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1页
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2页
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3页
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4页
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05047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于树江1戴大双2武春友2王云峰1(1.河北工业大学治理学院天津3001302.大连理工大学治理学院大连116023)摘要本文要紧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产业演进过程中创新所起作用。微观机制中,企业的创新行为,使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调整,同时持续构筑、调整所在产业的壁垒。产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对技术的持续导入、积存,产业技术结构也始终处于变动、调整之中。如此,在创新过程中,产业演进通过产业市场结构、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表现出来。同时,不同的产业市场结构、技术结构又决定着创新的模式与特点。关键词创新产业演进市场结构创新模式技术结构1引言本世纪初,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他专门强调组织创新、治理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熊被特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能够归结为三种理论,即技术推动讲、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以及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毫无疑咨询,熊彼特的工作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和起点。[1]现代经济增长已从自然资源时代、资本时代进展到了创新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创新活动阻碍着产业的市场结构与技术结构的演进,而创新的模式与特点在不同的产业演进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研究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对制定产业进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创新推动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2.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经济的一样规律,企业的进展、行业的演化都相伴着市场结构的演进。按照克拉克森的定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或产业结构涉及阻碍竞争过程性质的那些市场属性,因此,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规模的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2]市场结构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整体性是指每个产业从整体上表现出区分于其他产业的竞争属性,我们通常所讲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等确实是指市场结构的整体性而言的。动态性是指产业是持续演化的,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演变,推动了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活动专门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以后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能够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导致市场结构变化的核心要素。[3]市场结构一样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度量。产品差异要紧是由企业造成的,因此一样要紧探讨市场集中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2.2创新与产业进入壁垒最早系统地对进入壁垒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是贝恩(J.Bain),他首次把进入壁垒视为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贝恩将进入壁垒定义为:“承诺市场上在位企业赚取超正常利润,而不受威逼的一切因素。”[4]斯蒂格勒(G.J.Stigler)则从市场上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企业成本不对称性的角度对进入壁垒做出了定义,他认为:进入壁垒是市场上在位企业有关于潜在进入企业的成本优势。贝恩将进入壁垒的因素分为以下四种: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资本要求。[5]资本要求作为进入壁垒的要素,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关于许多市场潜在进入企业来讲,融资咨询题可能并不构成进入市场的障碍。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市场上在位企业能比潜在进入企业以较低的单位成本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贝恩将绝对成本优势的缘故归结为在位企业具有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在位企业操纵重要生产要素的供给来源。市场在位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体会的积存和R&D的投入,使在位企业能够保持一种成本上的优势。由于生产体会的积存,干中学的成本优势依靠于企业的累计产量和时刻,由于市场在位企业比市场潜在进入企业早进入市场,那么在位企业就会享有干中学的成本优势。贝恩论证,如果最小经济规模是行业需求的重要部分,那么市场上只能坚持少量企业的存在,这些企业能猎取超常利润而可不能引起新企业的进入。如果市场容量不变,在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越大,它实现规模经济的程度就越高,使新企业的进入也就越困难,那么进入壁垒也就越大。市场上同一行业的产品,都可不能是完全可替代的,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好,即表现出产品差异的特性。企业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必定也会表现在产品上,即通过技术创新产生差异化产品,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3创新与产业市场集中度产业市场集中度反映产业市场集中状况,最常用产业要紧企业集中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程度等方面。产业演进过程中,企业间相对竞争优势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会持续地发生变化,引起产业内主导企业、竞争企业、跟随企业、补遗企业等市场地位的相对变化,要紧企业市场份额的相对变化,以及产业在位企业的退出与新企业的加入。在创新过程中,产业市场集中度处于持续变化之中。3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技术结构指各种技术在各产品生产和工程中的运用规模以及差不多生产资源的相应分配。[6]技术结构是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是技术结构演进的全然动力。对应于不同的创新特点(渐进性创新与全然性创新),技术结构的演进将分不处于渐进状态与跳跃状态。