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教案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原子结构教案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原子结构教案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原子结构教案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原子结构教案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eq\o(\s\up7(),\s\do5(本节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打下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原子核的结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然后以列表的形式给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简洁的加以概括。根据原子不显电性和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事实,归纳出两个关系式。第二部分讲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重点阐述了电子的运动与普通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因而自然引出电子云的概念,给出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电子云示意图。电子云的概念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材中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材采用学生讨论填表的形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材给出关于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同时使他们体会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旧教材中原子核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两节内容进行重组,把相关内容合并在一起,使得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排布等内容浑然一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否定之否定规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反应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体现。事实上,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eq\o(\s\up7(),\s\do5(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等知识,在必修1中还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但是利用假说和模型探究微观粒子的结构问题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一定会有兴趣。根据已有知识,提出他们心中的各种假说和模型,但要引导学生注意,任何假说和模型最终都要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历史上无数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提出的种种假说和模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甚至摈弃旧的模型,创建新的模型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各种模型的空间想象,以及对元素、核素、同位素三个概念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课时分配:2课时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案例一)eq\o(\s\up7(),\s\do5(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al(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同位素。2.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同位素。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联想质疑”、“交流研讨”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掌握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学习人类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及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感受人类认识自然的客观认知规律。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1)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新概念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又无演示实验,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枯燥感,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图示法”传授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知识,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联想质疑”、“交流研讨”和“观察思考”等栏目,设问激疑,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等科学认识方法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比较电子、质子、中子的电荷、电量和质量、相对质量,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质量数和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同素异形体、核素、同位素概念的辨析加深学生对同位素概念的理解。(4)根据具体情况,讲述“化学与技术”栏目的内容,介绍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上网查阅,eq\o\al(14,)6C在考古上的应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危害;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板书设计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原子eq\o\al(A,Z)X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Z个,中子A-Z)),核外电子Z个))质量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电荷数(Z)=________=________质量数(A)=________+________2.核素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eq\o(\s\up7(),\s\do5(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导入设计一:展示一只熟鸡蛋提问:要研究鸡蛋的内部结构,应该怎么办?通过初中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怎样运动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设计思路】展示一种实物,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并且利用鸡蛋的分层结构让学生很形象地想象出原子的结构特征,便于学生接受后面的假说和模型。导入设计二:展示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视频及图片提问:大家想知道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是什么吗?核电站的“核”指的是什么呢?以及为什么核泄漏对自然界特别是对生物有巨大危害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微观角度学习原子的结构。【设计思路】从学生最近了解的国际时事出发,用触目惊心的视频和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原子结构,特别是原子核的组成。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是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推进新课【回顾思考】(打出幻灯片,提出4个基本问题)1.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是什么?2.原子是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4.你想象的原子什么样?【设计思路】设计这样四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检验学生有关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在初中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原子结构知识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板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构成【观察思考】请看教材第2页“联想质疑”栏目。播放影片。(α粒子散射实验)【分组讨论】观看教材图片和影片,分组交流讨论由小组长记录并汇报讨论结果。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课本中四张图片有联系吗?2.为什么说这个实验推翻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的假设,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3.科学家的这些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4.你的头脑中原子结构模型是怎样的?你敢于挑战“核式原子模型”吗?【交流研讨】原子中正电荷占的空间很小,因而α粒子通过金箔时,只有极少部分遇到这种质量较大带正电荷的质点的排斥而折回;这个带正电荷的质点位于原子的中心,就是原子核;而大部分α粒子是直线通过的,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的空间内运动。【设计思路】1.课本中四张图片其实隐喻科学探究历程:预测→实验→观察→模型。并能将:“葡萄干布丁”→“α粒子散射实验”→“通过、转向、反弹”→“核式原子模型”与课本中的四张图片建立联系。2.让学生知道假说、模型要经得起实验的检验,科学探究和科学发展的艰难和科学精神。3.给学生自主发挥和遐想的空间,培养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归纳小结】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认识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设计思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大小和带电情况。【深入探究】请看教材第3页“交流研讨”栏目。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10-31×10-27×10-27相对质量484电量(C)×10-19×10-190电荷-1+10思考: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3.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归纳小结】如果用eq\o\al(A,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原子X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Z个,中子A-Z)),核外电子Z个))【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表示方法,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迁移与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al(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与C在原子结构上有何异同。【学生活动】学生以展板的形式展示“14C与考古”“12C与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已经对学生进行了预习布置,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同时为后面核素、同位素教学做好铺垫,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知识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氕、氘、氚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思考】1.自己归纳、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区别和联系。2.比较氕、氘、氚的原子结构的异同。它们是同一种元素吗?3.阅读教材P4~P5,理解同位素的分类、性质和应用。要求:首先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答案。【成果展示】每组一名同学说出答案,其他组补充。【板书】2.核素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设计思路】这部分主要让学生自我阅读,获取知识,归纳比较后得出结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组内交流中逐步完善答案,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通过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概念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迁移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答案:A2.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服用碘片可使碘在人体甲状腺内饱和,从而减少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131I约8天可衰变成无放射性的127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31I衰变成127I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131I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核外有53个电子C.131I2与127I2互为同素异形体D.K131I与K127I互为同位素答案:B【交流分享】日本福岛核电站中核燃料是eq\o\al(235,)92U,如果发生核泄漏,就会向外界释放出中子,从而引起各种核危害。