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_第1页
山东省德州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_第2页
山东省德州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_第3页
山东省德州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_第4页
山东省德州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九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l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Is

2.(3分)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3.(3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

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4.(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可能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

6.(3分)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

米、2.42厘米、2.73厘米、2.73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A.2.72厘米B.2.71厘米C.2.666厘米D.2.73厘米

7.(3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旦可知()

t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

(多选)8.(3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属于

9.(3分)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3分)有一根比较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

端可以听到()

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

II.(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2.(3分)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13.(3分)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14.(3分)人耳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

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该()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15.(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

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0分)

16.(1分)如图停表的读数为:

17.(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cm,所测物

体的长度是cm。

111<(।■111■111■■111■111H111111111111111111I

671,9lOcml

18.(2分)小方用频闪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

的照片如图所示(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A、B间的实

际距离为5.20cm,则在AB两位置之间,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m/s。

19.(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

2:3。

20.(3分)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选填“静止”

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m/So正在

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o

21.(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

象,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做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比较快的

是,跑步者的速度是m/So

22.(2分)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

/不能)听到该声音。

23.(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24.(4分)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水越来越多)。

AfR0

AtM^-

MnT—

33J

lJ

(1)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个瓶子;

(2)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个瓶子;

(3)图2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

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填“快”或“慢”),发

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填“高”或“低”)。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5.(14分)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

时间的情形

(1)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是为了;

(3)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滑过的距离为cm,平均速度

为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丙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甲丙段的平均

速度v甲丙会偏(选填“大”或“小”)。

26.(10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小华和老师一起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图1图2图3

①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③老师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

开。

(1)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

(2)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A.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

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3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

“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序

号)。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27.(5分)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为什

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

28.(6分)某同学站在一艘汽艇上遥对一座山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

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重。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照,则他离山崖有多远?

(2)若他大喊时离山崖875m,求汽艇行驶的速度?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九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3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l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Is

【答案】C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在168cm=16.8dm左右;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5X,。此数据合理;

3.6

D、正常情况下,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Imin。

故选:Co

2.(3分)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答案】D

【分析】要比较三者的速度大小,就应将三者的单位保持一致,因此将运动员速度lOm/s

换算为km/h;然后运用速度公式可求出自行车的速度,单位也要用km/h;就可比较三

者速度的大小了。

【解答】解: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lm/s=3.7km/h,

汽车的速度是36km/h,

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36km/h;

因为lmin=_Lh,自行车速度为:丫=旦=%里辿

60tJ_h

60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大小相等。

故选:D。

3.(3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

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

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

故选:C»

4.(3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可能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C

【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

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

差。

【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

B、认真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故C正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5.(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

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

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是不动的;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

C、以船为参照物,而且船向前行,山在“后退”;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是不动的。

故选:C,

6.(3分)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

米、2.42厘米、2.73厘米、2.73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A.2.72厘米B.2.71厘米C.2.666厘米D.2.73厘米

【答案】D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

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

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

分析物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4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

所以其它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2.72cm+7.73cm+2.73cm+2.73cn=2.7275cm«

7

2.73cmo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73cm。

故选:Do

7.(3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且可知()

t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B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

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物体已经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了,即其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故B正确。

故选:Bo

(多选)8.(3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属于

机械运动的是()

【答案】ACD

【分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解答】解:A.行星转动时,以中心处的恒星为参照物,即行星的转动属于机械运动;

B.鲜花怒放是一种生物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C.枯叶飘落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枯叶的飘落属于机械运动;

D.骏马奔腾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即骏马奔腾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ACDo

9.(3分)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

运动越快;(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

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

程长的运动的快。

【解答】解:(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观

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①正确;

(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故②正确;

(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

动快慢,④正确。

故选:B.

