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清单18种群与群落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知识导图
第三部分考点清单(五大考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十一大易错点)
第五部分真题赏析
PART.010高考考情速递
常考考点真题举例
种群的数量特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
种群密度的调查2023・山东・高考真题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
估算种群密度2023•海南・高考真题
群落演替2023.海南.高考真题
种群的增长和存活曲线2023•山东•高考真题
种群的年龄组成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
群落演替2023•山东•高考真题
群落特征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
PART.OP知识导图
厂(“J”形增长曲线)
—(波动)
(——一.培养液中酵母菌
(影响型素J7种群数量的变化1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初生演替}n(主要类型),、
--------卜类型一)物种组成)
NT种间竞争〕
次生演替
-0
受人类活动影响一种间关系
H寄生)
T互利共生)
H原始合作)
PART.OP考点清单
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i.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
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琪桐密度。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篁的方法。例
如,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P2)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座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
物植株上鲂虫的密度,跳蛹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P2)
3.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
重捕法。(P3)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
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
影响种群密度。(P4)
5.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
易辨别个体数目。(P5“探究・实践”)
6.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P5“探究•实践”)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P7)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常见的有①数学公式,优点是科学、准确;②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3.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形成的原因(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
争物种等,用数学公式表示但MS
各字母的含义分别是: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Nt:乙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o:该种群
的起始数量。
4.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坯境容纳量,又称K值。其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P9)
5.“S”形曲线形成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P9)
6.在“S”形曲线中捕鱼的最佳时期是大于国2,(捕捞后剩余应2),原因是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7.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
大熊猫的根本措施。(P9)
4^^考点三群落的结构
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P22)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P23)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P24)
4.原始合作: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
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
保护。(P24)
5.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
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
寄生: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
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蚯的现象。例如,同一草
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P24)
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P25)
7.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
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
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P26)
8.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P26)
9.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
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P28)
考点四群落的主要类型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P33)
2.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呈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
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P33)
3.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
构相对简单。(P34)
4.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P34)
5.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
奔跑的特点。(P34)
6.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P34)
7.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
特征。(P35)
4^考点五群落的演替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P38)
2.裸岩上的演替要经历地衣阶段、苔辞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乔木比灌木具有更
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P39)
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壬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
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P41)
4.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还有: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
阶段相对较多;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
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P41.)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左向和速度进行。(P42)
6.我国2003年1月20日开始施行的《退耕还林条例》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原等要
求。(P43)
PART.OP易错易用
易错点1误认为种群数量等于种群密度
点拨: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易错点2误认为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点拨: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
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天敌等。
易错点3种群增长率W种群增长速率
点拨:
(1)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无单位。计算公式: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增长率=
初始数量X100%o
(2)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有单位,如:个/年。计算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公式:增长速率=
时间
易错点42W增长率
点拨:
(1)4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
(2)增长率=[(末数一初数)/初数]XI00%=[(NoZ+1—NoZ)/No21X100%=(A-1)X100%„
易错点5误认为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或误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越K值
点拨:K值即环境容纳量,它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种群在某些时段,可能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其数量偶尔超越K值或偶尔在K值以下,即
在K值上下波动,故K值并非任一时刻种群的最大值,如下图甲中A、B均非K值,而图乙的“捕食者一
猎物”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M和巳。分析该模型不难发现,猎物种群数量
超过M,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尸2,则引起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
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M和尸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易错点6误认为捕食和竞争都是不利的
点拨:捕食、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
并使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更充分的生活条件。
易错点7错将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
点拨: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
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
易错点8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点拨: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
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群等。
易错点9演替是“不可逆”的
点拨:演替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逆的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易错点10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
点拨: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易错点11混淆''研究方法”
点拨:
⑴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⑵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⑶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⑷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PART.。?真题赏析
一、单选题
1.(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
【答案】D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
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
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A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AB不符合题意;
C、老龄化会导致人口的年龄结构成为衰退型,C不符合题意;
D、理论上男女比例是1回1,人口老龄化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山东•高考真题)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
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23456
年龄/岁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
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
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
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
【答案】D
【分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
【详解】A、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
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
B、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
法,B错误;
C、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
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
D、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
注其幼体,D正确。
故选D。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
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
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A.充沛的降水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大多数受精卵可以孵化,所以降水太多对东亚飞蝗的繁
衍、扩散起阻碍作用。
【详解】A、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
较坚实,含水量在:L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所以降水太多不利于其繁衍扩散,A符合题意;
B、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B不符合题意;
C、连片的麦田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等条件,C不符合题意;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不能造成蝗虫缺乏天敌,只是这部分鸟对蝗虫的繁衍扩散未起到有效的阻碍,D不
符合题意。
故选Ao
4.(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
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答案】C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
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
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
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023・海南•高考真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
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
海草种类
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羽叶二药藻++++
二药藻+++4-
海菖蒲++
注:"+"表示存在,表不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答案】D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
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
密度估算值。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鲂虫的密度、跳螭的密度
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详解】A、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
C、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
D、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
故选D。
6.(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栋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株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桥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答案】D
【分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
行的演替。
【详解】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栋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次生演替,A正
确;
B、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
C、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
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
D、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桥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
马尾松和青冈栋,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
故选De
二、多选题
7.(2023•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
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初蛤常陨/相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答案】AC
【分析】阿利效应,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
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
用就会消减。
【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
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
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
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
D、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
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
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
故选AC。
8.(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科研团队在某林地(面积:1km2)选取5个样方(样方面积:20mx20m)
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下表为3种乔木的部分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样方马尾松(株)麻栋(株)枫香(株)
株/m2,该地总面积为lkm2,因此估算该林地麻栋种群的个体数量=0.05x106=50000株,A正确;
B、种群密度维持在K/2左右,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这样可以保证林木的总生物量,因此并不是林
木的种群密度越大,林木的总生物量越高,B错误;
C、根据表格数据,马尾松中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麻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为增
长型,林地群落分层现象明显,C正确;
D、该地麻标数量最多,枫香其次,马尾松最少,发生了群落的演替现象,且马尾松多处于老年个体,采
伐部分马尾松能加速演替进程,D正确。
故选ACD。
三、综合题
9.(2023・山东•高考真题)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
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
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
0102030405060
演替时间/年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
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o
⑶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
是。
⑷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答案】⑴时间短,速度较快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⑶不能确定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
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
增加的更快,占比更多,优势取代
⑷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玲地衣阶段玲苔辞阶段玲草本植物阶段玲灌木阶段玲森
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
繁殖体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数字资源中心建设合同
- 2025版商业店铺租赁合同2
- DB3308T 127-2024基层智治大脑 事件数据汇聚流转基本要求
- 2025租赁合同补充协议书
- 货车驾驶员劳务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人力资源部经理劳动合同样本
- 荣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 2025如何处理违反租赁合同的情况
- 2025商场照明系统维护合同模板
- 英语学习之旅
-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药品网络交易服务三方平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B2B平台(完整版)
- 肌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 配电箱验收记录表
- DB11-T1788-2020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课件讲解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废铂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 铂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宝宝生日祝福可爱卡通电子相册PPT模板
-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 80吨吊车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