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调督任针法治疗初分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_第1页
通调督任针法治疗初分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_第2页
通调督任针法治疗初分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调督任针法治疗初分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中风后抑郁(psd)是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后果,发病率很高。患有严重抑郁的人可能伴有自杀倾向和行为。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严重影响了参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使病死率上升,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通调督任针法治疗PSD2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卒中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抑郁单次发作的诊断标准。1.2般认知相关情绪,易知障碍,能数量表(1)符合诊断标准的初发型脑卒中患者;(2)生命征稳定,年龄为40~75岁;(3)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除外明显认知障碍,文盲≥17分,小学文化≥20分,初中以上文化≥24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8分;卒中前无抑郁、焦虑。1.3部分患者合并脑景观等方面病理检查(1)严重失用、失语、记忆力减退、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2)合并脑疝、严重的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等躯体性疾病无法配合检查者;(3)卒中前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和自杀倾向者;(4)常年服用各类镇静药、精神药品或有酒精依赖史者。1.4两组患儿疗效比较选择2008年1月—11月在泉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病房及康复中心收集的PSD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00±8.64)岁,平均病程(30.45±9.48)d。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80±10.09)岁,平均病程为(32.05±13.98)d。2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病变半球上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加关元、足三里主穴:后溪(双)、列缺(双)、百会、印堂。配穴:肝郁气滞者,加期门、太冲;肝郁脾虚者,加太冲、足三里;肝郁痰阻者,加丰隆、三阴交;心脾两虚者,加神门、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太溪、太冲;脾肾阳虚者,加关元、足三里。方法:(1)后溪:用30号1.5寸针向劳宫方向直刺0.8~1寸,得气后提插捻转约30次;(2)列缺:用30号1寸针向上斜刺约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百会:用30号1寸针向前额平刺0.5~0.8寸,得气后行小幅度高频率平补平泻法;(4)印堂:用30号1寸针向鼻根平刺0.5~0.8寸,得气后行小幅度高频率平补平泻法。上述穴位留针30min,每10min行上述手法1次,每日1次。28d为1个疗程。2.2脑卒中应用指标用百忧解(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17,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上午8时口服,每日1次,28d为1个疗程。2组参照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按脑卒中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并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另外,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停止操作,对照组为防止撤药反应,继续服用百忧解3个月,服法和剂量同2.2项。2.3指标观测于发生脑卒中2周后进行MMSE、HAMD评分,达到纳入标准者,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治疗结束后再评定1次。并在治疗后3个月,再次进行HAMD评定。本课题量表评定由指定的不参与本课题设计与临床诊疗的专业量表评定师,在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于评定日下午2~4时进行评定。3治疗效果3.1减分率及疗效评估参照王玉龙的《康复功能评定学》。(1)抑郁程度按HAMD减分率评估疗效。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2)抑郁程度疗效评估痊愈≥75%,显效≥50%,有效≥25%,无效<25%。2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1次,进行HAMD评分,观察通调督任法的远期疗效。3.2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bis-1、3个及其他3个丰裕点的治疗,对治疗组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PSD属中医“郁证”范畴,多阴阳失调,髓海不宁,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第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张永树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提出“通调督任”的针灸学术思想。任脉督脉为人体精神之本,真气之根,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脏腑之气的虚实都与任督二脉的有余和不足密切相关。我们以通调督任、协调阴阳为治则,取后溪、列缺、百会、印堂为主穴,从根本上调整阴阳,治疗本病。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刺和药物均有抗抑郁作用,且作用相当。2组治疗后与治疗3个月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2组的抗抑郁作用相当。表4反映治疗组对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因子的调节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针刺对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的调节优于百忧解,或针刺调节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其它环节,进而从宏观上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表5、表6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B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BI减分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更具优势,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抑郁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原因可能与治疗组的治疗对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因子的调节优于对照组有关,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缓解、胃肠道症状减轻、睡眠好转等,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增加了患者重返社会的信心。另外,针刺本身也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7指出:脑卒中患者一旦确诊有抑郁症,首选第2代新型抗抑郁药,即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以百忧解为代表。百忧解具有一些不利于PSD患者康复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使临床用药陷入“用药不行,停药不能”的进退维谷状态。针灸疗法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调整、通调督任、协调阴阳、解除抑郁的独特优势,后溪、列缺分别通督脉、任脉,两穴相配,从根本上调整阴阳。百会为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是督脉要穴;印堂为经外奇穴,且为督脉在前额循行所过,督脉入络于脑,又有支脉络肾属心,通过针刺通调督脉之气,还可达到疏肝除烦、养心安神之功。目前的研究认为PSD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层次的病理改变,治疗组的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也改善了患者的运动、消化、睡眠等多系统症状。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就体现在通调督任法多靶点治疗PSD的优势上。刘鑫等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测针刺列缺穴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发现针刺后高流速和低流速血流峰速度均有显著变化。迟旭等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研究针刺左侧后溪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