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9年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考研真题

2008年河南大学804公共行政学、公共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7年河南大学404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31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31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08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8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42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42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

政策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9年河南大学804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

考研真题

2008年河南大学804公共行政学、公共经济学考研

真题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

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代码:公共行政学,公共经济学(804)

公共行政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共领域

2.行政问责

3.官僚制

4.治理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服务行政有哪些特征?

2.梅奥在1927年到1932年进行了什么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了哪些

思想?

3.具体行政权力有哪几方面的特征?

三、论述题(25分)

论公共行政的效率与公平。

公共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资源配置

2.帕累托最优

3.制度工具

4.蒂布特模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产生的原因。

3.简述西方的分权理论。

三、论述题(25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

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试结合公共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07年河南大学404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考研

真题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

社会保障

考试科目代码:404(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共事务

2.代理理论

3.公共政策

4.政府再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韦伯官僚制内在的局限性及其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

有哪些?

2.在政府“如何进行管理”方面,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其表现

如何?

3.公共政策制定需要以哪些原则作指导?

三、论述题(25分)

我国政府再造的模式分析。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外部性

2.拉弗曲线

3.瓦格纳法则

4.政府预算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论述题(25分)

结合实际,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试分析目前我国

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

理理论考研真题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

1.政府工具

2.生态的组织观

3.企业型政府

4.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5.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

6.公民参与的主要机制和要素。

7.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

8.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功能及局限。

9.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有哪几个特质?

10.政府失灵中的“内部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11.卡尔森和欧尔曼说明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

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

12.试述休斯认为的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

13.试述休斯表述的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

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

1.政府工具

答:政府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

政府行为的机制。绝大多数的政府干预往往可以通过四方面的经济手段

得以实现:(1)政府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和服务,是

政府运行的主体部分;(2)补贴,这事实上是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

政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资助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个人,生产政府需要

的商品和服务;(3)生产,是指政府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

务;(4)管制,是指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批准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

某种活动。对这些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特定的政府功能并随时间的不同而

有所区别。

2.生态的组织观

答:对公共组织进行生态学的考察始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美国教

授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研究首次区分了三种主要行政生态模型:农业社

会(融合)型、过渡社会(棱柱)型、工业社会(衍射)型,他于1961

年出版了《行政生态学》一书。在行政生态学的视野中,公共组织如同

人在生物圈中处于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既受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又影响

生态环境,公共组织是一个有机体。

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

境。微观环境是指组织系统本身,包括组织的目标、结构、人员、权力

系统、规章、政策等因素。宏观环境是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由于公共

组织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直接与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关系,因此,那些

方便组织与环境联系的环节因素就构成中介环境。

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

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环境就是指公共组织

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3.企业型政府

答: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负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

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能

够有效的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这一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

容。企业型政府的兴起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转变,而不是一时的流行风

尚。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从本质上在政

府内部建立企业家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按照企业家的价值标准

和原则看待和处理一切政府事务,而是要在国家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两

个极端之间规划具有中间性质的“第三条途径”。既不依赖传统的、端启

于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大政府,也不倚重新自由主义的、80年代盛行

的里根政府的自由市场逻辑,转而寻求兼容二者的优势又弥补二者的缺

陷的第三种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构成了“重塑政府”意欲建立的新的政府

典范的基础。当企业化的政府脱离行政性的官僚机构时,它既需要市场

也需要社区。

4.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答:社会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

权力的平等化。而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

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

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主张同时建立以利润为目标

的私有经济和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的公共经济,进而在混合经济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与机会均等的制度,借以在保持以

自利为导向的效率的同时,通过政府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有效的宏观调

节,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为了更多地实现平等,政府应当发挥作用,

通过调整所得税、社会保险、转移支付等措施,来缩小过于悬殊的贫富

差距。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

选择。

5.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

答: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与频繁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在分析

公共危机的类型、分级、分期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托危机领导体

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

制、应对机制与善后机制。

(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危机前的潜伏期是处置危机的最佳时

期,若控制得当可将公共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

限制公共危机给公众利益、社会秩序、政府正常管理活动带来的威胁与

损害。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务。

(2)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

或处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

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3)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是政府公共危机管

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危

机应对的关键是要迅速反应,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迅速查明原因,积

极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和事态升级。

(4)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以政

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致力于危机后的恢复工作,尽快消弭危机带来的损

害,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正常状态。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

6.公民参与的主要机制和要素。

答: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制

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民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而

且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政策客体。同时,民主和法制的精神赋予

公民在政策合法化中的主体地位。

(1)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

①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

权,如对宪法的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策采

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决定;

②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

策;

③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

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④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

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

⑤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

策结果等。

(2)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他

们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党和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通

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让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物的管理

以及公共决策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党和国家的

各项政策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他们的意志和要求

的集中体现。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公民合法的政治权益提

供了充分保障,也为我国的民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3)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合法化,一改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

