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课件_第1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课件_第2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课件_第3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课件_第4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大千世界,“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他以杂交水稻造福人类;于泱泱中华,他把一生献给科研,挺起了中国崛起的脊梁;于杂交水稻团队,他是指路明灯、精神领袖;于家庭,他是相濡以沫的丈夫、伟岸如山的父亲、慈祥和蔼的爷爷。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

2.知道考古发掘的南、北方两个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揭示了我国原始农业的概况、区域特征及发展水平,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从而产生崇敬之情,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本课重点学习目标猜一猜这些农作物的名称?稻(去壳后称大米)粟(俗称小米)黍(去皮称黄米)

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984年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

1973年在浙江余姚距今7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

2004年在湖南道县距今12000多年至10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玉蟾岩遗址发现早期栽培稻遗存。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1.原始农作兴起的过程:这些发现人工栽培稻的遗址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结论:

距今10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地区分布:

1953年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半坡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粒。

1966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发现距今10000年至8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东胡林遗址,遗址中出土了碳化的粟和黍。

1982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兴隆洼遗址,部分房屋遗址中出土了少量炭化的粟和黍。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地区分布:发现人工栽培粟和黍的遗址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结论:

距今10000年左右,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地区分布: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重要标志:家畜饲养农作物种植

粟和稻陶猪聚落的发展磨制石器石斧贾湖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磨棒聚落遗址壹·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意义:相关史事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考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够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贰·南北方的相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1973年夏天,浙江余姚县的一个村庄准备建设一个排涝站,红星大队接受了排涝站基础工程任务。因当时开壤割稻在即,工程遂日夜进行。开工后不久,便有农民挖掘到一些陶片,再往下挖时,又陆续发现鹿角、象牙等物。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居民生活就这样被掀开了神秘面纱。贰·南北方的相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河姆渡人的生活时间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具距今约7000年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骨耜水稻陶器、玉器、乐器象牙雕刻、漆器猪、狗、水牛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房屋特点建筑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建造原因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遗存图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1.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在第一次发掘的400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发现一层或多层由稻谷、稻壳、芦苇、茎叶等等混杂而成的堆积层……有学者推测,堆积层的厚度原先当在1米以上;假定当时的平均厚度为1米,而其中的四分之一为稻谷和谷壳,则换算成稻谷的重量当在120吨以上。——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河姆渡陶钵碎片上绘制的稻穗已能种植水稻,并有余粮储存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2.河姆渡人的粮食作物——水稻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3.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骨耜(sì)用于翻土耕作新石器时代的磨制工具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4.河姆渡人的家畜饲养他们会制黑陶,会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开始了原始手工业和畜牧业

河姆渡出土的狗骨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你能够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鼎你能够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骨哨河姆渡遗址出土玉器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5.河姆渡人的原始手工业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河姆渡漆碗会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运用雕刻艺术;使用天然漆。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完成表格:半坡居民的生活时间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品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建筑石斧、弓箭、石器、骨器、鱼钩(叉)粟猪、狗陶器、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纺纶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半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房屋特点建造原因与地理因素有关。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较大。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保暖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1.半坡居民的房屋建筑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合作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2.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都是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今天的黄土高原窑洞今天的江南水乡吊脚楼你能够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1、种植粟;2、使用磨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粟石凿石锛石锥石刀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2.半坡居民的粮食作物——粟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0000年旧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启了农耕生活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以采集渔猎为生。历史小知识: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贰·南北方的相遇——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4.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陶埙(乐器)装饰品纺纶骨锥骨鱼叉骨鱼钩你能够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制造骨器、角器(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器具);会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三、迈入文明社会----农耕时代的其他遗址

大汶口白陶鬶(gui)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短足。龙山黑陶高柄杯大汶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饮酒器,杯敞口,束腰,平底。杯身有凸出的纹饰,高柄中空。龙山文化遗址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叁、迈入文明社会材料1: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七上历史教材12页材料2: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七上历史教材13页表明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私有制产生,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为早期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探究一以下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生产力的进步叁、迈入文明社会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多元一体,文明之源叁、迈入文明社会河姆渡人半坡居民时间地点房屋样式生产工具粮食作物家畜饲养生活用具距今约7000年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干栏式建筑磨制石器:骨耜、木结构水井水稻猪、狗、水牛陶器、玉器、象牙雕刻、漆器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磨制工具:骨器、角器、弓箭、石球、鱼钩(叉)粟猪、狗陶器、装饰品、乐器、骨针、骨锥、纺纶课堂小结1.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A.

B.

C.

D.【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A正确;B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房屋,B排除;CD不属于原始社会的建筑,排除。故选A。课堂检测2.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学会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②④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