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专项考点概述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技巧总结一、鉴赏句子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常见答题模式:运用了(或通过)……等词语(重点看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表现了(写出了)……的……心情。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简要格式:修辞手法+句子内容(概括)+写作对象特点(情态)+表达情感3.从表达方式,如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举例略)简要格式:描写手法+句子内容(概括)+写作对象特点(情态)+表达情感*具体分类(一)修辞的作用1.常考七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问、设问,可口诀记忆“三比二问一夸拟”2.各类修辞的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句子内容(概括)+写作对象特点(情态)+表达情感(1)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的情感。(2)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之情。(3)排比:使句式整齐,增强了……的语气语势,强调了(表现了)……(结合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4)对比: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写出了……的……特点)。(5)夸张: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6)反问: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人物…的态度(感情、观点)。(7)设问:开头出现,答题格式为:一问一答,突出地强调了……(结合句子),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结尾出现,答题格式为:引发……对……问题的关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8)引用:引用诗句,答题格式为: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等,答题格式为: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9)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二)描写的作用一)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的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或烘托人物形象。3)烘托人物…的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或者抒发作者…的情感。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暗示文章中心。(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7)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或作为记叙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题模式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了(衬托了、交代了、表现了)……,烘托了……二)人物描写(正面)的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一般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体现(衬托,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要答中心内容)。(1)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答题格式:通过对XX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表现人物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2)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4)心理描写作用:(l)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2.侧面描写(烘托)的作用衬托一定是正面刻画(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心情.)三)细节描写的作用(1)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形象;(2)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3)推进故事情节发展;(4)创造典型的环境;(5)渲染人物心情;(6)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采用这样的格式: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的(内容),………(作用)。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概括文章内容)(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写出主旨、中心思想)2.标题的作用(1)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文眼;揭示文章中心;(3)交代了写作对象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4)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充满诗意/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反映了人物……的情感;(6)一语双关;(7)把握象征意义;(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三、句/段的作用(或理解句子/段落的含义)(一)句、段的作用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句子)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句子之开头的作用)⑴对上:①开篇点题(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或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总起全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⑵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③欲扬先抑;⑶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句子之中间段的作用)⑴(总括)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总说,后分说承接…引出…);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⑵(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⑶文章由……转为……,与…相呼应;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句子之结尾的作用)⑴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⑵内容上:深化中心(升华主旨),总结文章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文章结尾:直白类;含蓄类。