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4题2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借助线上技术,“云生活”在这个春天【甲】

(悄然/骤然)走进千家万户。线下课堂变身“云课堂”,我们在线上与知识亲密接触;精心策划的“云展览”,

让文化盛事触屏可赏;居家在线“云旅游”,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举目驰cheng①一旖旎风光……丰富多彩的“云

生活”,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同学们,未来已来,让我们相约云端,赋y€i②一生活无限可能,【乙】(表演/演绎)

精彩人生故事。

(1)在文中①②两处依次填入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聘②予B.①骋②与

C.①骋②予D.①聘②与

(2)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悄然【乙】表演B.【甲】悄然【乙】演绎

C.【甲】骤然【乙】表演D.【甲】骤然【乙】演绎

2.根据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颖《黄鹤楼》)

(2),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三峡》中,作者用奔马和御风作比较,体现出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急速的句子是:,。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借菊花表现诗人闲适淡泊的句子是:,。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财主压榨百姓,仗势欺人,佃户们都骂他为甯不仁!

B.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在公园、健康步道等公共场所遛狗的行为凑考遁球。

C.贾玲、张小斐、许君聪演出的小品《一波三折》情节到题晚举,令人回味。

D.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和尊惋自,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更是一个人的修养。

4.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近日在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报送的“黑陶烧制技艺、诗竹画”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亮相本次文博会,荣获一银一铜两项大奖,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原郑州立体、丰富、时尚、现代的文化形象。

(有删改)

材料二:

诗竹画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必须有诗。包括诗、词、歌、赋、曲。如果仅用吉祥语画成竹子,那不叫诗

竹画。第二,必须用竹叶组成诗的每一个字。如果画了一幅竹子画,题了一首诗,那不叫诗竹画,因为它的竹叶没

有组成诗的每一个字。如果用其他树叶、草叶、花瓣、鸟组成的字和诗,也不叫诗竹画,因为必须是用竹叶组成的

诗。第三,必须是画。如果仅仅把诗的字变形画成竹叶,而没有有机地组成一幅画,也不叫诗竹画。

(有删改)

附中牟“诗竹画”传人吴旭老师作品

(1)阅读材料一,并拟写新闻标题。

(2)在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中,“诗竹画”传承人吴旭老师要到社区进行现场展演和宣讲,请你结合相关材

料及吴旭的作品,用严谨准确的语言向身边的群众介绍什么是“诗竹画”?

(3)在活动现场,你想去采访“诗竹画”传承人吴旭先生,请设计两个采访问题。(问题之间要有梯度和联系)

第二部分(5—19题4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玉龙”的意思是

6.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

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

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7.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行理乱其所为()(2)矍益其所不能()

(3)至于那()(4)内外不闻吾过()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日终后能改

B.被服以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改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孙叔敖举于海至于夏水襄陵

1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三、(9分)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

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

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

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髓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

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一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

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

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

——化学合成的甲氟喳,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

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中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

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

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

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

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她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2.阅读全文,文章是从提取困难、、、

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1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云帆

①月亮已经挂上树梢。

②桃园小学的学生是民工子弟,因此都住在学校。此刻学校的宿舍楼除地下室,其它地方都熄了灯。老吴正和

妞子在地下室玩爬梯。爬梯是两人睡前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老吴当梯,妞子闭眼往上爬,现在的妞子都能够一口

气爬到他的肩膀上。每次看妞子憋足劲爬,老吴的心里就像喝蜜一样甜。不一会儿,见妞子已睡,老吴拿起大衣和

手电筒,轻轻地出去。

③老吴原是校门口的乞丐,后来学校见他可怜,就让他住到宿舍楼的地下室里,每月还给他发补助。但老吴不

愿白受恩惠,一直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晚上还替学校值班巡逻。时间一长,学校所有人都接纳老吴。两年前,老吴

在街上捡到一个弃要,便给她取名妞子,此后妞子便和他住在一起。

④忽然,宿舍楼出现一片红光。老吴猛地一震,朝宿舍楼跑去,当老吴赶到楼道口时,见三楼的西半段都淹没

在火海中,火焰正在迅速地向周围蔓延。楼道口涌出滚滚浓烟和热浪,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杂乱的脚步声从楼上

传出,老吴没有想,一下子就冲进去。

⑤漆黑的楼梯挤满孩子,他们哭喊,奔跑,迅速蔓延的烟雾使他们找不到方向和出口。老吴一遍遍地呼叫,-

趟趟地引导孩子撤离。火势越来越大,像一条条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无忌惮地吞噬周围的一切,高温的火焰烧得老

吴的脸疼。最终,在闻讯赶来的老师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全部安全撤离,受伤的孩子已经安排救护车。

