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_第1页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_第2页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_第3页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_第4页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支挡结构与高边坡工程设计说明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支挡结构及高边坡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建设背景项目位于项目所在地位于原重庆东货站站址,位于沙坪坝与九龙坡交界处。重庆西站属于渝黔铁路的配套工程,是承担兰渝、川黔、渝昆等多条铁路的特级客运站,未来重庆铁路三大客运站之一。在此重要前提下,对周边路网的完善已经急不可待。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路基、路面、人行系统、交通设施、配套水电管线工程,本篇为项目区内的支挡结构与高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篇章。1.2工程规模结合场地规划资料,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对本次设计项目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Z4路)中符合高切坡: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高填方:填方边坡高度≥8米的段落拟作为高边坡设计。边坡概况:本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三级(详见各道路中分列说明)。1.3工程设计内容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对高边坡、高填方、特殊结构物设计范围进行分析,具体有以下段落:表1.3-1高边坡一览表道路名称左(右)侧桩号范围边坡安全等级概况边坡类型、高度Z4左K0+200-K0+228二级高填方(挡墙)土质填方、9.5m左K0+277-K0+310二级高填方(挡墙)土质填方、9.5m右K0+170-K0+202二级高填方(挡墙)土质填方、9.5m右K0+251-K0+260二级高填方(挡墙)土质填方、9.5m右K0+550-K0+660二级高切坡岩质边坡、16m表1.3-2轻质路堤段落一览表道路名称左(右)侧桩号范围边坡安全等级概况边坡类型、高度Z4左KO+000-K0+060一级道路上跨通道粉煤灰路堤表1.3-3挡墙段落一览表道路名称左(右)侧桩号范围边坡安全等级概况备注Z4左K0+180-K0+228二级挡墙未含交叉口左K0+277-K0+313二级挡墙未含交叉口左K0+000-K0+022二级挡墙左K0+150-K0+202二级挡墙右K0+251-K0+450二级挡墙右K0+450-K0+545.75二级挡墙右K0+545.75-K0+663.575二级桩板墙本工程项目挡墙约715m、高切坡总长度约110m。结合地勘报告及相关资料,考虑周边重要建筑物和后期场坪计划对土地的利用等因素对项目区内高边坡、挡墙进行分析。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配套储备土地规划道路工程地质勘察(一次性勘察);2)业主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3)业主提供1:500现状地形图;4)道路专业提供的条件图;5)现场实际踏勘资料;6)其他相关资料。2.2执行规范与标准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公路工程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工程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8)《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20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1)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2009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自项目开展起,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及时与业主沟通等,对本项目存在的高边坡、稳定防护作出定性、定量的比对分析并加以论证,高边坡方案专项设计提交于相关的审查单位,并组织相关专家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得出方案是否可行的结论。待方案评估可行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阶段,于施工图阶段中结合详勘报告和上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专家沟通处理,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于施工图阶段完善优化。上阶段具体意见及回复如下:(1)复核岩土参数,复核支挡结构土压力。回复:按意见复核地勘资料,确保与设计的一致性。(2)完善方案比选,优化排桩式锚索挡墙排桩及锚索布置。回复:按意见补充方案必选。(3)桩抬重力式挡墙应复核上部挡墙荷载作用下桩基的水平、竖向承载力。回复:按意见复核桩基挡墙的荷载作用。(4)完善边坡设计说明内容及图面表达、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回复:按意见于图纸中完善相关内容。补充截排水的示意说明。(4)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按意见于说明中完善相关内容。4建设条件4.1场地现状该区域位于重庆西站,详规建设用地已经整体覆盖,沿线土地利用充分,主要规划为商业和住宅用地。本次拟建项目为新建道路。4.2气象水文4.2.1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1951年~2007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8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7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4.2.2水文勘察区西南侧为跳蹬河,跳蹬河发源于沙坪坝区与九龙坡区交界的中梁山凉风垭,流经沙坪坝区歌乐山镇,进入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华岩镇,于大渡口区跳蹬镇小南海注入长江,属于长江的一级支流,河流长度25.75Km,在九龙坡区境内河流长度14.15Km,流域面积44.46Km2。经收集水文资料,跳蹬河在区域内有三条支流,为麻柳沟、楼房沟及门塘沟,主要受沟头大气降雨补给,在旱季时水量较小,一般在0.2~0.5L/s,楼房沟在中梁山北矿处的水位最高上涨2m,汇水面积2km2,跳蹬河干流除接受三条支流的补给外,治理前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也是补给源之一,河流一般宽约6m,水深约1m,跳蹬河50年一遇洪水位为284.650m,百年一遇洪水位284.880m,勘察期间水位为281.89m。Z4路在K0+232.010处跨越跳蹬河,拟建1#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0+203.800,终点桩号K0+261.174,桥梁全长57.374m;工作区内无其他常年流水,在降雨过程中地表水沿斜坡往低处汇集至斜坡上修筑的排水沟排向斜坡底部。4.3地形地貌勘察区所处位置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区域以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以条状山脊、陡坡地形、斜坡、平台、沟谷等地形为主。经人类工程改造,拟建工程主要与在建新凤中路相交(H4、H5、H6、H7路),沿线及周边多为居民房、工业厂房、市政道路以及建设形成的边坡、挡墙等人工地貌,极少部分原始地貌出露。地表覆盖有厚度不等的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部分边坡未进行混凝土防护可见基岩出露。现状地面高程282.10~339.47m,相对高差57.37m,地形坡角一般3º~8º,总体相对平坦。4.4工程地质情况4.4.1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中梁山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产状变化较大,岩层产状95~12019~62,倾角由西至东变逐渐减小,层间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根据实测岩芯、及露头测量,本次在Z4路终点共测得产状,见表4.4-1:表4.4-1勘察区内测得产状裂隙一览表道路里程产状裂隙Z4Z4K0+650105°∠62°①250°∠74°,②18°∠82°本次各线路采用产状以10562为主;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地面地质测绘,岩层稳定,无断裂、次级褶皱。2)地震据区域地质资料,喜山期的挽近构造活动,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上升隆起,上升作用至今仍在进行,部分断裂重新活动,引起轻微地震现象。