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急救课件_第1页
心脏骤停与急救课件_第2页
心脏骤停与急救课件_第3页
心脏骤停与急救课件_第4页
心脏骤停与急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骤停与急救1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2病因心源性猝死:80%其他: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药物中毒麻醉意外手术介入性操作电击3心脏骤停4临床表现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5心脏骤停的判断l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l心脏停跳—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大致正常心电图(电-机械分离)l循环中止—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l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后6~8秒出现,呈深度昏迷,对强刺激无反应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6全身抽搐—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脏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全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后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然后停止,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气样呼吸,如在心肺复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自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瞳孔散大—循环中止后约50~60秒时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心脏骤停的判断心室颤动7心室停搏8无脉性电活动9心脏骤停的诊断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

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1011时间就是生命——早起动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12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13判断意识轻拍或摇动双肩靠近耳旁呼叫:

“喂,你怎么了!”无反应二听三闻14判断呼吸15呼吸停止的判断16眼看(胸部起伏)、耳听(气流)压头抬颏后,随即耳贴近嘴鼻面感(气息)没有胸部起伏、气息、气流感觉没有呼吸,即可人工呼吸10

秒内完成判断摆体位17摆放为仰卧位放在地面或质地较硬的平面上注:千万不可以放在沙发,草坪及软质的东西上清

物(注)淤泥/假牙/口香糖/槟榔等异物。18压头抬颏、舌和会厌抬举、解除阻塞20口对口呼吸要点21开放气道、张口、捏鼻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吹气时间:2-3秒口对口人工呼吸22l人工呼吸法施行人工呼吸法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紧触电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口

内吹气,时间越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23l人工循环的方法24胸外心脏按压法交替式胸腹按压术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25——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心脏与胸骨的位置关系26按压定位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上2横指),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27两乳头间28胸外按压法(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如操作恰当,则循环收缩压可达80-100mmHg,但舒张压低影响心肌和脑灌注后的血流量.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立于或站在右侧术者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29右手交叉压在左手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向下按压深度为3-5cm频率

100次/分(新标准)30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每次按压後必须松开,使心脏复原,但不得离开胸部.31错误:手掌交叉重叠32双肩前倾至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33错误:肘部弯曲34正确按压方法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35手肘伸直36正确按压姿势示意图37胸外按压38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吹气2次挤压30次

2:30(新国际标准)先吹气2

次,然后挤压心脏30次,再吹气2次,按此2:30持续不断进行抢救,每做5个循环检查一次有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双人抢救

:一人进行人工呼吸并检查判断伤员有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另一人进行心脏挤压。一人吹气2次后,另一人立即按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但吹气时不能按压(气吹不进

P36图3-12)。单人抢救 :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应交替进行,每吹气2次再挤压心脏30次,反复进行。旧方法,单人抢救

2:15;双人抢救

1:5。新国际标准单人双人抢救都

2:30。39每吹气2

次挤压30

次,每做5个循环检

查一次有否恢复自主心跳呼吸。②压30-吹2⑤压30-吹2②压30-吹2⑤压30-吹2②压30-吹2⑤压30-吹2先吹气2次③压30-吹2检查判断③压30-吹2检查判断③压30-吹2检查判断①压30-吹2④压30-吹2①压30-吹2④压30-吹2①压30-吹2④压30-吹2反复进行402吹气挤压另一人吹气2次后,

立即按压心脏30次,吹气时不能压。另一人压心脏30次后,吹气2次。30双人抢救41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仅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30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42单人抢救432先吹气2次吹气挤压吹气2次后,立即按压心脏30次,按压后立即再吹气2次,如此吹气按压交替进行。30单人抢救44瞳孔45心肺复苏对伤员进行抢救常见的错误.手指也紧压胸壁,易致肋骨骨折.按压部位不正确,易致剑突压断而致肝破裂.冲击式按压易骨折且效果差.放松时抬手离开.无充足的松驰时间.按压速度不自主加快或减慢.手掌不是重叠而是交叉.术者用力不垂直,肘部弯曲46交替式胸腹按压术47原理:下腔静脉缺少静脉瓣优点:提高主动脉压力20-30mmHg缺点:腹部按压不宜过强、时间过长,易发生肝脾破裂及食管返流方法:胸部同前。腹部手法同胸部,双手重叠于脐部,胸部按压放松时按压腹部。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一)48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二)49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u原理:应用吸盘可使胸廓主动、迅速扩张,增加回心血量,心室充盈更充分。u优点:增加心输出量2-3倍,增加脑血流量1倍,冠脉的平均灌注压增加30-40%,心内膜血流量增加70-80%,通气量增加。u方法:双手握主动加压—减压复苏泵手柄,将吸盘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其它同胸部按压。u缺点:按压力量不易控制,用力过度易发生骨折,不适用于胸廓畸形、胸部皮肤瘢痕者。50主动加压—减压复苏泵51人工循环有效指标大动脉搏动扪及;肱动脉收缩压80mmHg以上;瞳孔缩小;知觉, 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缺氧改善。52人工循环的基本原则53心跳停止后,心脏按压越早越好。对心输出量已不能维持人体最低需求、心音明显减弱、

