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数的影响,图2为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结果说明了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插条生根,也能抑制生根B.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C.图2中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D.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为研究皮肤移植中的免疫机制,科研人员利用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组3: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出现排斥反应后取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检测皮肤存活率,结果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体移植可以有效的避免免疫排斥B.免疫排斥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导致的C.细胞免疫在免疫排斥中起重要作用D.利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皮肤存活率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森林群落中,动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信息传递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的功能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4.学校举办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在跑3000m的过程中,运动员体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机体大量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运动对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不会产生影响C.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有减小的趋势D.细胞外液中乳酸与NaHCO3的反应有增强的趋势5.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绿豆芽生长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绿豆芽,用不同浓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差值,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清水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B.由实验结果可知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10-10g/mLNAA处理对胚轴的影响大于对不定根总数的影响D.10-6g/mLNAA处理组胚轴依然生长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 B.1∶1:∶1∶1 C.3∶1∶3∶1 D.3∶17.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g B.250g C.500g D.1000g8.(10分)2020年流行的新冠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2019-nCoV是一种RNA病毒,其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数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A.4种、2种 B.4种、4种 C.5种、8种 D.8种、8种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表示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不同激素或者生长调节剂,“”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甲是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等。(2)乙是_______,甲和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_________作用。乙和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3)NA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___________合成的。(4)丙激素代表__________,其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其作用特点是具有_________。(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如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昆虫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11.(14分)研究发现,帕金森等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R环结构有关。R环(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而形成的RNA—DNA杂交体,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1)mRNA与模板链通过___________连接。(2)mRNA形成需要___________酶催化,依据___________原则m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3)据题意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___________碱基比例比较高(填A、T或G、C),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密码子的简并性,通过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在精确的位点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降低R环形成的概率,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_______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4)R环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啶碱基总数一定相等吗?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12.南宋农学家陈旉在所著《农书》中提出:“在十亩地上凿陂塘二三亩,以所起之土筑堤,堤上种桑”。除了在陂塘的堤上种桑,还记载了塘中养鱼,水用以灌田,体现了农、渔、副统筹发展、循环发展理念。下图是江浙地区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针对以上内容绘制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模式图,如下所示,请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2)该立体农业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科学规划和设计的________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从能量流动方面看,糖渣、蚕排泄物中的能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该食物网含有多条食物链,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3)桑基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它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多种原理,请解释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协调原理________。(4)生态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达到________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桑基鱼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在一定范围内,随激素类似物浓度升高,月季插条生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始终比对照组多,因此生长素类似物作用效果为促进。图2中,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图1中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下的插条生根数量都大于空白对照,说明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生根,A错误;B、由图1可知,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5~50umol/L之间,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X浓度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浓度(一大一小)对生长效应相同,由此可以得出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该大于起促进作用的Y和Z浓度,但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C错误;D、图2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说明X浓度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2、B【解析】排斥反应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组1: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不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皮肤存活率100%;组2:取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B系大鼠,会发生排斥反应,移植后皮肤存活率降低;组3:取与组2相同处理并出现排斥反应后的B系大鼠的T淋巴细胞,注射到未处理的B系大鼠并将A系大鼠的皮肤片移植到该大鼠,发生的排斥反应更强,移植后皮肤存活率明显降低。