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重点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

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0分)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放大作用的是)

A.反光镜、目镜B.物镜、目镜C.遮光镜、镜筒D.转换器、光圈

2.显微镜的光圈位于()

A.载物台上B.镜筒上遮光器上D.转换器上

3.显微镜的通光孔位于()

A.载物台的中央B.光圈的中央C.转换器的中央D.遮光器的中央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B.光圈C.反光镜D.目镜

5.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

A.反光镜、遮光器B.目镜、物镜C.转换器、反光镜D.目镜、遮光器

6.某同学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看不清楚,要使视野变亮,应该在使用显微镜时选择()

A.小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7.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镜筒升降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⑤和⑥

D.⑦和⑧

8.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完“走进生物实验室”后,总结的显微镜构造及特点(或作用),其

中不合理的是()

同学构造特点(或作用)

甲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乙遮光器更换物镜

丙粗准焦螺旋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T凹面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A.甲B.乙C.丙D.T

9.如图是显微镜的一些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nCoo

123456

A.1、2、3号是目镜,4、5、6号是物镜B.1、2、3号是物镜,4、5、6号是目镜

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

10.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镜长度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B.细准焦螺旋可以微小范围升降镜筒

C.反光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D.物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11.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A.当环境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凸面镜B.对光完成时,应观察到明亮圆形的视野

C.在下降镜筒过程中,眼睛应该看着目镜D.清洁收镜时,使用纱布擦拭物镜、目镜

12.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在视野内看到一小黑点,分别移动载玻片和目镜,小黑点都不动,则

黑点可能在()

A.反光镜上B.物镜上C.盖玻片上D.目镜上

1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选择下列哪组镜头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

O0口口

甲乙丙丁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4.在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选择的镜头是()

A.低倍物镜B.高倍物镜C.低倍目镜D.高倍目镜

15.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取镜和安放②观察③对光④收镜.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16.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

B.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

D.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b”

17.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当看到模糊的状态①后,要

想进一步调节为清晰的状态②,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操作是()

A.换用高倍物镜

B.调节细准焦蝶旋

C.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D.调节反光镜

18.用显微镜观察数字“2019”,看到的物像是()

A.QI0£B.2019C.6©D.50Id

19.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若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他应该向哪个

方向移动玻片()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20.观察过程中,要将图中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21.如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正确的是()

••••

22.下列实验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是()

A.B.

23.如图所示,读出量简示数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24.下列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中不正确的是()

A.口腔B.腋窝C.肚脐D.直肠

25.将叶片放在方格纸上,沿着叶片边缘画线,可用来()

A.测量叶片的面积B,测量叶片的体积C.测量方格的面积D.测量叶片的周长

26.对生物体进行测量时,要想减小误差,应该采用()

A.肉眼观察估计出的数值B.一次测量得到的数据

C.两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D.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

27.小李测量某植物的高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45m、5.44m、5.47m、5.43m。那么,该植物的高度最

有可能是()

A.5.43mB.5.45mC.5.46mD.5.47m

28.下列属于常用加热工具的是()

A.酒精灯B.放大镜C.镜子D.量筒

29.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其基本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①作出假设

②实施计划

③表达与交流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设计实验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⑥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②④①⑤③

3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鼠妇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时,一同学提出“鼠妇可能喜欢阴暗

潮湿的地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作出假设D.得出结论

31.我们在用蚂蚁做实验后,应该怎样处理蚂蚁()

A.扔进垃圾桶B.弄死再扔进垃圾桶C.放回自然环境里D.做完就不管

32.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

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阴喑干燥D.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33.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照旧再做一次实验D.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

34.小强同学为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鼠妇的数量/只光照温度/℃土壤

对照组20阴暗25湿润土壤

实验组20明亮①②

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A.25C、干燥土壤B.25℃、湿润土壤C.10℃>干燥土壤D.30℃、湿润土壤

35.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A.进行染色B.形状规则C.肉眼看得见D.薄而透明

36.用从生物体上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A.永久切片B.临时涂片C.永久涂片D.临时装片