直白类——深化中心(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含蓄类——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注意或者思考(注意问号)。(二)理解句子/段落的含义1.常见题型:(1)如何理解语句(段落)的深层含义(2)如何理解文章某一语句(段落)。提示:理解句子含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来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2.解题思路:①抓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②抓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③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留心那些揭示句子内涵的修饰、限制成分。四、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一)内容的梳理常考题型: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的词语。答题技巧:(一)细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二)筛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并把它们提取出来。一般来说,人物的心理(感情)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在故事情节的变化中去找心理(感情)变化。如文中有表示心理变化的关键词就用原词,如果没有,要注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揣摩人物心理。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考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模式:(任选一种作答)①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②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③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3.信息提炼常考题型(1)从文中找出并概括关于“××”的内容。(2)从选文看,“××”的特点有哪些?答题技巧:这种题型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首先围绕问题的关键词,确定范围;在确定好的内容中寻找关键语句;然后按要求进行提炼、整合、概括。解题思路:“压缩→筛选→整合”一是读原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大意(分层压缩)二是审题干,明确要求(把握筛选标准)三是作对应,析要点(筛选关键句,提取重点词)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整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整合、提炼与归纳。即习惯上所说的概括的方法或技巧。五、记叙的顺序(1)顺叙作用:采用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2)倒叙特点: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内容上,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结构上,使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特点: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作用: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起伏。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对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答题格式:插叙了……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作衬托或铺垫,突出了文章中心。一、试题举例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乡寻梦申琳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4.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1.第(3)段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2.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3.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闲暇时人们在河边发呆、入神的情态,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4.水乡的美景,能令人如痴如醉;水乡的诗意,能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生机与情致;水乡的宁静,能过滤市井的喧器,令人内心沉静;水乡的慢节奏,能让人感受生活的亲切与悠然;徜徉水乡会勾起遥远而温馨的记忆,让人思考生活。二、模拟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跪着起花生的父亲张淑清①夜露已经被阳光吸干,风一下一下就把稻穗吹黄,把枝头的果子吹红,花生蔓也日渐枯萎。父亲凌晨四点钟就醒了,醒了的父亲窸窸窣窣穿好衣服,翻了翻墙上的日历,距离国庆节还有几天。连日来,父亲都是这时候去房后的花生地转转。②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了丰产且成熟时间短的花生种子。一树槐花开的季节,父亲将房后那块地深挖细犁,点了花生种,就去医院手术了,住院期间,仍不忘在里叮嘱母亲,看管好花生苗,别让野鸡田鼠糟蹋。③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满天星斗交流,有时还来几只青蛙,一群蚂蚁,在花生秧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恋爱,虽然这只是昙花一现的激情,但丝毫不影响植物和小动物热爱生命抱团取暖的信心。当然也有母亲的参与,母亲给花生苗拔草,施农家粪;旱了,在坡下的一道溪流内挑水,一担一担地爬坡,浇花生苗。