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阶段性特征:总体特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体表现: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2.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3.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项利完成,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中共二十大提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课标要求: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识记中共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思想的历史推动作用;【唯物史观】了解认识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表现,理解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意义;【史料实证】通过图片、教材叙述,归纳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历史解释】通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对风险和大国外交的学习,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步的意义;【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在面对各方面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应对举措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教学难点: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教学设计:尽管本课中有许多内容属于新增加,但学生日常已接触过时政新闻,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简单的了解,对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概念有初步认知。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体现在中共十八大的相关史事上;第二子目主要体现在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事并重点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问题;第三子目主要体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的情况。虽然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简单的了解,但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具体内涵,不清楚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科知识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熟悉。4.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自身思考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苦练本领,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随后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创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一幅幅精美画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内涵:1.全面:指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小康:指的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高。3.具体表现:①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问题思考:2002年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之后,还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材料党带领人民经过多年奋斗,终于保证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并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这代表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范围更加广阔,消费层次也不再是最初的为了生存而消费,已经逐步朝着精神文明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总体小康的水平较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变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失业率上升,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恶化等,这些现象容易造成诸多隐患的出现,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潘青、张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示:①问题:居民收入差距变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失业率上升,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恶化等。②关键:彻底解决绝对性贫困问题,加强环境治理。(二)脱贫攻坚:1.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过程:(1)提出: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2)基本要求:“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3)方针:精准扶贫。即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3.成效:(1)2020年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大步;(2)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学思之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4.意义:①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②脱贫攻坚战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③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三)历史意义:1.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2.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问题思考:结合课本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有哪些?材料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提示:(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2)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3)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4)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5)必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6)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7)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8)必须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一)综合国力概念: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主要的表现: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国防军队、文化事业等。(二)提升的表现: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1)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按近高收人国家门槛(3)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公路:总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17.7万公里;(2)铁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4.2万公里;(3)港口: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8席和7席;(4)桥梁:世界十大超高桥梁8个位于中国;(5)机场:民用机场254个,其中国际机场70个。3.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1.研发经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2.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3.核心科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4.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1.寿命及收入: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2.教育建设: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3.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5.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军队改革: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2)武器装备:国产航母、新型核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装,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归纳综合: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主要表现。问题探究:阅读下述材料,可获得哪些有效信息?历史纵横: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中共中央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2020年5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提示:(1)2014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3)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4)《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成果。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一)国际:对外贸易1.挑战:(1)中美贸易摩擦:①美国:2018年以来,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其目的是打乱中国平稳向好的和平发展进程,最终遏制中国的复兴。②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维护中美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抱着最大的诚意,同美国开展了多轮对话磋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顾信义、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2)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2.应对: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次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二)国内方面:1.香港修例风波:(1)挑战:①背景: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②实质:A.是一场维护香港法治和破坏香港法治的斗争;B.是一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摧毁捣乱香港的斗争;C.是一场维护“一国两制”和破坏“一国两制”的斗争。(2)应对: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②2020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明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这一重大举措,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知识拓展:修例风波2018年2月,香港一名男子在台湾杀害女友抛尸后潜逃回港。因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签订移交逃犯协议,该男子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事件凸显出香港法律上的漏洞,严重罪犯可潜伏在香港,不修改条例香港就会变成逃犯天堂。特区政府提出修例建议,一是取消对除香港以外中国其他区域的限制,二是与香港没有签订长期移交协议的司法管辖区,开辟以“个案形式”移交逃犯的通道。但是,反对派认为取消中国内地限制会遭致内地以各种名义引渡异见人士,“将彻底破坏一国两制对港人的法律保障”。虽然条例已经排除了“遣返政治犯”选项,但反对派仍然回避一个中国原则挑起事端。自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激进势力进行各种激进活动,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组织袭击警察,包围警察总部,滋扰政府部门,严重冲击特区立法会大楼,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③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澳门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3)意义: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香港、澳门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2.台湾问题:(1)背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挑战:①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②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3)应对:①2015年习马会: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②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2021年两岸贸易增长至3283.4亿美元,是1978年的7000多倍;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③十九大六个“任何”: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④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⑤总体方略: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3.公共卫生方面:(1)挑战: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3)意义: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历史解释:新冠疫情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后的流行与发展情况,又称“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新冠疫情深化了我们对国家治理、国际合作及国际格局变化的理解。抗击疫情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合作,在疫苗研发、医疗物资、防控经验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问题思考:请结合你所经历的新冠疫情,说说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提示:(1)应对突发疫情,中国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2)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约4300亿只口罩,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四、中国物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知识拓展: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五大表现:①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②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③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④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⑤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内涵: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提出: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4.内容: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5.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含义: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2.首次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3.全面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4.实质: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写入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写入我国宪法序言。6.意义: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③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践行:(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2)中国方案:①内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②目标: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多边外交: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4)大国担当: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5)互利共赢(“一带一路”):①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月,累计已经同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③中国还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高考真是演练:1.(2023·北京高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故①错误;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