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9_第1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9_第2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9_第3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9_第4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9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限时练(九)(限时:40分钟)(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1.A2.D3.B解析:第1题,考查人口变化的特点。表中四地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人口的拉力作用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总人口呈增加趋势;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第2题,考查城市等级的判读。由表可知,四城市为我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城市等级较高,城市规模大,因此与其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城市等级规模也与其相近。第3题,考查城市人口发展措施。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10—2020年四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应该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下图为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为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读图表,完成4~6题。地表类型风蚀强度/(kg·d-1·m-2)沙尘释放强度/(kg·d-1·m-2)富沙砾戈壁9.29±4.070.07±0.03富沙戈壁22.98±11.290.13±0.07绿洲0.94±0.830.02±0.02绿洲退化地20.25±9.090.28±0.134.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A.平均粒度大 B.粒度分布差异小C.起沙风速小 D.沙尘释放总量大5.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是因为()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④和其他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C.完善时令河的水源分配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答案:4.B5.B6.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上升最早,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中平均粒度小。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窄(斜率较大),而富沙砾戈壁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宽(斜率较小),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差异小,粒度相对集中。虽然绿洲地表沉积物平均粒度小,但起沙风速还受湿度等因素影响,绿洲地表沉积物可能更加湿润,起沙风速可能更大,且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绿洲风蚀强度最弱。由表格可知,绿洲沙尘释放强度最小,因条件不足不能判断其释放总量是否最大。第5题,读图可知,和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退化地平均粒度较小,地表颗粒更细,①正确。与绿洲相比,绿洲退化地的涵养水源能力不足,水分条件较差,地表疏松干燥,更易起沙,②正确。和富沙戈壁相比,绿洲退化地接近绿洲边缘,大风天气更少,③错误。绿洲退化地是由于绿洲植被遭到破坏后而演变形成的,与其他类型相比,绿洲退化地的植被破坏更严重,④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再结合题干可知,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会加速绿洲沙化,这充分说明绿洲外围的生态退化将诱发绿洲内部的生态退化。因此,维持绿洲的生态不能仅在绿洲内部采取措施,应该从更大的尺度上入手。部分时令河在绿洲河段由于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其下游断流,绿洲外围土地退化,这将通过粉尘循环诱发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完善时令河水源分配,协调绿洲内部、外部的水资源,即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7~9题。7.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8.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答案:7.A8.A9.C解析:第7题,考查交通的布局。重庆被称为山城,地势起伏大,城市交通发展受到地形限制,发展高空人行天桥可以完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出行环境,减少人车争道,A项正确;大城市高层建筑都比较多,并不是重庆城区所特有的特点;重庆河网密度大,是重庆多桥梁的原因,不是高空人行天桥多的原因;地面车流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密度,并不会导致高空人行天桥多。第8题,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结合材料,数据应为支撑这个智慧交通“大脑”运行提供参考,需要运用的数据包括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以及人们的出行时空动态数据,实时的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枢纽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对研究城市交通的意义较小,④错误。第9题,考查智慧交通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题时注意设问中的“实时”,就是根据每个时刻的情况给出适合此时出行的建议。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是一个定值,不随时间变化;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分析;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地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C项正确;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2020年12月9日,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海底隧道全长5.1千米,共由18节大型沉管组成,其中单节沉管重上万吨。下图为大连湾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对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A.海水深度过大 B.海底淤泥过多C.沉管质量过大 D.地质构造活跃11.推测与大桥相比,海底隧道()①通车量更大②对航运干扰小③技术要求高④行车舒适度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修建大连湾海底隧道能够()A.缩短大连市区至金州区的直线距离B.大幅增加大连市区至金州区的车流量C.提高金州区的对外通达性,完善路网D.快速提升金州区的城镇化水平答案:10.B11.C12.C解析:第10题,结合大连湾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可知,海底隧道施工区分布有大量淤泥,淤泥质地较软,稳定性较差,对海底隧道的影响最大。结合图中海水深度可知,海底隧道所在区域的海水较浅,对海底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沉管质量大能够增加隧道的稳定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所在区域位于板块内部,地质构造稳定。第11题,与大桥相比,海底隧道位于海底,对海面船舶航行的干扰较小,②正确;海底隧道位于海底,施工难度较桥梁大,技术要求更高,③正确;通车量与桥面、隧道中路面宽度有关,①错误;行车舒适度与路面的平整性、行车视线等有关,海底隧道由于较封闭,行车舒适度相对较差,④错误。第12题,大连市区至金州区的直线距离与交通线路的修建无关。大连市区与金州区的车流量与两地的经济联系、产业合作、人口流动等有关,修建海底隧道能够方便两地的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大幅增加大连市区至金州区的车流量。修建海底隧道能够提高金州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该区域的路网。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金州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但不一定是快速提升。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的坝工建筑物,最初为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黄土洼村人民在自然滑坡、坍塌形成的天然聚湫(水潭)基础上加工而成,淤地800余亩。20世纪80年代以来淤地坝建设迅速发展,除整修原有小型淤地坝外,还新修了大量骨干坝(见下图)。读图,完成13~14题。13.最初人们修筑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A.防治水土流失 B.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