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吕奇王树槐目录1.引言2.MonaBaker的叙事理论3.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3.1时空建构 3.2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 3.3标示性建构 3.4人物事件的再定位4.结语1.引言近年来,西方学者从社会学和叙事学的角度对各种翻译现象及其社会机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分析影响翻译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具体翻译策略运用的各种社会制约因素。由此翻译活动不再是追求精确再现的语言对译,翻译位居不同权力位阶的文化彼此冲撞和混杂、支配与反扑的前线,翻译是各种主体及他者塑造和重塑的场所,也是操弄各种再现系统与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领域。在这些意义下,翻译可以说是文化政治的场域。(李红满,2007:8)
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际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是一国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如何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舆论同样不可小觑,这是我们制定对外传播战略的基础和前提。(王玲宁,2009:42)因此,如何通过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来管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与定位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地位。
正如Lefevere(1992:41)指出,意识形态支配译者使用的基本策略。那么译者是采用哪些策略来走出上述两难处境的呢?本文将以MonaBaker(2006)的叙事理论为基础,从叙事建构的视角,对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进行多维度阐释,论述中国语境下译者如何通过参与文本翻译的建构来参与社会现实的建构。2.MonaBaker的叙事理论
总体而言,MonaBaker的叙事理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叙事理论。最根本就在于,Baker采用的叙事理论侧重于社会学和交际学方面,认为叙事起着建构现实而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作用,由此,叙事理论为阐释翻译的伦理规范提供了基础。(赵文静,2011:28)所以Baker的叙事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际叙事理论。
Baker(2006:19)将叙事定义为:公共和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得到我们的认同,并且指导我们的行为。这些有关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故事,我们不仅仅为他人讲述,而且也为自己讲述。在这种背景之下,“叙事”和“故事”这两个术语是可以互换的。Baker将叙事分为四类:本体叙事、公共叙事、概念叙事和元叙事;她还借鉴Somers&Gibson的观点,提出叙事的八个核心特征。
叙事与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每当某种叙事版本用另一种语言重述或翻译,它都会被注入某些叙事元素,这些叙事元素在新情境中传播更为广泛,或者注入个体叙事或重述(Baker,2006:22)笔译和口译译者可以采取(他们也的确采取)各种策略,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强化或弱化他们介入叙事的某些方面。这些策略使得他们能够与作者或发言人所表达的叙事立场划清界限,或者表示认同。(Baker,2006:105)
Baker此处提到的策略,主要是依靠建构(framing)的方式来实现:译者通过对译文的建构或重新建构(reframing),来重新调整译文的叙事特征,从而在目的语语境中建构叙事,依照特定的意识形态实现对翻译叙事操控。
Bake提出了翻译中的四种叙事建构方式:时空建构(TemporalandSpatialFraming)、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SelectiveAppropriationofTextualMaterial)、标示性建构(FramingbyLabelling)、人物事件的再定位(RepositioningofParticipants)。3.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的叙事建构本文将从叙事建构的四种基本方式切入,对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进行多维阐释。选取语料来自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有关中国的报道,时间跨度为2014年1月1日至8月1日;剔除源语言为非英语的报道后,共计371篇。从原文来源看,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主流媒体,不包括这些国家的华媒和侨报,其中美媒238篇,英媒97篇,澳媒22篇,其他英语国家媒体14篇;从原文涉及领域看,涵盖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从原文对华立场看,偏正面、中立、偏负面皆有。3.1时空建构3.1.1文本外部时空建构
Baker(2006:112)提出的时空建构,主要是指文本外部时空建构,即:选择某个特定文本,将其植入另一个时空语境当中,纵使源叙事文本涉及事件所处的时空语境可能会与新的时空语境截然不同,然而新的时空语境会使得该叙事文本更为凸显,并且促使我们将其与当前影响我们生活的叙事建立关联。3.1.2文本内部时空碎片重置
上述时空建构,主要发生在文本外部的宏观层面,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元建构”。事实上,外媒涉华报道文本内部也存在时空建构,主要体现为时空碎片重置。Baker(2006:50)提出,时间性是叙事运作的核心特征之一。时间性并不代表以“真实”时间顺序或是先后顺序来层层铺开叙事,而是按照“正确”的顺序来重述事件。这种文本内部的时空碎片重置在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例1:AtChina’sannualyachtshowthisweekend,Beijing’santi-corruptiondriveseemedtobegivingvendorsasinkingfeeling.ThenumberofbrandsthatexhibitedthisyearatHainanRendez-Vousdroppedto72,downfrom139theyearprior.Lastyeartherewerealsoawiderrangeoftopluxurynamesrepresented,including…(《华尔街日报》2014年3月31日)译文:三亚“海天盛筵”过去是豪华游艇、珠宝美女和各路土豪聚集的一场大派对,但在今年的反腐大环境下,中国富豪作风变得低调。……周末举行的海天盛筵游艇展上,北京的反腐运动似乎令参展商们感觉不妙,数量从去年的90家减至今年的72家。(美媒:中国反腐风暴冲击海南“海天盛筵”,2014年4月1日)3.2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