有虫子吃花生叶片,母亲顶着烈日捉虫子,母亲和父亲一样,对花生苗的感情很深。④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花生地走走。⑤八月的花生地,绿黄相间,垄上有的花生秧裂口了,父亲明白,今年的花生又是丰收。干瓜涝枣,这片地是沙质土,适宜栽红薯、种花生。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自医院回家那日开始,早晚都来花生地巡视一番。花生收了后,他要好好分配的。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时,带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⑥父亲来地里巡逻一遍,坐堤坝,摸摸口袋,没带烟。想起刘教授不准抽烟喝酒的叮咛,父亲突然湿了眼眶,烟酒像他的老兄弟,跟着他几十年。现在,他不得不放下它们,烟瘾来了,就冲着花生地唱支曲子:酒瘾上来,他猛灌白开水。父亲,就这么安静地守着,直至把花生守到月末,守到成熟。⑦父亲的眉眼欣喜无限,饭桌上,父亲说:“北风一阵比一阵紧了,数数日子,该起了。”父亲选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⑧起花生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他股骨头坏死的左腿,不能“咕咚”跪下,唯有慢慢地,试探着跪,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秧,白晶晶的花生,令父亲满眼惊喜。父亲跪着,一点一点朝前腾挪,母亲怕累着父亲,劝父亲歇一歇,父亲喜滋滋地说:“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⑨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有五粒花生米,且个个饱满、圆润!罗锅的花生特别多,在北方,人们将多籽粒的花生,叫罗锅。父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顾不得跪着的膝盖有些难受,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母亲坐着起,两个人谈笑风生,麻雀飞来,喜鹊飞来,凑热闹似的,啁啾一会儿,捡一两粒落花生,尝尝。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儿们留口吃的。⑩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了两天,大功告成!那晚,父亲吩咐母亲用柴火煮了一钵子花生,一弯月牙悬在树梢,父亲倒了一杯老窖,倒在地上,祭祀上天。他没呷酒,闻一闻酒香,吃一粒花生米;再吃一粒花生米,闻一闻酒味。⑪父亲的思绪,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3.“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请联系全文分析。4.文章以“跪着起花生的父亲”为题,却用较多笔墨写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过程,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答案】1.(1)买花生种子(2)亲出院(3)起花生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青蛙、蚂蚁、花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生与小动物们和谐共生、其乐融融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花生欢快成长的喜爱。3.父亲是一个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土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是一个淳朴、懂得感恩的人,他想着等花生收获后,给救了自己一命的医生送一些,给儿女一些,只给自己和母亲留一小部分,父亲是一个执着的人,他自己腿脚不便仍然要跪着收花生;父亲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不让母亲撵走鸟雀,给鸟雀留一口吃的。4.①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是本文的线索;②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每一个阶段都有父亲的身影,有力的凸显了父亲的人物形象。【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题干为鱼骨图思维导图,上面一排表示时间,下面一排对应的是事件第一空:根据题干信息“开春”可以定位到文章第②段,由“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了丰产且成熟时间短的花生种子”可以归纳事件为:买花生种子;第二空:根据题干信息“守花生”可以定位到文章第④段“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花生地走走”,第段“父亲自医院回家那日开始,早晚都来花生地巡视一番”,由此可以归纳时间:父亲出院后;第三空:根据题干信息“农历八月二十四日”可以定位到文章第⑦段“父亲选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由此可以归纳事件为:起花生;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分析了这个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由“一群蚂蚁,在花生秧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恋爱”可知,该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这些动物人类的特性,使得它们的行为和情感更加生动和有趣,准确地分析了拟人在描术动物行为和画面中的作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动物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并通过拟人和描述动物们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花生和小动物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文章第⑤段“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可知,父亲是一个懂士地的人,他深知土地的特性和价值,知道如何利用土地创造最大的收益,他懂得哪块土地适合种植什么作物,而不是盲目地种植,这种对土地的了解和尊重,表明他是一个经验丰富、有智慧的农民。根据文章第⑤段“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时,带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可知,父亲也是一个淳朴、懂得感恩的人。他一直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尤其是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他计划在花生丰收后,将一部分送给刘教授,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此外,他还想着给儿女留下一些,而只给自己和母亲留一小部分。这种感恩和分享的精神,展现出他的淳朴和普良。