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国画家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于1872年创作油画《希望》:在原野中的荒凉废墟上,一位身着白衣的美丽少女,手执一绿色的橄榄枝(生命与和平);背景为一片蔚蓝的晨曦(美好的未来)。该作品A.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间变化 D.表现手法怪诞且夸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4.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A.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C.借鉴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D.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5.下图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美、亚洲、非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B.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C.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6.1780年6月由马萨诸塞州制宪委员会制定的州宪法,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马萨诸塞州宪法A.是美国地方最早的宪法 B.标志着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C.突出该州在美国的地位 D.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7.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8.《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魏源A.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B.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C.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D.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9.1937年4月,周恩来率团从延安出发去和国民党谈判红军的改编问题,一行人在劳山遭国民党袭击。同年6月,周恩来同蒋介石在庐山举行会谈并提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蒋介石提出:红军编制为3个师,45000人,朱德、毛泽东必须离开红军,谈判最终未获结果。这表明A.国民党抵制国共两党合作 B.第二次国共合作历经艰难曲折C.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庐山谈判成为国共关系转折点10.17、18世纪,景德镇生产的碗、盘等外销瓷器(景瓷),既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图案,也有特洛伊木马、手持雷电的朱庇特等西方神话故事类装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瓷器贸易A.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C.由地中海地区转口到西欧 D.推动了景瓷生产方式变革11.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A.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B.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C.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D.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12.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13.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上述思想A.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D.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14.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货币制度的改变 B.交通方式的变革C.地区经济的差异 D.土地制度的调整15.1831年,法国文学家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该作品A.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B.讽刺了拜金主义风气C.揭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 D.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16.“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17.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一法令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 D.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18.20世纪初,随着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的发表,实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史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变化 B.史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变化C.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 D.史学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19.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 B.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 D.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20.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 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21.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2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2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24.《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B.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25.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6.1929年1月至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据如表信息可知,当时美国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 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27.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再续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8.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准备废除新经济政策 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29.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A.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D.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30.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主席提出,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所瞩目。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在哲学方面,他们在悉心研究儒家学说的同时,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方面,他们考察了中国的政体、官制、司法制度等。在经济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的重农思想和土地、地租、赋税、商业等问题。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研究中国的文字和语法。总之,中国的一切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关心。——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所体现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一切”都产生兴趣的原因。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在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国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导致法国同断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产生的历史影响。举例说明戴高乐口中的“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32.唐代的诏书如图是197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的《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及碑文:以下整理自《临川公主诏书刻石》(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1)据此诏书并结合所学,请详细描述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看法。(3)《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应该属于什么史料?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还可以查看哪些史料?(4)叙述中国古代秦至清以来中央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33.材料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橄榄枝象征生命与和平,晨曦象征美好的未来,体现这一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特征,A正确;绘画体现了个人情感,这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B;画作特征描述未凸显光色变化,排除C;画作人物和背景更具有写实特征,而非怪诞夸张,排除D。2、A【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和“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等信息来看,毛泽东意在强调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答案为A项。1954年已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B项;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是强调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D项。【点睛】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3、D【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没有为雇农生存条件的改善而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无力解决,也不是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国民党维护本阶级和本党的利益,故D选项正确,排除A、C选项;华南地区农民生存艰难,但是无法体现极端危机,故B选项错误。4、A【解析】

由“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等可知恩格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A项正确;正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B项错误;恩格斯重新认识垄断和垄断公司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他借鉴了私有制模式,也不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肯定,CD两项错误。5、A【解析】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因此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故答案为A项。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是不结盟运动前后不同时期的斗争内容,不是背景,排除B、C项;标志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是这次会议的影响,不是背景,排除D项。【点睛】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6、D【解析】

据材料“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可知,马萨诸塞州宪法调整了大小乡镇、邦与各乡镇之间的关系,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马萨诸塞州宪法是美国地方最早宪法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标志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是通过1787年宪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马萨诸塞州在美国的地位,故C选项错误。7、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理解与分析。罗斯福把“老绅士”比喻为资本家,因为新政将他们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所以“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罗斯福虽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在经济上实行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等一些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因此“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故本题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资产阶级的影响【详解】8、B【解析】

魏源在六十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海国图志》的内容,将其增加到百卷,这说明魏源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故选B项;就其增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对地理知识和武器的介绍,不能说明其政治意识倾向明显,排除A项;当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家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这不是居安,而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排除C项;材料反映魏源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知识,但不能说明其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排除D项。9、B【解析】