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是通过省略和添加的方式实现,其目的在于压制、强化或阐释源文本或话语中经过编码的叙事的某些特定方面,或是源文本或话语植入的更为宏观层面叙事的某些方面。(Baker,2006:114)本研究关注点不在文本外部更为宏观层面的选择(这涉及翻译政策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发生在译文文本内部的省略和添加等选择性采用,主要体现为:省略不实信息、省略反讽信息、省略敏感信息。3.2.1省略不实信息例2:TheChinesedream,commentedonewidelycirculatedpost,wasnotonlythatChina’ssoccerteamwouldwintheWorldCupandtheU.N.headquarterswouldrelocatetoBeijing,butthatanaturaldisasterwouldstrikeJapan,“andnosurvivorshavebeenfoundaliveyet.”HistorianZhangLifansaidthenationwasbeingbrainwashedinabidtojustifyone-partyrule,andthatXiwasplayingupthethreatfromJapaninordertopushthroughreformofthiscountry’spowerfulmilitary.(WashingtonPost,18July,2014)3.2.2省略反讽的信息
在涉华报道中,西方媒体有时会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中国形象加以反讽,体现在词汇、短语、句子、语篇和语用等层面;对此,译者会根据需要加以省略。例3:OfficialshopethatfurtherintegrationoftheareaswillspurmoredevelopmentaswellashelptorelieveBeijing’sbelchingsmog,sprawlingtrafficjamsandnotoriouslylongcommutes—whichinsomecasesstretchtoaslongasthreehours.(《华尔街日报》2014年4月5日)译文:中国官员希望,京津冀的深度一体化将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北京的雾霾、交通拥堵和长途通勤等问题。(2014年4月9日)3.2.3省略敏感信息例3:Afewdaysbeforetheairlinervanished,attackerskilled33peopleinarampagethroughacrowdedtrainstationinKunming,insouthwesternChina,slashingthroatsandhackinglimbswithlongdaggers.(《华尔街日报》2014年3月12日)译文:客机消失事件数天前,袭击者在中国西南拥挤的昆明火车站,用长刀砍杀33人。(美媒:中国的命运远没有表面上那样笃定,2014年3月13日)3.3标示性建构
这里的标示,指的是使用词汇、术语或短语来识别人物、地点、团体、事件或叙事中其他任何关键要素的一切相关过程。(Baker,2006:122)在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常常使用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和利用标题建构两种手段。3.3.1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RivalSystemsofNaming)
存在相互对立的人群和传统的地方,可能会存在相互对立的命名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某个名称同时就意味着表明某种政治和社会立场,并且否定与其相对立的立场。(MacIntyre,1988:378)例4:"It'sjustabadhabit,noteveryoneisinahurry,"saysZhaofromTaiwan,whohopes,withremarkableoptimism,thatChinamayresembleTaiwaninjusttwoyears.(《今日美国报》2014年4月12日)译文:“这只是种陋习,并非人人都有急事”,来自台湾的赵希望两年后大陆会像台湾那样遵守交通规则。(美媒:中国的自行车文化正演变成为致命交通,2014年4月14日)例5:BetweenPresidentObama’sstrongpositionontheSenkaku/DiaoyuislandsbeforehisrecenttriptoAsia,...(TheNationalInterest,26June,2014)译文:无论是奥巴马总统最近访亚期间在钓鱼岛争端上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2014年6月30日)3.3.2利用标题建构(Titles)
图书、电影和其他材料的标题也是译者建构(或重新建构)叙事的众多手段之一。(Baker,2006:132)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利用标题建构的方式有:主题明晰化、赋予情感义、加标点强化。例6:ChinavisitisbecomingpriorityforHollywoodstarstoutingfilms(《洛杉矶时报》2014年4月1日)译文:美媒:好莱坞明星来华讨好媒体争夺观众(2014年4月3日)3.4人物事件的再定位
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通过运用时间、空间、指示、方言、语域、修饰语以及各种识别自我和他人等语言手段,参与者彼此之间或是与读者或听众之间可以进行再定位。无论是通过在副文本中添加评论的方式,还是对文本内部的语言参数在表达上进行调整,译者都能够通过精心安排参与者在时间和社会/政治空间内的定位,积极重新建构当前叙事以及更为宏观层面的叙事。(Baker,2006:132)在外媒涉华报道英汉翻译中,人物事件的再定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通过副文本中的再定位、文本或话语内的再定位。3.4.1副文本中的再定位(RepositioninginParatextualCommentary)
