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经典常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_第1页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经典常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_第2页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经典常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_第3页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经典常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_第4页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经典常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经典成为蒙尘的明珠永不被人提及历史的长河终将把它消磨殆尽但文化不与精神不可断绝所以,我们终将拾起让明珠璀璨《经典常谈》名著导读

——作者:朱自清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3.品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体会古代经典文化作品的文学魅力。提起作者朱自清,你会想到什么?是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的人物简介?还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散文家?还是“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中的孝子呢?不不,这些都不是全部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什么叫学者?是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包括: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各类文化专家。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是文学家,是学者。”例如:陈寅恪、王国维、钱钟书、郭沫若、季羡林等都是中国著名学者。那么,我们的“学者”为什么要写《经典常谈》呢?

为了给希望读写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特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中谈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没有诠释,经典将失去意义所以,我们要《经典常谈》

经典是沉默的,诠释使它开口说话。一种文化的活的生命力,并不无条件地表现在这一文化遗留的典籍文字中,而是表现在由该文化典籍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精神价值中。然而,该文化的典籍文字是不会说话的,只有该文化中的人不断对典籍文字进行充满存在感和历史感的诠释,典籍文字中的普遍的精神价值才会被激活,这一文化才会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经典常谈》

70多年前,《经典常谈》是为当时的中学生写的,朱自清的“本心”是“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今天,《经典常谈》被列入人教版语文名著阅读篇目,我们更应当“亲近经典”“见识经典”,“到源头去喝水”!

那么,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是否可以当做真正读了其中记载的十三本国学经典呢?

如果读者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quán)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朱自清十三篇目录: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作品介绍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泛指中国古代典籍,是古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即:经、史、子、集。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古人对古籍进行四部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品介绍四书相传伏羲创八卦→卦、爻辞被编成《周马》→儒家署《易传》发挥自己的哲学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主要为虞、夏、商、周的号令歌谣→文字记录→诗“《诗》三百”→《诗经》诗言志→断章取义解诗→以史证诗→六文教化礼治主义:礼为治乱的根本说文解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书体演变: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周易尚书经字书五经相关诗经三礼春秋三传编年史《春秋》主“尊王攘夷”,《春秋》三传注重劝德《大学》提纲挈领,《论语》《孟子》精微,《中庸》是心法二程推崇,朱熹作注,建立道统,成为科举用书作品介绍作品介绍《史记》:纪传体,记载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史事《汉书》:断代史,无世家,增设《艺文志》战国时代,外交重要→策士说辞,西汉刘向缟定为《战国策》春秋末年制度崩坏,诸子发表对情势的主张→懦墨道法名等战国之后统一思想→《吕氏春秋》→《淮南子》→独尊儒术屈原奠定体制→宋玉等人拟作→荀子《赋》开风气,后辞赋两体合一→散文化→俳体→文体→律赋汉乐府诗→五言诗→晋诗排偶化、典故化→南北朝“宫体”诗→唐代近体诗和七言歌行达到高峰→宋诗散文化诗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史子集文辞→诸子书→史书一汉代辞赋→佛典翻译、群经义疏→唐代古文运动;语录、传奇发展→宋代古文成正宗,话本发展明清八股制艺;小说发展→近代新文体→近现代白话文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

仓颉造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仓颉造字的地方叫“凤凰衔书台”。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规范和使用,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绩。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周易》第二

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纪录文字的方法)。周朝用筮法辅助卜法,筮法里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zhòu(古代占卜的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篮纪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汉代,《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尚书第三

《尚书》是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其次发展记事文。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表现手法三礼第五“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三本政治制度:贵贱有别,长幼有序,各司其职。宗教仪式:天子诸侯祭天地山川,子孙祭祀祖先。风俗习惯:居丧、婚姻、宴会等,人际关系。礼治礼乐并称,乐是礼的一部分。乐包括歌和舞,乐声的绵延和融和也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这便是乐本。礼乐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孔子所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三传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拨乱反正的程序。《左传》传为鲁国左丘明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四书第七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①《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②《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③《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④《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kuǎi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写成了《战国策》。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它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讲的是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说客苏代代表燕国前往赵国交涉的故事。面对赵惠文王,苏代并没有讲燕国如何打不得,只虚构了一个河蚌和鹬鸟互不相让、相持不下,结果让窥伺一旁的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地捉走,两败俱伤的故事。赵王当然不笨,在权衡利弊之后,马上答应苏代停止伐燕。

史记汉书第九①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②《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他详论《史记》的得失,大体确当不移。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诸子》第十

“诸子”更常见的含义是指先秦至汉的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这一时期中国文化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诗》第十二①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②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③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陶渊明、谢灵运应时而出。④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⑤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王禹偁(chēng)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散文化到苏轼便发展到了极致,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都是从苏轼的江西诗派变化出来的。文第十三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

明清八股文盛行。

本部书中各篇内容比较独立,每篇相当于一个专题。对于这种类型的著作,选择性阅读是一种很适宜的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阅读者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兴趣或关注点,决定阅读文本的先后顺序,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1.兴趣选择本书的内容包含了多部古代典籍,经、史、子、集都有所阐述、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内容生动的《诗经》《史记》等,也有《周易)《尚书》《礼记》等较为艰深的典籍。阅读时可以先浏览目录,优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相对易读的篇章,不感兴趣的可以暂时略过。阅读策略阅读策略:选择性阅读2.目的选择有目的地阅读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带着问题或任务选择要阅读的篇章。比如我们要对《诗经》进行专题探究,那就需要精读《诗经第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借鉴作者严谨的治学方法,可以阅读《尚书第三》,学习作者如何条分缕析,阐明《尚书》从古至今的版本源流。3.方法选择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长篇小说时,对一些次要情节可以采用跳读法。阅读《经典常谈》这种学术普及读物时,要把握作者的说明重心和观点。以《史记汉书第九》为例,关于司马迁身世的介绍文字可以速读,精读有关这两部典籍的体例、内容和特色的介绍,以及作者表达见解的文字。阅读策略

不仅是在新诗和散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

》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

的著作。全书共

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其中“经”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