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_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_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_第3页
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_第4页
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吉林省四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共8页。测试时间为150分钟。测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课内基础知识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

B.使快.弹数曲快速

C.枉用相存.存在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理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学不可以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1分)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1分)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小学而大遗。

C.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思想。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

和《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C.“古文运动”是由宋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的,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一场文学运动。

D.“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划

分的三个类别,赋、比、兴指《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稻草束成

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

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

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为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

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

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

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

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

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

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

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

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

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

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

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

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如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中的亲疏关系有一个词叫“五服”,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

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

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

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

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

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

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

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

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

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

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

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

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

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

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

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

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述了上述观念:“传

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

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

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团体的界限是清晰的。在同一团体中,

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

B.“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C.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

局的长期存在。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

下发现。

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

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

的正确性。

C.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

的当代价值。

D.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

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9.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入则孝,出则悌。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0.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11.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本一:

伯乐

陈振林

他已经成为大将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不知名的小将。

但当初小将的心就不小,他一心要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他誓死杀敌,在

一次与敌决战时,深入敌军内营,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但是就因为此次不

听将令,他被遣往他处。好在有朋友,小将拿着朋友的介绍信,来到了大将这里。

大将问:“你能带多少人马”

“兵不在多,而在勇。”不过七个字,小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将拍着小将的肩膀,知道小将是个将才。大将立即分给小将一千军士,小将喜笑颜开,

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小将和当初一样,仍旧拼命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牛头山一战,是最大的一

次胜利,狠狠地挫败了敌军的士气。捷报传到大将耳中,大将很是高兴。大将召来小将,和

小将对饮了三大碗酒庆功。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精忠报国”四

个字。这四个字,是他十八岁那天,母亲为他刺上的。看到这四个字,大将感动了,他轻轻

为小将套上了战袍。晚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大将因为自己识才而自豪,小将因为遇到

伯乐而感到幸运。天明的时候,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大将一次又一次地将战功如实上

报,在上报的捷报榜上,小将的名字显眼地摆在最前边。

小将在大将的鼓励下,杀敌更加英勇。在小将的心里,收复失地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他

有了更大的计划。他想要招募军士,并向皇上报告了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招募军士是与朝廷

规矩不符的,他也担心皇上会疑心自己日后反叛,于是专门向皇上作出承诺,让自己的家人

留在朝廷,算作人质。皇上答应了小将的计划,让他招募军士。一支铁军在小将的精心打理

下,迅速形成。

有了自己的部队,小将的战斗力更强,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他抗击外敌,也平息内

乱。在洞庭湖,他缴获乱军好几艘大战船。这些大战船,都是前方将军们没有见过的稀罕物。

战船借助特殊的装置,可以在大江大湖上行驶如飞。战船上边也可以自由跑马,还有装置能

够发射石头做成的子弹。

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

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战船送到了,回营的兵士向小将报告:接到战船的韩将军

很是开心,只是您的那位伯乐大将阴沉着脸。

小将猛然想起,这时的自己,已是两镇节度使。自己的那位伯乐大将,是三镇节度使。

“他的地位也还是比我高啊。”已是两镇节度使的小将对自己说。

“但,您的名气已经比他大了。”小将身边亲近的军士小声对他说。

小将是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

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在前方不停杀敌的小将听说,自己的伯乐大将正在家里宴请皇上。皇上进门,“初坐”

时就上了七轮小吃,每轮十道品种;之后名之“再坐”,上了六轮果品,每轮十一个品种;

接着是“歇坐”,算御筵才开始,单单为皇上就上了下酒菜十五盏,每一盏是两道菜,共是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三十道,光是吃螃蟹,就有洗手蟹、螃蟹酿橙、螃蟹清羹和蝤蛑签等四种吃法。不过,

不到一个时辰,大将就让太监三番五次地将皇上请回了皇宫。

“您为什么不让皇上在府上多待会儿”太监不解。

“你想想啊,”大将慢悠悠地说,“上次皇上到秦太师府上,吃了午饭就回宫了。这次

在我家的时间,当然不能超过在秦太师家的时间。”

