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_第1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_第2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_第3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_第4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

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

送“、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的国家级重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

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它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与三峡大坝建造的重力坝不同,白鹤滩水电站因为地形构造原因,需要建成不规则

混凝土双曲拱坝。重力坝靠自身重量来承担水的推力,而拱坝则把水的推力主要传递到

两岸山体,担负如此重压的山体大多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玄武岩组成,松弛易

碎,很可能会导致边坡失稳垮塌。经过考察研究,建设者们用锚杆打入玄武岩层进行支

护加固,通过外部拉力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再经过高压注浆后,形成稳固的岩石带。

这是工程界首次挑战复杂的柱状节理玄武岩,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严苛的工程要求,

他们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加固任务。

浇筑高289米宽709米的世界第三高的白鹤滩混凝土双曲拱坝,混凝土用量将达到

803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

量,使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上升,之后再缓慢冷却,反复的热胀冷缩将导致混凝土产生裂

缝,严重影响大坝安全。工程师们再次向“无缝大坝'’发起挑战,把目光直接聚焦到我国

自主研发的建筑材料——低热水泥,这种水泥的水化反应要比普通水泥至少低20%,再

精选发热低,防裂性强的石料与低热水泥进行科学配比,确保低温混凝土的稳定性。工

程师们发明的智能建造系统给每一仓混凝土原材料配上条形码“身份证”,实现全天候动

态温度监测、评价预警、终端推送等功能,保证最客观、最直接的数据助力现场科学决

策,最终,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做到了没有一条毫米级的温度裂缝。

为解决狭窄河谷、大泄量条件下泄洪消能等问题,白鹤滩水电站采用了坝身孔口和

岸边泄洪洞联合泄洪的方式。工程师们通过深入研究,确定泄量分配比例,综合分析下

游河床承受能力、坝身孔口布置方式、坝身开孔对坝体结构影响等因素,通过大量水工

模型试脸验证,采用“坝身两层孔口''的布置方式,将坝身孔口的最大泄量控制在30000

立方米每秒,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不对称拱坝坝身泄洪消能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研制与安装难度远大

于世界在建和已投运的任何机组,科研人员经过引进、涉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百万

千瓦级发电机组完全国产化,在工艺上进行了大量自主创新,包括机组总体设计、水力

开发、电磁设计、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等重大专题科研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

白鹤潍水电站的建设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库区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

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自主创新中带动了我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进一

步证明中国水电已经具备了世界领跑的全产业链能力,拥有了“走出去”的底气。

(取材于刘颂寒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水电人用智慧、实力塑造着清洁能源新高地,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

念,用决心、勇气和担当促使绿色工程不断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金沙江下游栖息着许多喜流水生境鱼类,每到繁殖季节会逆流而上产卵。水电站筑

起的高坝阻挡了鱼的去路,为鱼类打开生命通道是每一座水电工程都要解决的难题。专

家经过现场调研和反复论证研究,确定在急缓流交界处建立集运过鱼系统,让鱼类从进

鱼口进入收集设施,通过底部集鱼斗再利用升降系统提升至地上,再用运鱼车和运鱼船

转运至上游金沙江中,保证金沙江上下游鱼类顺利生存、产卵、繁殖。除此之外,白鹤

滩水电站工程还陆续建设了分层取水设施、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增殖放流站等,

努力实现枢纽上下游鱼类及水生物生态平衡。

金沙江下游河谷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栗喉蜂虎栖息繁殖地。每年从4月初开始,数

以万计的栗喉蜂虎来到两岸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崖壁挖洞营巢,繁育后代。白鹤滩

水电站正常蓄水位将达到海拔825米,这意味着栗喉蜂虎的巢穴将被淹没,造成不可估

量的损失。建设者们紧急采取遮网覆盖、人工驱赶、开挖沙崖等应急措施,避免因淹没

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他们积极寻找与旧巢穴土质环境相似的地方作为栗喉蜂虎的新家安

