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梅岭三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岭三章》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首诗组成一个整体,由伟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将军被困梅岭山时所作,为七言绝句组诗,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诗中抒发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诗章运用了绝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诗歌意象非常丰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引传说和典故,语言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真挚。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诵读体会旧体诗规整的韵,发掘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弘扬革命文化。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一定基础。但对于《梅岭三章》以旧诗的形式书写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之事的作品,却比较陌生。本篇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之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诗歌语言、创作手法与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情感与深层主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之美,情感之深,人性之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破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与疏离感,可以通过创设诗歌情境、巧用助读资料、设置关键话题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绪与情感一步步引入更深处。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正文,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读作者这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感受作者身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归纳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借助小序和注释了解大意,反复诵读,以学生朗读、感悟为主,不过多讲解,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

(二)作者介绍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平。(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陈毅这位“元帅诗人”,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体会情感美。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学生朗读、齐读,要求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设计意图:聆听范读,让学生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美。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通过朗诵初悟诗歌意境。)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接着学习字词、小序。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思考诗歌小序的作用,结合背景,初步感受作者大义凛然的革命豪情,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品读诗歌

这一环节,我主要按分章进行教学。从内容,情感,语言,写作手法几个角度指导学生诗歌阅读的要领和技巧,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解决学生的困惑,强化文体教学。为此,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首: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设计意图: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使学生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首:

1.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飞"、“飘”“传"几个字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首:

1.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2.最后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五)思考探究

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学”。)

(六)写作特色

①想象、联想相结合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②借代和引用。(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总结诗歌写作手法,能够从写作技巧方面鉴赏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