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习儒修身的思想及道德内涵_第1页
常家习儒修身的思想及道德内涵_第2页
常家习儒修身的思想及道德内涵_第3页
常家习儒修身的思想及道德内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家习儒修身的思想及道德内涵

山西省榆次车辆常家是明清时期的一位晋商,拥有“百数十万两资产”。“自曾高而上世兼儒贾为业”,绵延数百年,世代习儒修身,有志四方,形成了“知春秋大义,为学子本色”等优秀家训、家规。一、义利关系的内涵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居于主体地位的儒家就是“以‘说仁义’见称于世的”。在儒家思想中,义的涵义非常丰富,“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可见,义就是人走的道路,就是人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人的行为应该遵守的原则。当义与利对应时,常常指道义,是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道德价值,而此时的“利”则主要指个人利益。伦理学意义中的义利问题,是伦理学基本问题——道德与经济问题在经济伦理学中的体现,“伦理学和经济学之中,道德行为取向和经济行为取向之间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对于经济伦理学理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君子以义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孔子看来,义与利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但孔子并不完全否定利,他强调要“因民之利而利之”,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当然此时的利,是社会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而对于个人利益,孔子则明确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他既承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之常情,又认为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做到“取之有道”,既合情又合理。以上可以看出,儒家对义利关系的认识可以简单归结为:义为利本,以义制利。义利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义”可以理解为指道德准则、要求,“利”则是指物质利益。在这个意义上讲,义利关系就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其次,“义”在本质上代表着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而“利”则更多的侧重于个人利益。所以,义利关系又是社会大利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道德理论和人生价值观中的重要问题。二、以义利观为引领的“国土观”常家世代习儒修身,“沸耳煮茶倾心剥芋,当午读史凌晨注经”,形成了以“知春秋大义,为学子本色”、“和为贵、礼为上”等为主要内容的家训、家规,并将其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职业活动中,义为利本,尚义求利。常家是明清时期商业家族,义利观在商业活动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常家“自曾高而上世兼儒贾为业”,从传统文化精髓中体悟商业经营之道,“以儒意以通积贮之理”,形成了以儒家义利观为价值观基础的商业伦理体系。商人经商自然是要追求利益的,而社会伦理的价值内核又要求商人的行为同时符合义的要求。于是,义利关系便贯穿于一切经济活动之中,成为商业经营领域诸矛盾的集中体现。在常家看来,趋利固然是商人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但“义,利之本也”,商人不应见利忘义,而应见利思义;趋利也不应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而应取予有道、义中取利,要考虑到这种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公众的道德准则。