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就不仅能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

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而且对那些违反民主精神的政策方案与个别领导

的决策随意性、官僚主义、搞“政绩”工程等作风起到一定的监督与制约

作用。最后,由于政策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对象的合作程度,

因此,作为政策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合法化将明显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他们对政策的认可和接受,实现公民参与政

策制定合法化的目的,也自然有利于之后的政策执行。

7.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

答:政策评估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要判断一项政

策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值得继续执行,就首先必须

建立一套评价的标准。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有如下:

(1)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标准既是评价一个执政党、国家政府战略方针的根本标准,

也是评估每一项政策的根本标准。一项政策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进

步与落后,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有无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

(2)效益标准

政策效益指达到政策目标的程度。这一标准关注的是政策实际效果

与理想目标是否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要具

体运用这个标准,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①要坚持以达成的政策目标

来衡量效益,对已经达成的政策目标的描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围绕目标

才能衡量效益。②要分析政策效益的充分性,就是要明了一项政策执行

后有多少人、使什么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满足的程度如何,什么政策问

题得到了解决及解决的程度怎样,以此来衡量一项政策是否充分达到了

目标要求。③要分析政策的总体效应,即对政策执行后社会发展的总体

状况的变动,加以描述和分析,衡量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造成了

什么后果。④要注意政策的全部效益,即正负效益、主从效益、经济效

益和非经济效益,以便对政策的效益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估。

(3)效率标准

政策效率是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确定政策效率标准的

目的是要衡量一项政策要达到某种水平的产出所需的资源投入量或是一

定量的政策投入所能达到的最大价值,它表现为政策效益与投入量之间

的关系和比例。政策效率标准经常以单位成本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或单

位价值所需要的最小成本作为计算的基本方式。效率标准所关注的核心

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出,而不是关心如何

有效地执行政策和完成政策目标。

(4)公正标准

公正标准是衡量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

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一项好的政策应该是致力于公平合理分配的政

策。公正是衡量政策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某项政策来说,它也许符

合上述所讲的效能、效率的标准,但是如果造成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

那么这项政策就不是一项成功的政策。这里实质上包含着公平与效率的

关系。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率。然而二者的统

一在现实中实非易事,公平标准不仅是政策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

各国执政党和政府贯穿其所有政治和行政活动的重要准则。

(5)政策回应度

政策实施后满足特定的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即政策回应度。确立

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对社会的宏观影响。政策对社会

需求的回应是一个国家或政治系统维持自己的生存、稳定和发展的基本

功能。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之

中,它不断地输出各种政策去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8.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功能及局限。

答:功能:(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蕴藏了巨大的就业潜力。

(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现今的西方第三部门已经进入了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服务、环

保、文化等社会公共部门的核心领域,以其巨大的经济能量和社会号召

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发展,填补政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

不足,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边缘问题。

(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由于广大群众的参与,这一部门在社会的直接监督下进行,能够较

好地避免贪污、浪费,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过去闲置或未能利用的各

种资源。

(5)扩大社会公平

第三部门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关注与帮助在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资源和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以及遭遇困难的弱势群体,缩小经

济发展中产生的贫富悬殊。

(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第三部门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培养伦理品德的

最佳方法就是让思想渗透到实践中,第三部门中志愿性的工作不仅让人

们感觉到互助合作的好处,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动者、收益者和

旁观者。

局限:(1)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禀性

第三部门同样可能深受官僚制影响,不能像私营企业那样迅速变

革,建立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对环境迅速反应、决策灵活以及敢冒风

险。这是因为,第三部门已经进入了社会公共领域,其一切行为都将对

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产生影响,甚至是直接的利害关系。这就要求

它们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倾向于保守、僵

化,从而容易与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产生紧张关系。

(2)缺乏独立自主性

第三部门由于与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无法保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自主,从而妨碍它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

(3)不公平竞争

第三部门在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之间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

行不公平竞争。非营利性原本是第三部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也是第三

部门获取政府免税优惠,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本原因之一。

(4)追求自身利益

许多人求职于第三部门不是因为他们立志要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而是因为在那里工作同样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5)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第三部门虽然已经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并显示了其拥有的巨大潜

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部门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视野

不够开阔,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游说策略以及吸引捐赠者的技术上,缺乏

对国际问题的战略性分析能力、选择介入时机的能力和分析如何对组织

进行变革的能力。

9.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有哪几个特质?

