铁微微生锈;(3)在无水有空气中,铁几乎未生锈。6、做铁锈生成实验:(1)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2)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记录铁丝生锈的变化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铁丝变化思考:为什么量筒内的水面位置会发生变化?(变高)实验结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铁生锈消耗掉量筒内的部分空气,导致内部气压减小,所以水面上升。7.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实验:实验操作:(1)在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2)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同时插入澄清石灰水中。(3)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8.自制柠檬汽水:思考:在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什么时候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什么时候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小结:在放入柠檬汁、糖和色素时,味道、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在放入小苏打的时候,产生了气泡,产生了新物质。9.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1)将一勺小苏打放入烧瓶中和白醋混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2)迅速盖上瓶塞,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集气瓶中。(3)等烧瓶中不再有反应后,盖上集气瓶的玻璃片,先看一看,再打开玻璃片闻一闻,观察它的特点。实验发现: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是透明的气体。实验2:(1)换一个装有白醋的烧瓶,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制取二氧化碳。(2)把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发现: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3:(1)点燃蜡烛架上的两根蜡烛,并放入空烧杯内部一侧。(2)用最后一个烧瓶再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点燃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10.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成分:(1)用黑色水笔在吸水纸一端画一个圆点。(2)用夹子固定纸条,使画有圆点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圆点在水面之上。(3)观察当纸条吸水后,黑点出现了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水面下方的纸条出现紫色、蓝色、绿色等颜色。实验结论:黑色水笔的成分不是纯色的,而是由多种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科学家还原恐龙化石(整理)的步骤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建构比例模型比较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的远近实验步骤:实验1:以地球为参照物(将地球的直径看成1厘米),按照教材所给的“行星”直径数据画圆,并剪下来,给不同大小的圆标注名称并涂色;实验2:以地球为参照物(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看成1米),用大小不同的球表示太阳和八颗行星,根据教材所给的8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远近,摆出太阳系的模型。观察星空实验1看星座,寻找北极星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方法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实验2做“星座”放映器1.参照某一星座图,在纸杯底部画出它的形状。2.用锥子扎出这个星座。3.将手电筒伸进纸杯,把“星座”放映到白墙上体验地球引力实验1将沙袋、乒乓球、纸片、羽毛等抛向天空,观察这些物体运动路径的相同之处。实验现象:沙袋、乒乓球、纸片、羽毛以不同的速度和路径落向地面。实验结论: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实验2用不同的拉力将纸火箭射向天空,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现象:橡皮筋拉伸越长,纸火箭飞得越高实验结论:火箭飞行的高度与橡皮筋拉伸长度有关,伸长度越长,产生弹力越大,纸火箭速度越快,就飞得越高。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1.豆子发芽:提前将选好的豆子放在装有温水的容器中软化24小时,将软化后的豆子放在几层湿润的纱布中间,保持纱布湿润,几天后豆子发芽。比较豆苗生长情况:将4棵长势差不多的豆苗放在4只杯中,确保豆苗根部浸入水中,杯口用纸板盖住,在其中2只杯中分别滴入液体肥料,做好标记,统一放在阳台上,一周后比较其生长情况。2.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重对比:准备两个大小相同塑料盒,内壁抹上食用油备用,将各占三分之一的石子、沙、水泥加水搅拌成混凝土分别装入两个塑料盒内,在其中一个塑料盒内放入两根S形铁丝,一天后取出做承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混凝土,放入铁丝的能承受更多的重物,放入铁丝能增加抗压强度。3.制作简易电动机:将漆包线绕成直径2厘米圆形线圈,大约20匝,回形针做成支架,用螺丝固定在木板上,圆形线圈的一端用小刀刮去全部绝缘漆,另一端刮掉半周绝缘漆,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端方一块强磁铁,用鳄鱼夹连同电路,线圈开始转动。4.自制蒸汽小船:能和同伴一起设计出方案,并按设计图进行制作。完整的蒸汽小船模型包括船身、动力装置、外观。蒸汽小船的核心技术是船的结构及蒸汽动力的产生。二、探索活动一:设计调查方案1.提问:我们如何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调查呢?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问题。2.学生分组制订调查方案并进行汇报,老师进行点拨。(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2)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的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上看得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3)用绘画、拍照等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4)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进行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5)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不同颜色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郁金香,也可以分别记录成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6)要爱护动植物。3.小结:科学家在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通常也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做一次真正的调查研究。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首先要明确调查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制订调查方案,最后设计详细的调查记录表。这个活动能够让学生知道周密的调查计划对调查活动的重要性。活动二: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1.对校园进行区域划分。全班有几个小组,就把校园划分成几个区域。2.每个小组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调查。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小组及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对校园生物的大搜索,我们学会了制订调查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发现了校园里许许多多的动植物,知道了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2课,是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的延续,与第1课共同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完成课程标准里的“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3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学段目标。此前,学生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对植物、动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了探索,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本课的内容则落在“针对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上。本课首先通过回忆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引出校园生物的相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调查活动将各组的调查结果汇总在一起,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对生物整体有了认识后,确定一个标准,按照二歧分类法将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分类;最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通过观察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校园生物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发现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