区域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弱,地震震级低,强震活动弱,属地壳相对稳定区块。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线路区所属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邻近场地资料,线路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冲洪积层,侏罗系的沙溪庙组(J2s)砂、泥岩,侏罗系的新田沟组(J1xt)砂岩,其岩性按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1\*GB3①素填土(Q4ml):杂色,以灰色、灰褐色、灰黑色为主,干至湿,结构松散至密实。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为2~200mm,最大可达1000mm,土石比2:8~4:6,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在建新凤中路路面范围以碎石含粉质粘土为主,粒径经过筛选及机械压实,多为密实状态,其余地段填土组成较为复杂,在不同地段差别大,局部夹有少量碎砖块、混凝土块等,压实度较差,多为稍密~中密状,有局部架空现象;H7路K0+059~K0+355.565m段区域原为工业厂房地坪,多含有工业垃圾等,密实度差异较大,以稍密至中密为主,局部密实,均匀性差;其他区域填土多为机械抛填形成,未经处理,密实程度差异大,多为松散~稍密,局部有架空现象,均匀性差,区内填土堆填时间多为8年以上,少部分新填土少于3年。②杂填土(Q4ml):杂色,以灰色、灰褐色为主,干至湿,结构松散至稍密。主要由红砖块、混凝土块夹砂泥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为2~300mm,最大可达1200mm,土石比2:8~3:7,主要分布在Z4路终点处,为原居民房屋拆迁形成,多为松散状态,压实度较差,有局部架空现象,堆填时间小于3年。③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红褐色,稍湿,呈可塑状态,压缩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断面稍有光泽,由上而下块碎石含量渐增,为残坡积土,与下伏基岩强风化带呈渐变过渡。场地分布不连续,间断分布,最大厚度可达5.1m。根据室内试验报告,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有微腐蚀性。④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灰褐色、深灰色,稍湿~湿,为可塑状,有臭味,压缩性中等,力学性质差,为跳蹬河冲积形成,后期跳蹬河河道治理建设未挖除直接堆填覆盖,与填土渐变过渡,混杂随块石等,强度较一般冲洪积粉质粘土稍高。该地层地表未出露,皆分布于人工填土之下。现场钻孔揭露主要分布在跳蹬河两侧及Z4路终点民房附近,厚度一般为1.5(ZK250)~5.3m(ZK241、ZK274)。侏罗系根据现场调查、查阅相关地质资料及钻孔揭露,场地内揭露有侏罗系地层新田沟组和沙溪庙组,地质界线以Z5路南北走向(跳蹬河河道)为界,南侧Z4、Z5及H5、H6路起点至跳蹬河段为新田沟组地层,岩性多以砂岩、泥岩为主,局部揭露有页岩,跳蹬河东侧Z6、H4、H7、及H5、H6自跳蹬河至终点段为沙溪庙组地层,岩性多以泥岩、砂岩为主:①新田沟组(J2xt)基岩为砂岩、粗粒砂岩、泥岩、页岩。泥岩(J2xt-Ms):红褐色、灰褐色,颜色纷杂,泥质结构,薄~厚层状构造,遇水易软化,脱水极易风化崩解,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大多含砂质较重,可见灰色砂质条带、团块,局部含大量钙质结核,部分地段有砂岩夹层,厚度小,岩质较软,主要揭露在Z4路、Z5路,为本场地主要岩性。砂岩(J2xt-Ss):灰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等,岩质较硬,在Z4路K0+000~K0+500段及Z5路部分钻孔有揭露。粗粒砂岩(J2xt-Ss):黄褐色、灰褐色,中粗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等。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差,上部岩芯层面上覆黄褐色粘土,岩质较硬,局部手可捏碎。在Z4路K0+500至终点段部分钻孔有揭露。②沙溪庙组(J2s)基岩为砂岩、泥岩。泥岩(J2s-Ms):紫红色、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遇水易软化,脱水极易风化崩解,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大多含砂质较重,可见灰色砂质条带、团块,局部含大量钙质结核,部分地段有砂岩夹层,厚度小,岩质较软。整个场地皆有揭露,为本场地主要岩层。砂岩(J2s-Ss):灰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等,局部含泥质重,可见褐色泥质条带、团块,岩质较硬,部分钻孔有揭露。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面特征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成果,场地基岩面与现状地形起伏相近,局部陡坎段基岩面坡度较大,最大约70°,一般地段0-30°。(2)基岩风化带特征①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土状,碎块状、短柱状,风化后易崩解,手捏岩芯易碎散,岩质极软:砂岩风化带厚度总体较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局部较厚,厚度0.7(ZK224)~2.8(ZK189)m,平均厚度约1.3m;粗粒砂岩风化带厚度总体均有,厚度变化不大,位于坡顶出露段厚度稍大,厚度为1.3(ZK263)~3.0m(ZK268),平均厚度1.6m;泥岩风化带厚度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在既有Z4路终点段、Z6路边坡段及H4路区域,风化层较厚,在未经开挖的填方地段,厚度一般,厚度1.4(59)~6.0m(ZK5),平均厚度约2.7m;页岩风化层厚度不大,强风化层厚0.5(ZK288)-1.7m(ZK308),平均厚度1.2m。②中等风化带裂隙较发育至不发育,泥岩及含泥质较重的砂岩具有揭露后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的特点,泥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质较软,锤击易碎;砂岩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岩质总体较软,局部软。页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质软~极软。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收集资料,按照各段不同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孔隙水,二是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人工填土层,其结构松散~稍密,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污水补给;屑岩类裂隙水主要贮存于侏罗纪中统新田沟组、沙溪庙组基岩裂隙中,因场地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弱。K0+000~K0+200段多位于填方土坡上,地势平缓,与高铁路面高程相差不大,汇水面积较小,沿线填土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厚度较大,一般为1.6~16.9m,边坡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向低处排泄,下部修有排水管涵,边坡坡脚为跳蹬河,四周积水在此汇集,向跳蹬河河道排泄。各钻孔终孔后,经24小时后观测各孔的地下水,填土厚度大区域均无统一水位,说明该段地下水贫乏;K0+200~K0+500段地形起伏大,道路从现有边坡中部穿过,右侧为高铁路基边坡,边坡下部建议排水沟,汇水面积较小,沿线填土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厚度较大,一般为3.7~23.8m,丰水期富集、旱季小,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该段其赋存条件较差,最终向场地低洼带排泄。各钻孔终孔后,均将钻孔内的钻探残留水抽干,经24小时后观测各孔的地下水水位,均无统一水位,说明该段地下水贫乏;K0+500~K0+663.575段位于斜坡中部,斜坡坡度较陡,坡角约22°,覆盖层较薄,厚度小于1m,基岩为砂岩,该段付村条件较差,雨水向地势低洼处径流排泄,各钻孔终孔后,均将钻孔内的钻探残留水抽干,经24小时后观测各孔的地下水水位,均无统一水位,说明该段地下水贫乏。5)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可知,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未见断层、构造破碎带,在Z4路K0+235.89m处右侧为跳蹬河河道埋藏于高铁路基边坡下方,河道流向216°,拟建场地其他地段除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外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也未发现滑坡、地下采空区、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6)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区域范围内无断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场地无滑坡、泥石流、液化、震陷等地震稳定性问题。