这是常家商业伦理精神在经商实践中的体现,也是常家商业经营活动的价值观基础。深受儒学义利观熏陶的常家“持义如崇山”,始终恪守见利思义的商业道德。常家商场精英“皆精明强干……以故生理日盛,富甲一方”,“常能分其余润以施人”。同行中有一人家遭横祸,急需一笔钱,不得已提出“愿以百金让千金之屋于公”,常家没有接受其房产,而是直接慷慨资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儒学取予有道的义利观。常家始终恪守义为利本的基本商业经营理念。一位沈老板向常家订下大量皮麻,约定货到付款。不久,沈老板家遇到一起官司,有人劝常家考虑是否暂停运货,常家说“沈老板与我们交往多年,是一位本分生意人,并无欺人行为,所摊官司必有缘故,发去货物正好助他一臂之力。顾客既是利主,又是朋友,拯人水火方是君子所为。”常家不仅坚持送货,而且不收货款。当然,常家的“义”也得到了对方的回报,沈家官司结束后,经营了几年主动清偿了这批货款。常家之名不只在商业领域,还是“邦国典型”。常龄是一位“博闻强识”,精通医术的儒医。他“持身敦朴……凡远近乡村延之,以疾急及贫家为先,风雪暑雨无少闲”,到患者家出诊,从不吃饭,更从不收谢礼,而且“亲邻贫苦者,时加周恤,有疾为其诊视,且予以药;虽途间所遇疾苦者,亦停而诊治,施药以为常”。医风医德,声名远扬,乡邻送匾“商山采芝”,以表敬意。常立范任浮山县谕,“任职五年乞归,诸生及绅商送至郊关不绝,吏役皆从送,警长且送以归村”,卸任后,仍得到同僚、下属如此敬重,其政绩、政德可想而知了。其次,社会生活中,秉持大义,惠族济世。在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常家子弟,具有以天下之事为己任、济人危难的报国助人情怀,体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大义精神。常家遇见“贫不能归者,给川资;贫不能娶者,助婚费”;“戚族、故旧,凡求助者无不助,或不待求而厚助之”。常家人“自奉节俭,一如寒素”,但“遇有人急需,解衣推食,无稍吝啬……或有不能娶及未能葬者,辄助以财,且代为经营一切”,“遇周恤之举,辄慨然以施,无少吝,初不计他日之报”。仅据《常氏家乘》及有关寿序、墓表、碑文等资料不完全记载,常家自九世至十四世,用于办学、兴修水利、赈灾、捐饷的银两以百万计。每逢灾荒年月,常家都要为国家、乡邻捐资赈灾。有一次,我国整个北方大旱,当时靠车船马驼等传统运输工具进行国际长涉贩运的常家,家族商业一落千丈。但是,常家人依然胸怀社会大义,慷慨捐资三万金、捐粮赈灾,还买米煮粥给村民,灾年过后又借种子给乡邻。令人意外的是,常家还“大兴土木”修建院落,告诉乡邻,所有乡亲只要来帮忙,即使是搬一块砖也可以吃饭。旱情持续了三年,常家的房子也整整盖了三年。常家体恤乡邻、扶危济贫而又不愿担施舍之名,真乃大义也。为此,巡抚曾国荃赠匾“好行其德”!常家还积极资助教育文化事业,曾出资捐助榆次书院,榆次知县赠匾:“崇文尚义”;捐助山西官书局刻书,山西巡抚赠匾:“义关风雅”;为榆次学堂捐书,山西巡抚再赠匾,曰:“士诵清芬”等,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常家庄园现在仍存有当时各阶层赠送的“乐善好施”、“德被桑梓”等匾额数十块。常家的义举还得到百姓的赞美。常维诚死后“邻里乡党不期而集者数百人,哭声震闾巷,虽乞丐无力购香资者,其葬也,亦争执榇之役,以图报……迄今数十年,乡人谈孝弟仁德者,犹艳称之”。常立仁“与人交,一以诚恳,虽处富厚,自奉甚俭约,三族多赖于举火,相邻有所乞贷,无不予。”他死后,“乡人相顾出涕曰:吾侪无福,何使斯人长逝也,僧侣辈且有哭失声者,及葬,不知名姓赙奠者,有百余,率称受先生之德云”。捐输、捐饷、赈灾、济贫是常家舍利之大义,心怀国家、心系民生则是常家舍生之大义。常家第一位乡试标榜的举人常立教,学儒为民,倡导社会大义,参加了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深受国人敬仰。八国联军入侵后,常立训大义凛然,亲赴德国军营,与侵略者斗智斗勇,有效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常运藻代理河曲县知县期间,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百姓恭送万民伞,后来任榆次禁烟评议员时,由于在宣传和禁止人们吸食鸦片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时任山西督军兼省长的阎锡山题匾:“力挽狂澜”。