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综合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综合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综合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综合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原住民建立“三结合”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具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做法()A.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D.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2.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3.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4.《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A.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B.社会救济程序完备C.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D.察举制度雏形出现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6.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A.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7.《梦溪笔谈》记载:“皇祐二年(1050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A.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B.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C.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D.市镇的文化功能凸显9.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消极应对疫病B.重点是灾后服济救助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10.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A.增强了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B.是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C.打破了雅典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扩大了雅典国家的统治基础11.“中世纪的西欧人认为,这些由习惯限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在许多情况下,在佃户的集体压力下,地租不仅难以浮动,还出现一再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西欧()A.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B.价格革命对农民有利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封建制度已完全解体12.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13.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是复杂有机体,相互依存,不宜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更有甚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和国有化。由此可见,这些经济学家主张()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B.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C.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14.自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亿英镑,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这表明福利政策()A.严重制约了社会消费B.激发了人们工作积极性C.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D.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15.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社会阶层贫富分化日益严重B.开创了西方福利制度的先河C.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材料二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1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项目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美国14.73.3英国21.82.8挪威23.92.8德国24.31.4芬兰24.83.5法国28.52.1瑞典29.52.7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4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6分)(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10分)参考答案第六单元综合检测1.A材料说明周朝地方制度延续了殷人旧族和当地原住民的部分权力,体现了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故A项正确;分封制在西周末期崩溃,不能有效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据材料“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原住民建立‘三结合’的统治”可知是对旧有政治制度的继承,不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体现了族权而没有体现神权,故D项错误。2.D秦始皇嬴政确立了皇帝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关系问题,“摧毁”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而材料强调基层治理,故C项错误;“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和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3.D根据材料“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可知,这是为了适应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4.A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居于官方统治地位,从材料可知表彰孝道善行属于乡官三老的职责,这说明官方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基层治理中,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中对儒家伦理的应用,与社会救济无关,故B项错误;朝廷赋予乡官三老之职责“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皆属于儒家伦理范畴,故C项错误;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5.D“佛图户”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了”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佛图户”的增加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的现象挤压了自耕农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脱离政府的监管,减少了政府的财赋收入,故D项正确。6.C题干中没有提及颁布法律文献对“病残、乞丐及贫民”的救助措施,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措施属于“仁政”,但不能反映出“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中“病坊”的救助对象是“病残、乞丐及贫民”,这些人群属于社会的基层,对基层人群的救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提及了唐朝的一些救助措施,但并不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7.C范仲淹救灾时直接“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同时又建议佛寺大兴土木,为灾民提供就业机会,反映了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故选C项。8.C材料中仅强调加强管理日常治安,没有涉及新的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市镇生产产品的农业化分工,由加强地方管理也无法判断生产专业化程度,故B项错误;明朝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明朝在各级市镇设置官员管理,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市镇的文化生活,无法体现市镇的文化功能,故D项错误。9.B“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反映了明政府在疫病发生后积极应对疾病,故A项错误;由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可见重点是出现疫灾后的救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治病的方法与治疗思想,故C项错误;“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带有鲜明的迷信色彩,故D项错误。10.A根据材料“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可以得出雅典的这一改革增强了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故A项正确;这一改革与思想解放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和扩大了雅典国家的统治基础不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11.A由材料“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可知材料揭示了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价格革命”,故B项错误;“商业革命”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封建制度完全解体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故D项错误。12.D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13.A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公有制和国有化”等信息可知,这些经济学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下,提出了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主张,故A项正确;这些经济学家只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并不主张实行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宜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可知,这些经济学家并不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经济学家的主张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国际角度,故D项错误。14.C福利政策可以刺激消费,故A项错误;福利政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福利政策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C项正确;英国的福利政策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快速发展,故D项错误。15.C“福利国家”的建立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建立“福利国家”,时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社会”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以应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故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生“滞胀”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故D项错误。16.参考答案(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彩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2)主要做法:以庄园为核心,安排庄园的生产活动;处理好庄园内部的社会关系;贵族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