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_第1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_第2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_第3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_第4页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

(知识点+方法+习题)

一、咏物抒怀诗内涵:

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

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

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

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

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

柳》;苏轼《海棠》

2、托物言志类

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

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

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

的《竹石》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

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

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

第1页共15页

4、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

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

牛》

5、托物言理类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

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的

《琴诗》

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

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

A.植物

“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

兰:孤芳自赏,幽真

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

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

B.动物

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第2页共15页

蜂:勤劳、无私

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

追求

蚕:辛苦,勤劳

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

C.自然景物

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

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

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

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四、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

(-)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

(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

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

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

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

尚的气节。

(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第3页共15页

五、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

一、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

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二、局部: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环境烘托

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

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六、鉴赏咏物抒怀诗的方法

1.分析所吟咏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征及其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的自身经历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仔细揣摩诗人借

物象所寄寓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精神、志向。

对于诗人词人,一定要结合其生平经历进行分析,如说到辛弃

疾、陆游就能想到“忠心报国”,说到陶渊明就想到隐逸等。了解

诗人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对我们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

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拟人、比

喻、借代、双关等等。

第4页共15页

七、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兰【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答案】①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追名逐利的俗世之

人②作者对追名逐利这的鄙视。

【解析】

戡肺淅:与古学生憎解重折能力,卒诗至用?托情志峭作手法。运用比冷的像群把“兰”比

呜流白名利、品停嘉向的人,“野香”比呼吕名逐利的俗世之大J,写出了作者对功名利律幅度.

(二)古诗阅读。(4分)

晚桃①

刘长卿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注释】①《晚桃》是刘长卿八首组诗中的一首,这八首诗都是

他写给李侍郎的。李侍郎,礼部副长官,掌贡举。此组诗当为投卷之

第5页共15页

作。

3.“此意颇堪惜”中的“此意”指的是何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2分)

4.本诗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桃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请分别简要概括这两篇中的“桃花”所传达出的情感。(2分)

5.学校开展个性班级活动,每个班级要选择一种植物图片来制作班徽。

在班级选择植物的时候,当当想将桃花推荐给大家,请你结合有关桃

花的知识,帮他写一段推荐词。(3分)

3.(2分)“此意”指桃花生长于深涧,春风不知道桃树长在地势低的

地方,偏往河边吹。作者用桃花与春风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表达出自

己处境虽不理想,但依然希望得到侍郎赏识的强烈愿望。(意思相近

即可)

4.(2分)①《晚桃》中的桃花寄寓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②《桃

花源记》中的桃花是失意者的精神家园,寄寓着作者对远离尘世的理

想世界的向往。

5.(3分)我选择桃花,因为桃花寓意美好、纯洁,有着高雅、朴

实、乐观和淡泊的品格,具有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以桃

花来制作班徽,可以引导同学们体会桃花的秉性,培养朴实乐观、积

极向上的品性。(言之有理即可)

(三)古诗阅读。(4分)

第6页共15页

幽兰

崔涂

幽植①众宁知,芬芳只暗持②。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③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④欲何为。

【注释】①幽植:指幽兰生于山野,远离众芳喧妍的花园。②

暗持:指幽兰孤芳自赏。③国香:指兰。④芬馥:吐露芬芳馥郁的香

气。

6.本诗颈联中的“早”与“迟”二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2

分)

7.诗歌运用了的手法,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8.从题材看,下面诗歌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励

D.《卜算子・咏梅》(陆游)

6.(2分)“早”字指寒露早早就侵袭而来,“迟”字指春天到来得很

第7页共15页

迟,一“早”一“迟”通过鲜明对比写出了幽兰境遇之惨凄,表现出

诗人对幽兰境遇的怜惜之情。

7.(2分)借物抒情无人赏识、无可奈何、无限凄苦(意思相近即可)

8.(2分)D【解析】本诗借幽兰抒发自己无法达到人生追求的深挚沉

郁和无限凄苦。《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

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的同时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

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从题材看,本诗和《卜

算子・咏梅》均属于咏物抒怀诗。

诗句译文鉴赏

生于山野的兰花

众人又有谁能知道它

幽植众宁知,内容:描写了幽兰生于山谷,

呢,只是自己默默保

芬芳只暗持。芬芳不被人识的客观处境。诗

持着芬芳的花香。自

自无君子佩,人借幽兰的处境来抒发自己怀

古以来不会有君子采

未是国香衰。才不遇的苦闷和惆怅。

撷佩戴,即使是它芬

芳正盛的时候。

寒露早早地就侵炼字:“早”“迟”二字,既

白露沾长早,袭而来,温暖的春天写出幽兰境遇之惨凄,又写出

春风到每迟。却总是等候很久也不幽兰芳魂玉质难得久持的无限

不如当路草,来。被弃掷路边如同悲苦。

芬馥欲何为。荒草,纵然有芬芳馥内容:诗的后两句表面写幽兰

郁的香气又能如何。被视如荒草的境况,实是诗人

第8页共15页

借幽兰自比,就算有满腹的学

问抱负,无人赏识也只能无可

奈何。

【主旨】诗人借幽兰几遭侵凌,生机欲断,却仍期待不已、春心

不死的柔韧之质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执着人生追求的深挚沉郁和无限凄

苦之情。

(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冬柳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柳树的位置在江边,柳树的形态是零落萧

条。

B.诗的三、四句写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的情景,富有

画面感。

C.诗人用精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D.诗中写景动静结合,一、二句是静景,三、四句是动景。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2题。(6分)

早梅张谓

第9页共15页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1.本诗没有直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诗人对

梅花的赞美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玉条”“经冬雪未销”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

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

B.“迥临村路傍溪桥”中的“迥”和“傍”,写出了“一树寒梅”

独自盛开的凄清景象。

C.第三句是转折句,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

之情。

D.第四句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写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

不屈的形象与品格。

(六)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13.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第10页共15页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

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

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14.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延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恒

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

迫,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七)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

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

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5.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

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16.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第11页共15页

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

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

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

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17.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的悲凉心境。)

(八)途中见杏花①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②帝乡,此指

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回大地,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见到

如此美景本应该欣喜激动,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忧愁。

B.颔联的“可堪”即“更哪堪”,颔联的意思是即便长久欣赏这

枝杏花也有遗憾,更哪堪自己行色匆匆,难以停留。

第12页共15页

C.尾联虚写,从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

树红杏,如濠濠烟霞笼罩着神州,诗人借此象征唐朝末年的黑

暗、动荡不安的现实。

D.诗人借杏花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

之思的情怀,一层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

19.诗人在这首诗中主要是借杏花来抒情,为什么要在颈联写

“莺先到”“蝶未游”呢?

18.C.“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错误。诗人由

眼前的春色美景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树万树红杏的

绚丽迷人景色。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可知诗人虽被迫离开朝廷,

到处飘零,但还是心念长安,尾联用想象中的长安的美景来表

达他的故国之思。故选C。

19.颈联“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译为“天色已晚,

寂静的树林中黄鹏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

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从这句“莺先到”“蝶未游”

可以看出此时的杏花只有黄鹏鸟陪伴,而花朵已经绽开却没有

蝴蝶起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