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高二下学期

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结构技巧论是中国古代戏剧诗学和小说诗学中的重栗部分,李渔谈戏剧创作,

把结构摆在第一位。他说,老天之造人,是先制定全形,而不是由头顶到脚踵

“逐段滋生”,否则,人之一身就会有无数断续之痕;作家写戏,和这也类似,

首先要谋虑的是“结构全部规模”。结构就是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然

要求全局在胸。对于小说和戏剧,结构最主要的是对情节的安排。中国古代理

论家们最看重的是情节进展的节奏感,有快有慢、有冷有热、有紧有松。宋元

之际的罗牌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中说,小说“靠敷演令看官清耳”,“讲

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

敷演得越久长”。这里已经显示出,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的着眼点,是稳稳

地吸引欣赏者,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而它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情节的

编织、情节进展节奏的掌握上。提掇,是提起、振作的意思;敷演,是陈述、

发挥的意思。

金圣叹在《水浒传》“读法”中说:“《水浒》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

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起承

转合是文章作法,提掇敷演是小说作法,两者都要数十回只是一篇文字,整个

作品一气贯通。金圣叹认为,《西游记》的作者缺乏结构上的整体观,“只是逐

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

处处可住”。

为了使小说成为有机整体,在技巧上,就要设法贯串各种人物和情节。用配

角、用道具贯串情节,是元明戏曲创作和小说创作常用的技法,以后,《红楼梦》

等更纯熟地运用。《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议论说:“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

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

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明,则成何文字?”作者在写第一

回之时,心中已经有了小说的全局,对于起承转合、提掇敷演,已经有了总体

安排。

与提掇敷演相关,金圣叹还论及“犯中求避”。《水浒传》第十一回总评说:

“吾观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有避之一诀‘,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

文也。夫才子之文,则岂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处,特特故自犯之,

而后从而避之”“此书于林冲买刀后,紧接杨志卖刀,是正所谓才子之文必先

犯之者,而吾于是始乐得而徐观其避也。”写作者要避免与前人重复,要避免

与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复,要避免同一部作品中段落重复。避免的最佳途径不是

摆脱表面的相似,而是找出相似中的差别。

(摘编自王先需《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有删改)

材料二:

在建筑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

是“量”的扩大,将更多、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面,由小屋变大屋,

由单层变多层,西方建筑和中国现代建筑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数”

的增加,将各种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变多座,

由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

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

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

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

章回小说所采用的那种所谓的“缀段性”结构。“缀段性”原是西方汉学家依

据亚里士多德关于情节有机统一性的观点,而对明清章回小说缺乏艺术整体感

的一种讥评:“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

“缀段性”,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小说那种“头、身、尾”

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缺乏所谓的整体感。”事实上,叙事艺术对人

类经验的“模仿”或“组织”,既可以采用“因果律”和“时间化”的结构模

式,也可以采用“关联性”和“空间化”的结构模式。显然,西方叙事文学主

要采用的是前一种模式,而中国明清章回小说如《西游记》等则采用了后一种

叙事模式。

一般来说,西方建筑偏重“内部空间”的创造,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偏重“外

部空间”的设计。西方建筑基本上是单体的,所以创设“内部空间”是建筑师

们进行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创造了很多强化“外部空间”

的设计手法,使整个建筑群富有整体感,如建筑方向的确定(主座朝南)、左右

对称、中轴线的设置等。章回小说中的诗词其实是具有结构功能的。《西游记》

各回中有的以诗开篇,有的以诗作结,中间常是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以

诗为证”。这些诗词并不是小说叙事逻辑内在发展所必需,将它们巧妙地用在

章回小说中,其实也正是一种对叙事文本的“外部空间设计”。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无破的一项是()

A.李渔认为作家写戏,和老天造人类似,刚开始就要全局在胸,谋虑好如何

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B.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着眼于如何吸引欣赏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情节编织

和进展节奏的掌握上。

C.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对空间内外部设计的理念不

同,影响了中西方文学的叙述模式。

D.一般情况下,与西方建筑注重“内部空间”设计不同,中国古典建筑注重

“外部空间”设计,使建筑群富有整体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情节冷淡处需发挥,情节热闹处有收拾,中国古代小说讲究开阖有度,铺

排得当。

B.作者认为与《西游记》不同,《水浒》七十回以起承转合之法结构情节,一

气贯通。

C.材料二的作者并不认同西方汉学家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缀段性”结构的

批评。

D.中国建筑讲求“对称美”,文学也是如此,小说中的诗词就具有这种结构

功能。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甄士隐梦幻识通灵B.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C.警幻仙曲演红楼梦D.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4.《红楼梦》第三回描写王熙凤出场是“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之后写“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描写贾宝玉出场是“只听院外一阵脚步响”,之后写“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

子”,脂观斋评点为“与阿凤之来相映而不相犯”。请结合材料一的“犯中求

避”,谈谈你对此评,卓的理解。

5.依据材料,概括《西游记》的叙事结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镶头杨三

聂鑫森

杨三的名气很大。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

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

这一年年景不大好,秋收后,湘潭城里的粮价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上涨了,

而且涨价的大米还供不应求。这天他正跟一个老者下棋,突然城中最大的茂丰

粮行老板朱启人找他走一趟镖,运一批粮食去贵州。

茂丰粮行此次出行的有二十多辆马车,装运着几万斤上等白米。粮行随行的

只有一个账房和一个伙计。朱启人说:“粮队所经的地方民风强悍……”杨三说:

"如若失镖,我杨三赔偿。”朱启人说:“这就好,这就好!”

