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3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3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3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3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8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3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GAOKAOZONGFUXIYILUNFUXI2025内容索引010203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

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1.《论十大关系》【链接·选择性必修1】(1)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2)内容: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的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2.中共八大(1956年)(1)主要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2)意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经济文化工业国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内容:把正确处理

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影响: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4.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总路线、“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影响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人民内部矛盾大跃进1959年至19615.政策调整(1)目的: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发展。(2)概况①1961年1月,对国民经济实行“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③1964年,提出建设“

”的伟大目标。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①。(该时期的调整旨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和农业生产能力)调整四个现代化6.“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7.历史评价【链接·选择性必修1】(1)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2)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二、伟大的建设成就1.主要成就原子弹中法联合国中美2.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奠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019海南卷,12)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取得了显著成就。

②链高考——新中国的科技成就(2022江苏卷,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当地提高

的迫切愿望。

国民经济调整粮食产量③补教材——“七千人大会”1962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及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

000余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教训;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等。这次大会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作用。④探观点——八字方针的核心八字方针的核心是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适当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⑤析概念——三线建设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⑥探观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家安全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1973年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摘编自李潜虞《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新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中国必须调整安全战略,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2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主题一曲折性与前进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旨精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史料探究视角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一

下表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方案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指标。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方案一(1955年夏)4

600亿斤4

300万担1

100万吨方案二(1956年1月)6

400亿斤7

000万担1

500万吨方案三(1956年8月)5

000亿斤4

800万担1

050—1

200万吨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项目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①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②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读史

①反映了重工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并逐渐回落的过程②说明对农业的政策发生了调整【思考】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方案一相对保守,方案二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方案三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答案

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视角2

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材料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①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②。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摘编自崔林涛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读史

①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重要指导方针②提高我国国防能力,改善我国经济布局【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意义。答案

意义:巩固了国防;理顺了中国的工业和国防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别;为后来中国西部开发打下了基础。史观史论1.历史解释——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唯物史观——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能够调集举国之力建设重大经济、交通、民生项目,这是这一时期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制度因素。(2)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代表性的时代人物,这是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群众基础。(3)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毅然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两弹一星”科技的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老一辈革命家抵制“左”的错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顶住“左”的错误思想的压力,领导、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外交工作,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主题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变迁与外交突破主旨精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大搞农田水利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战略也做出重大调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创造了前提,而重视与欧洲各国的发展并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则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与美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史料探究视角1

20世纪60年代蕴含的时代精神材料

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①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时期还涌现出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③,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读史

①②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③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

“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说明这些时代精神的影响。答案

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影响:克服了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压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李四光和“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努力下,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这一时期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投入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视角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法关系的缓和材料

1949年初到1950年初,法国对华政策首先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观望时期①。随后,法国与新中国之间的关系一度停滞不前。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法关系得到较大发展。法国政府议会成员和国内各界人士要求与中国大陆扩大交往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民议会中成立了对华经济文化关系研究小组。随着戴高乐将军回归政坛②,1964年1月27日,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震惊了世界。——摘编自李洪峰《回顾1949—1963年的法国对华政策》读史

①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影响②推行缓和与苏联、联邦德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答案

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法国和中国属于不同的阵营,法国外交依附美国;朝鲜战争的影响;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大国接受了中国的建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法国国内各界人士的要求;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史观史论1.唯物史观——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1)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与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2)对美国而言,对苏联起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3)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对中日关系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正式建交。2.唯物史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3.历史解释——1949—1978年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初步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4.历史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间思想影响1953年制定“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采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赎买”政策保证了工业化展开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认识国内主要矛盾,制定主要任务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成为促进文艺发展、科技进步的指导方针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有利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时间思想影响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1961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有助于调整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推进现代化进程;改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落后地区发展3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练•高考真题命题点1从国家政策角度考查毛泽东的建设思想1.(2023山东卷,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A一语点拨:材料选自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

据题干“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可知,毛泽东的论述强调的是工厂的“独立性”,再结合“1956年”可知其强调的是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选A项;据题干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国家与工厂”的关系,与“市场”无关,排除B项;在三大改造中,对工商业采取的是公私合营的形式,而不是“平衡”公私关系,排除C项;在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并没有采取“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的措施,排除D项。命题点2透过文艺作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2.(2021湖南卷,11)下表所列活动(

)时间活动名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1957年1月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1957年12月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56—1957年,我国在音乐、电影和摄影方面的发展欣欣向荣,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故A项符合题意。“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4月提出的,排除B项;“左”的倾向是指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表格中的艺术作品无法体现“左”的倾向,排除C项;这些作品多是对祖国的赞颂,无法说明传统文化占据主流,排除D项。命题点3从科学发展角度考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3.(2022湖北卷,9)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一语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在1949年1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并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D解析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因此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故选D项;1960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命题点4从关注民生角度考查中共的八字调整方针4.(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B解析

1961年1月,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出现了材料中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等现象,故选B项;“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78年以后才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排除C项;此时仍然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才逐步发展,排除D项。押•经典模拟预测点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毛泽东的建设思想1.(2023广东韶关一模)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黄炎培等人时指出,要使地下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充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经验B.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私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瞩目成就B解析

据材料可知,1956年,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吸纳私人资本,开办私营工厂,即努力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B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56年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此时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还在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瞩目”说法错误,排除D项。预测点2以自留地为切口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2023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农业合作化运动时,中央允许“每户留少量土地自己经营”;人民公社运动时期,自留地和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