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19世纪前期B.20世纪后期C.21世纪前期D.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属于晚期,故C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2.“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平定“七国之乱”C.实行郡国并行D.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解析】材料出自《汉书·诸侯王表》,意思是说中央不刻意打击,诸侯国就自己解体,显然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作用,故A正确;B是汉景帝行为;C是汉高祖行为;D属于选官制度。3.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决策B.审议C.执行D.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C正确;A是中书省职责;B是门下省职责;D属于司法机构负责。4.下图是中国某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图,结合所学可判断其形成于时期A.秦始皇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答案】D【解析】雍正皇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故D正确;其他选项皇帝在位时期均没有设置军机处,排除A、B和C。5.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C.派遣文官担任地方知州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权力制衡”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项正确;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C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干“中枢机构”不符,排除。【点睛】“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权力制衡”是解题的关键信息。6.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7.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战争赔款B.打开中国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建立军事基地【答案】B【解析】列强开放通商口岸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这是两次鸦片战争发动的主要目的,故B正确;A和D不是主要目的;C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侵略方式。8.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符合时代潮流指的是发展资本主义,C出自《资政新篇》,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故C正确;A、B和D均出自《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题意。9.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故选A。【点睛】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本题的解题关键之一是时间“1903年”,学生解题时可结合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得出正确答案。10.有人在描述某历史事件时说:“前期青年学生是先锋,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描述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主力,后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故B正确;A中主力是革命党人和新军;C是人民大众为主力;D是中共领导,农民为主力。11.某校同学筹备组织“重走长征路”的假期游学活动。结合下图,他们要走的线路应是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D.井冈山→瑞金→武汉→会宁【答案】A【解析】红军长征1934年从江西瑞金出发、在贵州召开重要遵义会议、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甘肃会宁,故A正确。12.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战役D.远征军入缅作战【答案】A【解析】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针对日军反扫荡进行的大规模出击日军的战役,故A正确;B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C是1937年林彪指挥;D是1940年杜聿明指挥。13.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4.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15.近代法国政局动荡,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法国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宗教神权根深蒂固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法国先后出现各种政体形式,说明法国在民主进程过程中十分艰难,故D正确;A项不符合中央政体变化特点;B中神权思想不符合题意;C中政体并不是完善。16.《普法战纪》是中国思想家王韬写于19世纪70年代的著作,详细记述了普法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下列史事中,该书可能涉及的有①德意志帝国建立②两德实现统一③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④巴黎公社起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普法战争是德国统一过程中的战役,两德统一的时间是1990年,不符合时间,排除②,故C正确。17.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包括①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④奠定战后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控制西欧,故①②正确,选择A符合题意;③是欧共体成立意义;④是雅尔塔体制影响,排除。18.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与1956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故选B。【点睛】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19.下表统计了美国、西欧和日本在1960年、1970年和1980年的GDP数值(单位:万亿美元)。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年份国家/地区1960年1970年1980年美国0.541.082.86西欧0.360.853.86日本0.040.211.09A.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B.西欧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控制C.日本已跃居世界第三经济大国D.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1960年西欧的GDP接近美国,1980年超越美国,日本逼近美国,说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趋势,凸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正确;1980年欧洲超越美国,故A错误;B中完全摆脱,说法绝对;表格并没有体现世界所有国家GDP比例,故C错误。20.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1.某班同学以“图说战后世界格局”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其中一个栏目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他拟出了四个栏目标题,最确切的是A.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B.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D.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答案】B【解析】材料左图显示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右面说明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故B正确;图示苏联解体,故A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故C错误;图片没有显示美国对于其他国家事务插手,故D错误。2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为“医得眼前疮”而“卖新丝”“粜新谷”,从而“剜却”了农民的“心头肉”,说明农民为维持生计被迫出卖农副业产品,但不能反映农业生产中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2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4.读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①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南宋开始,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③错误,排除;①②④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B。2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A【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A项正确。朝廷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不属于“传统理论”,排除C。“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非材料核心意思,排除D。26.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B.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C.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C项正确;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A项错误;题中的图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27.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位上升,故①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②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④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2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成荫”应指()A.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答案】B【解析】“柳成荫”应该是“无心”而做的,也就是选择洋务运动时期倡导者主观想到而达到的结果。具体来说,洋务派当时出于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洋务运动这一举措,而维护清朝统治就要解决当时面临的内忧外患,据此来判断,CD是洋务运动期待达到的目标,A并没有达到,故排除ACD;民族资本主义因为洋务运动而产生和发展,其发展会对清政府的统治产生威胁,所以这是洋务运动最初所没有想到的,故选B。29.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这就是A.淞沪铁路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D.青藏铁路【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建成通车的唐胥铁路,故C项正确;淞沪铁路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原为吴淞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通车,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于1909年建成,故B项错误;青藏铁路30.1978年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B.农村C.沿海D.内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故B项正确;A项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CD项是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排除。31.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知,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逐步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故D正确;A是1953年;B是1960年;C是1973年。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2.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和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呈现相对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国……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说明C项错误;材料“1400—1800年”说明D项错误。33.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A.英国、法国B.法国、德国C.英国、美国D.德国、美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和美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故D项正确;英国和法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BC项排除。34.分析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原因和结果搭配正确的是A.宋朝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政府放弃商业监管B.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官僚资本迅速膨胀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垄断组织开始出现D.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被废止【答案】C【解析】宋朝时期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官府放宽了对商业的监管,但没有出现政府放弃商业监管的结果,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项因果关系表述颠倒,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C项因果关系正确,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没有根本变革斯大林模式,只是修修补补,D项因果关系不正确,故D项错误。35.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影响是①刺激了消费和生产②抑制了通货膨胀③稳定了社会秩序④抑制了股票投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增加工人的收入,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故①③正确;②④是金融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36.某班同学做了一个经济史学习的网页。如果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栏目下再增加一个链接,则链接项①应该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变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故A项正确。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不是新变化的体现,排除B。战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排除C。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材料要求。37.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B.实行余粮收集制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D.大规模开垦荒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当时内忧外困的局面,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正确;征收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是从1921年开始的,排除A;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是斯大林模式,排除C;大规模垦荒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排除D。点睛:抓住时间信息“1918年”,联系所学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分析解答。38.下图反映了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以1913年为100)。结合所学判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B.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电煤钢产量大幅增长缘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提高了谷物和家畜的产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故A项错误;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开始于1964年,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大规模开展是在1928年,故D项错误。【点睛】图中“1921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39.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二战结束后,各国为避免出现这一局面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B.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实施马歇尔计划D.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来看,主要涉及到的是世界各国的关税问题,在二战之后有关关税的内容是关税总协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时间错误,世贸组织的成立要远远晚于此时;C选项与关税无关;D选项范围过大,不够具体。40.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C.开放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中国加入世贸必将有利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故答案选D。AC也是对外开放的表现,但不符合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B是对内改革,与题干关系不大,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意义【名师点睛】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1)世贸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2)世界贸易组织内容扩大,将其自由贸易原则拓展到更多领域。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争端必然增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会演变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第Ⅱ卷二、主观题(2道题,共40分)41.完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作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他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他担保,则债权人得将他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摘编自《罗马法原论》(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2)上一示意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选择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3)上述材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答案】(1)作用:明确了债务执行的法律程序。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趋势: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影响:《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思想: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事例:“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被践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法制。从罗马法、近代重要的法律文件、依法治国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从材料“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作了详细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明确了债务执行的法律程序,这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从材料“《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可以看出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