置点,开挖土方,形成垂直剖面,模拟出天然崖壁的形态,供栗喉蜂虎筑巢产卵。专家

还对它的食材进行形态分析检脸,明确食物种类,追溯食物来源,为将要建设的栗喉蜂

虎实脸基地提供理论指导;掌握它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节律,为栗喉蜂虎后续保护面积的

重新规划和布局提供数据。

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和淹没区共有古树345林,按照设计方案,这些树要分别移栽

到安全的生长环境中。在移栽过程中,遗漏损坏任何一株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设者

们在详细的勘察过程中,统计每一棵树的经纬度,建立信息档案;依据树况及品种特性,

选择最佳移栽地点;定制方案,召开会议,适当修剪树木,保护损伤部位……移栽工作

试卷第2页,共50页

完成后,每一颗古树都被持续养护,现已重新焕发生机。

和谐共生,生命脉动。目前,白鹤源枢纽区生态恢复面积已达到394.62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专项投资总额超过28亿,在保护区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设者们还将不断

探索进取,让大国重器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取材于央视纪录片《鹤舞长江》)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白鹤滩水电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凝土双曲拱坝依靠两岸山体提供的反力作用保持稳定。

B.导致混凝土双曲拱坝产生裂缝的原因是水泥的水化反应。

C.白鹤滩水电站采用联合泄洪方式解决泄洪消能技术难题。

D.白鹤滩水电站经过自主创新,实现发电机组完全国产化。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白鹤滩水电站“中国创造”的技术是()

A.单机容量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

B.特大混凝土双曲特高拱坝的建造高度。

C.实时感知混凝土温度的智能建造系统。

D.控制泄量的坝身两层孔口的泄洪方式。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运过鱼系统的位置应该设在急缓流交界的江中。

B.栗喉蜂虎新家应安置在825米以上的沙质崖壁上。

C.建设者精心细致的管理打破了“树挪死”的魔咒。

D.建设者的努力使白鹤滩枢纽区生态得以全面恢复。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创新和智能建造让浇筑无缝大坝的梦想变成可能。

B.集鱼系统能减少因为修筑大坝对鱼类产生的阻隔影响。

C.白鹤滩水电站为栗喉蜂虎规划并完成了一项生态工程。

D.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者履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责任。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

祥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

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

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添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

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

品茗对花、吟诗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

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

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

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

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

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

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赏花胜她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

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今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

赏花时间表”(见附录),北京的各赏花地也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赏花客的到来。地处我

国最北端的黑龙江也依据城镇花卉资源推出众多赏花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哈尔滨丁

香节、鸡西杏花节、伊春杜鹃花节等。赏花季来临。祖国处处繁花似锦。真如古人所说: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附录:2023年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部分)

花卉

景区赏花时间

品种

卧佛寺、红螺寺、香山公

梅花2月底——-4月

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梨花3月

3月中旬一—4月中

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樱花

颐和园、大觉寺玉兰3月末——-4月上旬

响水湖杏花4月

元大都遗址公园、北海公海棠4月初----4月中旬

试卷第4页,共50页

潭柘寺桃花4月——5月

材料二进入二月,神州大地春意渐浓,百花竞放,人们纷纷迈出家门,开启踏青赏

花之旅,各赏花胜地也在发展赏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

金色油菜花海,花浪翻涌,蜂鸣蝶舞,赏花客纷至沓来,这是近年来福建建宁县每

到二月都会出现的景象。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

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落、精品民宿等,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

延长了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原来只能作为

农作物的油菜花,如今成了建宁发展赏花经济的主要资源。赏花,不仅给建宁带来了“人

气”,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财气赏花经济孕育动力、展现活力,成为建宁乡村振兴

的新抓手、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无锡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配上当地唐宋风格的建

