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前)1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前)1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前)1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前)1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前)1 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分权与制约平衡”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相符,故选B项;内阁不会缓和国家阶级对立,更不会有效限制君主专权,C、D项错误。2.(2019·钦州质检)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商品经济发展 B.封建教育发展C.君主专制强化 D.思想控制加强解析:选C。书院性质反映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书院办学经费来源的不同,不能体现教育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办书院的增加表明思想控制的加强,但本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3.(2019·茂名综测)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解析:选A。根据“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知明代政治与人伦相结合,故A项正确。4.(2019·黔东南模拟)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A.消除了吏治的腐败B.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可以得出这些做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故B项正确。5.(2019·衡水金卷)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解析:选A。材料“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说明皇权受到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皇权的关系,且议政王大臣会议并不能避免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康熙帝的做法是为了加强皇权,并没有削弱满洲贵族的权力,故D项错误。6.(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大臣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清代军机处实际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可知,军机大臣需要敏锐严谨,故D项正确。7.(2019·济宁模拟)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得出奏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8.(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清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解析:选C。皇帝对官员处理的随意性和政策实施的摇摆性即反复无常,会使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反映雍正帝对法律的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皇帝在决策方面更具随意性,而没有反映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故D项错误。9.(2019·宣城期末)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说明()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解析:选B。由材料“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结合所学可知清代文字狱严重,文人作诗都小心翼翼,不敢直言,反映了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故B项正确。10.(2019·临沂期中)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这反映了明朝初期()A.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B.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C.布政使掌握着一省全部权力D.行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解析:选A。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可以得出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故A项正确。11.(2019·滨州期末)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解析:选A。材料中讲述的是清朝改明朝地方“三司”互不统属为固定的督抚制度,这实际上是把行政权力合三为一,把权力进一步集中,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故A项正确。12.(2019·茂名五大盟校联考)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解析:选D。“藩”是封建时代对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的称呼,结合材料“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处理与俄国的关系”可知,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以及俄国的极度优越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百校联盟高三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材料二17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这种观念)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它在英国17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其所处的地位、当时的基层组织的发展及三大系列之间的关系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积极作用,从对基层的社会政治秩序、经济发展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不同,从二者的特点看,清政府主要是靠宗法关系,而英国靠社会习俗,从管理看,清代政府对地方管理靠三大系列社会组织,而英国则是教会管理为主;第二小问原因,要承接第一小问的不同进行说明,清代从宗法观念的影响和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分析,英国则从教会发达及民主思想的角度回答。答案:(1)主要特点:不是国家正式官僚机构;三大系列社会组织并存;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积极作用:对基层社会实施了有效管理;维持了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基层社会的发展等。(2)不同之处:清代宗法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世纪英国社会习俗及睦邻关系在基层社会中影响较大;清代基层有代表官方的社会组织参与管理,而17世纪英国基层主要是选举产生的民警与教会管理结合。原因: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向地方延伸,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英国民主思想产生较早,且宗教对社会影响较大。1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提出观点,可对该学者的观点表示赞同或反对,如“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或“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也可以提出另外的观点,但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对所提观点进行分析论述,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观点。答案:示例一: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如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上,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