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3版单元检测卷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3版单元检测卷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3版单元检测卷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3版单元检测卷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9年级上册 第3版单元检测卷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有着强烈登临渴望并为之不懈bashe

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推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

灵的富有,o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

理想信念,才能让心灵辉煌起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bashe()脊梁骨()

⑵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1分)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俗多乐。

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孽¥义。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舌L、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阻生

D.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单抽不畲。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案要完

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

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

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的。

4.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

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

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

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⑴第②句修改意见:

⑵第③句修改意见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

是它不得不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是热闹;

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o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

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刖进

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刖进

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

6.默写。(8分)

(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2),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的诗句,

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两句与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⑸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名句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

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

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

二'阅读探究(39分)

(一)(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和"'

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2分)

9.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结合。

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锦鳏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佳木隽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子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3.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

(三)(10分)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

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

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

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

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

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使

用手机的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

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

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

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

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

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

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

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

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

项目每天都

上网平均每

天上网

2小时10岁

以前

“触网”

所占

比例82.9%70.4%61%

比例

49.8%

14.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15.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16.“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7.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1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2分)

(0)(11分)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

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

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

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

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

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婉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

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迟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

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

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

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

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

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

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高的

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

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

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

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

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

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

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

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

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

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

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

英也有梦想二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

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

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

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

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

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

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

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

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

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

英的品格吗?

⑧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

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有删改)

19.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

成的。(3分)

20.老师在田野上的讲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师

的讲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4分)

21.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阅读这篇文章会

有怎样的帮助。(4分)

三'作文(50分)

22.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名。

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

一、1.⑴跋涉jl

⑵摧催

(3)示例:孕育了人生的奇迹

2.D点拨:A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错对象;B项“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

里不合语境;C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D点拨:A项“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第二、四个

逗号改为分号。

4.⑴把“搭建”改为“提供”。

(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点拨:第②句搭配不当,“搭建”和“资源”不搭配;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先“学习语文”,

才能“运用语文”。

5.A

6.(1)月是故乡明

(2)鸡声茅店月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武松。不爱钱财、不恋权贵、看破红尘。

二'(一)8.凄凉地弃置身

9.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

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现在更好。

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出作者乐

观向上的精神。

(二)10.(1)代指鱼。(2)茂盛。

11.(1)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C点拨: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

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

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三)14.C

15.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上网,且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看动

漫、电影,下载音乐和玩网络游戏等。

16.不能删去。“几乎”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中国城市学生手机使用率之高。删去

后与实际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7.示例:作比较,通过我国与美国、意大利、芬兰等国家在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方面

的规定的比较,突出了我国在此方面的欠缺,应当引起重视。

18.略。点拨: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要言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