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圣旨一道接一道,传来了十

二道。小将长叹一声,带回了自己的军队。

他的伯乐大将,正和皇上、秦太师在一起,悠闲地端着酒杯。

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

这一年的农历除夕夜,他被赐死于风波亭。

(有删改)

文本二: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家似乎已经觉察出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中存在的史实与虚构

的矛盾,并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金丰在《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序》

中提出历史小说创作应依照虚实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不违背彰明的史实,又要进行必要的艺

术虚构,这样才能服“考古之心”,又可“动一时之听”,既说服人,又感动人。而金丰所

谓“实”就是指那些在史书中记载的确凿而详细的内容,为了既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又不至

于把历史小说写成历史,就要进行必要的艺术虚构和艺术创造,增添丰富的但又合乎情理、

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和细节。比如《说岳全传》,对岳飞性格类型的刻画,基本保留了

历史的原貌,而对他的抗金活动的描写,则虚构了不少次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这些正是金丰

这一理论主张的体现。

(节选自徐鹏绪《鲁迅小说理论探微》,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将一心为国,不惜深入敌营,但纵使他立下赫赫战功,也无法抵消他违抗将令的过

失,也正是这次机缘使他和大将相遇。

B.小将念起大将和在外征战的韩将军,于是将缴获到的战船送给他们一人一艘,但韩将

军和大将都因为此次送礼对他心生不满。

C.大将初见小将,就立即派给他千名军士,让小将有可以再次立功的机会,这是因为大

将与小将交谈后,觉得小将是可造之材。

D.“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暗示了皇上连发十二

道圣旨催促小将班师回朝可能与大将有关。

13.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以“伯乐”为标题,极具讽刺意味,小将名不见经传时大将是他的伯乐,小将

声名鹊起时大将却不再是他的伯乐。

B.“这次在我家的时间,当然不能超过在秦太师家的时间”耐人寻味,表明了大将的顾

虑,也从侧面刻画出大将为官十分圆滑。

C.文本一运用插叙手法来写大将在家里宴请皇上的盛况,其中对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的

详细描写表明大将深受皇帝重用。

D.文末“小将抬眼望着北方,仰天长啸”与前文“小将喜笑颜开,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将的悲剧命运。

14.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小将的人物形象。(6分)

15.文本一是依照虚实结合原则创作的历史小说,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依照虚实

结合原则创作的。(4分)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

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

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至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

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率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

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

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烈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

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

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

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

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

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

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

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

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

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

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选择题区域相应位置的解析

标号涂黑。(3分)

割据A江东B地C方数千里D兵精足E用F英雄乐业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hōng),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B.“为汉家除残去秽”中的“为”与“圣人之所以为圣”中的“为”含义不同。

C.“用兵之患也”中的“之”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含义相同。

D.孤,古代君主自称“孤”或者“寡人”,有成语“称孤道寡”。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坚因为讨伐董卓将家迁到了庐江舒地,他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交情很深。

B.面对曹军的来势汹汹,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C.孙权即位后,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D.周瑜部将黄盖素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

军。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策将东渡,至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4分)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4分)

20.周瑜认为曹操此战必败,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1--22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②③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

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

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

多难之际。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表述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

C.颈联表述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D.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

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22.诗歌尾联中“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人“白头”因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的

两句是“,”。

(2)《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结束后,诗人以四周环境的安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

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两句“,”。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

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4)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

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

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事迹相信我们

都①。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心目中②的模范科学家。在他身上,

有着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爱国报国、无私奉献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不怕失败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的坚韧意志,淡泊名利、谦卑笃实的学者风范,对后辈③、热心帮助的无私态

度等等。

袁隆平院士最大的成就是把“杂交水稻”从0变成了1。在他之前,杂交水稻只是一个

概念上的东西,有但是完全无法种植生产。而他和他的团队彻底让这种粮食变成了实际的农

作物。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适应力更大,产量更高,使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是对袁老的铭记,这是对袁老

的缅怀,这是在告诫每一代学子,不要忘记今天的丰衣足食源自哪里。

24.请在文中横线标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修改完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4分)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述效果。(3分)

五.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些关于“学习”的句子精炼而含义深刻,含有劝诫和教育的意义。如“鸟欲高飞先振

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

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这些句子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长辈。