答:(1)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

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

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

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2)电子化政府有如下特征:

①重视现代信息科学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由此,政府才能够有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于政府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

标。

②政府信息具有公开和可获得性。电子政府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

化,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

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③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电子政府的目的在于建立

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

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

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感。

④更有效率。电子政府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

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数字化、

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显然,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

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率的政府。

10.政府失灵中的“内部性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答: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根据。政府失

灵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为:

(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

由此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

(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

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3)政府由具体的官员组成,作为自然人的政府官员并不会因为承

担公共责任而自然产生任何道德优势,他们既不比常人更坏,也不比常

人更好,他们同样也会犯错误;

(4)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法理或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往

往不完整、不对等的,政府行为因此时有失序或失控,并导致对政府违

约行为惩罚的空置;

(5)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如同私

营企业一样也涉及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所以,政府与市场不能

实现相互替代;

(6)垄断性是政府的不可克服的弱点,而垄断性导致低效率、机构

膨胀、寻租行为等一系列加剧政府行为社会成本的消极问题;

(7)“逃避错误”因政府行为无法直接比较、政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

而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其结果导致短视、惰性、缺乏创新精

神等程序化政府行为的泛化;

(8)“多数人原则”选举体系的维持,从来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

益为代价的,而且,事实上这种体系既不能保证选举体系选举的效率,

也不能保证完全代表每个人利益,因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以及与之

相一致的少数人决策是必然的。

11.卡尔森和欧尔曼说明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

答:公共行政是一种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的是他人制定

的政策。公共行政注重的是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办公室管

理。“管理”则包括“行政”在内,而且也涉及到组织,即以最高效率实现

目标并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这两种要素并不一定存在于传统的行政体

制中。公共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

则更为广泛。一个公共管理者不仅仅是服从指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结

果”和为此负有的责任。

(1)公共行政除了指一种活动和一种职业外,还常常意指对公共部

门的研究。说明如何组织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在

政策、法律或政府提供的商品、服务方面产生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

是,特别是美国,在对公共部门的研究中,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公共

管理相互之间进行学术联系的程度很低。虽然这些方法都是相互关联

的,但是,它们常常拥有各自不同的学术追随者。它是一套实用方法的

艺术和科学,适用于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组、政策与管理计

划,通过预算体制进行资源配置、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进行项

目评估与审计。

(2)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彼此之间有所不同,二者没有从属关系,

应把它们看做是两个相互竞争的典范。采用公共管理一词有两个原因,

第一,本书研究的内容是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

目标。“公共管理”一词涉及的范围似乎比内部行政的范围更广泛。第

二,公共管理不一定只发生在组织机构的内部。“公共行政”一词几乎完

全和政府官僚制结为一体;“公共管理”这一较新的术语则可能更为灵

活。

(3)一般来说,公共行政学指对公共部门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大

多数时间里居支配地位的特定理论通常被称之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与之相对照的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

12.试述休斯认为的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

答:电子化政府的互动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在电子商务的发展

过程中,最初阶段仅仅是指提供信息,后来才出现了双向交易。在政府

和其他参与者之间也存在种类不同的可能性互动,尤其是与公民、企业

和其他政府机构的互动。一般认为,基于互动水平,尤其是网站的互动

水平,可以将电子化政府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信息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政府部门和机构为了便于外部使用者而利用万维网,

来发布关于它们自己的信息。网站以扼要介绍公共组织目标和怎样进行

联系等消极的方式来提供信息。这种信息并不包括真正的服务提供。网

站是由政府部门而不是由职能部门建立,而且只有有限的更新能力,这

是最普通的网站形式。

(2)互动阶段

这些网站成为双向沟通的工具,允许公民提供有关他们自身的新信

息,并且收集了诸如电子邮件一样的应用工具。与政府联系再也没有必

要通过打电话或写信这种方式。文件目录呈现出更多的关于问题、职责

和服务方面的信息并可下载;表格可以下载并在脱机状态下填写,然后

以正常的方式发送出去。但是,反馈是有限的。

(3)处理阶段

此阶段价值观发生了正式可见的转换,如为一次“肆无忌惮”或处罚

而支付罚款,甚至是填写缴税申报书。这个阶段允许那些以往由公务员

执行的工作成为以网络为基础的自助服务,尽管这需要在脱机状态下来

完成。

(4)交易阶段

这是政府提供广泛服务的一个端口。通过这个端口,所有部门和机

构的信息系统都能够链接起来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而这种方式避免了

使用者不得不了解政府结构的问题。

13.试述休斯表述的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答:韦伯认为,有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一个非凡的领导人

的吸引力;“传统型”例如部落酋长的权威;“理性/法律型”。与其他两

种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和超出法律范围的权威类型相反,后一种权威类型

本质上是理性的和法律的。因此,它在三种形式的权威中是效率最高

的,并且成为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基础。根据理性与法律权威的思想,确

定了现代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

(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一般是根据各种规定:即根据

法律或行政规章发号施令;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的原则,这体现为一种上级与下级之

间稳定有序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较低职位受到较高职位的监督;

(3)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保存书面文件的基础之上。一批积极从

事“公共”事务的官员与其的物质设备和档案构成了一个“机构”。一般来

说,官僚制将官员的活动作为与私人生活领域截然不同的事务并与之分

离;