37.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先后顺序应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38.如图所示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最不可能在玻片内出现气泡的是()

3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首先向载玻片上滴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生理盐水B.清水,清水

C.生理盐水,清水D.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40.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而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滴的是清水,虽然液体不同

但其作用都是为了()

A.杀死细胞B.减慢细胞运动C.维持细胞形态D.分散细胞

4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下列选项中,避免产生气泡的方法是()

A.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B.当载玻片上水滴中的生物材料没有展平时,用盖玻片将其压平

C.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稀碘液

D.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

42.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

A.用直线条涂黑它B.点上细点表示C.用横线条涂黑它D.用斜线涂黑它

4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A.B.

44.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液泡⑦线粒体

A.①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④⑦

45.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可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46.植物细胞结构区别于动物细胞是因为植物结构多了()

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壁④细胞质⑤叶绿体⑥液泡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C.④⑤⑥D.③⑤⑥

47.动物细胞与植细胞基本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D.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4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不太容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4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

妥之处是()

项目

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

组别

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

B组蒸储水500毫升10℃30个9只

A.水量过多B.水中没有水草

C.水温太高D.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50.下列符合学生实验规则的一项是()

A.学生进实验室前无须进行任何准备

B.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C.未经老师允许可以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D.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意外事故,不要麻烦老师,要学会自行处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4.0分)

51.许多实验使用了显微镜,回答下面几个小问题,检验你对显微镜及其操作了解多少.

A

(1)在图中,A是,D是

(2)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倍.

(3)当显微镜的镜头不清洁时,要用除去污物.

(4)甲同学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他应该把玻片往方

向移动.

(5)在调节物像时,乙同学已经看到模糊的物像,接下来他应该调节使物像变清晰.

A.细准焦螺旋B.转换器C.光线亮度D.粗准焦螺旋.

52.如图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被打乱顺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滴管D

(1)请按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_>_>_>_>_>_>(填

序号)。

(2)图E的操作可以避免产生。图C撕取的是洋葱鳞片叶的(填“外”或“内”)表皮。

(3)图D所滴的液体是。图G所滴液体是。观察细胞时,发现细胞中的(结构)

染色最深。

(4)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同一部位时,50倍视野比200倍视野看到的细胞个体

(填“大”或“小”),细胞数目(填“多”或“少”)。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想清晰地看到一个个洋葱表皮细胞,被观察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的

B.新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53.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

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

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123456

A区(只)5679910

B区(只)543110

(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是否没计了对照实验?,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该实验的变量是o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o避免误差和偶然

性。

(5)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

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改为,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鼠妇数量盖板土壤湿度

A区10玻璃板湿润

B区10玻璃板干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

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故选:B(.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

多思考。

2.【答案】C

【解析】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

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

故选:Co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

3.【答案】A

【解析】解:在载物台的中央的小孔,就是通光孔,可以透过光线。

故选:Ao

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分析解答。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时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4.【答案】A

【解析】解:如图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在更换物镜时,需

要转动转换器。光圈和反光镜的功能是调节光线的强弱;透粗准焦螺旋

物造转换器

过目镜可以观察到视野内的物像。细准焦螺旋

故选:A。压片夹

聚光器载物台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光阑

本题为基础性考查,较为简单。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一定

的实验操作能力,要多动手、多思考。反光造

5.【答案】A

【解析】解: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

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

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故选:A.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需要强光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需要弱光线

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解本题时,要注意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6.【答案】C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调节。某同学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看不清楚,要使视野变亮,应该在使用显微镜时选择大光圈、凹面镜调

节,会使视野变亮。

故选:Co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

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

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

变亮。

理解反光镜的平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①目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②转换器可以换用物镜;③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④载物台的

作用是放置需要观察的物体;⑤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⑥镜座的作用是支持镜身;⑦粗准焦螺旋的

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首先明确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

光镜、⑥镜座、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8.【答案】B

【解析】解:A、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A正确。

B、遮光器在载物台下紧靠载物台,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

圆形可以安装物镜,调节转换器更换物镜,B错误。

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

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正确。

D、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D正确。

故选:Bo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

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

分,能够调节光线。

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B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正确,B错误;

C、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因此1与6组合放大倍数最小,C正确:

D、目镜中3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中4放大倍数最大,因此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可知,镜头1、2、3是目镜,4、5、6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的1<2<3,物镜的放

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是4>5>6.