第二天一早出发时,杨三骑马在前面开路,挎一口单刀。在风扬起的尘雾中,

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一路无事,渐渐地进入湘西。

这一天傍晚,他们在一家车马大店安歇下来。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

如黛。

天色暗了下来,他点燃桌上的桐油灯,摆开棋盘,忽听见隔壁房里有棋子落

桌的脆响,寂寞感油然而生。要是有个人下下棋,多好,他忍不住走出门,来

到隔壁房间的门前。房门敞开着,果然是一个穿长衫的很文弱的中年人在自己

跟自己下棋,神情十分专注。杨三咳了一声,那人抬起头来,问:“先生找

人?”杨三在光影中看到的是一张白净的脸,双目有神,便说:“冒昧冒昧,

我就住在隔壁,听见有棋子的声音,便过来看看。”

“先生定是好棋之人,旅途相逢,何不来一局?”

杨三飞快地扫了一眼房间,说:“正好来请教。我叫杨三,是湘潭吉成镖局

的,押镖路过这里。”

那人说:“镖局?啊,我听说过,我是个教书匠,叫沙风里,回贵州老家去

的。长夜漫漫,在这里摆棋消磨时间哩。”

于是,他们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下棋。“沙先生回老家省亲?”

“是的。今年家乡年景很坏,很多田地因久旱无雨,颗粒不收,而粮价飞涨,

老百姓叫苦连天,有些地方竟出现食人肉的惨景。”

“老百姓怎么活啊!”杨三叹息道。

沙风里说:“政府虽有赈灾粮,贪官层层克扣,老面姓只有望天叫冤。”杨

三说:“老百姓走投无路,往往冒险!”沙风里说:“先生所押何镖?”“大

o

“这大米,老百姓如何买得起,简直是粒粒珠讥,享用的只是富豪阔佬,

唉。”一直聊到鸡叫三遍,杨三才恋恋不含揖别回房。

第二天出发时,沙风里也雇了一匹马和一个马夫,和杨三并排而行。

粮行的账房曾暗地里告诫杨三,别让生人同行,以免出事。杨三一笑日:

“他一个书生,防他做什么?”

一连六七日,沙风里和杨三同吃同住,聊天,下棋,竟如兄弟一般。

车马队进入了费州境内。沙风里明日将走另一条路,要与杨三分手了。夜里,

沙风里用漂亮的行书写下一首七绝赠与杨三:“横刀江海世人知,几日纹样并

酒卮,最忆镖师情言重,可怜野老倒悬时。”

这一夜,他们一直聊到东方破晓,然后沙风里拱手揖别杨三,跨马飘然而去。

杨三望着渐小渐杳的影子,很是惘怅。

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炊烟,路边横着饿殍,逃荒的人

一拔一拔在眼前经过。

这天午后,行至一个荒僻处,忽然尘土飞扬,从一个山谷中蹿出一彪人马。

领头的是个连鬓胡大汉,双手握一把单刀,他高喊道:“杨镖头,请留下粮

车。”

杨三说:“朋友,我也是受人之托,护镖为生,请借一条路,以后再重重致

谢。”连鬓胡说:“我们之所以劫粮,实不为已,请留下粮车,可以活一方百

姓的性命。”

杨三说:“如果是我的粮食,你尽管取去。只是镖行有规矩,主动丢镖,罪

同叛逆,杨三不愿坏一世英名。”

连鬓胡说:“杨镖头,那就失敬了。”说毕,舞着单刀劈了过来,杨三用单

刀撩开。三五回合后,又有几人围将上来,或枪或锤或剑,真正是蹄声如鼓,

寒光如瀑。这几个人一边围着杨三,一边策马往后退;杨三既无法脱身,又不

忍用绝招伤他人性命,故一时难以取胜。

在一个山的拐弯处,突然听见有人高喊:“众弟兄且停手。”随着喊声,一

马飞来,跨在马上的竟是沙风里,他依旧是长衫,布鞋,两手空空。

杨三一愣,突然愤怒起来:“想不到是你,你原来是绿林中人。”沙风里笑

着说:“不,我以前真是个教书匠。”“你跟着我,就是为了这些粮食?”

"正是。杨先生,这一方百姓已饿死不少了,就等它救命。”

杨三冷笑一声:“我不相信!你们得了粮食,又去卖高价!我不相信!再说

我从未失过镖,岂能毁身誉于一旦?”

