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跟踪演练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跟踪演练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跟踪演练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跟踪演练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跟踪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勤巩直|<跟踪演练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祝福(节选)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

灶下烧火。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

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

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

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

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

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

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

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

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

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

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

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

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

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

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

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

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

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

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

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

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

知道。

1.下面选项中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眼睛的变化,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生动地表现了祥林嫂

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B.不管祥林嫂的境遇多么悲惨,鲁镇永远是过新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祥林

嫂处境的悲凉。

C.面对众人的嘲笑,祥林嫂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这表现了她胆小怕事、性

格懦弱的特点。

D.许多人对祥林嫂额上的伤疤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这说明了众人的无聊、

自私与冷漠。

解析:这不是表现她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特点,而是表现了祥林嫂愤怒与无言的反

抗。

答案:C

2.“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怎样?

答案:采用倒装的句式,突出强调“你放着罢”,命令的意味更强烈,表现了四婶内

心的恐慌。

3.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使她走上了悲剧的道路。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示例)观点一:是柳妈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柳妈虽是个“善女人”,但她对待

祥林嫂,却没有应有的同情心。她对祥林嫂的再嫁不理解,不赞同,她认为祥林嫂“索性撞

一个死,就好了”,她对祥林嫂说,像她这样再嫁过的人,到了阴间地狱,会因为有过两个

男人而被阎罗大王锯成两半,对祥林嫂最后的精神崩溃给了毁灭性的一击,使她最终带着这

个问题走向死亡。

观点二:不是柳妈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

在年节时还要给人打工,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

毒害,她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她讲阴司故事给

祥林嫂听,是出于善意,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

果适得其反。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真正使祥林嫂走上绝路的是更为复杂

的社会原因。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明天

□鲁迅

“没有声音,-----卜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

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

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

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

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

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

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

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

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

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

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便轮到宝儿。

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

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

走,一面想。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

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

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她散乱着的一缗头发,这是从

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

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

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

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成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

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

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

不会有的事。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

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

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她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

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

于都回了家。

她现在知道她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她一面哭,一面想:

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

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

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

么。——我早经说过:她是粗笨女人。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

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

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

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

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人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成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

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

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C.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寄希望于

何仙人,可见宝儿的死亡与其愚昧密切相关。

D.在鲁镇的人们中,除草菅人命的何仙人外,王九妈、咸亨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

皮阿五、抬棺木的脚夫等等,多少还体现出人间的一点温情。

E.文章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悚的中国妇女孤立无助

的图景,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解析:C项“可见宝儿的死亡与其愚昧密切相关”理解错误,文章的主旨不是批评单四

嫂子,而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D项“多少还体现出人间的一点温情”理解错误,这些

人与“何仙人”一样,也是“吃人者”,他们一样地麻木、愚昧,缺少同情心。

答案:CD

5.单四嫂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解析:概括单四嫂子的形象,要抓住其言行和思想,联系其处境和遭遇,还要结合小

说的主旨。

答案:单四嫂子是一个勤劳善良、本分的劳动妇女,她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

儿子,只是通过如梦幻般的“明天”来寄托她的希望,没有人同情她,她是封建社会中被压

迫、被迫害的典型。

6.这篇写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

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旨的把握和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解答时,除要把握文中

一再出现的“明天”一词的具体含义外,还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分析探

究。

答案: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

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

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要想有“明

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

治”。

[探究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睽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

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

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

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

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

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

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

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

望他给《新青年》写点儿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

这个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

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

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

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

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

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

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

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

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

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

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

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

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儿篮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

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

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

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

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离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

“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

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

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

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

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

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

—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

说过的“这正如她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

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

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

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

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D.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

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解析:C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

失望。

答案:c

8.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

原文加以概述。

答案:①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

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②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

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

9.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

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作者由“不曾明

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

答案: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

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

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

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

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水吟唱,像秋日

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

我们放下所有的率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

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律水秧之间的灵渠,

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

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

酒,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

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解析:注意分号的作用,括号中补写的句子结构形式应与“像秋日醉人的醇酒”“还

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一致。

答案:C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解析:A项,语序不当,“筑就的”应放在“钢筋水泥”之后;B项,主语为''城市",

而后面的“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显然不是陈述“城市”的,故主谓搭配不当;

C项,也存在这一语病。

答案:D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手不释卷不卑不亢峰回路转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不骄不躁柳暗花明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不骄不躁峰回路转百折千回

D.百读不厌不卑不亢柳暗花明百转千回

解析:①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借以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

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让人爱不释手,看见了就希望拥有它、观赏它。手不释卷:书本

不离手,借以形容十分勤奋好学。第一空处用“手不释卷”不当,她不能做“素书”的定语。

②不卑不亢:形容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