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结课论文_第1页
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结课论文_第2页
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结课论文_第3页
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结课论文_第4页
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结课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论条约的相对性效力[摘要]:条约的相对效力原则是一项确定的得到普遍承认的国际法原则。它是指条约原则上只对缔约国有拘束力,“约定对第三者既无损,也无益”。这在条约的保留、适用和修订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当然,任何原则都有例外,条约在某些时候也会为第三国设定义务或权利,而当条约成为习惯时,它的相对性效力相应地转化为普遍性效力。[关键词]:条约相对性效力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的定义及法理分析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的定义《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4条规定:“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即除非经第三国的同意,否则,条约只对条约的当事国有拘束力。这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0页。常设国际法院1926年5月25日的霍如夫案判决和1928年4月4日的帕尔马斯岛裁决证实了这一原则。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0页。同上。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的法理分析条约的相对性效力与国内法中合同的相对性效力十分相似。在合同法领域,合同主要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立合同上的义务。罗马法形象地把债之关系称为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锁”。它的法理基础就是基于法律主体的平等性,意思表示只能及于自身,既不能为他人设定负担,也不得任意设定权利。主体的平等性,决定了任何人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作出的意思表示均不能对他人产生约束力。这个法理基础同样适用于条约法领域。国际社会是以法律上平等的各主权国家组成的社会,国家主权平等已经是不证自明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各个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约定的效力只能约束条约当事国,他们不具备凌驾于其他国家的上位权力,因此,也没有将自己约定的权利义务强加于第三国的权力。这也是遵循了古老的国际习惯法——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ParinParemnohabetimperium)。国际法是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各国,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是条约法还是国际习惯法,都必须有主权国家的明示同意或默示同意才能生效。从这个角度看,缔约者地位的平等决定了条约主体的相对性。此外,还因为条约兼具主权性和契约性。劳特派特曾说过:私法上的契约和国际法上的条约,其法律上的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契约和条约中,各个当事者的自治的意思,都是一个法律关系,从其产生之时起,就独立于当事国一方的自有处理的意思之外。劳特派特:《国际法的私法渊源和类推》,1927年英文版,第126页。李浩培也认为:各个条约当事者必须有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条约。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条约的契约性强调的是“意思自治”,劳特派特:《国际法的私法渊源和类推》,1927年英文版,第126页。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的具体体现条约的保留的相对性效力《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十一条关于“保留和反对保留的法律上效果”体现了条约的保留的相对性效力。《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十一条规定:“保留和反对保留的法律上效果:一、依照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三条对另一当事国已经确立的一项保留:(甲)对保留国而言,在其与另一当事国的关系上,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乙)对该另一当事国而言,在其与保留国的关系上,按同意范围,改变这些规定。二、此项保留,在条约其他当事国相互间,并不改变该条约的规定。三、反对一项保留的国家并未反对该条约在该国与保留国之间生效时,该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该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这里有三种情形:情形一:保留在提出保留国和接受保留国之间的效力根据《公约》的规定,在条约的保留国和接受保留国之间,按照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1条规定:“销售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书面证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销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证在内的任何方法证明。”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存在公民法律观念淡薄,信用低下的客观现实,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和举证需要,我国用于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同形式的书面要求。基于此,在1981年9情形二:保留在其他当事国之间的效力保留的规定对于提出保留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不发生效力的,仍然适用条约的规定。同样是情形一中的例子,但是倘若是在没有提出保留的A国和同样没有提出保留的B国之间,它们仍然适用的是《公约》第11条的规定,销售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而不用受我国提出的保留的影响。情形三:保留在提出保留国和反对保留国之间的效力保留的规定对于提出保留国和反对保留国之间同样是不发生效力的,但是也不适用公约关于保留所涉及的该部分的规定,究竟适用何种规定,可能需要提出保留国和反对保留国协商出新的办法解决。仍然用情形一中的例子来说明,倘若在我国和反对我国对《公约》第11条保留的C国之间订立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合同的形式怎样规定呢?显然,我国关于合同形式的书面要求的规定是不能适用的,而《公约》第11条的规定也不能适用,关于条约的形式只能由我国和C国另行协商。从以上三种情形可以得知,条约的保留具有相对性效力。条约的保留可视为提出了一项新的要约,而接受保留是就该项新要约达成协议,属于“缔约自由”,根基是“契约自由”。其效力只约束同意该保留的当事国。事实上,各方围绕条约保留问题的争论,无一不是在主权的立场上,运用契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的。由于缔约各国历史背景不同,政治体制迥异,经济文化状况更是相去甚远,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缔约谈判的国际合作,便不能不要求各自在坚守的立场上作出适当的、可以接受的妥协和让步。但是,这种妥协和让步并不具有普遍性的效力。