7)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参数建议(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人工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根据试验结果及地方经验综合取值150kPa。强风化砂岩:400kPa(经验值)强风化泥岩:300kPa(经验值)场区裂隙较发育,基岩体较完整,中风化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场地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其中泥岩取天然抗压值,若不遭水浸泡,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用天然值),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为0.33。场地内中风化基岩根据地层分别统计如下:①新田沟组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7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99MPa,为软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813KPa;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4.41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93MPa,为较软岩,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491kPKPa;粗粒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3.8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08MPa,为软岩,中风化粗粒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28KPa,天然抗剪强度C平均值为3.65MPa,φ值平均值为38.75°,天然抗拉强度平均值为0.90Mpa,根据地区经验标准值可用平均值乘以0.9折减;页岩(新田沟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61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8MPa,为极软岩,根据地区经验标准值可用平均值乘以0.9折减。②沙溪庙组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31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47MPa,为极软岩,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54KPa,天然抗剪强度C标准值为2.07MPa,φ值标准值为30.73°,天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0.41Mpa,变形模量标准值0.20(104MPa),泊松比0.37。砂岩:由于线路揭露砂岩厚底较小,仅取得3组砂岩样,不满足统计,为平均值,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可按0.9系数折减,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2.7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1.21MPa,为较硬岩;粉砂岩:由于该层仅在H5路3#桥区域有揭露,本次取得一组岩样,不满足统计,为平均值,标准值根据地区经验可按0.9系数折减,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1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8MPa,为极软岩;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fao]的确定,是根据试验指标统计标准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表3.3.3-1、表3.3.3-2、表3.3.3-6查表及结合地区经验确定。(2)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建议进行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为140kPa;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为:①新田沟组砂岩中风化为1200kPa,粗粒砂岩为8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350kPa(经验值);泥岩中风化为5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300kPa(经验值);页岩中风化为4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280kPa(经验值)。②沙溪庙组砂岩中风化为20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350kPa(经验值);泥岩中风化为4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300kPa(经验值)。粉砂岩中风化为400kPa,强风化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300kPa(经验值)。8)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表4.4-2参数建议值(粉质粘土、填土)指标岩性残坡积粉质粘土冲洪积粉质粘土素填土天然重度(KN/m3)19.719.320.0(20.5)*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fao]许值(kPa)150*120*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土体内摩擦角标准值φ(°)9.427.1230(26)*岩(土)体内聚力标准值C(Kpa)25.5522.495(3)*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N/m4)141211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30*20*2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μ0.200.200.20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03080填土负摩阻力系数0.30临时放坡坡率(土质高度<5m)1:1.251:1.251:1.0永久性放坡坡率(土质高度<5m)1:1.501:1.501:1.50~1:1.75注:素填土压实系数不低于0.96。表4.4-3场地线路岩体参数建议值道路地层代号岩性天然重度

KN/m3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边坡坡率允许值(土质边坡小于5m,岩质边坡小于10m)天然R(MPa)

标准值饱和Rw(MPa)

标准值δt(MPa)单值

标准值内摩擦角tgφ(°)粘聚力

(MPa)E50(104MPa)Z4路J2xt泥岩25.97.754.9928135003600.40800.2027.870.830.150.321:0.50砂岩24.734.4124.931249112009600.553501:0.50粗粒砂岩24.213.859.0850278006000.501200.3433.111.041:0.50页岩24.22.351.154003000.40501:0.50注:1、由于各线路内部分岩性揭露厚度较小,取样不满足统计,带“”为根据该岩性平均值或最小平均值折减,“*”为当地经验值,请酌情使用;2、表中中等风化岩体抗剪强度由岩石抗剪强度进行折减得到,时间效应系数取0.95,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内摩擦角折减系数0.90,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取折减系0.40,沙溪庙组砂岩揭露较少,本次仅在H5路取得3组,不满足统计,根据地区经验,该岩性取最小平均值,块体密度参数可参考Z4路砂岩参数;3、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4、无外倾结构面时,岩体破裂角按45º+φ/2选取,新田沟组粗粒砂岩破裂角取61°,砂岩破裂角取62º,泥岩破裂角取59°,沙溪庙组砂岩破裂角取61°,泥岩破裂角取58°;有外倾结构面时,岩体破裂角按45°+ф/2和外倾结构面倾角两者中的较小值;5、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场地内边坡岩体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60°,泥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场地内边坡砂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2°,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8°;6、Z4路K0+500~K0+663.575m段边坡层面为软弱结构面,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取12°(经验值),粘聚力标准值取20kPa(经验值),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取18°(经验值),粘聚力标准值取50kPa(经验值)。