沙风里正色道:"你若让出粮车,可敦百姓于不死,是大恩大德,怎么只想

着自己的声誉?”杨三握刀的手颤了一下。

“杨先生如果不相信我,我可以舍此性命,以彰心迹。”说完,从怀中抽出

匕首。

“慢!”杨三大喊一声。

沙风里说:“杨先生留下粮车,如不好回去复命,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救

济百姓。”

“不。不是不敢,是不能。”

残阳如血。

吉成镖局归了朱启人,但他好些日子展不开眉头,常自语:“杨镖头这样好

的武艺,怎么会‘失镖’呢?几万斤雪白雪白的大米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里有棋子落桌的脆响”“房门敞开着”等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沙

风里精于设计、善于谋划的形象特点。

B.“不是不敢,是不能”体现了杨三的矛盾心理,根据结尾推测,杨三最后

还是把粮食留给了百姓。

C.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讲述了杨三接镖、护镖、失镖的故事,并用沙风里这一

形象反衬杨三的江湖侠义精神。

D.小说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突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交

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7.关于文中几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风扬起的尘雾中,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杨三护镖出行的壮观场面及其张扬自负的性格。

B.“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如黛。”写出了湘西美丽的景色,烘托杨

三暂时放松的心情,为后文二人下棋营造氛围。

C.“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炊烟,路边横着饿殍……”写

出了贵州灾民的惨状,与上文沙风里所谈家乡年景的情节相呼应。

D.“残阳如血。”表面上写了夕阳西下,映衬出的晚霞犹如血色鲜红,实际

上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氮,突出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8.杨三“失镖”,文中多处设有伏笔,试找出其中两处加以分析。

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说“他并不关注重大题材,而是在凡人琐事中体现出悲

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

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

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尽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三十七年春,晋公子重耳反国,立,是为文公。秋,郑入滑,滑听命,已而

反与卫,于是郑伐滑。周襄王使伯服请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栋,文公父

厉公入之,而惠王不啰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

服。王怒,与翟人伐郑,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

氾。三十八年,晋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

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

人,宠子五人,皆以罪拿死。公怒,:既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

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偻。郑

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

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

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日:“破

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子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

癸日:“吾闻姑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

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

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节选自《史记•郑世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

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时A兰B事C晋D文E公F甚G谨H爱I幸J之K乃L私M于N晋O以P求

Q入R郑S为T太U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通“返”。和《齐桓晋文之事》“则盍反其本矣”中的“反”意思相

近。

B.与,指亲附。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中的“与”意

思不同。

C.赐,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用法

一致。

D.蚤,同“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

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无礼于

晋”,是秦晋联军围攻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B.郑国攻打滑国时,周襄王派伯服为滑国说情,郑文公不仅没有听从襄王的

讲情,反而还扣押了伯服,惹恼了襄王。

C.晋国希望抓住叔詹羞辱并杀死他,因此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国难当

头,叔詹主动赴死,以解决郑国此次危机。

D.郑国的公子子兰能够回国,并被郑文公立为太子,是因为外有晋文公武力

胁迫,内有大夫利用母族优势进言帮助。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14.选文中晋国撤兵的原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有何异同?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堂

司马光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窥园

王安石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15.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

辛。

B.《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

C.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

考。

D.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

价。

16.《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

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即从职责上将教师界定为“”,

与后文童子之师“”的职责形成对比。

(2)《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

赋》中两句“,"。

(3)梦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

抒情,如","o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之《说文解字》,带

领大家走进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说文解字》搜

集9353个正篆作为字头,收列重文1163个,以五百四十部首“分别部居、据

形系联”,构建出一个庞大、严谨、精妙的汉字说解体系。这个创立于1900多

年前的体系,有着色的价值。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它来辨认、释读新

发现的一些古文字。

节目讲述许慎拜师、修书、游历、讲学、献书的故事,展现了他②的一生。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弹精竭虑的中年,再到饱受眼疾所困却依然努力进行最

后一遍校订的晚年,许慎精益求精,为《说文解字》投注了毕生心血。尤为难

得的是,他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有不明之处则称“阙”,乃

空缺之义,体现出我的精神。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沿着所展示的汉字文化谱系,观众们再一次感动中

华文明始终传承有序并不断谱写崭新篇章的强大生命力。作为当代中国人,我

们应该让古老的汉字在这个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中华文明的根脉有力

延续!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飞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

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

中和玉相关的内容很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诸多情节以及人名物名都体现了“玉”元素,可以说,玉文化

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B.同辈中唯有贾宝玉以双“玉”命名,而且被赋予“神瑛侍者”的身份,衔

玉而生,这寄寓了作者的喜爱。

C.以“珍、珠、瑞、环、琏”等寓意美好的字来给贾府第四代男子命名,蕴

含了作者对他们的期待与肯定。

D.《说文解字》将“琢”释为“治玉”,“切磋琢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