对于物镜和目镜的辨认及放大倍数与视野细胞体积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

键.

10.【答案】B

【解析】解:A、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A错误;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

C、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C错误:

D、物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D错误。

故选:B。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

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A错误;

B、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

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看到明亮视野,光就对好了,B正确;

C、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C错误;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将显微镜的镜身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错误.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

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12.【答案】B

【解析】解: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

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装片和换用目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装片与目镜

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故B符合题意。

故选:Bo

视野中污点的位置有三个:目镜、物镜、装片,据此解答。

关于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可结合着具体的情况分析,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污点的位置只能有三个。

13.【答案】B

【解析】解;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倍数

越小,镜头越短,则图中的甲放大倍数最小;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则图中的丁放大倍数最小。故甲

和丁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Bt,

(1)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丙丁是目镜,甲乙是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

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本题的关键是:一、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区分方法;二、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4.【答案】A

【解析】解:用光学显微镜对光时,调节转换器,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故选:Ao

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

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时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15.【答案】A

【解析】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

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

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整理实验台收镜。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A正确。

故选:A。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一安放一对光一观察-清洁一收镜。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

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6.【答案】B

【解析】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小,错误;

B、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

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

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正确;

C、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错误。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

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错误;

故选:B(.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

A.换用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多,故A不符合题意;

B.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由图(1)调整为图(2)后,物像变清晰了,故B

符合题意;

C.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可除去镜头中的污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调节反光镜可调节视野的亮度,使视野变暗或变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使用显微镜时,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18.【答案】C

【解析1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2019”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610"’。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数

字“2019”,看到的物像是“610Z”。

故选:Co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

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

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9.【答案】B

【解析】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

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示中的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

视野的中央。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对于显微镜物像偏离视野玻片的移动方向,可总结规律,即与物像的偏离方向一致。

20.【答案】D

【解析】解: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

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

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

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

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

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

镜。

故选:D。

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

视野变暗,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视野中物像的特点,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时,在显

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数目以及视野亮度的变化。

21.【答案】B

【解析】解: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

数时视线应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CD错误。

故选:B。

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不同,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

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本题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2.【答案】A

【解析】解:A、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B、酒精灯主要用来加热;

c、滴管以及滴瓶主要是用滴加液体;

D、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

因此可以用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是量筒。

故选:A»

由于有些物体的形状不规则,可以通过用排水转化的方法可以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即水面上的体积就

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量筒、酒精灯、培养皿和滴管以及滴瓶的用途。

23.【答案】D

【解析】解:选项D、液面是凹形的,视线与凹形液面的顶部相平,D正确。

故选:D。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之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上的刻线相垂直,

液体体积以液面最凹处或者最凸处所对刻度为准。

俯视读数,视线高于凹液面,读数大于实际液体体积;仰视读数,视线低于凹液面,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

体积。

24.【答案】C

【解析】解: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

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

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C),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

36.9〜37.9C(平均为37.5C).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

和口腔测量.

故选:C.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

平常应识记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答案】A

【解析】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将柳叶放在画有细小方格

的纸上,沿着叶片的边缘画线,是要测得叶片的叶缘周长,求出叶片的面积,这属于观察法。

故选:Ao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

和合作。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

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6.【答案】D

【解析】解: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仪

器精密度不够或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减小误差

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

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故选:D。

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

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理解生物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27.【答案】B

【解析】解:物体的长度为L=(5.45m+5.44m+5.47m+5,43m)-4=5.45m»

故选:Bo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

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

去;

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28.【答案】A

【解析】解: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加热时常用到的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使受热均匀)、三脚架(作

支架用,上面放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烧杯、试管等,可见A正确。

故选:Ao

实验室中常用到的器材有:酒精灯、烧杯、试管、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实验能力是学习生物学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对不同物质加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有所不同的,要学会