译者可以在引言、序、脚注和词汇表等多处对其自身、其读者和时空中其他参与者进行重新定位。(Baker,2006:133)如果说文学作品中的副文本能引导读者沿着作者、编辑者和出版者所提示的路径,理解他们的意图,那么对于新闻文本而言,新闻正副标题、文中注释、新闻来源、发稿人、发稿时间、发稿版面等“外围文本”也具备同样的功能。(程维,2013:101)下面从加引言、加出处、加注释三个方面论述涉华新闻报道翻译中的副文本再定位。例7:ThemajorityofdefenseleadersbelievetheUnitedStatesisweakertodaythanfiveyearsago,accordingtoapollbyGannett’sDefenseNews.(《华盛顿时报》2014年1月8日)译文:根据美国甘尼特(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编者注)防务新闻调查,大多数(美国)防务领导人认为美国现在的实力弱于5年前。(美媒:美防务领导人“证实”中国崛起,2014年1月10日)3.4.2文本或话语内的再定位(RepositioningwithintheTextorUtterance)
翻译过程中,几乎任何文本特征都可以在局部或整体层面重新转换,以重新定位源叙事内部和外围参与者之间的关系。(Baker,2006:135)这种转换“不断重塑译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使得译者“拉远或拉近译文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并且“对其自身与所译文本的关系进行定位”。(Mason&Adriana,2003:290)相比于副文本中的再定位,这种建构方式可以使得读者的阅读过程流畅,减少对读者的干扰。例8:ChinesetouristssteerclearamidThaioppositionprotests(《金融时报》2014年1月15日)译文:英媒:中国游客与泰国“热恋”遭遇大考(2014年1月15日)例9:LanguageLessons:WhyEnglishDoesn’tBorrowMuchFromChinese(《华尔街日报》2014年4月21日)译文:美媒:中文词汇难进英语词典现状正在改变(2014年4月22日)4.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媒介环境中,英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从后殖民批评的观点来看,霸权不仅仅表现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垄断,而且也表现在语言等文化表征的垄断上。(程维,2013:103)当前,全球语言生态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译者在外媒涉华报道的英汉翻译中如何解构和批判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进而通过再叙事的方式争夺话语重构的权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这层意义上,外媒涉华报道的“翻译”也就变成了场域内话语权的“博弈”。
本文洞悉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文的介入和建构痕迹。在外媒涉华报道的英汉翻译中,译者通过时空建构、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人物事件的再定位这四种基本叙事建构方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强化或弱化其介入叙事的某些方面,通过对新闻报道译文的建构或重新建构来调整译文的叙事特征,并依照本国意识形态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翻译叙事进行操控,进而通过参与对新闻报道文本翻译的建构来参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建构,使之在中国民众当中呈现外媒眼中的中国形象。于译者而言,上述建构方式是在意识形态、文化、受众、语言等方面中西差异制约之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译者会尽量在传递外媒涉华报道主要内容、观点原貌时所秉持的客观性和建构报道叙事、参与舆论导向、重塑中国形象的主体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于中国民众而言,对其准确认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和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形象有着积极意义;对研究者而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解释新闻报道翻译(编译)中出现的文本改写现象,对于研究新闻报道翻译(编译)者的伦理规范也有着重要启示。参考文献程维.“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J].中国翻译,2013(5).李红满.布迪厄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J].中国翻译,2007(5).王玲宁.框架分析视野下国际新闻编译的选择和建构——以《环球时报》的“关注中国”栏目为例[J].东南传播,2009(9).赵文静.翻译与冲突——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设计师考试的解析思路与试题及答案
- 疫情舆论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商业设计师考试变更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告设计师广告管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创新思维试题题库及答案
- 决策能力的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全局认知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初中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 渗透思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业设计师2024年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室内设计人机工程学讲义
- GB/T 35513.2-2017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
- T-CEEAS 004-2021 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评价标准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区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 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初级结业考试卷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改性环氧树脂薄层铺装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合同到期协议书(3篇)
- IPC-A-610国际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17)
- 山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