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2课时 教学详案_第1页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2课时 教学详案_第2页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2课时 教学详案_第3页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第2课时 教学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17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详案17短文两篇教学详案第二课时《爱莲说》一、情境导入莲,又名荷花、芙蓉、菡萏。它,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同学们,除了以下这些,你能说出与“莲"有关的诗句吗?大屏幕展示有关“莲”的诗句,学生齐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古人把莲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最喜欢莲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二、整体感知(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因筑室濂溪,后人遂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南康(今江西庐山市)做官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二)“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交流:“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三、文意理解1.听录音,然后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们的读音。蕃(fán)颐(yí)濯(zhuó)淤(yū)涟(lián)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4.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出示下列句子,检查翻译情况)(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5.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交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作者是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来。交流:莲,花之君子者也。四、合作探究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含的君子品质。请你完成下表。莲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中通外直独立高洁不蔓不枝纯真自然,不显媚态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内心通达,行为正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花象征感情作用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赞美主旨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惋惜正衬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讽刺反衬托物言志志趣高洁

五、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可爱者甚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3)世人甚爱牡丹(很,非常)(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沾染(污秽)](5)濯清涟而不妖(洗)(艳丽)(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④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3.按课文内容填空。(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衬托,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拓展阅读。【甲】《爱莲说》(略)【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古代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D)A.读xiān,活鱼。_B.读xiān,新鲜。C.读xiān,鲜而华美。D.读xiǎn,少。(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晋陶渊明独/爱菊_B.世人/甚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_D.余忆年/少时(3)读文赏荷。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用原文填空)六、课堂小结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葆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学了本文后,你愿做哪一类人呢?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高洁正直的人。七、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谈笑有鸿儒(古:大。今:鸿雁,书信)无案牍之劳形(古:形体、躯体。今:样子,形状)亭亭净植(古:竖立。今:种植)(二)一词多义(三)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不蔓不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