10.(3分)有一根比较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

端可以听到()

A.一次声音B.两次声音C.三次声音D.四次声音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

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解答】解:甲同学在--根比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

时传播,在气体中最慢,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选:B。

1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

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故A不符合题意;

B、“这首歌调太高,故B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15℃时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选:Co

12.(3分)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

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

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Ao

13.(3分)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答案】C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音调

越高;

许多男生在青春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

故选:C。

14.(3分)人耳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

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该()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答案】A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

大于01秒。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可计算路程。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s=vt=340m/sX0.05s=17m。

因时间必须大于0.5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

故选:A。

15.(3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

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答案】A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即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故A正确;

B、甲振幅最小,故乙,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因此甲、乙,丁为噪音,故音色不同。

故选:A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0.0分)

16.(1分)如图停表的读数为32So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

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0”和“8”之间,所以

分针指示的时间为O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32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2s=

32so

故答案为:32o

17.(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测物体的

长度是3.80cm。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I

67A9lOcml

【答案】0.1;3.80o

【分析】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

度值,物体左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

是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故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7cm,

物体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9.80cm对齐。

故答案为:3.1;3.80。

18.(2分)小方用频闪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

的照片如图所示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A、B间的实

际距离为5.20cm,则在AB两位置之间,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0.13m/s。

f

M

x

t

H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根据照片判断纸锥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是否相

等,然后判断纸锥做什么运动;求出纸锥由A到B的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纸

锥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示照片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内纸锥的路程越来越大,因此纸锥做变速直线运动;

由A到B纸锥的运动时间t=2X0.6s=O.4s,

纸锥的速度丫=旦=3,°54m.=2.13m/s。

t0.4s

故答案为:变速;0.13。

19.(1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为

2:39:8o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已知物体的路程之比与运动时间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甲、乙两物体的速

度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

s甲

V甲=[甲=s甲t乙=3X3=9

v乙0乙s乙t甲6X24

t乙

故答案为:9:8。

20.(3分)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选填“静止”

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200m/so正在行驶

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5m。

【答案】静止;200: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5m。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

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v=且计算速度;

t

(3)速度值的含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答】解: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战斗机和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

0.4km=400m,

战斗机的速度:丫=巨=空皿=200111/$,

t2s

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其物理意义是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5m;

故答案为:静止:200o

21.(3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

象,骑车者和跑步者都做匀速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比较快的是骑军

者,跑步者的速度是8m/s。

【分析】图中骑车者和跑步者的路程和时间图像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路程和时间都是

成正比的;

图中都行驶200m,骑车者用15s,而跑步者用25s,骑车者用的时间少;

从图中找到一组跑步者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根据丫=且计算跑步者的速度。

t

【解答】解:图中骑车者和跑步者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运动;

图中都行驶200m,骑车者用的时间比跑步者少;

跑步者的速度v=~^~=N0°m_=8m/s。

t25m/s

故答案为:匀速;骑车者;8。

22.(2分)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6Hz,人耳不能(能/

不能)听到该声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物理学中,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解答】解: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6Hz,则频率为:巡区,低于20Hz,是听

120s

不到的。

故答案为:6;不能。

23.(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音调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

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24.(4分)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水越来越多)。

HRA

AH

UM

M3

图2

(1)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7个瓶子;

(2)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1个瓶子:

(3)图2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

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填“快”或“慢”),发出

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填“高”或“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包括瓶内的水);

(2)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解:(1)用筷子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越低;

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

(2)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振动的频率越来越

快。

则第1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3)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

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故答案为:(1)7;(2)4;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5.(14分)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

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是为了便于测量时

间;

(3)小车从甲点运动到丙点用时6s,滑过的距离为90.0cm,平均速度为

0.15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丙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甲丙段的平均

速度v甲丙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答案】(1)v=旦;(2)小;便于测量时间;(3)6s;90.0;0.15;(4)小。

t

【分析】(1)测出小车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

(3)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

利用速度公式v=且求小球由甲至丙的速度。

t

(4)在测量小车到达丙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利

用V=且可知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V偏小。

t

【解答】解:(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因此该实验

的原理是:v=旦;

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是为了便于测量小

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由图知,由甲点到丙点所用的时间为:1=00:50:10-00:50:04=6s,

以小车的左端为基准,甲到丙的路程为:s=90.0cm,

小车从甲点到丙点的平均速度v=且=9°,°C取=]5cm/s=0.15m/s:

t6s

(4)在测量小车到达丙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利用v=反甲丙会偏

t

小。

故答案为:(1)v=旦;(2)小;(3)4s;0.15o

t

26.(10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小华和老师-一起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图1图2图3

①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③老师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

开。

(1)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老师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AO

A.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

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3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选填“大”或

“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填字母序

号)。

【答案】(1)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