条约的适用的相对性效力关于同一事项先后订立几个条约应当怎样适用,若条约的当事国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即适用“后约优于先约,或特约优先”的原则予以解决。《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0条第2款和第三款对这种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条约订明其从属于先订或后订条约时,或订明不应视为同先订或后订条约不相容时,该另一条约的规定应居优先。三、先订条约的全体当事国也是后订条约的当事国,而先订条约依照第五十九条并不终止或暂停施行时,先订条约只是在其规定与后订条约的规定相容的范围内适用。”若当事国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情况下,就凸现出“条约的相对性效力”了。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0条第4款的规定,遇后订条约的当事国不包括先订条约的全体当事国时,依以下规则适用:(1)在同为两条约的当事国间,先订条约仅于其规定与后订条约规定相合之范围内适用。(2)在为两条约的当事国与仅为其中一条约当事国间彼此权利义务,以两国均为当事国之条约办理。举一例加以说明,关于(1),假如甲、乙都是A条约的缔约国,A条约规定的争端解决方式有外交途径和国际仲裁,后甲、乙又订立了B条约专门约定两国的争端一律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因此A条约中只有关于国际仲裁的条款可以在甲国和乙国中适用。关于(2),假如甲国先加入了A条约,后又加入了B条约,乙国是B条约的缔约国,但不是A公约的缔约国,那么,甲国和乙国对于同一事项的规定应当适用B条约。当然,以上几种情形不能违反《联合国宪章》103条——冲突条款中的“帝王条款”。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3条的规定,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也就是说,《联合国宪章》在适用时优先于其他所有的国际条约。这恰恰体现了条约的主权性。条约的修订的相对性效力《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把条约的修订区分为修正和修改。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8页。修正的主体是原条约的全体当事国,修改得主体是原条约的部分当事国。关于条约修订的法律效果,主要规定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40条第3款、第4款和第5款:“三、凡有权成为该条约当事国的国家也应有权成为修正后的该条约的当事国。四、修正该条约的协定对已成为该条约当事国而未成为该协定当事国的国家无拘束力;五、凡在修正该条约的协定生效后成为该条约当事国的国家,如果该国没有不同的意思表示:(甲)应视为修正后的该条约的当事国;(乙)就其对不受修正该条约的协定拘束的该条约当事国的关系而言,应视为未经修正的该条约的当事国。”修正后的第一种法律效果是条约的当事国都有权成为修正后的条约的当事国,这是一种没有任何例外的一种情况,当出现后面两种情况时,这种法律效果就不可能会出现了。第二种情况是对于已经是条约的当事国,但是对于修正该条约的协定有不同的意思表示时,该国只能接受修正前的条约的约束,而不能接受修正后的条约的约束。第三种情况是修正条约的协定对后加入的国家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8页。以上三种情形是条约的相对性效力在条约领域的具体表现,当然,并不仅限于这三种情形,例如条约的解释的法律效力,也体现了条约的相对性效力,因为法理基础相同,所以不一一列举了。从上述可以总结出,缔约国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来决定是受变更前还是变更后的条约的约束,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使一个条约分裂为若干个小条约,缔约国接受意思表示一致的条约的约束而不接受意思表示不同的条约的约束,这恰恰体现了条约的契约性,表明条约的内容的相对性。而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缔约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主体。条约的相对性效力的突破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原则规定,条约仅对缔约国有法律效力,非经第三国同意,条约对第三国无法律效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条约仍可为第三国创设义务或权利,可以对第三国产生法律效力。其中包括为第三国创设义务和为第三国创设权利两种情况。《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5条规定:“如果条约各当事国有意以该条约的一项规定作为第三国确立一项义务的方法,且该项义务经该当事国以书面明示接受时,从该条约规定即对该第三国发生义务。”按照条约的规定,一项条约对第三国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有两个,一是条约当事国必须有给第三国施加义务的意思表示;二是第三国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此项义务。虽然第三国接受了他国给自己设定的义务,但是仍然不属于条约的缔约国,那么当第三国违反他国设定的义务时,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我们知道,在合同法领域,合同的相对性效力是及于法律责任的,即在涉他合同中,若第三人违反了合同义务,是应当由合同的当事人承担合同违法责任。在条约法领域,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并未具体规定,笔者认为,根据国际法律责任的定义,应当推定第三国在违反其应承担的义务时同样也应承担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国际不当行为,是指国际法律责任主体所作的违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同上,第91页,第92页。同上,第91页,第92页。《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6条规定:“如果条约各当事国有意以该条约的一项规定对一个第三国或其所属的一组国家或一切国家给予一项权利,且该第三国表示同意时,该项权利即因该规定而对该第三国发生。该第三国无相反的表示时,应推定其同意,但该条约另有不同规定时不在此限。”根据此条约可见,一项条约要为第三国创设一项权利,前提条件同样有两个,其一是条约当事国必须有给第三国创设权利的意思表示;其二是当事国表示接受此项权利。这里并不需要第三国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因为毕竟是授益条款,所以只要无相反表示,就推定其表示同意。条约的规定成为国际习惯法同上,第307页。条约的规定成为国际习惯法应具备的条件是:条约的规定具有规则创立性;条约的规定被国家反复实践而成为常例;常例被接受为法律确信。条约的规定具有创立规则的性质主要指条约规则所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可操作性及稳定性等特性,这不仅要看规则本身,而且还应联系上下文才能确立其是否具有规则创立性。国家实践也是条约的规定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个要件。但国家实践一致性不应机械理解。至于国家实践的普遍性,绝不意味着必须有绝大多数国家的实际参与。国际法委员会1950年讨论习惯法的要件时,关于实践的普遍性问题,按照起草人哈德森的解释,“他不认为单个国家的实践足以形成习惯法”。由此可以推论出“许多国家”只意味着一个以上,换句话说,少数国家的实践也可以形成习惯法。王军敏:《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9页。王军敏:《条约规则成为一般习惯法》,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9页。结束语根据国际惯例和各国缔约实践,条约在原则上只对缔约国有拘束力,对第三国既不有损,也不有益,这一国际法习惯规则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长期以来,该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和普遍遵守,正如著名国际法学家安齐洛蒂所说“很少国际法原则象它一样确定和得到普遍承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