(4)公职管理,至少是所有专门的公职管理,这种管理显然是现代

的—通常以全面而专门的训练为先决条件;

(5)当公职发展到完善程度时,官方活动要求官员完全发挥工作能

力;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性的规定,它们或多或少是稳定的、全面

的,并且是可学习的。对这些规定的了解程度代表了官员所具有的专门

的、技术性的知识。它涉及管辖权、行政或企业管理;

韦伯的原则首先意味着:权威来自于法律和根据法律制定的规定。

没有其他形式的权威应被遵循。在此基础上,第二条原则是等级制,它

或许是韦伯思想中人们最熟悉的内容。严格的等级制度意味着,理性/

法规的权威和权力是由组织中的个人在等级制中占据的职位而不是由任

何个人维持的。特定职能可按照等级制结构授权给较低的层次,这意味

着任何官员都可以行使整个组织的权威。第三条原则是对第二条原则的

补充。组织的存在是与其职员的私人生活相分离的。它是完全非人格化

的。书面文件的保存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当类似事件发生时,以前的案

例则成为先例。只有保存档案,组织在运用各种规定时才能保持一致。

第四条是,行政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的事

情,它应当有全面的训练。第五条,官僚制的工作是一种全职职业,而

不是像以前那样是一种次要的活动。最后,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性的规

定,它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活动。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

论考研真题

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

1.公共管理者

2.寻租

3.工作生活质量

4.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5.政府角色中的“新古典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

6.胡德的“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7.政策问题诊断误差因素的来源。

8.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9.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

10.《黑堡宣言》中的“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11.企业型政府的限制(或反思)。

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

1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3.试述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

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计30分)

1.公共管理者

答:公共管理者的管理工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环境适应

性,即公共管理者不断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价值、角色和行

为。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

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他的职责有: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

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以及分析者和

教育者的角色。

2.寻租

答:寻租,又称为竞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

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

活动。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

损”三角形。至于企业或个人在寻租过程中所争取的市场,则称为“寻租

市场”。寻租市场愈大,表示一个经济环境中能被不公正垄断的事物较

多,而整体的经济效益也会因而降低。

3.工作生活质量

答:工作生活质量的基本思想是为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不能只考

虑技术因素,还要考虑人的因素,使技术和人协调一致。

①它强调工作生活质量是一个过程,它适用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

种组织,是随组织机构的发展而持续进行的活动;

②它突出了工作生活质量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

前提是让全体员工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个体目标结

合起来,既发展了组织,又提高了个人的工作生活质量;

③它强调企业应该放弃简单追求生产效率的做法,而改为更加重视

每个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并且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反

过来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

4.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

答: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

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政府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内在改进动力的公共部门,被人们称之为“自我更新

的机制”。政府再造就是使具备能够应付无法预知的挑战的能力。不仅

仅是要提高今天的效能,而且还要创造在环境变化的明天也具备改进效

能能力的政府组织。奥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同时提出了“五C战略”,即

核心战略、后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文化战略。

5.政府角色中的“新古典主义”

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已日益摆脱了扮演了大半个世纪的

规模较大的、具有明显集体主义色彩的政府角色。在各级政府、政策顾

问以及主要的官僚机构之间,新古典主义学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时

它亦称为经济理性主义。

该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个人理性的假设:个人被假设有多多益善的偏好,会理性地追

求其目标,至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如此。个人被假设为自身(经济)利

益的最佳决定者。

②基于上述假设推演出的模式。基于第一种假设,尤其是运用理性

选择和(或)博弈理论所发展而来的工具,可以构建出较为复杂的经验模

式。运用到政治学中则被称为公共选择理论。

③市场力量的角色最大化。出自上述模型的经济理性主义包含了这

样的观点:私人市场是有效并且是能够自我调节的,能够由市场提供的

商品和服务就应该由市场提供。

④政府角色的最小化。政府对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干预从其本身来

说是无效的。政府的干预应该最小化,这显然是市场力量最大化的必然

结果。

新古典主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合理化的,70年代以来福利

国家开支太大或许造成了这种情况。如撒切尔政府提出的许多“小政

府”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60分)

6.胡德的“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克里斯托夫·胡德,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胡德的学术旨趣主

要是政府行政、规制和公共部门改革研究,他的著作主要有:《行政的

限度》、《政府的工具》和《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

(1)胡德认为:新公共管理是两种思想流结合的产物。他这里所说的

两种思想流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私人企业管理学。受新制度经济学的启

示,公共行政学使用了多种新的行政原则,诸如竞争原则、使用者选

择、透明原则以及激励机制等。而企业管理学则启示着私人部门的管理

原则在公共部门的运用。它意味着公共部门也应该同私人部门一样,适

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优化配置各种组织资源,以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效