在斜坡区域,上覆薄层粉质粘土,该段岩土界面抗剪参数根据粉质粘土实验成果按地区经验0.85折减;出露基岩段回填土岩土界面采用饱和填土抗剪参数;7、强风化泥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40KPa,强风化砂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200KPa;8、表中临时放坡坡率:岩质边坡适用于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高度<15m;土质边坡坡率适用于<5m,土质均匀(稍密状)、地下水贫乏、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简单时。9、对于一级工程岩体变形指标宜通过现场测试确定,当岩体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时,对二级、三级工程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乘以0.6~0.8的折减系数,较完整时取0.7,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弹性模量、弹性泊松比可见附表:试样统计表。9)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试验成果:表4.4-5岩体等级表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p速度范围(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指数岩体风化程度(m)ZK12312.10-14.40泥岩2470-2523————强风化14.40-16.902579-275034760.55-0.63中风化16.90-20.70砂岩3389-355445670.55-0.6120.70-23.00泥岩2626-273734760.57-0.62ZK18616.10-18.00泥岩2459-2512————强风化18.00-28.202579-275034760.55-0.63中风化28.20-30.10砂岩3409-353345670.56-0.6030.10-38.00泥岩2591-275034760.56-0.63ZK2572.60-4.20泥岩2470-2523————强风化4.20-5.502568-272434760.55-0.61中风化5.50-13.00砂岩3409-359845670.56-0.62ZK2364.40-6.00泥岩2429-2557————强风化6.00-7.20砂岩3389-353345670.55-0.60中风化7.20-13.00泥岩2579-269934760.55-0.60ZK3091.60-5.50泥岩2389-2568————强风化5.50-10.002579-272434760.55-0.61中风化ZK387.60-10.30泥岩2399-2512————强风化10.30-16.502579-273734760.55-0.62中风化A、本次场地测试钻孔深度范围内主要涉及泥岩、砂岩。强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389-2568m/s;中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568-2750m/s;中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3389-3598m/s。B、根据完整性测试成果表,该场地岩体完整系数为0.55-0.63,其岩体较完整。(1)强风化基岩极软,裂隙发育不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①中等风化泥岩为极软岩,裂隙较发育,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②中等风化砂岩为较硬岩,裂隙不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3\*ROMANIII。(3)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①中等风化泥岩为软岩,裂隙较发育,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②中等风化页岩为极软岩,裂隙较发育,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③中等风化砂岩为较软岩,裂隙较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4\*ROMANIV,④中等风化粗粒砂岩为软岩,裂隙较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4\*ROMANIV。10)土石工程分级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标准,本工程土石可挖性分级如下:①粉质粘土类别为松土,土石等级为Ⅰ级;②人工填土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③泥岩、砂岩强风化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④中风化泥岩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⑤中风化砂岩类别为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⑥中风化粗粒砂岩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⑦中风化页岩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⑧中风化粉砂岩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11)进出场条件本次项目道路路网是重庆西站规划范围,道路成南北东西纵横向分布。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主要道路有南北向的凤中路等。拆迁问题由政府相关部门与居民协商解决并妥善安排,故路基范围的建筑物已在顺利拆迁过程中,施工设备及场地均保留,总之,本次项目道路进出场条件极好。12)建设条件特别提示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岩体较完整,经工程地质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调查范围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岩层呈单斜产出,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下伏基岩主要为互层分布的薄~中厚层状砂岩、泥岩、页岩,岩体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现有斜边坡稳定,场地现状稳定。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如遇长时间降雨,由于拟建道路沿线地势平缓,可能在局部低洼地带形成暂时性少量孔隙水,施工过程中必要时可设置临时性排水沟、小型集水井集中处理,但总体来讲,地下水对拟建道路施工进度影响甚微。根据现场调查,道路右侧K0+403处有35KV输电桩,水平距离路基边线约3m,由于高压输电电桩修建时间较久,无法收集到相关资料,持力层及基础埋深无法得知。在挡墙基底开挖时,由于高压电桩基础埋深不明,可能导致电桩失稳;挡墙基地换填施工、夯实等可能造成电桩倾斜。建议将电桩择地改迁至安全位置后再进行道路挡墙建设。因项目内K0+280-K0+330左侧位于跳蹬河附近,距离较近,现状河流已人工改造,河床底为浆砌片石,河床较低,流量较小。施工应选择少雨、枯水季节,小雨气候可不影响施工,故现将局部临河距离较近的桩承台施工时结合桥台对其先填筑人工码砌麻袋装土进行挡水、抽水后,并进行观测水位有无变化,应确保围堰内水位不再变化再对基槽开挖浇筑。围堰顶标高应高于常水位0.5m,坝顶宽不小于1m。当承台与挡墙施工完毕后,需将围堰填土挖出施工区域,恢复至原始地貌。道路沿线右侧多为高铁路基边坡,原边坡稳定状态。对于本项目于高填路基填方边坡设置挡墙段基坑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跳槽开挖,分段开挖”,注意对原斜坡的监测,必要时可先对其先进行临时支护再开挖。施工中应作好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做到不扰民、合理施工,文明施工。总之,施工实施条件良好,沿线无不良特殊地质困难施工段落,该项目处于路网规划区,附近的道路建设已在进行中,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13)材料供应拟建项目位于主城区,工程设备所需的水、电等可与附近居民协商供应,其中道路建设材料除部分路基开挖土石方符合作为路基的填料外,沥青、钢材等可就近于附近购买。5技术标准1)满足规划场坪的要求。