⑥大家都长舒一口气。

⑦忽然,老吴想起妞子还在地下室。老吴冲进宿舍楼。他明白,大火是从三楼燃起的,地下室不会起火,但大

火烧过的宿舍楼有倒塌的可能。老吴沿楼梯径直冲进地下室,听见妞子嘤嘤的哭声,跑去一把抱起正瑟瑟发抖的妞

子就往楼梯跑。谁知,脚刚一踏上,楼梯"呼啦”一声坍塌,老吴忙退回来。老吴踩住屋里的一张桌子,试着爬上去,

但离上面还差近一米。老吴把妞子举起来,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当抱住妞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上跳后,

妞子的左手离上面还差近半米。老吴还是不甘心,拼命地跳,可还差近半米。

⑧望着三四米高的墙和逐渐逼近的熊火,老吴知道无生路,不由地望望一旁的妞子。此时的奴子停止哭泣,似

乎意识到将发生的事情。老吴望见自己已经黑得快要断的左手,紧绷的嘴角渐渐咧开。“妞子,记得咱俩平时玩的

爬梯吗?‘‘老吴喃喃说道。妞子抹抹鼻涕,点点头。“那好,咱再玩一次!我先当梯,你来爬,记住,不许睁开眼哦!

爬上去后,一直朝门口跑,我就在门口,找到我,你来当梯,我爬!”“真的吗?好呀,我还没当过梯呢!我要当!

我要当!”

⑨老吴一脚踩到桌子上,朝妞子喊道:“妞子,爬!”妞子闭住眼,小心翼翼地移动。“爷爷,你的手好长啊!”

妞子刚抱怨完,脚底猛地生出一股力量,被推上出口。听到妞子被等在外面的老师接出去,老吴安详地闭上眼。

⑩妞子在外面找老吴,却迟迟找不到。直到大火被扑灭,消防人员将老吴抬出来,妞子明白过来,“哇”地哭起

来。“爷爷你骗人!我要当梯!我要当梯!“妞子捂住脸,不肯起来,泪水流得不停。

⑪老吴被安葬在宿舍楼下,而学校则提供妞子的学费,这是他生前的遗愿。

⑫花去花落,二十年光阴。

⑬这天,一位戴眼镜的女孩来到桃园小学,请求担任一名老师,校长见名牌大学的名字,询问缘由,女孩笑笑,

没说话。

⑭女孩来到宿舍楼旁,在一座墓碑前跪下来,说道:“爷爷,当年您当梯,现在该我当梯了。”说完,女孩已是

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14.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老吴和妞子玩爬梯游戏一⑴——老吴牺牲生命当梯,将妞子推上出口一⑵

15.选文第③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6.从修辞的角度体会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火势越来越大,像一条条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无忌惮地吞噬周围的一切。

17.结合文章第然段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五、(4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军成功的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

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这里只能作极简略的介绍……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栖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

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天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

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选段中所提到的“征途”是指。

(2)这部作品通过实地采访,真实报道了中国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毛泽东,朱德等,除此之外,

请再列举出两位红军、。

第三部分(20题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G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

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DC

⑵B

【详解】(1)驰骋,chicheng,骑马快速奔跑。

赋予,fuyii,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故选Co

(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甲处,悄然,形容寂静无声;骤然,指突然、忽然。因为前句交代“云生活'’是"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而出现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应使用“悄然”。

乙处,表演,指各种技术、技巧的显示;演绎,指发挥、展现。根据后面的“人生故事”,可知应使用“演绎

故选B。

2.芳草萋萋鹦鹉洲烽火连三月大漠孤烟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

本题中的“萋、鹦鹉、洲、烽、孤、直、御''的字形注意书写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使用正确;

B.深恶痛疾: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使用正确;

C.抑扬顿挫: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形容情节跌宕起伏,使用有误;

D.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使用正确;

故选Co

4.(1)中牟“黑陶烧制技艺、诗竹画”载誉海峡两岸文博会

(2)所谓诗竹画,即把诗句的每个字的笔画都变形画成竹叶,与竹竿相配所组成的竹子图。

(3)问题一:请问吴旭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诗竹画的?问题二:吴旭老师,学习诗竹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

作?

【详解】(1)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标题应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

产业博览交易会”“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报送的‘黑陶烧制技艺、诗竹画’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亮相本次文

博会,荣获一银一铜两项大奖''可拟写标题为:中牟两项非遗获得文博会大奖。

(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必须用竹叶组成诗的每一个字“可知,诗竹画的每个字的笔画都变形成了竹叶的形状。

根据“因为必须是用竹叶组成的诗”可知,每一片竹叶上的字又组成了一首诗。根据“如果仅仅把诗的字变形画成竹叶,

而没有有机地组成一幅画,也不叫诗竹画”可知,竹叶还需要与竹子的其他部分有机组合成一幅画。这是诗竹画的

三个特点。据此可拟写为:所谓诗竹画,即把诗句的每个字的笔画都变形画成竹叶,与竹竿相配所组成的竹子图。

意近即可。

(3)考查设计问题。开放类试卷,针对其传承人的身份,言之在物,言之有理即可。如:您认为当前诗竹画的传

承遇到了哪些问题?您是因为什么对诗竹画产生了兴趣进而学习它的呢?