筑,让拈花湾呈现一派唯美浪漫之景,令游客心旷神怡。2022年元宵节,拈花湾曾凭

借一段“打开元宇宙传送门''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尝到了元宇宙“甜头”的拈花

湾,在今年赏花季顺势而为,运用AR、MR技术让游客体脸“沉浸式”赏樱,真实的花卉

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

相比油菜花和樱花,桃花在我国分布更为广泛。花开时节,大江南北处处都有桃花

的身影。然而,每年桃花盛开之时,依然会有很多游客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只为去西

藏林芝看桃花。为什么要去林芝看桃花?林芝的做法给了我们答案。每到三四月份,林

芝都会根据桃花盛开的花期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每年桃花节都会有主题不同的文化活

动。今年林芝就根据“松赘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历史传说,为桃花节定制了独具特色的舞

台剧。除此之外,林芝在设计赏花路线时将当地的山水融入其中,开发了“南峰徒步线

路在这条全长4.2千米的徒步赏花线路。上,人们能看到雅鲁藏布江S型拐弯,还

能近距离欣赏被称为“西藏众山之父’’的南迦巴瓦峰。赏花路上,灿如烟霞的桃花,壮丽

圣洁的山水,都让游客沉醉。

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光里,赏花品花,借花事聚人气,集财气,升腾烟火气。

(两则材料取材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众多节日中只有花朝节的活动是以花为核心的。

B.人们饮酒观花、吟诗咏花可称之为“酒赏”和“诗赏”。

C.赏花时人们可以从花的盛放与凋零中获得生命感悟。

D.如今,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超过江南。

7.下列诗句中写到的花开时间,与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A.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B.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C.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是哈尔滨较有特色、可以大力开发的花卉资源。

B.福建建宁县从传统农业资源中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C.独特的建筑让人到拈花湾时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

D.伊春和林芝在开展赏花活动时都会考虑到花期因素。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赏花行为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B.唐代社会,赏花品花活动已经相当普遍。

C.我国的樱花、油菜花都没有桃花分布广泛。

D.材料二介绍了各赏花胜地的历史与现状。

10.某地发展赏花经济,可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经验?请简要概括。

(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蕴藏着地球34%以上的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海洋环境恶劣,油气钻采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设备,海洋石油钻

井平台是其中关键设备之一。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一般分为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两种。固定式平台包括坐底

式、导管架式等,移动式平台包括自升式、半潜式等。其中,导管架平台具有甲板面积

大、可变载荷大、结构安全可靠等优点。世界上第一座设备齐全的钢质导管架平台,于

1947年在美国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成功安装。此后,导管架平台数量迅速增加。

导管架平台主要由导管架、桩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导管架和桩,通常称为

支撑结构。按腿柱数量分类,导管架通常有以下九种形式:三腿柱导管架、四腿柱导管

架、八腿柱导管架。此外,还有十二腿柱导管架、十六腿柱导管架等。例如,259米水

深的Hondo平台是八腿,313米水深的Cognoc平台是十二腿。导管架的外形类似细长

形的金字塔,腿越多,底座相对越稳固,但也更费钢材,体积也更大。整个导管架在陆

试卷第6页,共50页

上预制完成,运至海上采油处再定位、安装、合拢。这大大地,减少了海上的工作量,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导管架平台通常用于浅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但海洋中蕴藏的油气资源有近一半埋

于超过300米的深海之下。300米水深是油气行业划分浅水与深水的界限。随着水深增

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所需投入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千

座导管架平台中,仅有9座导管架高度超过300米。

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渤海湾地区,水深局限在20米。80年

代末期,开始在南海100米水深范围内勘探和生产。南海是世界上最有前景而又尚未大

规模开采的油气资源区,油气田大多在300米〜500米水深范围内。我国现有导管架平

台约300座,最早的是1985年投产的渤海埋北油田,水深在16米左右;2014年投产

的荔湾3-1平台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导管架平台,水深达到了190米。我国在200米水深