但合理利用核能,会造福于人类,现在有很多更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正在研究中。【视野拓展】“化学与技术”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在医疗和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设计思路】再扣本节课开始时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课堂小结1.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eq\o\al(A,Z)X表示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2.核素表示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教学反思1.本节虽然是属于概念原理的内容,但是如果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最近刚刚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来引入,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原子结构学习的兴趣,不仅能使整堂课变得丰富,还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2.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想象微观粒子存在及运动。使用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入微观世界。3.这节课的重点是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质量关系和电荷关系以及同位素的概念,最好增加这方面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相关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4.在学生活动方面,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成果分享等环节。在后面的知识巩固中可以精选合适的习题,设立更多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5.本节课内容丰富,既要留给学生充分研讨的时间,又要把握好推进节奏,因此教师的课堂点评要简洁流畅。课堂作业1.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是________,因此,质子也就是________答案:eq\o\al(1,1)HH+2.相同物质的量的H、D、T原子的质子数比为________,电子数比为________,质量数比为________。答案:1∶1∶11∶1∶11∶2∶3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111B.161C.272答案:A4.在化学反应中,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质量数答案:C5.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O2、O3、O4B.H2、D2、T2C.H2O、D2O、T2O\o\al(40,20)Ca和eq\o\al(42,20)Ca答案:D原子核核素(案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al(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合适的设计,让学生总结出原子结构。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设计提供优质的活动栏目和素材,充分利用好这些栏目,组织好学生活动,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时刻围绕着原子这个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思考,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并能从微观走入宏观,从理论迈向生活和应用,真正体现化学的魅力。2.学情分析:原子结构的掌握不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高中必修阶段对原子结构上的拓展还不深刻,所以只是描述原子的结构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但是为了下一步能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用原子结构的观点,找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来理解、分析元素性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主题汇报活动。采用尽可能有效的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化学,体验化学。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多媒体辅助,制作预习学案,提前布置完成课本表格的填写。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原子结构的资料,写一篇《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汇报作业;简要整理原子结构的发展史。板书设计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二、原子结构原子eq\o\al(A,Z)X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Z个,中子A-Z)),核外电子Z个))三、核素和同位素①定义: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②氢元素存在三种核素:氕、氘(D)、氚(T)eq\o(\s\up7(),\s\do5(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导入设计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投影】宇宙大爆炸图片:【知识支持】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了其他元素。【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成果汇报】各小组汇课前准备的《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采用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科学创新的方法,灵活地学习原子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调动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的热情。【交流研讨】原子真正的模样是怎样的?【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示意图【观察思考】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的α粒子几乎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交流与研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归纳小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设计思路】通过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汇报】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板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识支持】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2.1904年,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3.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4.1913年,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体会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探索心路,领会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每一种观点认识有一定局限性。【教师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家实验开始的,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而科学结论也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托的。此外,每一种新模型的出现,都经过较长的时间,特别是从道尔顿到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将近100年的时间,说明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路平坦的,而是发展过程中曲折的继承、积累、突破,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停止,还在不断地深入。【深入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二、原子核的构成【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10-31×10-27×10-27相对质量484电量(C)×10-19×10-190电荷-1+10【阅读思考】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设计思路】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在整理出原子结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归纳小结】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原子组成的表示形式——元素符号【迁移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al(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设计思路】通过应用,进一步理解原子结构,并为核素的学习做好铺垫。【深入研究】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板书】三、核素【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氕、氘、氚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交流研讨】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迁移应用】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多媒体演示】元素同位素核素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与核外电子数无关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即两同一不同)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某元素的原子范围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同位素的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指具体的原子【深入探究】同位素有何特点?【归纳小结】1.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2.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也可组成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分子。如单质氢气:H2、D2、T2、HD、HT、DT化合物水:H2O、D2O、T2O、HDO、HTO、DTO【设计思路】在描述对比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交流研讨】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eq\o\al(14,)6C在考古上有何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思路】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功能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的热情。【概括整合】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教学反思原子结构是微观世界里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会产生积极主动的作用。例如在课前让学生准备《我所想象的原子结构》为主题的活动汇报,既有充满诗意的发挥想象力,也可以有理论的说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必然会涉及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定注意不能由老师单纯讲解为主,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的形成为主,通过设计,让学生通过团队共同的工作提升学习能力。教学是一个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不是直接灌输式地交给学生相应的概念,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是怎么来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相关概念有科学的理解,才能让教学有很好的设计,使学生获得探究微观粒子的机会,体验化学微观世界特点,对学生形成微粒观有重要作用。课堂作业1.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则表示R原子的符号正确的是()。\o\al(b,a)RB.C.\o\al(a+b,a-2)R答案:C\o\al(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eq\o\al(3,2)He说法正确的是()。\o\al(3,2)He和eq\o\al(3,1)H互为同位素\o\al(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o\al(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o\al(3,2)He表示2个质子、3个中子的氦原子答案:C3.某元素离子Am-的核内有n个中子,核外有x个电子。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x-m+nB.x+m+nC.m+n-xD.x-n+m答案:A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①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