识别。

29.【答案】C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可见正确顺序是:④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⑥设计实验、②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③表达与交流。

故选:Co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30.【答案】C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问题作出假设。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

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

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所以,一同学提出“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作出假设。

故选:Co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

力。

31.【答案】C

【解析】解: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非常有利,所以在进行完探究实验后,要将蚂蚁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ABD不符合题意,C符

合题意。

故选:Co

蚂蚁是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32.【答案】C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窕“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

变量是土壤干湿度,其它条件都相同。

A、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唯一变量是温度,A错误;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唯一变量是光照,B错误;

C、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唯一变量是水分,C正确;

D、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D错误。

故选:C»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

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时

必须遵照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33.【答案】D

【解析】解:A、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

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不能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A错误;

B、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

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B错误;

C、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

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不能如实记录,照旧再做一次实验,C错误;

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

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

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

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

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

思。

探究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评价、修改、完善是命题的重要方面。

34.【答案】B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土壤干湿度

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25℃、湿润土壤。

故选:B。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

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透过观察材料进入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

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故选D。

36.【答案】D

【解析】解:A.永久切片和临时切片制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是在染色时需要预先将材料染色,且需防止材

料中的细胞脱水变形,用从菠菜叶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是临时切片,A不符合题意。

B.临时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永久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是在染色时需要预先将材料染色,且通过防止材

料中的细胞脱水变形处理后,经过涂抹制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临时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D符合题意。

故选:D。

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

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通过比较将切片、装片和涂片的制作过程和材料的不同,区分三种不同的玻片标本的类型。

37.【答案】D

【解析1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图中①是盖、

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

故选:D。

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

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38.【答案】C

【解析】解: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镜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

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C正确。

故选:Co

制作临时装片,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时,要用洁净的纱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

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盖盖玻片时,要用镣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

缓放下;染色时要把染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这样染液才能浸润标本的全部。

如何制作临时装片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验操作掌握。

3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制作

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答】

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

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

水。为保证滴加液体的适度,必须用滴管来向载玻片上滴加液体。

故选:A。

40.【答案】C

【解析】解: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舌k涂、盖、染。其中在“滴”

这一步,滴的是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为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这样可以使口腔上皮细胞

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因失水而皱缩。更容易看清楚细胞的结构。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为了让实验材料的细胞不吸水或失水,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形

态。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实验步骤掌握。

41.【答案】A

【解析】解: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

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

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故选:Ao

制作临时装片,防止产生气泡的关键在于盖盖玻片。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

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

在制作玻片标本要防止产生气泡,目的是便于观察,盖盖玻片是关键。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

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镜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

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42.【答案】B

【解析】解: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

故选:Bo

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据此分析解答此题。

要熟记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的事项。

43.【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细胞、B肌细胞和C口腔上皮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D图示细胞具

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因此D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

泡和叶绿体。A是神经细胞、B是肌细胞、C是口腔上皮细胞、D是植物细胞。

注意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解答】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细胞类型相同点不同点

有:细胞壁、叶绿体、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细胞核无:细胞壁、叶绿体、

动物细胞

液泡

①细胞壁、⑤叶绿体、⑥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⑦线粒体,都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因此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

胞共同具有的细胞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⑦线粒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⑥液泡。

故选:Ao

45.【答案】A

【解析】解: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

叶绿体等结构。所以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细胞壁。

故选:Ao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

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46.【答案】D

【解析】【解答】

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

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故选: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解此题运用比较法,比较动物细胞和绿色植物的细胞在

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

叶绿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牢记掌握。

47.【答案】B

【解析】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

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可见B正确。

故选:Bo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没有细胞

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觉得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48.【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壁位于最外面,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太容易观察到,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符合题意.

C、细胞质位于细胞核的外面和细胞膜的里面,具有流动性,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其中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重点考察的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就能轻松作答.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此部分内容.

49.【答案】D

【解析】解:对照实验要求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的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应使对照实验只有一组变量。本实验是为了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

影响,实验变量为水质,而A组和B组除水质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选:D。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