某班级的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请同学们对此发表看法。假定

你是该班级的同学,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引发的联想与思考,围绕“学习之道”,写一篇文章,

阐述你对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解析

一.选择题(33分)(16题为多选,其他为单项选择)(1-6题每小题1

分,其余每小题3分。16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涂3处的前提下每

对1处得1分。)

12345678

ACBACCCD

9121316171821

BBCBDFABB

解析详解:

1.A(1分)

B项,“快”,畅快。

C项,“存”,问候。

D项,“道”,风尚。

2.C(1分)

A项,“知”通“智”

B项,“受”通“授”

D项,“有”通“又”

3.B(1分)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蓝”是“从蓼蓝”,第二个“于

蓝”是“比蓼蓝”,都是介词结构作状语。正常语序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A项,“木直中绳,?以为轮”,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B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是“谓语+乎+后置状语”的句式,

正常语序应是“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C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句末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D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

语,“知”、“解”是动词,所以是宾语前置,“之”是标志。正常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

不解惑”。

4.A(1分)

B项,古义:指地下水;今义:阴间;

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D项,古义: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顺接连词。

1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5.C(1分)

A项,上、下,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B项,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D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

6.C(1分)

C项,“古文运动是由宋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的”错误。不是宋代是唐代。

7.C(3分)

“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错,差序格局与传统社会

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根据材料二原文“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

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并

非“决定”。

8.D(3分)

A项“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错,材料二原文是“差

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

特质”,并没有“阐明并分析新特点”。

B项“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理解有误。材料二从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和壁垒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差序格局的特

点,材料三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的价值和意义。也并非为了

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C项“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关系错误,材料

三原文是“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

选项逻辑关系不当。

9.B(3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强调的是立志和诚信的重要性,与题干

表述不符。

10.(4分)每点2分

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先总说差序格局具有鲜明的特征,然后分别

介绍差序格局的三个特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2分)

②论证方法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儒家的经典语言和《乡土中国》中的句子以及

举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亲疏关系等。使论证有力,说理透彻。(2分)。

11.(6分)每点2分

①材料一侧重通过与西方“团体社会”结构相对比,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2分)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

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2分)

③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

研究价值和意义。(2分)

12.B(3分)

“但韩将军和大将都因为此次送礼对他心生不满”错误。由原文“接到战船的

韩将军很是开心,只是您的那位伯乐大将阴沉着脸”可知,心生不满的只有大将。

13.C(3分)

“其中对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的详细描写表明大将深受皇帝重用”错误。详细

描写上菜环节和菜品数量是为了说明大将宴请皇上的细致和用心,表现的是大将的逢迎和朝

廷的奢侈腐化。

14.(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①精忠报国的悲剧英雄:后背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一心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

君王,却惨遭杀害。

②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的爱国将领:曾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受到大将

的赏识重用;招募士兵操练军队,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

2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③懂得知恩图报: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

④不计名利得失: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地,迎回

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1.精忠报国的悲剧英雄:“但当初小将的心就不小,他一心要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

君王”“小将解开了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精忠报国’四个字”“小将抬眼

望着北方,仰天长啸。这一年的农历除夕夜,他被赐死于风波亭”,后背刺有“精忠报国”

四个字,一心收复国土,迎回被敌军掳走的君王,却惨遭杀害。

2.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的爱国将领:“他誓死杀敌,在一次与敌决战时,深入敌军内营,

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曾带领八百勇士干掉了敌军的八千大军,受到大将

的赏识重用;“皇上答应了小将的计划,让他招募军士。一支铁军在小将的精心打理下,迅

速形成。有了自己的部队,小将的战斗力更强,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招募士兵操练军

队,接连打了好几次大胜仗。

3.懂得知恩图报:“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征战的韩将军。

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

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

4.不计名利得失:“小将是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收复失

地,……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不管什么名气与地位的,他的心里,只是想着杀敌,想着

收复失地,迎回被掳走的君王。他带领着他的军队,不停地驰骋在战场上。

15.(4分)每点2分

①文本一以史实为素材:如小将勇猛善战、背上有其母亲刺上的“精忠报国”四字、最终被

十二道圣旨召回,死在风波亭等,符合南宋名将岳飞的人物事迹,贴合史实。(2分)