在收花生时,尽管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不能跪下,但他仍然坚持跪着收花生,这种执着和坚韧的精神,表明他是一个不屈不挠、勒劳努力的人,他不放弃任何努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工作。根据文章第⑨段“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儿们留口吃的”可知,父亲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看到鸟雀飞来落花生吃,并没有驱赶它们,而是认为丰收了总得给鸟们留口吃的。这种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表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不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也关心其他生命的生存和福祉。据此回答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1)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过程是文章的线索。通过这条线索,文章将父亲的形象和花生的生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种植花生开始,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再到最后的收获,每一个阶段都与父亲息息相关。这样的安排使得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连贯。(2)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父亲的身影。通过描述父亲在各个阶段的付出和努力,文章有力地凸显了父亲的人物形象。从选地、整地、播种到除草、施肥、喷药,再到收获、晾晒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父亲的辛勤劳动。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父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感情,也突出了他勤劳、坚韧、有责任心的优秀品质。(3)通过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过程来村托父亲的形象,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花生作为一种农作物,不仅是一种经济收入来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的象征,父亲通过种植、管理花生,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回报,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提升。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正是文章所要传达的主题。据此回答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木亲人凌泽泉①老家的门前有座很大的土山,山顶平坦,盖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大祠堂,后来祠堂被拆,碎砖破瓦散落得满山都是。一锹扎下去,锹口不是被石块磕崩了,就是被砖瓦啃瘪了。这样的土壤,连瓜豆都难以下种,只好让其荒芜。②这倒好像是给野生的草木腾出了生存的空间。春天一到,一些野花野草便像小猴子一样,从瓦砾堆里蹦出来,整座土山便有了春的眉眼。每逢春深,邻村的枣先生便背上竹篓,拎着小铁铲,赶到土山上,好奇的我便尾随在他的身后。慈眉善目的他,每挖起一株,便喊出一个亲切的名字:车前草、蒲公英、垂盆草、马兰头、兰花草、刺几菜……听着这些裹挟着浓浓草木味仿若邻家小孩乳名的花草名,让人感到别样的亲切。③何止是这座土山,家乡的山山峁峁、沟渠坝埂、田间地头,春夏时节,不是这里探出几桑乳白的小花,就是那边丛生出一蓬碧叶,俨然成了一方硕大无比的药匣子,被各种各样的药草塞得满满当当。④在乡亲们的眼里,这些随处可见的草木,就像村里的孩子一样,随便碰到哪一个,都能熟悉地道出名和姓,甚至还能知道谁个好尿床,谁个好打滚放赖。这些伴着庄稼生长的草木,也诸熟农人的脾性,更乐意为农人解忧。谁家小孩高烧,它们就奉上柴胡、车前草、鱼腥草、紫苏;谁家大人腹泻,它们就捧出葛根、黄芩、黄柏。⑤早出晚归的乡亲们,和这些草木走得很近。久而久之,他们也无师自通地成为了药师。吃五谷杂粮的他们偶尔也会遇到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他们通常不会大惊小怪,也很少去找医生抓药。歇工的间隙,随便从田埂或沟坝扯上几株花草,回到家中,或熬或煎,草木的本味与身体的经络一下子搭上了眉眼,彼此相视一笑,便泯灭了冤仇。⑥在农人的眼中,不光花草可以入药,枇杷叶、玉米须、生姜都是药,就连锅底灰也是药,犁田打耙、栽秧割稻更是药。农人的身子皮实,但最怕冬闲。外面寒风刺骨,人们拢着袖子在屋内烤着火,感觉身子骨越烤越冷。渐渐地,有人撑不住了,只得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起来。上了年纪的人说,乡下人这把骨头不能闲,一闲就会闹毛病。是啊,村东倒下了一条汉子,村西一条汉子又倒下,那可都是种田的好把式!后来我遇到一位老中医,他给我的解释是,农忙之时,人身体上的气流、经络、骨骼都很活泛,沾泥的手脚连通了地气,庄稼的气息游走于肠胃,草木的味道浸润着鼻腔和咽喉,加上日光的抚摸、清风的摩挲,整个人便与自然达成了某种合辙押韵的默契,天与地,地与人,在田野上达到了某种和谐;一旦闲下来,囚身于屋檐下,身心便产生了违和迹象,久而久之,即便是铮铮硬汉也会败下阵来。从中医的角度看,泥土是药,草木是药,阳光、空气是药,劳作也是药,正是这些药,维持着人身心的某种平衡。⑦其实,药草熬煎并不是它们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是将会以另一种生命形式美丽绽放。多种药草走到一起,在热气腾腾的药罐中,彼此握手言和,彼此肝胆相照,彼此打气鼓劲,在抵达病体后,齐心协力打通关节,激活经络,驱赶陌生的气流,还原身心的平衡。中医看病其实就是让身体里的虚弱与道旁的草木彼此牵上了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每株药草身上,都有大自然的深沉重托:采下了便是药,就要赴汤蹈火地去平息他人身体里的一场战事;如若未被采下,仍做不起眼的草木,但待有朝一日,再去泽被后人。⑧细想想,这些生于自然界的草木,哪一株不是我们最亲的人?(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邻村的枣先生每挖起一株草木,便喊出一个名字,这既体现了他的博学,也表现了他喜欢炫耀卖弄的心理。B.柴胡、车前草、葛根、黄芩……各种草药的名字充溢在文中,使文章内容丰富,散发着中医药文化的气息。C.第⑥段中说“犁田打耙、栽秧割稻更是药”,说明劳作是农人们的药,如果农人生病,下地干活就能治愈。D.作者认为熬煎的药草将以另一种生命形式美丽绽放,指的是将它们按照药方进行恰当调和,制成各种药物。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⑤段画横线句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的本味和身体的经络以生命,用相视一笑泯冤仇表现药物温和有效。B.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整有散,长短结合,使行文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全面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默契。