5.宝剑6.C

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根据是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可以明确,"玉龙''的意思是宝剑。

6.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C.根据“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结

合“角声,,可知先从听觉入手,结合“凝夜紫”可知再从视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故本项表述错误;

选C。

7.违背同“增”增加边境(边远的地方)使……听到8.(1)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

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

家。9.C10.从甲文看一个国家国内要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而宋

昭公的国家没有;从乙文看宋昭公的国家谄谀者众;以上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

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

(2)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

(3)句意:到达了边境。鄙:边境(边远的地方)。

(4)句意: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闻:使……听到。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然后,这样以后;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2)故,所以;亡,逃跑;卒,最终;反,返回。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的样子/这样;

B.相当于“而”,表示修饰/介词,凭借;

C.都是连词,所以;

D.介词,从/到;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第二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

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常常会覆灭;联系乙文“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

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可知,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缺少直言进谏的贤臣,即缺少“法家拂

士”;

根据乙文“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即“谄

谀者众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

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

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

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

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

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

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

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

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1.引用诗经的句子,巧妙点出本文说明对象青蒿素以及首次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照应文章标题,引出下文对“神

药”青蒿素的介绍。12.形态和治虐原理治虐效果显著局限和不足13.用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举了中国医疗队用青蒿素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生命的例子,具体准确说明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

11.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分析。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

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

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

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根据文章第①段"'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

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可知,本段主要是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

巧妙点出本文说明对象青蒿素以及首次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结合题目可知,本段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同时根据

第①段”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及第②段“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

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可知,本文主要介绍青蒿素,而第一段的描写,为下文的介绍奠定了基础。

1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归纳。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根据文章第③段“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

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

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可知,文章介绍了青蒿素的形态及其治疟原理。

根据文章第④段“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

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

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可知,文章通过柬埔寨的实

例介绍了青蒿素神奇的治疗效果。

根据文章第⑤段“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

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可知,文章介绍了使用青蒿素的一定局限与不足。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

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

可。

根据画线句中“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

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可知,本句通过举出柬埔寨爆发疟疾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中国

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时的“神威”,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并且能够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

14.老吴冲进火海救出学生妞子长大后回母校当老师15.插叙。交代老吴和妞子的身世,揭示了老

吴善良的本性,为下文老吴的壮举作铺垫。16.运用比喻修辞,将"火''比作"毒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势之

大(写出了环境的危险),突出了老吴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17.(小说通过当年爷爷当梯,救学生、

救妞子;妞子长大后当梯(老师),帮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故事)揭示了做人要有善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要知恩图报、回报他人及社会的主题。

14.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第一空,根据前后两个情节的提示,要概括④⑤⑥段的情节,根据第④段中“楼道口涌出滚滚浓烟和热浪,阵阵撕

心裂肺的哭喊和杂乱的脚步声从楼上传出,老吴没有想,一下子就冲进去”,可概括为:老吴冲进火海救出学生。

第二空,要概括⑫g谴殳的内容,根据第⑭殳中“爷爷,当年您当梯,现在该我当梯了''等内容,可概括为:妞子长大

后回母校当老师(梯)。

1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第③自然段,中断了故事叙述的节奏,插入补充了情节,属于插叙。“老吴原是校

门口的乞丐”“两年前,老吴在街上捡到一个弃婴,便给她取名妞子”,补充交代老吴的身世和妞子的来历“但老吴不

愿白受恩惠,一直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晚上还替学校值班巡逻“,表现了老吴本性的善良,为下文老吴勇闯火海救

学生和妞子的壮举作了情节上的铺垫。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要求从修辞角度体会句子表达效果。第⑤段中,“火势越来越大,像一条条吐着信子的毒

蛇“,将"火''比作“吐着信子的毒蛇”,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可感,生动地写出火势之大与现场情势的危急。“高

温的火焰烧得老吴的脸疼”“老吴一遍遍地呼叫,一趟趟地引导孩子撤离“,可见老吴临危不惧,毫不退缩,奋不顾身,

表现了他舍身救人的品质之高贵纯洁。

17.本题考查小说主题的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成年的妞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当年和吴爷爷共同生活的小学,当了

老师。妞子在爷爷的墓碑前,说“爷爷,当年您当梯,现在该我当梯了“,“梯”字与题目相照应,体现了她为回报爷

爷和社会,继承爷爷遗志,甘当“人梯”的品质。小说通过祖孙两代人当“梯”,服务学生,救学生,教学生,揭示了

做人要懂得感恩并回报他人及社会的主题。

18.(1)《西行漫记》长征

(2)示例: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等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识记。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

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

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第二节《举国大迁移》,是对红军长征

的评价。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列举出除了毛泽东,朱德以外红军即可,如忠心耿耿,对民族解放事业志不渝,鞠

躬尽瘁的周恩来;和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的贺龙,推动教育的徐特立,等等。

19.参考例文:

回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