率和效能的最大化。

(2)胡德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研究,特别归纳出新公共管理的七项原

则性要素:

①在公共部门实践“专业化管理”;

②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

③更加强调产出控制;

④转向组织单元的分解;

⑤转向更激烈的竞争;

⑥重视私人部门管理行为的风格;

⑦更加关注资源使用上的纪律与节约。

显然,胡德的定义意味着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私人部门和

市场理论,以实现公共组织的管理。自此之后,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行

政学者都是围绕这一定义展开了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与传播。

7.政策问题诊断误差因素的来源。

答:在政府决策的实践过程中,政策分析家在诊断政策问题时,可

能遭遇到许多误差,从而导致对政策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与构建。公共

政策学者斯塔林概括了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多种来源: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问题主要为:

①层级节制体系。在过分层级化的组织中,容易造成信息被隐藏,

或视寻找新的信息为敌人,而有所谓信息病象的情形,从而使政策问题

认定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

②专业化。专业化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使正确的信息

无法有效地取得,尤其是地理上的区隔造成资源及信息传递上的困难。

③集权化。集权化的情形,使上层的人员信息负载严重,难以获得

正确和有效的信息,给科学地认定问题造成困难。

(2)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

系。

①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危险性,因为它就像“过滤器”,妨碍了真正信

息的传达;

②过于坚持的信仰,会影响对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

调,从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之间产生强烈的冲突。

(3)无知。某些政府官员由于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所以会轻易相

信某些错误的媒体报道。由于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报道极为重视,如果大

众传媒报道的信息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就会造成政府官员对问题诊

断的错误。

(4)信息超载。政府官员的信息太多,容易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导

致对问题的探讨产生误差。而幕僚人员事先过滤,则又容易造成连续的

错误。

(5)噪音干扰。甲想让乙了解某种信息,但乙所得到的和甲的预期

不同,同样的原始信息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义。由于接受者的认知与人

格结构的不同,而使信息有不同的意义。

(6)时间落差。指接收到信息到开始反应之间的时间差距。现在被

忽略的问题,将来可能是严重的问题。

(7)逃避问题。决策者往往逃避其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于是对于

问题的真相无法真正了解。

(8)隐蔽问题。提出某些大家已经知道的问题,来隐蔽事实上的重

要问题。

(9)虚假问题。解决了错误的问题,但不会对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伤害。

8.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理性政策规划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政策规

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

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

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政策规划既是一种运用技术手

段对解决政策问题的途径进行精心设计的活动,又是政策行动主体之间

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和合作的活动。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有如下:

(1)确立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最后结果。政策

规划的任务就是为解决政策问题而寻找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政策问题

规定着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只能指向特定的政策问题,只有能解决政策

问题的政策目标才是正确的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则规定着政策方案,政

策目标既制约着政策方案的方向,又为政策方案优劣的评判提供标准。

(2)设计政策预案

政策方案设计,即构思各种实现政策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方案

或备选方案。政策制定作为一种决策过程,是对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途径和方法的选择过程。因此,方案设计是政策规划的中心环节,方案

是否可行、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因此,政策方

案设计是影响决策效能的关键环节。

(3)预测方案后果

方案后果的预测应当包括两个方面:①客观条件变化的预测,直接

影响着政策方案实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所产生的效果。②政策方案预期

效果的预测。方案的预期效果的预测,对于评估和选择方案尤为重要。

科学预测已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方法对政策方案作

出预测,才能使预测更为全面具体。预测越全面、越具体、越深远,政

策方案的选择就越有把握,最终选择和确定的方案就越可靠。

(4)预案可行论证

政策规划涉及的面宽广、投资巨大、影响深远。政策预案的可行性

论证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许多社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制定

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以确立重大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地位,重大政策规

划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严格审批和核定后,才能进入政策决

策程序。

(5)优化政策预案

在对各种政策预案进行实施后果的预测,又做出政治、经济、技

术、法律等方面的可行论证之后,不同预案的状况就变得清晰了。但

是,这还不能就此结束政策规划阶段。因为经过最终决策前的预案评

估,不同预案的优劣还没有完全充分展现出来。因为人们还没有对各个

预案可能的效率做出分析。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预案。

9.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

答: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

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

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

质有: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评估人员要密切关注政策执行的动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再

加以科学的分析、论证,得出可靠的结论,以确定该项政策是否有好的

效果,执行过程是否效率很高以及其效益所在。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政策的走向一般分为三种情况:①政策继续,即通过科学的评估,

发现该政策所指向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其政策环境也没有发生大的变

化。基于这种情况,还适宜用原来的政策继续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②

政策调整,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新变化,原来

的政策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政策情况,那我们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或

者革新,以适应新变化,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③政策终结,完全终止

原来的政策。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

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以便有效推动政

府各个方面的活动。同时,通过政策评估,也可以对照以往的政策资源

分配情况,看其是否合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政策活动优质高效

进行。

(4)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通过政策评估,不仅可以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更合理地