②文本一又有一定的艺术虚构:如大将和小将相处、小将送船、大将宴请皇上等,这些情节

和细节的设计合乎情理,且小将的行事风格也符合岳飞的性格特征。(2分)

1.文本一以史实为素材,“小将和当初一样,仍旧拼命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牛

头山一战,是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地挫败了敌军的士气”,小将勇猛善战;“小将解开了

自己的战袍,在他的背部,清晰现出‘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是他十八岁那天,母

亲为他刺上的”,背上有其母亲刺上的“精忠报国”四字;“宴席散了,正在前方战场的小

将也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圣旨。圣旨一道接一道,传来了十二道。小将长叹一声,带回了自己

的军队”,最终被十二道圣旨召回等,符合南宋名将岳飞的人物事迹,贴合史实。

2.文本一又有一定的艺术虚构,“晚上,大将和小将促膝夜谈。大将因为自己识才而自豪,

小将因为遇到伯乐而感到幸运。天明的时候,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大将和小将促膝

夜谈,两人和衣卧在一张床铺上;“小将想起了自己的伯乐,那位大将,还有那一直在前线

征战的韩将军。他选了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他们一人一艘”,缴获大船之后,他选了

最好的两艘战船,分别送给大将和韩将军一人一艘;“自己的伯乐大将正在家里宴请皇上。

皇上进门,……算御筵才开始,单单为皇上就上了下酒菜十五盏,每一盏是两道菜,共是三

十道,光是吃螃蟹,就有洗手蟹、螃蟹酿橙、螃蟹清羹和蝤蛑签等四种吃法。不过,不到一

个时辰,大将就让太监三番五次地将皇上请回了皇宫”,大将宴请皇上的细致和用心。这些

情节和细节的设计合乎情理,且小将的行事风格也符合岳飞的性格特征。

16.BDF(3分)每处1分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句中“地”“兵”“英雄”为三个陈述

对象,“英雄乐业”主谓宾俱全,可以独立成句。

17.A(3分)

3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错误。《礼记曲

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8.B(3分)

“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错误。依据文章内容“君言当击,

甚与孤合”,您说应当抗击,和我的心意非常相合,此话为孙权说的,可见孙权也是主战的。

19.(8分)

(1)恰巧孙策准备向东渡江,到达历阳,急速送信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4分)

“会”,恰巧;“驰”,赶着马快跑,可译为“急速”;“将”,带领。每处

1分,句意通顺1分。

(2)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借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来征讨四方,行动把朝廷当

作借口。(4分)

“曹公豺虎也”是豺虎一样的人,判断句;“托”,假借;“辞”,借口。

每处1分,句意通顺1分。

20.(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①北方并没有安定,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②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作战,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

③现在战马没有草料。

④中原的士兵到南方,水土不服。

如果从孙权的角度概括也可酌情给1分。可以答“孙权是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

业,占据江东地区,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他”。

1.结合“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分析,北方并没有安定,加

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说明此时没有解决后患之忧。

2.由“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分析,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

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说明以弱项和敌人对抗,周瑜认为曹操

此战必败。

3.由“又今盛寒,马无藁草”分析,如今而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说明给养不

足,战略物资准备不充分。

4.由“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分析,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

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战士状况不行,也就是人力方面不行。

5.由“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烈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

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分析有关孙权方面。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

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

把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

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向东渡江,到达历阳,急速送信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

策。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

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各项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

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

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借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来征讨四方,行动把朝廷当作借口,现在

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

4

{#{ABJQAUggiAAAJAARhCAQGICACQkBECACoOBBAAMAAAARFABAA=}#}

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借汉朝丞相的名义,他实际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

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区,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

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能

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

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

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

这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

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做了。将

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

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

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我的

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兵

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

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

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不久,烟火冲天,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曹军于是败退,返回守

卫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21.B(3分)

“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看,只是对着白雪勾

起了相思之情。

22.(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①忆友之情。颔联“此时对雪遥相忆”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既表述友人对诗人的思

念,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②暮年之愁。颈联“伤岁暮”表明诗人因年华易逝,老之易至而伤感。

③思乡之愁。颈联“若为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