及以上海域通常采用“浮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与这种开发模式相比,

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将生产系统从水下搬到了导管架平台上,大幅

降低了钻完井工程以及后续的生产操作成本。

(取材于牛童、吴家鸣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2年4月25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平台

主体工程在中国南海海上安装完成。“海基一号”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导管架高

302米,是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平台总重4万多吨,打破了中国海上单体原

油生产平台的重量纪录。

“海基一号”之前,我国绝大部分导管架平台是200米及以内级别的导管架。如果

按照200米级“依葫芦画瓢”设计300米级的深水导管架,就会极大增加成本,也就失

去了开发深水导管架的意义。况且,我国现有的最大吨位的下水驳船也装不下那样的

“大家伙”。深水导管架高、大、重,结构复杂,因此重量控制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海

基一号”团队自主设计,反复模拟,最终将导管架“八腿”变“四腿”,创新地采用了

水下楷架和百米级大跨度空间X支撑结构,导管架变小变轻,同时还能承载更大的上

部生产模块与环境力,最大化地发挥了钢材性能。这一方案的实施,为整个项目节约了

至少3000吨钢材和1亿元的工程投资。

建造“海基一号”导管架时,团队改造延长一号滑道,确保导管架有足够空间

“躺”着被建造。另外,对驳船“海洋石油229”进行浮箱加宽、摇臂升级换新、调载

系统升级、总纵强度加强、主锚机换新等多项改造,提升其运输下水能力,力保导管架

装船出海需求。海下组装时,首创“三艘主作业船”联合作业模式,创新应用“运输姿

态监测系统”和“下水运动监测系统”,攻克带压注水、水下灌浆、海床存在沙坡沙脊

等多项技术难题,确保“海基一号”精准安装就位。

依托“海基一号”,我国将在南海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全部

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这将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供应能力。

沿用“海基一号”的设计模式,享用“海基一号”的建造经验,流花11-1平台高

338米的深水导管架在珠海已开工建造,建成后将超过它的前辈“海基一号”。“海基

一号”的技术会被一代又一代海油人掌握,“海基一号”的名字也会在海油人走向深水

油气开发的历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取材于黄玉玺、刘琪伟等的相关文章)

1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导管架平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不可移动的平台。B.导管架起支撑作用。

C.外形细长似金字塔。D.深水域使用相对少。

1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海基一号”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度和重量刷新了我国相应海上平台的现有纪录。

B.优化导管架设计是因为现有技术造不出足够大的平台。

C.与其他同等级深水导管架平台相比,性价比更高。

D.从设计到安装,其中多个环节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改进。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在海域的水深决定着导管架腿柱数量。

B.我国导管架平台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

C.“海基一号”设计力求导管架轻且承重大。

D.创新技术有助于“海基一号”精准安装。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管架平台的导管架分步在陆上建造、海上安装,经济高效。

B.全面地开发南海油气资源,需要采用深水导管架平台的模式。

C.生产系统移至导管架平台上,能更好承载生产模块与环境力。

D.加大下水驳船的承载量并非提高深水导管架性能的根本办法。

1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海基一号''平台建成的意义。

(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

试卷第8页,共50页

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

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

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

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

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

“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

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

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

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

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

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

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

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赛续文

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

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

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蔡美云、张含、刘凤泉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因为他们发现那

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

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

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符合现代文学观

念,又能涵盖与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研究方式。

事实上,中西方的文艺观念在基本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共性。比如说文学应该是审美

的,应该是作者的精妙构思与出众才华的体现,应该是用语言去进行形象与意象的创造

等。但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构思与文采的重视,并不是在任何朝代与任何作家、批评家那

里都能被无保留地认可的。比如,汉代以前人们比较重视文学的政教意义,而中唐以后

古文运动的兴起就是以批判骈体文为前提,反对只讲究形式美,更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教

功用,对其文学特征则有所忽视,从而减弱了文章的审美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可以确定中心,但又边界相当模糊的领域。它就像一棵树,人