配置政策资源,形成一种优先顺序和比例,而且可以与时俱进,随时抓

住情况的变化,对政策做出继续、调整或终止的决定。通过评估得出的

结论体现了科学性,为下一步的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政

策评估对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或缺的。

10.《黑堡宣言》中的“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答:黑堡学者认为选举并不是治理权威正当性的唯一来源。民意并

不全然由民选公职人员代表。在确立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

后,黑堡学者呼吁,常任公务员应扮演以下的角色:

(1)扮演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公务员在就职时就已宣誓要执行宪

法,执行宪法的目标是营造出一个稳定且有效运作的政治体系,而终极

目标则是增加机会、促进平等以及持续地提升全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公

务员的天职。

(2)扮演人民受托者的角色。公务员受人民的委托,在治理过程中扮

演着正当与重要的角色。不能屈服于强烈短视的压力,应考虑长远全民

的利益。公务员必须不俱强权,更不应妄自菲薄,只把自己当成工具,

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天职。

(3)扮演贤明少数派的角色。公务员要扮演贤明的少数派,而不是随

波逐流追求时尚喧嚷的多数派。民主政治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人人有表达

意愿与良知的自由,而贤明的少数派在充分讨论后,应能说服理性无知

的多数派而变成为贤明的多数派,公务员有责任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公共

事务,使贤明的少数派变成多数派。

(4)扮演着平衡轮的角色。常任公务员必须对外在环境有响应或有反

应,必须要肩负专业责任,也就是要以维持机关观点、公共利益以及宪

政运作为目标。常任公务员应以其合法权利及专业判断在治理过程各种

势力中,扮演着平衡轮的角色。

(5)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公务员应该或必须能够有意识地了

解自己决策的价值体系与假设,为自己所作所为提出合理说明,并尽量

将人民纳入治理过程。公务员应扮演分析者与教育者的角色,以增加民

选官员、代表、所有在治理过程中的参与者甚至一般公民对公共事务的

了解,并向他们灌输公共利益的概念。

总之,公务员集团在治理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有价值的、正当的

角色。公务员参与治理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公务员必须获得人民的信

任。公务员应是治理过程中的推动力而不是阻力,是解决治理问题的答

案,而不是产生治理问题的成因。

11.企业型政府的限制(或反思)。

答:新公共管理不是万能的,其中提出的企业型政府也受到了批

判。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质疑。

(1)黑堡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固然对当代生活十分重要,但如果企

图借此力量来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则是缘木求鱼。此外,新公共管理

理论降低了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个人权利和法律地位;它只重视微观层面

的改革而忽视了宏观问题的解决;崇尚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重视私人

部门的管理方法而忽视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根本差别。

(2)公共管理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博兹曼所言:“新公共管理对于

公共、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并没有加以深刻的探讨和区分。

(3)最为严厉的批判是有些学者所指出的:它没有关注与体现公民

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更没有将这种主题运用到管理之

中。尽管新公共管理将公民视为主体或投票者,这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

一种进步,但对于公民、政府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理念没有给予应有

的重视,而这正是民主行政与公民社会的本质所在。

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

1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答:公共管理部门和私部门管理都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者相互促进,相互区别。

(1)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一个公共管理者不仅仅是服从指

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结果和为此负有的责任。公务员日益把自己看做是

管理者而不是行政者。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职能是进行组织,以实现他

们对其结果负有真正责任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服从命令。

(2)公共部门变革面临的另一个紧迫问题是私营部门的迅速变化和这

样一种现实,即公共部门的管理和效率对私人经济和国家的竞争实力有

所影响。对许多国家来说,持续不断的重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3)私部门管理中的变革与公共部门中发生的变革是彼此相关的。

①多样化的哲学正在发生变化,转为强调相互联系的多样化。企业

的业务范围在缩减,更为注意的是工作的“适当性”,以至不相关的或边

缘性的企业股权被转让出去;

②因为增长缓慢和全球竞争加剧,造成了更为困难的环境,使企业

的重点从增长转向绩效;

③技术变革加强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在电子和信息技术方

面更容易实现这种变革。新技术的发展使各种活动可跨越企业单位的范

围共同开展。日益发展的信息系统的尖端技术也加大了相互联系的可能

性;

④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建立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多方位的竞争

日益加剧。

13.试述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

答:公共企业是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企业对于关乎

政府活动范围的争论特别重要。而且公共企业民营化的争论与结果对整

个公共部门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公共部门而言,公共企业造就

了其他特殊的管理问题,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组

织的控制与责任问题。公共企业存在有如下几点理由:

(1)纠正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充分的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市场

