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分训练-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1页
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分训练-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2页
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分训练-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3页
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分训练-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时空观念)下表摘录了清末三次重要的“民间上书”事件,表格中“?”处应该填写()上书时间上书事件上书主要内容上书结果后续发展188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阻挠回到广州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A..成立兴中会 B.进行戊戌变法C.开始洋务运动 D.建立中华民国2.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春阳社和进化团先后用新式戏剧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马克思主义3.(2021驻马店二模)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想要抵制列强侵略,唯有实行民族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也首先提出“民族主义”。两人的诉求反映了()A.两人政治手段一致 B.实现民族振兴的迫切性C.国人思想空前统一 D.各民族团结御敌的决心4.(2021南阳二模·新考法)下表反映的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运用不同史观评价的某一历史事件,据此判断该事件应是()全球史观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连文明史观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社会史观采取了一些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2021北京·史料实证)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6.下图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A.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清廷统治土崩瓦解C.反帝统一战线形成 D.资产阶级力量重组7.(2021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通过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8.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孙中山此举意在()A.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 B.集中精力于民生建设C.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 D.迫使清朝宣统帝退位9.(2021泰安·新考法)下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10.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11.(历史解释)“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12.史学家陈旭麓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观点()A.是不符合当时历史真实的 B.认为当时民众缺乏民主意识C.认为袁世凯做皇帝有法律依据 D.认为袁世凯掌权是时代产物13.(2021江西·新考法)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时间: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袁世凯本人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4.下图反映出民国初年()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15.(8分)多角度地研究辛亥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角度一史料研习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2分)角度二理论研究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2)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史实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2分)角度三问题探讨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他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戊戌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3)归纳角度三中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4分)参考答案:1—5:ACBCB6—10:BBCDB11—14:BDBA15.(1)态度变化: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1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1分)(2)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辛亥革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提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服饰、饮食、交通、礼仪等方面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进程。(2分,任答两个方面即可)(3)不同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