C.本文语言典雅生动。全文使用书面语言,并多处使用成语,如雕梁画栋、肝胆相照、赴汤蹈火等,文学性强。D.文章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3.第①段看似与写草木无关,为什么还这样开篇?请简要分析。4.为什么说自然界的草木“是我们最亲的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C3.①环境描写,交代了草木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贫瘠,侧面突出野生草木生命力顽强的特点,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由老家门前的土山延伸到家乡的沟渠坝埂,写出野生草木的生存范围广,随处可见,为后文花草人药、泽被农人作铺垫暗示文章“人与自然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主旨;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①草木在荒的山间生长,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给山里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②乡亲们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草木,农人和草木相处自然如同亲人;③草木入药,如同亲人一样为人们治病排忧解难,奉献自己;④草木如未被采下,仍待有朝一日,再去泽被后人,时刻准备着为人们奉献。【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第②段“慈眉善目的他,每挖起一株,便喊出一个亲切的名字:车前草、蒲公英、垂盆草、马兰头、兰花草、刺几菜……听着这些裹挟着浓浓草木味仿若邻家小孩乳名的花草名,让人感到别样的亲切”可知,这里表现枣先生的博学与慈爱。选项中“喜欢炫耀卖弄”理解有误;C,根据第⑥段“他给我的解释是,农忙之时,人身体上的气流、经络、骨骼都很活泛,沾泥的手脚连通了地气,庄稼的气息游走于肠胃,草木的味道浸润着鼻腔和咽喉,加上日光的抚模、清风的摩笔,整个人便与自然达成了某种合辙押韵的默契,天与地,地与在田野上达到了某种和谐,一旦闲下来,囚身于屋下,身心便产生了违和冰象,久而久之,即便是铮铮硬汉也会败下阵来”可知,文中指农人不喜清闲,一旦闲下容易生病。选项中“如果农人生病,下地干活就能治愈”过于绝对;D根据第⑦段“药草走到一起,在热气腾腾的药罐中,彼此握手言和,彼此肝胆相照,彼此打气鼓劲,在抵达病体后,齐心协力打通关节,激活经络,驱赶陌生的气流,还原身心的平衡”可知,原文中指的是多种草药熬煎在一起,抵达病体后,激活经络,还原身心平衡。选项理解有误;故选B2.本题考查文章艺术手法的赏析。C.根据第④段“还能知道谁个好尿床,谁个好打滚放赖”,以及第⑥段“那可都是种田的好把式”可知,文中还采用了诸多口语化的语言,选项中“本文语言典雅生动。全文使用书面语言”有误;故选C。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①段中“这样的土壤,连瓜豆都难以下种,只好让其荒芜"交代了家乡草木的生存环境,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从侧面突出了野生草木顽强的生命力;从结构上看,联系后文第②段这倒好像是给野生的草木腾出了生存的空间"可知,第一段还能够起到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贫瘠土山,上的土壤连瓜豆都难以下种,只好让其荒芜,为下文野生的草木生长于此做了铺垫,引出下文草木人药、泽被后人的内容,暗示文章“人与自然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主旨,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在开头段描写贫瘠的山土环境,读者会产生在这样贫瘠的山上会发生什么的疑问,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总结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根据第②段“春天一到,一些野花野草便像小猴子一样,从瓦砾堆里蹦出来,整座士山便有了春的眉眼”“听着这些裹挟着浓浓草木味仿若邻家小孩乳名的花草名,让人感到别样的亲切"可知,生长在荒僻山间的草木,为山里的乡亲们送来温暖和希望,装点了农人们的生活;根据第④段“在乡亲们的眼里,这些随处可见的草木,就像村里的孩子一样,随便碰到哪一个,都能熟悉地道出名和姓,甚至还能知道谁个好尿床,谁个好打滚放赖,这些伴着庄稼生长的草木,也诸熟农人的脾性,更乐意为农人解忧”可知,山里的乡亲们对草木十分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般,这种相处之道如同亲人一般;根据第⑤段“早出晚归的乡亲们,和这些草木走得很近”“歌工的间隙,随便从田或沟坝扯上几株花草,回到家中,或熬或煎,草木的本味与身体的经络一下子搭上了眉眼,彼此相视一笑,便泯灭了冤仇”可知,农人们在遇到头疼脑热之时,草木入药,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奉献自己,治好乡亲们的病痛;根据第⑦段“在每株药草身上,都有大自然的深沉重托:采下了便是药,就要赴汤蹈火地去平息他人身体里的一场战事;如若未被采下,仍做不起眼的草木,但待有朝一日,再去泽被后人”可知,草木如果未被采下,仍待有朝一日,再去泽被后人,时刻准备着为人们奉献,这种品质与精神只有亲人之间才有。据此总结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斯坝听水高昌①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②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③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呼喊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巡视,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运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坝河全长21.63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达到100万石。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④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阜通七坝一路奔腾,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⑤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记载,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约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约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⑥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C.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D.