失灵可能是源于:自然垄断、对竞争的某种限制、外部性或溢出效应以

及生产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物品等。由政府控制这些企业或许

是“保持单一卖者的成本优势的一种途径,可以防止追逐利益的垄断行

为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2)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这意味着要改变特定个人或集体所获得

利益。改变支付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对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普遍而广

泛的实行交叉补贴。另外,有些批评者认为:政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将

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推动中央集权的长期经济计划的发展。市场不能提供必需的基础

设施。只有政府拥有这样的资源,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基础性行业。只有

两种可能的选择,要么由政府提供这种服务,要么完全不提供这种服

务。

(4)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铁路运输行业、钢铁业和煤炭业实现了

国有化,政府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公共企业已被看做是“软”社会主

义,它也许是向正式的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所有重要的

产业如同公共企业一样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则会加快向社会主义国家转

化的进程。

建立公共企业没有一个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政府目标。除了获取利

润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公共企业的目标并不单单局限于营利。当

然,政府有权介入社会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建立自己的企业。

2012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31公共

管理学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31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A)

考试时间:1月8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

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必答题部分(7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政策周期(或政策循环)

2.企业家政府

3.有限理性

4.官僚制

5.基本公共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政治与行政两分及其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2.有论者指出,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福利与服务,满足人

民的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谈谈你对城市管理本质的理解。

选答题部分(80分)

三、论述题(共40分)(请根据报考专业,选择两题作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改革几乎席卷全球,其将公民视

为顾客的导向更是得到诸多支持和拥护。然而,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

深入,顾客导向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你如何看待新公共管理的顾客

导向?为什么?

2.在我国一些省市,以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由来已久,原因是这

些幼儿园作为相关机关附属的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来进行运作。试

运用“公共财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机关幼儿园由政府财政补贴的看

法。

3.有一位领导干部指出,“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挣

钱的,搞社会建设是花钱的,多做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

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好的‘发展观’。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果社会矛盾

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

事,挣钱的事也干不下去!”试运用“社会政策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

这段话的理解和看法。

4.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问题,城市政府间的合作日益重要。请结

合一个案例说明中国城市政府间合作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

四、案例分析(40分)(根据所报专业,选一题作答。)

1.为避免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当影响,1999年以来,我国相

关的监管部门如工商、质监逐渐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近年来,随着食

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2007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据国办发(2011)48号文

件“将工商、质监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

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

主”。

结合你所学的行政管理知识分析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工商、质监重新改为块块管理的看法。

2.谈谈你对加强食品监管的看法。

2.自2011年6月中旬起,北京市大兴、朝阳、海淀三区近30所打工

子弟学校相继收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停通知,所涉学生近3万名。政府

部门关闭这些学校的理由就是,这些外来人口子弟学校没有办学许可

证,没有房产证,校舍为违法建筑,存有安全隐患等。在北京大面积取

缔打工子弟学校的同时,英国志愿者JonathonMorris在北京东北五环外

的城乡结合部购买十几个艳丽的集装箱,矗立在灰暗杂乱的村子中,面

向打工子弟免费开放,让他们的放学时光不再空虚危险,在外打工晚归

的家长也放心让孩子在这里玩耍。

结合你所学的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案列,并回答以

下问题:

1.你如何看待北京市政府与志愿者在对待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上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2.在户籍制度下,我国各级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应该如何解决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要?

3.垃圾处理,一直是个现实难题。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扩大,

过去把垃圾埋在地底下的做法,在寸土如金的今天已不合时宜。以G市

为例,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的G市P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于2012年填

满封场,如不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市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巨

大危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G市决定上马P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政府认为,垃圾焚烧项目是安全的,是符合民心的。2009年11月5

日,P区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民心工程》。文中

提及:P区区人大代表70多人视察了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用地现场,认

为这是“建设宜居P区的需要”,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而在同一天,当地舆情中心对垃圾焚烧厂8公里内的P区l2个小区调查证

明,97.1%受访居民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市民认为,他们的利益“被

代表”了。焚烧垃圾会否造成二恶英污染?对环评项目,是否存在人为控

制下走过场?同时,还有人担心设备是他国淘汰的二手货,垃圾运输过

程将对沿线居民造成污染等等。

于是,居民们不断上访,甚至闹出了更大动静。在厦门PX事件的

前车之鉴和海南化工工程成功下马的启示下,P区居民在捍卫自己权益

时,越发坚决。而政府的态度,也是一波三折。面对居民的“干扰”,政

府最初发声表态: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态度“坚决不动”:后来,又改变

为“环评不过关”则坚决不上马;继而又修正为“大多数市民不同意不上

马”。至今,到底垃圾站应该建在哪里,仍然尚未决定。

请利用公共管理与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

1.政府与居民对垃圾站的影响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中国城市中诸如垃圾站等设施的建设所带来的群体性事件屡见