们能够看清其树干与枝叶,却并不能轻易弄清其根须究竟伸向何处。根须不是整个树,

但没有根须,却永远不可能长成真正的树。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既要紧紧抓住其

审美的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适合于世界的共同的文学经脸与文学理论;同时又要深入

探讨各家思想学派对文学的不同看法与复杂影响,像儒家的诗教观念、道家的解脱理论、

禅宗的妙悟境界等,都是中国所独有并且曾经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观念。

回归中国本体与建立中国话语,既需要照顾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又需要广阔的

世界视野,需要现代学者以更为弘通的视野与严密的思维能力去进行重新选择、深入研

究与公允评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面对各自的传统文艺观念及其在此基础上所产

生的文学现象时,都必须要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寻找出文学据以成立的核心观念与发展

推进的主要线索。

(取材于左东岭等人的文章)

16.根据材料一,下列认识不得令中国古代“文治”观念的一项是()

A.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B.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王充)

C.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7.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中“文以载道”观念的理解和推断,不氐砚的一项是()

A.其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根本目的是要彻底清除“文胜于质'’的积弊。

C.主张关注生活现实,强调传递主流价值思想。

D.有利于创作者践履社会责任、廉续文化传统。

1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于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生碘的一项是()

A.从文化入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助于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

B.中西方文艺观念的价值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C.相关的文化研究表明,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多而且复杂。

D.回归中国本体与建立中国话语,要尊重本体实际,也要广泛借鉴。

1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运动对骈体文的抵制和批判,影响了当时社会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

试卷第10页,共50页

B.从文艺观念及其创作实践来看,中国古代对作品政教功用的认同最为普遍。

C.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思想学派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和影响完全不一样。

D.面对各自的传统文艺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文学现象时,中西认识的冲突会加剧。

20.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当下研究中国古代文艺观念的价值。

(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50年,“图灵测试”给出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即机器是否能够模仿

人类的思维方式来生成内容继而与人交互。某种程度来说,人工智能从那时起就被寄予

了用于内容创造的期许。随着数据快速积累、算力性能提升和算法效力增强,今天的人

工智能已经可以进行写作、编曲等创意工作。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内容创作,

AIGC的概念随之悄然兴起。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机器内容生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专业生成内容

(PGC)ʌ用户生成内容(UGC)、AI辅助生产内容、Al生成内容(AlGC)。目前,对于AIGC

这一概念,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国内产学研各界大都认为,AlGC是继专业生成内容

和用户生成内容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Al绘画、AI

写作等都属于AlGC的应用分支。

2022年8月,AI自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数字艺术类冠军。该画作

恢宏细腻的画风很难让人相信它是由Al自动生成的作品,而它的夺冠也大大冲击了人

们过往对于“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远逊于人”的固有认知。自此,AIGC从看似遥远的概

念逐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11月30日,微软旗下的OPenAl发布了名

为ChatGPT的超级AI语言模型,再次引爆人们对于AlGC的讨论热潮。ChatGPT不仅

可以理解并回答用户的问题,还能完成一些复杂任务,包括按照特定文风撰写诗歌、假

扮特定角色对话、修改错误代码等。此外,因为ChatGPT被加入了预先设计的“道德”

准则,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所以它还能表现出一些人类特质,例如承认

自己的错误、按照设定的道德准则拒绝不怀好意的请求等。上线短短几个月,ChatGPT

即火爆全网,并影响着人们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和框架,有些行业已然将

ChatGPT等相关技术融入并应用于现有工作或生产中。

在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代替创作中的重复工

作或重复环节,提升创作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创作者可以找寻创作灵感与思路;综合

海量预训练的数据,并结合模型中引入的随机性,创作者可以生产出过去无法想出的杰

出创意。

目前AlGC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或争议。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承认AIGC