2)按烈度6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类别一般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为地震分组第一组。3)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该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4)边坡安全等级见表1.3-1。高填方除临河、临桥台、公园绿地处需设置挡墙段落等特殊路段外均考虑为临时性边坡,使用不超过2年;对处于临河、桥台位置处等高填方均考虑设置挡墙,挡墙设计年限为50年。高挖方边坡除处于重要场所(重庆西站、未考虑后期拆迁的重要建筑物)外均考虑为临时边坡,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5)荷载标准:墙后路面城市道路A级荷载(主干道)和道路B级荷载(次干道、支路);高边坡坡顶外如有重要建筑物,建筑荷载按15KN/㎡X层数考虑;高填方路面荷载为城市道路A级(主干道)和道路B级荷载(次干道、支路)。Z4-城市支路。6)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7)按Ⅱ类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6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1.0。荷载标准:重力式挡墙墙后路面荷载城市道路A级荷载(主干道)、城市道路B级荷载(次干道、支路)。高边坡坡顶范围外建筑荷载15KN/㎡单层。高填方路面荷载为城市道路A级(主干道)和道路B级荷载(次干道、支路)。挡墙墙后填土内摩擦角:不小于35°高切坡滑面:C=20Kpa、φ=12°。墙后填土容重:19KN/m³圬工之间摩擦系数:f=0.4墙底摩擦系数:≥0.4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三级边坡永久边坡1.351.301.25临时边坡1.251.201.15挡墙抗倾覆安全系数>1.3、抗滑移安全系数>1.5垂直恒载=0.9,车辆荷载、人群荷载引起的主动土压力分项系数=1.4。岩土物理参数详见.表4.4-2、表4.4-3。7高边坡分段分析过程及设计原则结合城市道路功能需求和土地长期规划考虑,本着对原稳定边坡不扰动、不破坏,开挖即及时支护和“强腰固脚”的设计理念,边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以确保“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采用信息法施工。对本次项目高边坡进行支护设计。设计中结合地勘报告首先对各道路中边坡断面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并加以方案的比较,再利用理正岩土软件提取高边坡、高填方段落中最不利断面进行定量分析,最终从各方面考虑确定对边坡的合理有效的支护设计。另根据需求设置截水沟、急流槽等防排水措施防止坡面冲刷、以及设置检修踏步定期检查等。设计既要求能达到边坡稳定性要求,同时也能达到部分城市景观的功能以及后期边坡两侧建筑土地场平的开发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Z4路K0+170-K0+228左侧高填方:该段左侧填方以1:1.5放坡最大高度9.5m,此处为1#桥设置处,临跳蹬河,场地规划为绿地,且桥台两侧均考虑设置挡墙支护,为永久边坡;设计荷载:路面荷载城市-A级,墙顶人群荷载4KN/m³。基底杂填土较厚,填土基底摩擦系数0.2以及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挡墙高度较大,常规挡墙最大高度14m,且临河对于施工较困难,对挡墙拟建桩基承台设计减少墙高,高度为10m,桩基成孔方式采用机械成孔。。墙背填料:容重γ=19KN/m,综合内摩擦角φ≥35°,墙背摩擦角δ≥17.5°,挡墙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40,地基土内摩擦系数为0.45;(计算详见挡墙计算书)。Z4路K0+277-H5路交叉口左侧高填方:该段左侧填方以1:1.5放坡最大高度9.5m,此处为1#桥设置处,临跳蹬河,无放坡条件,桥台侧均考虑设置挡墙支护,为永久边坡;设计荷载:路面荷载城市-B级。基底杂填土较厚,采用常规挡墙高度最大14m,且临河对于施工较困难,填土基底摩擦系数0.2以及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对挡墙拟建桩基承台基础设计减少墙高至10m,桩基成孔方式采用机械成孔。墙顶设置防护栏杆。墙背填料:容重γ=19KN/m,综合内摩擦角φ≥35°,墙背摩擦角δ≥17.5°,挡墙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40,地基土内摩擦系数为0.45;(计算详见挡墙计算书)。Z4路K0+166-K0+202右侧高填方:该段右侧填方以1:1.5放坡最大高度9.5m,此处为1#桥设置处,临跳蹬河,坡脚邻近铁路路基范围,为控制边坡对铁路红线范围造成影响且桥台处考虑设置挡墙支护,为永久边坡,常规挡墙最大高度14m,施工较困难,对挡墙拟建桩基承台基础设计减少墙高至10m,桩基成孔方式采用机械成孔;设计荷载:路面设计城市-B级,墙顶人群荷载:4KN/m³。墙顶设置防护栏杆。墙背填料:容重γ=19KN/m,综合内摩擦角φ≥35°,墙背摩擦角δ≥17.5°,挡墙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40,地基土内摩擦系数为0.45;(详见挡墙计算书)。Z4路K0+251-K0+311右侧高填方:该段右侧填方以1:1.5放坡最大高度9.5m,此处为1#桥设置处,临跳蹬河,坡脚邻近铁路路基范围,为控制边坡对铁路红线范围造成影响且桥台处考虑设置挡墙支护,为永久边坡;基底杂填土较厚,采用常规挡墙高度较大,最大高度达10m,临河对于施工较困难,填土基底摩擦系数0.2以及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对挡墙拟建桩基承台基础设计减少墙高至7m,桩基成孔方式采用机械成孔。设计荷载:路面设计城市-B级,墙顶人群荷载:4KN/m³。墙顶设置防护栏杆。墙背填料:容重γ=19KN/m,综合内摩擦角φ≥35°,墙背摩擦角δ≥17.5°,挡墙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40,地基土内摩擦系数为0.45;(详见挡墙计算书)。Z4路K0+550-K0+660右侧高边坡:挖方最大高度约16m,永久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本次项目为重庆西站周边道路完善,故此处高边坡如何处理合理应作为重点处理。结合地勘报告进行分析,坡顶无建筑等结构物,采用理正岩土软件拟对此处高边坡采用悬臂式桩板式挡墙支护形式进行计算,假设桩前无抗力,桩后推力为矩形分布,锚固端为铰支承,采用R/K(隐式法)取最不利断面K0+610进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根据相关规范桩板墙后以主动土压力(等效内摩擦角φ=52°、C=0kpa)和桩后分布的矩形桩后滑坡推力(滑面抗剪参数C=20kpa、φ=12°)中最大值为设计值。现拟设置桩径2.0mX1.5m的矩形桩,桩距5m,最大桩长约17m,悬臂10m,嵌岩7m,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3.2.9:桩基嵌岩段顶端地面处的水平位移不宜大于10mm。桩顶位移小于桩悬臂端长的1/100,且不宜大于100mm,满足规范要求(桩板挡墙计算书)。桩后边坡1:1.0开挖,坡面采用锚杆框架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同时设置防护网安全措施。8轻质路堤的设计Z4路K0+020+K0+060左侧填方高度约4m,安全等级为一级,永久边坡。根据规划方案,由于此处Z4路上跨已建车行通道,通道洞顶高程H=298.47m,板厚1.6m,路基设计高程约301.8m,路基左侧边线距离通道洞门处最小水平距离为5.8m,边坡1:1.5放坡,不会掩盖洞门。根据地勘报告中此处建议设置挡墙,通道顶结构作为持力层。结合工程经验,通道上部不宜较大荷载存在增加通道的不稳定因素,故宜以较小荷载轻质路堤填料通过。现拟设置K0+000-K0+020左侧设置护肩,K0+020-K0+060范围以粉煤灰路堤1:1.5放坡,粉煤灰路堤饱水下重度15KN/m³、C=15Kpa、φ=25°。经过验算,粉煤灰路堤1:1.5放坡安全系数2.456>1.35。9比较方案对K0+550-K0+663.575右侧支护方案的比选:本项目填方(除位于桥台、河流等地设置挡墙外)考虑后期的场地规划,均按临时边坡设置一般的坡面防护(植草护坡等);对Z4路K0+550-K0+660右侧挖方边坡防护进行比较。方案一为桩+板墙+1:1.0锚杆框架的结构支挡,桩径2.0mx1.5m,桩间距5m,桩均长17m;方案二为仰斜式路堑墙+1:1.0锚杆框架,采用仰斜式挡墙进行支挡防护,墙均高12m。方案一工程造价较大,施工难度较方案二复杂,方案二仰斜式挡墙截面大,形成的开挖面较大,且仰斜式挡墙宜10m内,根据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岩体较完整,成桩条件较好,且方案一有效避免施工对已建建筑的影响。故方案一为推荐方案。以下为两种方案的示意图:临河处挡墙基础方案的比选本项目为重庆西站的路网建设,道路路线走向多临近现状跳蹬河,现状跳蹬河为人工改造河。对项目结构的支护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对各道路中临河、临桥台处挡墙的基础方式进行比选论证。方案一:因项目区位人工杂填土均较厚,地基承载力难以确定,对临河距离较短处挡墙基槽的开挖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减少墙身高度以及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的考虑,故对临桥台和临河的挡墙>8m的基础采用桩基承台基础设计,桩基顶采用承台连接形成系梁。