不鲜,请你分析其原因。

3.目前P区垃圾站建设陷入了僵局,从政府角度而言,你认为可以

采取哪些措施以打破此僵局。

2012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631公共

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31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A)

考试时间:1月8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

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必答题部分(7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政策周期(或政策循环)

答: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

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

的,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调

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包括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

阶段。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

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政策监控是政策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贯

穿于政策过程的始终,通过政策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偏差,

从而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

束。

2.企业家政府

答:企业家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的政府

部门,员工们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

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①重视成

本效益关系;②强调顾客导向;③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

④授予权能;⑤创新与改革。

3.有限理性

答:有限理性是指,“决策人”以“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来进行决

策。它是决策学派的观点,该学派认为,以往的管理理论往往是把人看

成是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经济人或理性人。

但这在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人们之所以不能按最优化作为决策准则,是

由于要实现“绝对的理性”要有三个前提,而这三个前提事实上是不可能

具备的。这三个基本前提是:①在所有情况下,决策者对所有可供选择

的方案及其未来后果都是已知的;②决策者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③

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由于

人们没有追求“最优化”的才智和条件,所以事实上只能满足于“令人满

意”的决策准则。

4.官僚制

答: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

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韦伯认为,

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

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

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

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②依照

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③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④组织管理的非人格

化;⑤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⑥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5.基本公共服务

答: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

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

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①保障人类的

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

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②

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

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③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

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政治与行政两分及其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答:(1)政治与行政两分

行政与政治两分主要是威尔逊和古德诺的行政思想。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认为:①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

方面,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②发挥实现政治的功能,

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③三权分立学说不符合实际,政治和行政的

两分才是正确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

政治行政二分法是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认为政治与行政是所有

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

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

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

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政治是国家意志的

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2)政治与行政两分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①将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开创了行政研究的先河,为公共管理

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使得公共管理成为一门科学,是公共管理学的开端,丰富了公共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③为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

率,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2.有论者指出,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福利与服务,满足人

民的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福利与服务,满足人民的需要”体

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政府提供服务而不是掌舵。它要求政府树

立服务观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1)新公共服务内涵

新公共服务是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

共行政学者批判和反思新公共管理理论。登哈特夫妇夫妇在《新公共服

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等文中提出,政治家的错误在于将重塑政府的

理念构架在个人的自利动机可以导致并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虚构的基

点之上。

①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

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

的角色的一套理论。其基本的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

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所以,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

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具体包括:a.服

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b.追求公共利益;c.重视公民权胜过

重视企业家精神;d.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e.承认

责任并不简单;f.服务而不是掌舵;g.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

a.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的重要角色在于帮助公

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仅仅是控制或引导社会发展的

新方向。事实上,公共政策过去是,现在和将来还是多种价值观、多重

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政府“领航”的结果。在信息社会的历

史条件下,“公民参与”是大趋势。与此相联系,政府需要的越来越不是

传统的管理控制,而是与民主政府理念相一致的协商、调解、中介以及

新的解决冲突的技巧。

b.公共利益是目的(目标)而不是产品。政府应建立集体式的公

共利益观念,进而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而不是基于民选的政治领

袖或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个人的选择寻求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政

府公共管理的法则。为此,政府有责任促进公众的关于发展方向、发展

目标的广泛、真诚的对话和协商;有责任鼓励公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念、集体意识和采取一致的行动;同时有责任确保经由对话和协商程序

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正义和公正、公平的原则;更有责任确保公

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与传统的制定和执行政策不同,政府实现责任的路径,在于使所有

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到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来。为此,政府有必要着

力激发公民的基于公民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参与意愿,并为此广泛培养有

助于促进公民参与行动的公民领袖。新公共服务的政府,是具有开放性

和可接近性,具有回应力,能够为公民服务并且为公民创造机会的政

府。

③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在公民社会建立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公

共管理。

(2)新公共服务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

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

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设服

务型政府。

①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职能化、制度化。建

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

a.要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

经济活动。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

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

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b.要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

务方式。

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公务员服务意识

a.确立公务员对行政理念的正确认识。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

仆,是公共服务过程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公务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

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管”字当头向“服务为

本”转变,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在管理文化上实现由“官本

位”向“民本位”的转变,强化“纳税人第一”、“服务是公务员天职”的意

识。

b.在目前尤其应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

中以公众为中心、导向,变“被动服务”、“要我服务”为“主动服务”、“我

要服务”,力求做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

意”。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a.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对现有行政

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

的尽快下放。对已取消项目,要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工作,杜绝各种变相

审批行为。

b.要完善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和规范程序,制定操作规程,向社

会公开。要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全社会投资引导调控

体系,特别要规范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

3.请谈谈你对城市管理本质的理解。

答:城市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其最终目的是更多地服务于市民的公

共产品。

(1)城市管理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实施建设的过程及建成之

后的城市公共环境和各类公共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城建管理、市容

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