再次,在家庭生活中,孝义为本,慈孝和睦。我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等级社会,在传统生活中,家庭、家族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常家,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坚持孝义为本、慈孝和睦的治家原则。一是坚持夫妻有义。常家男子在外奔波的“艰辛弗避,历数十年如一日”。在家持家的“勤于家政,起必五更,历数十年如一日”。清朝中后期,鸦片泛滥,很多族人乡邻因吸食而家破人亡,常立仁深为焦虑,潜心研制出“救烟药”、“血迷散”等方药,凡有求药者,均无偿施舍,“虽费巨资,不行德色”。常龄对鸦片的危害也是深恶痛绝,潜心思虑,撰写了感人肺腑的《鸦片烟四戒》,行文恳切,令人动容,后被族人刊刻于青石,并拓裱分送族内各堂,悬于中庭,以警示后人抵御烟毒。还有的“外而商肆,内而家政,独肩之,综理详密而诸事乃具举”。无不显示出对家庭、族人,乃至乡邻的恳切之情。女性则在家里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操持家务。常秉公之妻常氏“养亲教子,艰苦备尝”,家族“子孙繁盛,乡人皆称贤母之功焉”。常立仁的妻子,更被称为是常家女性中的典范,她“自甘淡泊,与诸娣姒亲女红,习操劳无差异,见者恒不敢为钜族之女也。”丈夫在外奔波,她“代承堂上,处处家人,一以宽和无所忤。继以食指日繁,久处不无龃龉,观察公每悒悒,淑人必善为排遣,使彼此意见不萌,戚党族姓淑人器度之闳。”后来,婆母病重,与其他人,“轮番侍药侍寝”,竟然“衣不解者逾年。”丈夫在外“经理商政”,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能够同榜中举,“其功必归之太夫人”。二是坚持父慈子孝。“父慈而教”,即作为父母,最基本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养子,而更重要的是教子。常龄晚年得子,自然十分喜爱,但仍然“严课读,不为姑息”。常怿在弟弟去世后,“诸侄俱幼,公抚育教诲无异己出”。常立仁在弟弟去世后,同样精心抚养教育年幼的侄子,看到两个侄子受自己资助都学有所成,常立仁很欣慰:“二弟早逝,今二子先后获科名以慰二弟,吾积年之愿或稍纾乎。”养子、教子,望子成龙之心,可见一斑。常家“立家塾,督课其子侄,不事姑息,有过辄请于先生,俾受朴责。”因为在他们看来“子弟生长温饱,若不勤学,其能免于骄淫乎!”常家重金聘请省内外名儒为族中子侄授课。“每正月为酒食,召族人兄弟子侄均集,奖贤警顽”。而且在“诸子师课外,复亲诲之,剖析经义,每至霄分”,“魏榆素封之家,不一而足,而以读书为急务者,为常氏”。在父母长辈的抚养教育下,常家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在旧学制下,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到从秀才到进士的共146人37,占当时族人总数的2/3,这在晋商大族中是首屈一指的,不愧为“文化世家”。新学堂同样培养出很多新型“人才”,有著名的书法家、医生,还有的喜好天文、兵学、植物学等,也多有所成。常旭春是常家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学有所成”之人,他自幼才智聪颖,早年中举,后曾活跃旧、新社会的政界、学界、商界。“夫孝,德之本也”,常立仁在十二岁时,就与弟弟“携手疾驰腊雪载途,野无行人”,跑十几里路,给母亲买药治病。常立屏因为父母年高,而不愿离乡别土,在家乡谋事。常维城更是至孝至善,孝敬继母,为子孙后代视为楷模而加以学习。三是坚持兄友弟恭。九世常万达一生崇尚儒学,深刻参悟到了儒学“中和”之精髓,终身受用,便将其堂号命名为“世和堂”。而且在给自己的三子十孙建宅堂时也均以“和”字命名。受其影响,后辈也多以“和”命堂名。现在可查的常家堂名中带“和”字的接近三十个。榆次常家自始祖常仲林起,绵延数百年,始终保持着“和为贵、礼为上”的家训,家族和睦,兄友弟恭。常龄“无兄弟,同堂昆仲相友爱无异同胞,数十年如一日”。常维城“处异母弟能诸事曲从,友爱备至……与弟析居,凡良田美产任弟自择”。常立仁与弟弟分家时,也是自己住旧舍,而谦让弟弟迁入新建的院落,还在自家墙上凿了个门,以方便兄弟们来往,每次吃饭都要把兄弟子侄七八人请到一起,数十年如一日。常立仁为了督促兄弟子侄们好好读书,不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