的发展趋势无法阻挡,而人类的创造物终究会帮助人类自身的发展。AlGC无疑是一种

内容生产力的变革,会将世界送入智能创作时代。

(取材于杜雨、张孜铭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相较于用户生成内容,AIGC最大的不同是新技术驱动了机器智能创作内容。这使

得AIGC具有显著的技术特征。

AlGC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这些能力是计算机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学习

和模拟生成的,每一幅Al画作背后都是不计其数的标注数据和训练数据。CNN(卷积

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大模型的流行成功使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跃升至亿级,由此

带来的数据巨量化,推动了AIGC发展的进程。如ChatGPT的训练就使用了约45TB的

数据,其中包含了多达近1万亿个单词的文本内容,约等于4500万本《红楼梦》的内

容。

有了巨量数据的加持,创造力成为AIGe最吸引用户的特色。借助海量语料库,AI

工具仿佛超级画手或作曲家一样生成出指定风格的图像、音乐或视频。例如NST(神经

风格迁移算法)利用CNN识别图像内容表征和风格表征,并在特定神经网络层对图像

进行重构,这就使Al工具能够模仿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而创造相应风格

的艺术作品。随着AlGC技术的持续进步,内容生产将向更具想象力、创造力的方向发

展。

跨模态融合是AIGC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跨模态生成的本质是文本、视觉、听觉乃

至脑电等不同模态的知识融合,覆盖图文、视频、数字人、机器人等更多场景。2022

年,“AI画家”度晓晓创作的“无界”系列作品使用了“百度文心”大模型跨模态图

文生成模型ERNIE-ViLG1这一模型具备了领先的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拥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交互能力,是AlGC发展的趋势。在用户感知方面,AIGC

逐步向认知智能发展,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生成个性化内容,如集成ChatGPT的搜

索引擎“新必应”在进行搜索时,将推送更加精准、人性化的定制答案:在交互界面方

面,AlGC技术支持多模态内容生成,可实现音视听等多感官自然交互,提供沉浸式体

验,如AlGC+数字人可实现人机智能交互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人们认为无法达到的极限。今

天的ChatGPT又刷新了人类的认知。据报道,有多所美国名校的学生用ChatGPT代替

自己写论文或完成考试;有人要求ChatGPT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账户;“ChatGPT

引发十大职业危机"''ChatGPT将对教育行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挑战和颠

试卷第12页,共50页

覆”等话题也频上热搜。伴随其热度的飙升,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如何保证ChatGPT

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时效性?未来人们是否将生活在一个无法辨别信息真伪的世界

里?未来人类是否会因过于依赖机器而使自己变得愚蠢?AlGC产生的作品版权属于

谁?这一个个问号都是需要我们警惕和深思的。而围绕ChatGPT等AIGC应用产生的

诸多商业伦理、技术伦理甚至人文伦理的争议,更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坚持Al向善,

守住Al伦理,应是从事AlGC的原则和底线。特别是当人工智能走向人格化、具备了

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时,我们就更需要积极倡导合法合理的使用,以确保技术的健康

发展和正确的社会应用。

面对尚在探索中的AlGC,我们需要明确,技术不是目的,追求更好的世界、更美

好的生活才是目的。

(取材于李白杨、詹新惠等人的文章)

2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AlGC的兴起,推动了机器在数据积累、算力性能和算法效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B.AlGC是一种属于用户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Al绘画、Al写作是其应用分支。

C.《太空歌剧院》因冲击了“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远逊于人'’的固有认知而获得冠军。

D.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的加入,使得ChatGPT能够表现出一些人类特质。

2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千AIGC显著的技术特征的一项是()

A.内容模仿力B.跨模态融合

C.认知能力D.交互能力

2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应用场景不行令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

要表现的一项是()

A.ChatGPT可以为教学课程提供创意思路,并代替教师回答学生重复性的问题。

B.ChatGPT与人类连续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时候,可以生成与问题不相关的答案。