1937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去与国民党于庐山谈判途中“一行人在劳山遭遇国民党袭击”,同年6月,周恩来同蒋介石在庐山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始终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但过程中历经曲折,故答案为B项;国民党没有抵制庐山谈判,排除A项;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关系的转折,排除D项。10、B【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既有中国传统的图案,又有从西方传来的故事类装饰,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B;材料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外销瓷器有中国传统的图案,无法体现瓷器贸易突破了海禁政策的限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瓷器贸易的路线,排除C;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1、B【解析】

根据题干“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科举规则与内容被打破,突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士人对太平天国科举政策的支持,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天主教教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普及,排除。12、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再结合所学,中国革命指的是应该是“辛亥革命”加上6年即可得出。故C正确。考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详解】13、B【解析】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的主张体现了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启发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B正确;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与启蒙思想之间不存在关联,排除A;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提倡三纲五常,与黄宗羲、王夫之的主张不符,排除C;黄宗羲、王夫之不属于近代人物,排除D。14、C【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粮食供给区域的变化和货币制度变化无关,排除A;古代中国的交通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明清两朝的土地制度依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D。15、C【解析】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揭露封建王朝上层社会人士丑恶的同时,还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了一个流浪汉聚居的乞丐王国,描绘和赞扬了下层平民的高尚品德,故选C;作品表现的是浪漫主义创作的风格,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排除B;当时的法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D项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巴黎圣母院》”,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16、B【解析】

从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视

少数民族,而是尽力安抚,使民族关系融洽,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B【解析】

巴黎公社规定了公社机关职工最高年薪,其数量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体现了公社将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的意图,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指的是公职人员产生方式是选举,而非薪金限制,排除A;C表述绝对,排除;巴黎公社不属于国家政权,排除D。18、C【解析】

传统史学注重政治史,被近代称为帝王将相家谱,新史学关注社会、民众,从这种变化来看,史学的社会功能强化,政治功能减弱,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随着近代化推动,史学研究必然发生转向,C正确;A、B是新史学变化内容,而非原因,排除;史学家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是主观因素,受到社会转型影响,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排除D。19、A【解析】

春秋形势图中郑国因为处于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许多诸侯国经常与郑国会盟,故B、C、D与材料无关,排除。20、C【解析】

材料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和工人的利益,说明其有历史进步性,选项C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在1871年就确立,排除B;德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普鲁士容克贵族,但材料反映的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权益的维护,因此选项D排除。21、D【解析】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D正确;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A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B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并不是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C错误。故选D。22、D【解析】

依据材料“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来看,这个制度指的是政党制度。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的,A错误;基层民主制度是协调解决基层问题的,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C错误。故选D。23、C【解析】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了新政,但仍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最终失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因为清统治者的极端顽固,而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故A错误;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与“激进变革”、“极端顽固”不符,B错误;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与材料不符。24、C【解析】

由材料“‘道’……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题干的“道”指的是儒家的道,强调的是魏晋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独尊的地位受到挑战,到了宋代,随着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繁荣,故C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没有混消儒家与道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儒学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良,已经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本题阐述的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繁荣的原因,而不是道学的发展历程,故D不符合题意。25、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对“理”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故②、④正确;材料否定了朱熹的天理观,故①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故③错误。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名师点睛】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26、C【解析】

根据材料,信贷支付成为主要方式,1929—1933经济大危机,美国虚假繁荣,信贷危机出现,C项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只是汽车销售,不能看出民众的消费水平,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是汽车销售,没有涉及经济生产部门,B项不符合题意;股票属于投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7、B【解析】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的成就,根据全面的要求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栏目。故B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详解】28、B【解析】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和合作化的目的等,反映出当时苏联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示要废除新经济政策的信息,A项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是1930年代,C项错误;1927年集体农庄还没有建立起来,D项错误。29、A【解析】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材料说明荣氏企业的三次大规模的发展,无法体现“充满艰辛”,排除C;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项,由材料“江淮草市”可判断在唐朝江淮地区已经出现民间集市,故①正确。②项,材料中没有南北经济的比较,不能看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情况,故②错误。③项,该项材料不能反映,故③错误。④项,由材料“劫杀皆便”可以看出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根据题意,C项符合要求。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有参与:态度多持高度赞赏;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文化的精髓为其提供依据。(2)背景: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意义: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发展独立外交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说明:7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日渐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