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2.第二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②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4.文章第一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补充试题:5.赏析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6.文章第⑦段为什么要写大运河?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结尾“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这句话含义的理解。【答案】1.D2.引出“千斯”的含义,揭示了千斯坝的坝名来历和含义3(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流水的的活泼。(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运河运来的货物之多4.(1)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2)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3)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4)千斯坝是历史,街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5.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流水,表达了对坝河水的关注和喜爱之情,引出下文与坝河相关的种种联想。6.因为坝河水注入温榆河,接汇北运河,最终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写大运河除了交代坝河的最终流向外,还联想到杭州、洛阳等地风光物产,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从而赞美了美丽中国的美好风光。7.(1)当年的坝河在漕粮运输的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开拓进取的精神。(2)如今坝河重新建设疏浚,呈现了全新面目,仍然表现出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继续为新时代作出贡献。【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不正确。文中没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故D2.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根据第②段“《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泰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可知,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引出“干斯”的含义,揭示了千斯坝的坝名来历和含义。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要求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1)根据①段画线句“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中的“自由自在地唱”飞奔”等词语可知,将“流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水的的活泼。(2)根据②段画线句“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运来丝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中的“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救,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三个“运来”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气势,结合“一起卸在干斯坝,转运进光熙门内南侧的千斯仓”可知,生动地写出了运河运来的货物之多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②段“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可知根据③段“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干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凉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可知,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漏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根据④段“我在古老的干斯坝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可知,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根据⑤段“但是古老的干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干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可知干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芦苇徐刚①大地有很多的儿女,芦苇是挺拔的一群。②芦苇的挺拔,自然不同于青松的苍劲、翠竹的出众。芦苇是矮小的、清瘦的,但,它也确实昂首站立着——在江畔、海滨、河旁,总之,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良田是芦荡里开出来的,小路是芦荡里踏出来的,炊烟是芦荡里飘出来的……③有时是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时高时低,和长江里的波浪连成了浩浩荡荡的一片。倘是夏天,这一片绿色,会教人赏心悦目,胸襟大开。倘是秋日,绿色变成了金黄,芦花已开过,芦苇在萧瑟寒风中依旧站立着,芦叶还不时在风中发出尖厉的哨音,仿佛是面对严寒的呼叫与抗争。那时,就连鸭子也换了一身厚厚的绒毛,有的人早已用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了。④我的老家离江边不远。儿时,为了谋生,经常和母亲一起去芦荡里拾柴、刈丝草籽,这呼叫声是经常听到的,以至今天想起还不绝于耳。⑤在芦荡里燃起第一缕炊烟的祖先,曾经度过了何等艰难而又凄凉的时光。⑥我在故书堆里寻找过他们的足迹,寻找过我的故乡最初的影子——那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元年的。那时,海岛就是一片芦荡,几群野鸭,几只螃蟹。没有人烟,没有小路,没有村落,连鸡鸣狗叫也没有。最早的房屋是用几捆芦苇搭成的,名为“环洞舍”。岛上没有淡水的时候,就吃芦根——雪白如藕节的芦根,直到我儿时,依旧是孩子们常常找来吃的好东西。⑦江流冲击,大浪淘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