【详解】A、根据分析,比较组1和组2,可知自体移植可以有效的避免免疫排斥,A正确;B、免疫排斥是由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导致的,B错误;C、免疫排斥是对移植的器官、细胞发挥作用,细胞免疫在免疫排斥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D、利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能力,提高皮肤存活率,D正确。故选B。3、C【解析】1、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详解】A、在森林群落中,植物具有分层现象,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动物也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B、信息传递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的功能,B正确;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D、能量流动逐渐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D正确。故选C。4、D【解析】运动员长跑时,细胞消耗葡萄糖增加,产热增加,机体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出汗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与NaHCO3相互作用,使pH依旧维持在7.35-7.45。【详解】A、运动大量出汗失水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可以相互渗透,因此运动对细胞外液渗透压产生影响后会进而影响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变化,B错误;C、运动后,机体会消耗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C错误;D、运动中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断进入血浆中,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增强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分解形成的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D正确。故选D。5、C【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因变量为不定根的生成和胚轴生长。当NAA浓度为0,即清水组起对照作用,当NAA浓度低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大于0,起促进作用,当NAA浓度等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等于0,既不起促进也不起抑制作用,当NAA浓度高于10-8,不定根总数差值小于0,起抑制作用,说明NAA在不定根生成方面具有两重性,同理分析胚轴生长与不同浓度NAA的关系,也可知NAA在胚轴生长方面具有两重性。【详解】A、清水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A正确;B、由实验结果可知NAA在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下抑制,体现了NAA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C、由图可知,不定根比胚轴对于NAA更敏感,两侧纵坐标代表的数值不一致,10-10g/mLNAA下对二者的影响相差不大,C错误;D、10-6g/mLNAA处理组,胚轴长度差值大约为-3,说明该浓度下抑制了胚轴的生长,但胚轴依然生长,只是比对照组更短,D正确。故选C。6、C【解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拆分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2Bb:1bb(B—:bb=3:1),故子代表现型的比例:(1:1)×(3:1)=3∶1∶3∶1。故选C。7、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传递效率问题,至少消耗多少是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如果是最大耗多少是按照最低传递效率10%计算。消耗植物的重量为:20g÷20%÷20%═500g。【详解】至少增重按照最短的食物链,最大的传递效率,所以猫头鹰增重20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20g÷20%÷20%═500g,故C正确,A、B、D错误。8、B【解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DNA中的碱基是A、U、G、C;细胞中含有DNA、RNA两种核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详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RNA病毒,它只含有RNA一种核酸,RNA中含有4种碱基(A、U、C、G),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选B。二、非选择题9、(1).脱落酸(2).根冠和萎蔫的叶片(3).赤霉素(4).拮抗(5).协同(6).人工(合成)(7).生长素(8).吲哚乙酸(9).色氨酸(10).两重性(11).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题图分析,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丙为生长素。【详解】(1)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故甲是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2)乙是赤霉素,除了在图中能解除休眠外,还能促进生长,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所以甲和乙在促进生长上具有拮抗作用。丙为生长素,可促进生长,所以乙和丙在促进生长上为协同作用。(3)NA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丙为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本质为吲哚乙酸。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点睛】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产生部位和作用特点以及在生产上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并能合理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0、(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①.基因库②.生殖隔离③.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④.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4)①.70%②.42%【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和第一代中基因频率相同。【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小问2详解】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小问3详解】种群A、种群B不能相互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两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以及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小问4详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因此A的基因频率=(550×2+300)/2000=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11、(1)氢键(2)①.RNA聚合②.碱基互补配对(3)①.G、C②.磷酸二酯(4)①.不一定②.R环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解析】注意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的应用。【小问1详解】mRNAmRNA与模板链与模板链的碱基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故mRNA与模板链通过氢键连接。【小问2详解】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RNA能准确获取其模板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小问3详解】G与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更多,R-loop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可推测R环区域模板DNA单链中G、C碱基比例比较高。基因定点编辑技术需要剪断靶标DNA片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且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核苷酸链,故基因定点编辑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小问4详解】R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及一条DNA单链所组成。R环结构中,杂合链部分因嘌呤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部分嘌呤与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因而就R环结构整体而言,嘌呤与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12、①.家蚕、桑树、鲤鱼不属于同一个种群②.人工③.利用率④.结构和功能⑤.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桑树、甘蔗要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不同鱼的混养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养殖的蚕的数量不能危及到桑的存活⑥.生态⑦.桑下套种、鱼塘混养【解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