桩成孔施工方式为旋挖钻钻孔。方案二:项目区位填土较厚,为满足挡墙承载力设计要求,对挡墙高度小于8m和附近无河流地面线下人工填土不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段落进行换填碎石垫层处理。换填分为两种方式:挡墙基础下岩土界面深度小于3m,基槽直接开挖至基岩顶面,换填碎石厚度为基岩到挡墙墙底距离;挡墙基础下岩土界面深度大于3m,对基槽开挖至设计墙底标高下2m,强夯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6%,基底压实度达到设计值后,换填碎石垫层。方案三:针堆填土较厚且临河、临桥台的的挡墙段,为满足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对挡墙基础均采用扩大基础的方式。扩大基础厚度2m,置于原状地面线下2m。综合以上各方案的比选,各方案均有优缺点。方案一造价高,施工方式采用机械旋挖钻成孔,作业面小,施工难度小,墙高高度小;方案二造价较高,作业面较大,碎石的换填工程量大,墙高高度大,施工难度大,对临河、临桥台处基槽开挖处需进行集中排水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方案三造价低,但承台作业面大,施工困难。综合以上方案的优缺点分析,方案一为推荐方案,适用于距离河流较近,开挖难度较大,填土厚度大的区域,挡墙基础采用桩基承台设计,旋挖钻成;方案二适用于挡墙墙高不大,距离河流较远,开挖难度小、填土厚度较浅适中的区域。10支护结构设计10.1锚杆框架锚杆框架适用于小型楔形2滑动的岩质边坡,框架单元格尺寸为2.5mX2.5m,锚杆孔尺寸90mm,锚杆采用φ25钢筋,L=9m,孔内采用M30注浆填筑,锚杆锚固角度一般15°-30°。10.2桩板挡墙Z4路终点右侧桩板挡墙中心间距5m,采用2m×1.5m方桩,主要目的为保护西站红线。桩间土层采用0.3m厚挡土板挡土,挡土板嵌入岩面以下深度不小于0.5m,完整性良好的岩体可自然裸露,完整性较差的桩间岩层部分采用挡板处理处理。10.3重力式挡墙重力式挡墙墙身为C25片石砼,片石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含量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0%。挡墙伸缩缝一般10-15m设置一处,采用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不宜小于30cm。泄水孔采用φ100mm软式透水管横向梅花形2X2布置。墙顶应预留栏杆基础。挡墙设计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墙背的回填,墙背回填材料为透水性好的材料,墙后沿墙身设置碎石反滤层。挡墙基底为土层时,压实度≥93%;当为碎石换填层时,压实度≥97%;桩基承台基础时,应保证承台下压实度≥93%,对承台和地面线局部临空且较陡的地方应设置台阶式垫层。桩基承台尺寸为5.4mX12m,桩径1.5m,桩长详见立面图,桩基嵌入基岩不小于最小设置要求。挡墙墙身与承台的连接采用钢筋稳定,承台中心线根据墙高确定,与墙顶宽度保持一致,桩基嵌入中风化基岩不小于5m。施工完毕墙面应勾缝,墙面宜种植攀爬型植物增加景观效果。11材料及质量要求拟建项目施工控制等级为B级。11.1路肩挡土墙身材料:本次设计挡墙基础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片石强度Mu≥30Mpa,片石含量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20%。砼环境类别Ⅱa类环境,材料耐久性基本要求:最大水胶比0.55;最大氯离子含量02%。11.2混凝土结构材料要求:本工程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95%的保证率。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或检验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砂浆强度等级应采用70.7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28d抗压强度(Mpa)表示。其抗压强度M7.5≥7.5Mpa,即抗压强度应不小于自身数值。11.3承台采用C35混凝土;桩基采用C35水下混凝土。C3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16.1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1.52MPa,弹性模量Ec=3.15×104MPa。12构造和防、排水措施12.1挡土墙每间隔10至15m设置一道伸缩缝;另外在地基岩性变化处、墙高度突变处和与其他建构筑物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3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面填塞沥青麻丝或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30cm。12.2墙身在地面以上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按梅花形布置,孔径10cm(透水管在挡土墙体施工时预埋,管应长出墙背10cm,其端部20cm用土工滤布包裹),泄水孔向外坡度3%-4%,最下一排泄水孔出口应设在高出地面30cm处。施工期和使用期泄水孔均应保证排水畅通,不得阻塞。在泄水孔进水口处设置片碎石反滤层。如地质地下水条件与实际不符,有地下水渗入填料应加设φ100mm软式透水管形成纵向排水渗沟,将水体顺利排出墙外。此工程量按实际发生工程量统计。12.3基槽在墙身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12.4墙背面及反滤层底部应设置粘土隔水层,以防水流渗入地基。12.5桩板式挡墙施工挡板时应预留泄水孔位,板后设置反滤层,作好防排水处理,保证施工安全。12.6临河段挡墙桩基承台的施工应先采取围堰支挡(河中)或集水井(小流量水)对汇水进行集中处理后再对承台进行施工。对承台与地面线局部临空段落设置台阶式垫层,防止位于斜坡路段的承台发生滑塌。13环保与绿化拟建项目道路沿线清表的腐殖土以及渣土应远离城镇居民区内,统一堆放在指定渣土弃区以便于合理利用后期边坡根植土的绿化方式。临时性高边坡、高填方建议采用锚喷护面和植草护坡等方式便于后期场坪的利用,且能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对承台局部临空的地方需设置台阶式垫层,承台露出地面的部分需填土绿化处理,挡墙墙面可种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等。14检测与监测本项目对高边坡和挡墙段落设置监测桩进行监测,以便对变形、坍塌等进行预警预报。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做好对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并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工程建成后,要求监测不能间断至少连续监测3年,并要求设立边坡的维护和维修机构,以保证高挡墙、高边坡的正常使用。14.1支护桩的质量检查包括原材料质量、挖孔位偏差、桩身断面尺寸、孔底高程、挖孔的偏斜、桩周土与滑带土、钢筋笼焊接、钢筋笼制作、护壁及桩芯混凝土强度、砼桩身质量、砼桩顶高程等。检查方法为目测、尺检、测量、取样试验等。14.2支护桩的检测按下表中的规定执行:表14.2-1支护桩检测数量表检验数量检测方法占总桩数最少数100%23(抗滑桩)+99(桩基)声波透射法检测30%7(抗滑桩)+30(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14.3保证项目:A、成桩深度、锚固段长度和桩身断面必须达到设计要求。B、实际浇注混凝土体积严禁小于计算体积,桩身连续完整。C、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D、钢筋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E、对基岩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地勘报告对比。F、挡墙挖至底标高后,须对襟边宽度及高度进行检测,高度和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14.4允许偏差项目支护桩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4.4-1支护桩允许偏差项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桩身断面尺寸±50mm2桩的垂直度不大于桩长L的1%3主筋间距±10mm4箍筋间距±15mm5钢筋笼尺寸纵、横±106保护层厚度±10mm14.5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4.6对中风化基岩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地勘报告对比。14.7桩孔挖至底标高后,须对嵌岩深度进行检测,嵌岩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14.8边坡工程监测(1)地表位移监测可采用GPS法和大地测量法,可辅以电子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边坡变形监测与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有关规定。