C.ERNIE-ViLG可应用于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摄影艺术等场景,激发创作灵感。

D.ERNIE-ViLG能够根据文字描述,生成现实世界当中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图像。

2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与推断,不F獭的一项是()

A.ChatGPT在完成假扮特定角色对话、修改错误代码等复杂任务时,使用了海量数据。

B.画风恢宏细腻的AI画作《太空歌剧院》可能是利用NST技术生成制作的艺术作品。

C.“新必应”推送人性化定制答案,会影响人们某些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

D.AlGC已迈向人格化的阶段,并具备“自我意识”,未来将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25.文中说“A1GC无疑是一种生产力的变革”,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工智能这样的变

革?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京津冀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

上世纪中期,永定河水量较为丰沛。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流域上游工农

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响,永定河逐渐断流,平原段基本干涸,河床沙化,生

态退化严重。2016年12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发布,计划用5

至10年时间,进行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复苏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是基础。京津黄晋四省市协同联动,实施流域生态水量统

一调度,持续对永定河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2019年春季,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

等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2.7亿立方米,永定河补水水源条件形成。官厅水库向下游河道

集中补水2.3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2020年春季,官厅水库生

态补水出库总量1.66亿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天津市武清区,断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

段全线贯通。2021年,加快完成小红门再生水、南水北调中线向永定河补水工程,使

得永定河水源更趋多元化。9月27日,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贯通入海,26年来首

次实现连山通海的全线通水。

2022年,永定河实现春秋两季全线通水,全年累计通水时长达123天,累计补水

2.57亿立方米,并首次实现年度内两次贯通入海。目前,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

作已启动,预计向永定河补水7.35亿立方米,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至120天,力争

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除了补水,永定河流域还启动了其他多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维持

河道生态基流。如永定河山峡段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修复永定河及其一级支流清水河,

对清水河主河槽进行平整和绿化,对河道岸坡进行修复,对两岸绿地进行补植,新建东

湖林、青白口两处湿地,扩建现有王平湿地,形成三处近自然型河流湿地。又如永定河

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期,主要是疏挖滩地溪流、河道子槽,处理陡坎、

大型砂石坑,修复10平方公里植被等。

(取材于陈晨、关桂峰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永定河是河流生态退化严重的典型,让这条断流长达数十年的大河“复活”,国内

外尚无先例可供借鉴。京津冀晋协同一致,建立上下联动的生态修复统一管理机制,多

方参与生态修复治理,组建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

专业交叉的研究团队。

试卷第14页,共50页

永定河属于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断面宽浅、水流散乱、易冲易淤、河势变化剧烈。

针对这些特点,研究团队开展受损严重河流形态重塑研究,搜寻永定河的历史地形、水

文监测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其断流前的河势特征,确定了永定河形态重塑的重要

历史参照,创造性地提出游荡型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以水开路,充分发挥自然水流

冲淤造床作用,重塑河型;用水引路,利用脉冲补水自然冲淤造床,营造人工洪水过程,

推动河道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为有序高效地落实永定河生态补水的具体措施,研究团队不断提供有力的科学支

撑。他们用二维数学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来水条件下水流流势,确定永定河平原南段的补

水流量;建立流域水量统一优化配置技术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不同水平年

保障河道基本生态需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结合永定河实际来水与生态补水条件,构建

生态调度模型,支撑永定河年度生态水量调度:参考历史自然水文节律,按春秋两个流

量峰值特征优化配置生态流量的年度过程,实现主要月份水流贯通等。

自永定河生态补水以来,水务工作者跨区域联动,及时进行全过程水质水量水生态

多要素、地表地下同步的跟踪监测分析,并且量化评估生态补水对河流生态自然恢复的

效果,准确把握永定河补水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春季全线通水期

间,永定河官厅水库至屈家店河段生态水面面积约26平方公里,较全线通水前增幅近

20%,部分河段增幅达45%;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河段水质提升,通水末期官厅水

