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三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三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三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三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一板块 第十三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课时检测(三十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这一法案()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解析:选A这一法案表明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D项错误。2.(2017·焦作模拟)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政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段话()A.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B.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C.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D.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解析:选C材料中涉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既要干预,又不能过分干预,故C项正确。3.德国学者考夫曼指出:“股市生意兴隆,自营业者的收入过度膨胀,而政府的政策却在竭力降低最高税率。一些人在谈论‘来自上层的阶级斗争’,而另一些人则在谈论‘社会妒忌’和‘投入必须得到回报’。”其旨在强调()A.社会福利政策面临挑战B.政府重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福利国家”规模缩小D.劳资关系紧张导致矛盾激化解析:选A“自营业者的收入过度膨胀,而政府的政策却在竭力降低最高税率”,社会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福利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面临挑战,故A项正确。4.下图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GDP增长的情况图。此图表明()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解析:选C根据GDP增长图自(1980~2005年)各国都是起伏波动的,无法得出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的结论,故A项错误;在1985年以前GDP增长时,公共社会开支也在增长是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在1980~2005年间四个国家公共社会在GDP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故C项正确;2000~2005年GDP增长放缓,但是公共社会开支并未体现下滑的趋势,故D项错误。5.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解析:选B“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说明英国应该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B项正确。6.(2017·赣州期末)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二战后汽车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解析:选D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解析:选D根据材料“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强调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8.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选D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并未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通过现金、劳动报酬和放权给集体农庄的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9.下表是苏联1965~1982年工农业年均增长表。根据表格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苏联()年份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工业总产值8.5%7.4%4.4%2.8%农业总产值3.9%2.5%1.7%4.0%A.国民经济发展停滞 B.工农业产值差缩小C.经济改革出现困境 D.综合国力水平下降解析:选C工农业总产值后期增长乏力,表明苏联受制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故C项正确。10.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解析:选C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11.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解析:选C1990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出现了“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故C项正确。12.(2017·梅州质检)苏共在不同时期提出过不同的奋斗目标,斯大林提出在苏联建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并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并写入宪法;戈尔巴乔夫则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多一些民主,多一些社会主义,劳动者过上美好生活,国运昌盛”。结合苏联历史可知()A.苏共社会主义建设从始至终都存在“左”倾错误B.苏共的社会基础在自己描绘的蓝图中日益削弱C.苏共的奋斗目标基本符合苏联的国情D.斯大林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奋斗目标解析:选B由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在逐步削弱,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参考资料》材料四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邓小平文选》(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分)(2)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6分)(3)据材料三回答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6分)(4)邓小平说“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请从上面材料里找一个最合适的例证。“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在中国现代史上,哪个事例最具说服力?请做简要说明。(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分析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改革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第(3)问,根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说明放弃社会主义思想;“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说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说明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及主权。第(4)问,可以举戈尔巴乔夫例子,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造成苏联的解体。“文革”是“左”倾错误,可以从“文革”对中国政治、经济破坏来说明。答案:(1)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回到了斯大林模式的老路上去了。(3)错误:放弃社会主义思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及主权。(4)例证: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造成苏联的解体。说明:中国由于毛泽东的错误发动“文革”,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严重社会动乱,严重破坏经济建设,造成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美、日、欧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美国日本欧共体1966~1970年3.011.04.91971~1975年2.24.32.91976~1980年3.45.53.0——《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材料二表2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美国日本英、法、德等国1948年56.41.6191970年38.79.525.6——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12分)解析:观点一: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的增长速度比日本与欧共体速度慢,然后联系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说明。观点二:日本与英、德、法等国在这段时期内与美国差距的减少,结合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