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4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可视电话上图反映的我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分布地区特点如何?为什么?其行驶的动力有哪些?(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帆船、马车、轿子表现古代:近代以来水:陆空:轮船(1865年)人力车(1870)、自行(1868)火车(铁路1881)公共汽车(1924)汽车(1901)、电车(1906)飞机(民航20世纪20年代)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古代交通工具-----落后人力车、自行车近现代交通工具---进步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

1908年,上海的有轨电车。近代交通工具电车(1906年,天津)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

1864年,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五十余尺,时速四十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近代交通工具1869年6月,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千吨轮船“万年清”号。近代交通工具近代交通工具

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设计者詹天佑近代交通工具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取得首次飞行成功。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现代交通工具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现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

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

2、近代交通工具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19C中后期传入中国---20C初,出现在大街小巷---50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B、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1906)、公共汽车(1924)、汽车、火车(19C末20C初)、轮船(1865)、飞机(20C20年代初)

交通工具的更新: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对象:进程:种类:人力牵引工具机械牵引工具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工业革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东部)显著,乡村(西部)缓慢发展先慢后快海陆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探讨:1.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2.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2)政府的大力提倡;(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说出你的依据。知识运用思考: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是清政府还是洋人?时间是?结果如何?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思考一:1876-1894年的18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政府明令禁止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列强侵略和控制。(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对话高考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观念束缚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1872-189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仅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总投资47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银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剑桥中华民国史》数据中国民族工业年均增长率1894-1912年15%1912-1920年13.4%1923-1936年8.7%1912-1949年8.4%资本增加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1896年9月,受命主持芦汉路的张之洞、王文韶会奏,主张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分还;设铁路总公司,官督商办,以盛宣怀为督办。此议得到清廷同意。

——芦汉铁路商办难成另筹办法折《张文襄公全集》

民国政府成立后不久,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受命督办全国铁路,10月,孙中山先生主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便"惟于铁道为己任"。随后,孙中山先生视察了许多地方,提出了修建铁路的具体计划,要在全国各地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有利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网骨架的基本形式。——三则材料均摘自《中国铁路百年》积极兴办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奕訢“意以为然”。——《李文忠公全书》

观念转变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兵力“惟铁路一开,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虽百万之众,一呼而集,无征调仓皇之过,无转输艰阻之虞”。

——《刘壮肃(刘铭传)公奏议》国防需要(四川成都,相同条件下)苦力(人力)把一吨货物运送750英里,要花费106.25元;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用苦力运棉花,路上50天,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

——《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美国银行分会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商贸流通,近代城市兴起。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思考三:1978-2006年新建的铁路里程比1949-1978年的有所减少,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退步了吗?1979年2006年客流总量28.97亿人次202.4亿人次铁路客运总量8.64亿人次12.56亿人次货运总量53.75亿吨203.8亿吨铁路货运总量11.19亿吨28.82亿吨铁路里程5.17万公里7.71万公里电气化铁路0.1万公里2.34万公里公路里程89万公里345万公里高速公路04.53万公里民航里程14.9万公里221.3万公里——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思考四:1978年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何特点?多元模式科技化改造,提高效率速度非常迅速据《新华网》2002年报道,随着甬台温高速、杭金衢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浙江省全年建成高速公路547公里,全省4小时公路交通圈的目标正式得以实现。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将于2009年全线开通;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时速可提升到250公里。铁路建成后,从宁波到温州的时间,将由目前的高速公路的3个半小时压缩到1个半小时。

——摘自百度词条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思考五:交通事业的进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春望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代通信工具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考:两首古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通信状况?长城烽火台古代通信工具古代通讯(二)通信工具的进步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业务的赢利机构。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时间成就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时间段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以后2003年,电话拥有量跃居世界第一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电话的发展

1882年民国成立后1906年的电报局1904年的电话局探究:材料一:李鸿章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查办。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思考一: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近代电报发展的哪些信息?李鸿章从军事防务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在中国开设有线电报。清政府也十分支持开设有线电报业务,到甲午战争前夕,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有线电报。

材料二:与有线电报推行的同时,有线电话也在中国开设起来。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7号创设有线电话局。此后英、美商人也相继开办电话业务。为了打破外商的垄断,清政府于1902年拨款在上海创建了自己的电话局。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思考二: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近代电话发展的哪些信息?中国第一个电话局于1902年在上海开办,它打破了丹麦、英国和美国等外国对中国电话业务的垄断。生活区域的扩大

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负面影响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五四运动期间,身居北京的张先生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可以选择哪些通讯方式?最佳方式可能是什么呢?【情境创设】想一想: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人的出行和联系方式有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

近代交通工具

通信方式

马车、木船、轿子

烽火、驿站

人力车、自行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汽车、飞机

驿站、邮政、电报、电话

在近代,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使中国的交通、通信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由人工、马匹传递建立起来的驿站网络,是中国传统的通讯方式。中国近代交通、通信技术发展的原因:外来技术的传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等。可视电话电话网络聊天手机现代通信工具邮电通讯设施逐渐完善邮电事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依靠驿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报事业发展:

1877年始建,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发展。电话事业发展:1882年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迅速发展;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

国家的独立自主;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推动等。探讨: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的发展。③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加快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