SBP<60mmHg,既可开始心肺复苏,如心率>60次/分,按其自主心率决定按压频率。维持不间断按压,尽量避免8秒以上的暂停。正规操作。最好由2-3名医护人员轮流按压,每人每次不宜超过5分钟。人工循环常见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完全避免不可因害怕并发症而不进行胸外按压,如发生不可停止.54高级生命支持纠正低氧血症—尽早行气管插管除颤和复律药物治疗55心脏电复律----心脏电除颤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56电复律术的步骤和操作方法57打开开关(接通电源)涂导电膏,按要求放置电极板选择能量充电放电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电极位置(一)用这种方式。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58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

10cm。电极位置(二)59电极位置(三)60电极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距离大于

10厘米.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61适应症:室颤电极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及心尖区能量:

200-300-360J非同步电除颤62成功的关键:速度除颤往往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未能在8-10分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永久性大脑损害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63盲目除颤64u主要意义:争取时间,以便及早复苏。u心脏骤停患者80-90%为室颤。u一分钟内可连续三次除颤。首次电击复律未奏效,可加大能量再行电击。但也有人主张

不提高电能进行第二次电击。

因为一次电击后室颤阈值下降,胸壁阻抗减少,这时不提高电

能也有望复律成功。盲目除颤65顽固性室颤在反复电击除颤的同时应立即开放气道、进

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合

理应用肾上腺素等复苏措施,以提高除颤成功率。盲目除颤66药物治疗给药途径(1):建立外周静脉途径优点: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缺点: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长注意:只可考虑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药物应以弹丸式快速注射注射药物后立即给20ml液体注入抬高肢体10~20秒钟67药物治疗给药途径(2):中心静脉输液ü优点: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ü除颤和外周用药仍无自主循环时考虑使用。

ü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设备,有一定风险。ü可使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离中心循环最近,但并发症多,需停止心肺复苏。股静脉,穿刺容易,并发症少,但离中心循环较远,需插入一根长导管68药物治疗给药途径(3):气管内给药可给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剂量为静脉应用的2~2.5倍药物稀释至10ml用一根长导管插至气管插管的远端,注入药物快速加压通气数次因给药次数有限,现不提倡应用。69缺点:有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且需要中断心肺复苏。仅在无其他途径时才考虑使用,一般不主张应用。药物治疗给药途径(4):心内给药70用法:1mg/次,静注,3-5分钟可重复作用: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作用血管收缩-BP上升心肌收缩力增加细颤→粗颤肾上腺素71利多卡因心脏停搏时,只可静推。剂量1.0~1.5mg/kg(注意?)无效3~5分钟可重复,总量<3mg/kg负荷量后可用1~4mg/分静滴24小时后应减量,以减少毒副作用心功能不好,70岁以上老年人,肝功能异常者应减量72阿托品适应症:窦性心动过缓,交界区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心肌梗塞时慎重使用剂量:心室停搏:1.0mg静注,3~5分钟后重复心动过缓:0.5~1.0mg静注总量0.04mg/kg73多巴胺作用有剂量依赖性:2~4μg/分/kg,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动脉,有利尿作用,但现不推荐用于急性无尿性肾衰5~10

μg/分/kg,作用于心肌β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10~20

μg/分/kg,α作用,血管收缩用于有心动过缓的低血压、与其他药一起用于复苏后休克74碳酸氢钠最适宜的剂量:应根据血气分析,依代谢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决定一般首剂为1mmol/k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1.0ml含碱量为0.6mmol)。随后依需要每隔10min重复首次剂量的一半,或依血气分析指导应用碳酸氢钠剂量。“宁酸勿碱”尽量保证充分通气和有效胸部按压,而不要过早、过多地使用碳酸氢钠。CPR

10分钟内不给碳酸氢钠75胺碘酮适应症:除颤后的室颤/室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多形性室速、未明确诊断的QRS心动过速控制快速房颤、房扑、房速的室率特别适用于有心功能受损的病人76胺碘酮促心律失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