(2)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等变化。监测精度对于岩质边坡分辨率不低于0.50mm、对于土质边坡分辨率不低于1.00mm。(3)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不得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允许值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不得连续3天每天大于0.00008。(4)监测坡顶建筑物有无新裂缝、原有裂缝是否有新发展,若裂缝发展较快,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表14.8-1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应测选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和整体倾斜应测应测选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应测选测可不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可不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可不测具体监控内容详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9.1条15施工技术要点15.1重力式挡墙(1)主要施工工序:场地、植被清理→测量放线、确定开挖深度→围堰→边坡、基槽开挖→支模→混凝土浇筑→墙趾、墙背土方回填→坡面防护处理→拆除围堰。(2)基槽土方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及开挖深度,确定土方开挖线,开挖坡度应在1:0.3—1:1.5之间。根据坡体稳定情况动态设计调整。挖出的土方如能作为填料应及时运至填方区回填,如现场堆放,应在基坑5m以外,且堆放高度不能大于1.5m。

开挖至设计基底上200mm时,应停止开挖,测量人员重新放出挡

墙线及测出标高,当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清底及防滑凸榫开挖。如基坑内有水时应在基坑四周明挖排水沟,在适当部位开挖集水井。集水井底深度比基坑底部深0.5~0.8m,并及时的用水泵将水排出,以免基坑由于水的侵泡而降低承载力。基槽开挖后若发现基础与设计有出入,应通知有关人员确定方案。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的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浇筑挡土墙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以边长70mm×70mm×70mm含水饱和试件的抗压强度表示。浇筑挡墙时,应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顺直。应确保挡墙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浇筑中应经常校正线杆,避免误差。施工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墙段的水平砌缝应基本一致,采用分段浇筑时,相邻段高差不宜超过1.2m。墙体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预埋管道、预埋件、泄水孔(管)及沟槽等预埋构件。墙后表层覆土清除,墙后填料应以透水性砂砾石材料为宜,但综合内摩擦角不应小于35°,填料应分层夯实,夯实工作应在墙身砌体或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方可进行。每次回填土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土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0%。场平压实度不小于0.9(重型击实试验法)。15.2混凝土捣实(1)所有混凝土,一经浇筑,应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使之形成密实均匀的整体。(2)混凝土的捣实,均应使用机械振捣。(3)振捣器应能以不小于4500脉冲的频率传递振动于混凝土,使在距振捣点至少0.5m以内的混凝土产生25mm坍落度的可见效应。(4)工地上应配有足够数量的处于良好状态的振捣器,以便随时替补。(5)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浇筑混凝土面上进行,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或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6)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7)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表面振捣器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8)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尽可能避免与钢筋和预埋构件相接触。(9)模板角落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针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其表面平滑。(10)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11)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12)混凝土捣实后1.5小时到24小时之内,不得受到振动。(1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问题。15.3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洒水养护应最少保持7天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天数。(2)构件不应有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引起的裂线缝。(3)结构物各部分构件,不论采用什么养护方法,在拆模以前均应连续保持湿润。(4)同样构件尽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养护。(5)当结构物与流动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天之内不受水的冲刷。当环境水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10天内及其强度达到设计等级的70%以前,不受水的侵袭。(6)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15.4基坑开挖及挖方段施工(1)场地边坡坡比基本要求:场地内边坡开挖分为土质边坡(素填土、次生红粘土)、岩质边坡和岩土混合边坡,因边坡高度较大,土(岩)质边坡易失稳,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开挖放坡允许值参见下表:表15.4-1基坑开挖岩土边坡允许值土的名称土的状态坡度允许值(高宽比)素填土稍密1:2.0次生红粘土可塑1:1.5砂质泥岩强风化1:0.75砂质泥岩中风化1:0.5具体开挖坡比须根据现场及地勘要求进行开挖。(2)挖方地段施工基本要求:1)宜按先挖上部台阶,后挖下部台阶的顺序施工。挖方边坡须满足地勘报告提出的相应坡比要求并结合附表一开挖,必要时还应及时采取可靠的临时支护措施。对土石方开挖后有可能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等方法施工。挡土墙基槽开挖则更应分段并跳槽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变形缝间距,成槽一段验收一段并立即原槽浇筑混凝土,该段挡土墙施工完后再开挖其相邻段挡土墙基槽,严禁无序开挖、大爆破作业,不允许大开挖切割坡脚。如挡墙后为较高的岩质边坡,且在岩层间软弱夹层易产生顺层滑动时,也可在开挖时采用喷锚等临时支护措施,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监测手段,以便对变形、坍塌等进行预警预报。2)本项目严禁爆破、暴力施工。施工企业认为确需采用爆破措施时,首先必须征得相关各方一致同意后方可进行。实施时尚应制定安全可行的方案,并满足《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3)多余的弃土应及时运离施工区或运往指定的弃土场,弃土的堆载、碾压要科学、合理、符合规范,确保安全,更不能因超量堆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4)因项目内位于跳蹬河附近,河床较低,流量较小,故局部临河距离较近的桩承台施工时应结合桥台对其先填筑人工码砌麻袋装土进行挡水防护抽水后再对基槽开挖浇筑。围堰顶标高应高于常水位0.5m,坝顶宽不小于1m。当承台与挡墙施工完毕后,需将围堰填土挖出施工区域,恢复至原始地貌。15.5桩板式挡墙本工程遵循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的原则,将桩孔开挖过程作为对施工勘察过程来对待,及时地编录施工地质情况,按地质工作要求绘制桩孔开挖柱状图,并将施工开挖地质情况及时反馈设计,确保信息化施工。