在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过程中,专门是处于跳越式演进状态时,会引起产业市场结构的剧烈变动。时间时间技术结构演进渐进演进跳越式演进(全然性创新)图1产业技术结构演进图4产业演进状态阻碍创新的模式与特点4.1模式与特点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通过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发觉它们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进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在时刻上的动态进展阻碍着产业的演化。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简称A—U模型。其要紧特点是引入了主导设计的概念,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进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及产业演化划分为流淌时期、转换时期与特性时期,认为产业的创新类型、创新程度和创新特点取决于产业的成长时期。[7]厄特拜克以汽车行业为例进行了讲明。福特汽车公司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先是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从1905年到1909年,该公司先后生产出从2缸到6缸共5种不同的引擎,到1909年推出了主导设计——T型车,在以后的15年中,尽管企业生产规模持续地扩大,它们只有渐进性的创新。A—U模型反映了许多产业成长的创新演化规律,也构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基础,然而A—U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产业的成长过程。程源等分析了美国、日本与中国电视机产业演化特点,认为A—U模型代表了一种发达国家产业演化中的创新规律。然而关于像日本和中国如此的后起直追国家,由于产业的进展必须从引进、消化吸取开始,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后才能开始进行产品创新,因此表现出工艺创新在前而产品创新在后的进展模式。确实是关于中国和日本的情形来讲,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市场集中度的状况和创新的侧重点和创新的水平也有专门大的不同。因此考察不同产业的创新演化规律应该结合产业的属性和特定的国家和历史时期进行具体的分析。[8]4.2阻碍创新模式的其它因素产业由于处于不同的演进时期会对创新模式与特点有重要阻碍。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具体产业自身特点对创新模式选择的阻碍,其中要紧是产业所处技术系统及产业所处区域创新环境的阻碍。4.2.1产业所处技术系统的阻碍美国治理学家图西曼把产品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四类:非组装型产品、简单组装型产品、组装但系统封闭的产品与组装但系统开放的产品。不同产业处于不同的技术系统中,技术系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产业的技术进步方式,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后发工业国家的追赶模式与进展模式。我国学者柳卸林按照产业所处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与产业所处环境有关的技术范式的复杂性,把产业创新分为:传统的分包契约型、模块组装型、复杂产品型与以技术为基础型几类,并论述了不同技术系统对产业创新的阻碍。[9]4.2.2产业所处区域创新环境的阻碍不同创新环境中,创新资源的分布特点、创新主体地位及创新制度环境不同,使得创新的互动成效、创新主体、创新导入技术类不及创新的主动性有专门大的区不。陈松举例讲明了我国轻纺工业的技术导入以购买含新技术的关键设备(占17.8%)和成套设备(占17.4%)并结合技术培训(占16.3%)为主,原材料工业以技术培训(占22.3%)为要紧技术导入形式,化学工业的技术导入以购买含新技术的图纸、技术手册和软件为要紧方式(占70.4%),机械工业导入技术的要紧方式为购买含新技术的设计图纸和软件(占19.8%)、技术培训(占18.8%)、购买含新技术的关键设备(占18.0%)和购买R&D成果(占15.8%),电子工业要紧采纳技术培训(占33.5%)和购买R&D成果(占22.3%)导入技术,供气供电行业要紧通过购买关键设备(占28.9%)和成套设备(16.5%)以及技术培训(占14.9%)导入技术。[10]按照上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环境产业市场结构演进产业技术结构演进产业演进创新图2创新与产业演进作用机制图5结论创新是产业演进的核心动力。基于企业的微观创新行为,促成了产业壁垒的形成、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它们整体促进了产业的演进过程。不同的产业演进时期、产业技术系统、产业市场结构及区域创新环境等因素,又制约和选择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与特点。参考文献1刘洪涛.国家创新系统(NIS)理论与中国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博士论文,1997年3月:52肯尼斯.克拉克森等.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7月:54-553程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114J.Bain.BarrierstoNewCompetition.HarvardUniversity,1956:137-1385J.Bain.IndustrialOrganization.Wiley,1968:37-416刘淄.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技术结构变动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0(10):16-187刘有金,黄鲁成.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过式进展.中国软科学,2001(2):37-388程源.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64-669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2000年11月第1版:234-24810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博士论文,1999年10月:138

AnalysisofInnovationandIndustrialEvolutionYuShujiang1DaiDashuang2WuChunyou2WangYunfeng1SchoolofManagement,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1302.SchoolofManagement,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3)AbstractThepaperstudiesonfunctionmechanismofinnovationandindustrialevolutionandanalyzesthefunctionofinnovationintheprocedureofindustrialevolution.Inmicro-mechanism,enterprise’sinnovationbehaviorchangesthecompetitiveadvantageratioofdifferententerprises,itpromotes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centralizationandconstantlybuildsandadjustsindustrialbarrier.Thoughconstantlyintroducingandaccumulatingtechnology,thetechnologicalstructureofindustrykeepsonchangingandadjusting.So,intheprocessofinnovation,industrialevolutionembodiesthro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