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三中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地理(本练习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第Ⅰ卷第Ⅱ卷总分得分评卷人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我国幅员辽阔,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地域差异显著。读图,完成1-2题。1.以下美食与所在省区简称连线错误的是()A.螺蛳粉—桂 B.回锅肉—蜀 C.臭豆腐—川 D.肉夹馍—秦2.酥油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A.西宁 B.拉萨 C.昆明 D.成都3.下列用模型介绍中国地形、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表现为()A.气候方面: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形成降水B.河流方面: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较缓慢C.交通方面: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交通便捷D.人口方面:地理界线鲜明,人口分布均匀4.有人说“南方不懂东北的冷”,冬季当海南的人们享受阳光沙滩时,东北黑龙江的人们却可以在室外速冻水饺,这是因为两地()A.跨经度范围广 B.海陆差异大C.跨纬度范围广 D.垂直差异大5.下列地理界线中,与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界线接近的是()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1月0℃等温线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下图为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读图,完成6-8题。6.下图中人均资源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A.天然气 B.耕地 C.煤炭 D.石油7.图示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A.人均占有量多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丰富 D.类型单一8.为保障我国资源供给,我们应该()①扩大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无节制开采资源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氧气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能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与氧气属于一类的自然资源是()A.太阳能 B.石油 C.天然气 D.小麦10.下列资源利用活动中,不正确的是()A.牧区确定合理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划区轮牧 B.坚持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野生动物营养价值高,多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D.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太原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读图完成11-13题。11.目前,该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12.从1980年到2022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A.大量林地成为建设用地 B.大量耕地成为建设用地C.大量草地成为建设用地 D.大量建设用地成为林地13.针对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村应采取的措施是()A.全部开发成为耕地 B.加大力度退林还耕C.扩草地达半数以上 D.适当控制建设用地1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地比重小 B.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比例大C.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 D.耕地后备资源充足15.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保住18亿亩耕地保存量的底线,我国落实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乱占耕地,滥伐森林C.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D.围湖造田16.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A.冰川水和地下水 B.高山积雪和永久冰川C.海洋水和冰川水 D.浅层地下水和湖泊水17.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是“AcceleratingChange(加速变革)”。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为应对我国水资源时间变化特点的主要措施为()A.南水北调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防止水污染读长江与淮河径流量示意图,完成18-20题。18.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松花江 B.珠江 C.淮河 D.长江19.上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变化的规律是()A.夏秋多,冬春少 B.春季多,秋季少 C.季节分配均匀 D.水资源年际变化小20.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南高北低 B.人口东多西少 C.经济发展差异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60分)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读“长征路线图”,探究下列问题。(20分)(1)【突出重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江西的简称是什么?它位于中国地势第几级阶梯?(4分)(2)【涉渡江河】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该处河流流速急,试分析原因。(4分)(3)【翻越山脉】爬雪山,过草地,此段地处青藏地区边缘,该山脉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界山,其翻越的是哪座山脉?生活在该段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哪个?(4分)(4)【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延安会师,延安位于什么高原?我国的哪个重要河流流经此高原。(4分)(5)图中A省和B省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个?(4分)22.【研究性学习】(20分)【课题名称】有限的耕地资源【课题资料】资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务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使得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资料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漫画《分田》。【课题思考】(1)根据资料二“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写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基本特征。(4分)(2)资料二图中A、B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什么?A、B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区域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地形类型上看,我国的耕地分布有什么特点?(4分)(4)写出漫画《分田》反映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23.【研究性学习】(20分)【课题名称】跨流域调水【课题资料】资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面是“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和“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资料二: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秦岭的隧洞埋深都在500米以上,修建隧道工程难度很大;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资料三: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城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水浪费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课题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什么问题?(2分)(2)“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的山脉是我国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试写出其名称。根据资料二写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6分)(3)根据资料三归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4分)(4)根据资料三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4分)(5)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4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三)八年级地理(晋教版)(卷一)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40分)1—5CBACB6—10CBCAC11—15DBDDA16—20DCDAD二、21、(20分)(1)赣三(级)(4分)(2)金沙江地处长江的上游,受地形影响,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故该处河流流速急。(4分)(3)横断山脉藏族(4分)(4)黄土(高原)黄河(4分)(5)维吾尔族蒙古族(4分)22、(20分)(1)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类型齐全),比例构成不合理。(4分)(2)A是旱地;(2分)B是水田。(2分)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水田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旱地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4分)(3)我国9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4分)(4)浪费和滥占耕地现象十分严重;(2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等。(任答一点得2分)23、(20分)(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2分)(2)秦岭(2分)地质构造复杂,隧洞工程量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配套工程多。(4分)(3)降水少,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