(1)桩板式挡墙施工顺序本次桩板挡墙K0+550-终点右侧施工于桩后边坡锚杆框架支护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采用全埋入式抗滑桩施工,不得提前进行路基开挖对桩前土层进行清除,抗滑桩施工应于路基施工前进行。挡墙施工顺序:放支护桩桩位线—开挖支护桩(跳桩开挖,若存在土层滞水及岩石裂隙水或挖空中存在地下水,应增加排水工序)(锁口基坑开挖—浇锁口砼—桩孔开挖—施工护壁—至设计桩长)--支护桩钢筋制安—浇桩芯砼—混凝土养护--拆除护壁(仅拆除影响挡土板安装施工部分护壁),设置横撑—至挡土板置后放线—钻孔—清孔—植筋—-锚固段灌浆—养护—现浇挡板浇筑—二次装修。(2)桩孔开挖1)支护桩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排桩采用机械成孔),隔桩开挖,每次间隔1-2孔,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施工的顺序进行。待第一批桩施工结束后方可进行第二批桩的开挖,不能一次全部开挖,以此防止引起边坡失稳。支护桩施工前孔口需先平整放坡,应先将桩位附近边坡或表层易滑塌部分土体清除,或填土压实坡脚,切忌坡脚全断面开挖,确保施工中的坡体稳定和施工安全。2)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锁口盘,锁口用C20钢筋砼制作。全桩孔土石方原则上采用人工开挖,基岩段及孤石必要时可采用水钻或钻孔破碎法开挖,开挖基本成型后再人工刻凿孔壁至设计尺寸,禁止采用爆破方式开挖,。3)为确保开挖施工安全和孔壁质量要求,支护桩采取分节开挖,每节开挖深度一般为1.0m—2.0m,开挖一节,施工一节护壁,开挖应在上一节护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后进行。护壁混凝土模板的支撑可于灌注后24h拆除。护壁厚度应满足安全要求,并力求均匀,与围岩接触良好。4)出现易塌、浸水地层时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壁。如软弱的粘性土或松散的、易跨塌的碎石层中可调节一次护壁高度为0.5~0.6m。当孔壁少量渗水时,可采用坑内直接排水。当渗水量很大时,宜采用桩孔内引流、孔外管井排水。5)护壁后的桩孔应保持垂直、光滑,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入桩截面净空以内。桩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直度和净空尺寸。必须严格控制成孔质量,孔位偏差不大于15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不大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6)在开挖桩孔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下坑进行施工地质编录,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仔细核对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其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将发现的异常向相关单位汇报。7)开挖出的渣石可用1t以上的卷扬机吊起,每次不得超过0.2m³。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应立即运走,堆放于安全的低洼地带,不得破坏地质环境,诱发次生灾害,造成二次污染。弃渣应尽可能为本工程区回填利用。(3)桩身钢筋制作与安装1)桩身钢筋制作。按设计钢筋型号、规格、长度下料,所有接头必须焊接,钢筋直径大于22时连接尽量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2)受力钢筋束安装在坡顶方向一侧3)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处。4)若孔内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措施强行排干积水,以确保桩体质量。5)钢筋焊接质量标准应按钢筋焊接规程执行,焊缝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6)纵向受力钢筋在接头处的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大于该截面钢筋面积的50%。(4)钢筋制作1)桩基钢筋的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上要求进行绑扎,绑扎钢筋须经过检测后方能使用。2)钢筋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和滑动面处。3)注意主筋必须布置在靠土一侧。(5)桩芯混凝土灌注1)待桩底渣土必须清理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放装钢筋;若存在水下灌注砼情况存在时,在水下灌注时,水凝用量≥360kg/m³、砂率≥40%~50%、坍落度为180~220mm。2)所准备的材料应满足单桩连续灌注需要,桩身混凝土宜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而又超过下层混凝土凝结时间时,应停止浇筑,按施工缝处理。3)当孔底积水厚度小于10cm时,可采用干法灌注。否则应采用水下混凝土浇注方法施工4)当采用干法灌注时,混凝土应通过串筒或导管进入桩孔,串筒或导管的下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m,且应保持1m以上。随时检查串筒或导管是否畅通,以确保混凝土能顺利下落5)桩体必须连续浇注,否则应视为断桩进行补强处理。6)桩身混凝土,每灌注0.5~0.7m时,应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一次。7)对已浇注完毕的支护桩应及时派专人用麻袋、草帘加以覆盖并浇清水进行养护,养护期7天以上。8)地面以上桩身砼表面要求平整美观。(6)支护桩井下施工安全规定施工时须建立施工监测网。严格控制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向孔内抛掷物品。人员上下用性能良好的软梯并加安全绳保险。升降设备应由专人按起重安全规程操作。孔下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同时作业人员不宜超过2人。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孔深超过3~5m后孔内有CO、CO2、NO、NO2、甲烷及瓦斯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或氧气不足时,均应使用通风设施向井内作业面送风且风量不小于25L/s。孔下照明必须采用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空口周围5m范围内,不得堆土。(7)桩板式挡墙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中桩横截面误差只能为正,不能为负,以保证离混凝土表面最近的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2)注意主筋的布置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3)桩板设计未考虑大型碾压机的荷载,桩板后2m内,不得使用大型碾压机械填筑。必须使用大型机械碾压的,应进行特殊设计。4)墙后填料为非渗水土时,应在墙后地面处设置砂砾石反滤层,反滤层的设置方式与重力式挡土墙相同。5)当挡土板的基底不平整时,采用砼带形基础填补。6)现浇挡土板开挖高度不宜过大,开挖高度不超过2m。7)挡土板与桩的搭接处应保证接触面平整。

8)桩、板施工完成后,应将裸露在外的连接钢筋和帮条锚具用模注C20混凝土封闭。封层表面距板面0.15m,宽与桩的宽度相同。9)桩施工应隔桩进行。桩身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形成水平施工缝。10)回填土应满足填土密实度的要求。11)有条件时,应做单桩静载水平试验。12)人工挖孔严禁采用放大炮进行施工,桩周边应进行监测措施。护壁应开挖一节。支护一节,护壁每节长度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调整,但最大不超过2m。护壁施工24时后并同时至少达到80%强度后可向下挖掘,同时应注意护壁的变形监测。15.6锚杆框架边坡施工应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本次边坡开挖高度约7m,应由上至下开挖至锚杆间距2.5m-3.0m时应及时支护。根据各工点工程立面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放在坡面上。锚杆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锚孔下倾与水平夹角允许误差±1°,为确保锚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求大于设计深度0.5m。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现场记录,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应采用跟套管的钻进技术,以使钻孔完整不塌。16施工注意事项16.1本工程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设计、施工原则。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挡墙进行再勘察过程对待,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