库以下水质类别为II—Ill类的监测断面占比71.4%;平原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2至2.8

米,最大回升量为17.8米。近期生态效益调查监测情况显示,永定河有水河段生态状

况持续改善,累计发现植物386种、鱼类49种,官厅水库等重点区域鸟类达360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重现永定河畔。

(取材于付丽丽、王一涵等的相关文章)

26.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永定河生态补水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补水先实现永定河山峡段通水,随后又用两年时间,实现连山通海全线通水。

B.补水时间前期集中在春季,后来发展到春秋两季补水,补水时长也持续增加。

C.补水水源多元化,包括黄河水、江水、再生水等多种水源,补水量逐年递增。

D.补水实现永定河春秋两季贯通入海,全年全线有水,累计通水时长不断增加。

27.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展于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项是()

A.平整河槽B.补植绿地

C.修建湿地D.回填沙坑

28.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永定河生态退化问题的理解与推断,不氐碘的一项是

()

A.永定河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生态严重退化。

B.永定河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断流,断流时间长达数十年,水资源严重短缺。

C.永定河平原段长期干涸,河床沙化,并分布有大型砂石坑,这里的河已非河。

D.永定河属于典型游荡型河道,有断面宽浅、水流散乱、易冲易淤等受损问题。

29.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永定河生态补水效益的理解与推断,不正项一项是()

A.生态水面面积增大B.部分河段水质提升

C.地下水位全面回升D.生物种类发现众多

30.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永定河生态补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经验。

(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奥运史上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各有创新,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仍以“意想不

到”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微火、屏显、当空舞动,在科技的加持下,

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合。

使用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前的奥运火炬都是

熊熊大火,能源消耗量巨大,北京冬奥会将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

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

微火的实现并不容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须长时间燃烧,对环境适应性、稳燃性以

及抗低温、火焰显色等方面均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氢气的供给需要安全、稳定。航天科

技集团的刘悦团队将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使储存、减压、输送、控制集成起

来。

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了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的

技术方案。视频显示技术用在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

屏”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都存在诸多挑战。刘悦团队将结构高度

集成并实现轻量化,让观众只关注到唯美的火炬,感受主火炬的晶莹剔透。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这

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刘悦团队不光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空中姿态方面为

主火炬找到最优方案,还在供电、信号、燃烧、机电、播控等方面都进行了冗余设计,

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完美她呈现。

手持火炬“摇身一变”成为主火炬,这是一个悬念,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火炬

手将火炬插入基座,一个“插入”的动作成为开幕式最富创意的“点火”方式,动作虽

然简单,但实现的功能却非常复杂。经历了一年多的设计、研制、测试,2022年2月4

试卷第16页,共50页

日晚,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成功点燃。

(取材于2022年2月5日《科技日报》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表达,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表演,

表述人类共同的情感。本届开寐式,体现了人民性,让群众登上了舞台,从5岁小朋友

到大中小学生,再到70多岁的老百姓,中国人民齐上阵,载歌载舞,尽情展现风采,

从内到外,洋溢热情和幸福。以淳朴的表达,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人民形象,更展

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约有1.5万人参加。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同样是在国

家体育场,在摒弃“人海战术”的前提下,如何展示全民奥运的参与热情?这对舞台呈

现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与当代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科技赋

能,还是疫情倒逼,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

开幕式上,在科技的助力下,“鸟巢”实现了智慧化升级,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中,

地面屏幕实时捕捉演员的行动轨迹,雪花实现了与演员的精准互动、交流,营造出空灵、

浪漫的震撼场景,这是科技带给观众的全新体验。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

5G等科技成果的加持,彰显了科技美学的进步,呈现了一场世界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

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当代中国的大国气象,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传递给世

界,在冬奥会开幕式的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经典。

伴随冬奥会开幕式的圆满举办,科技与艺术发展,将会在更多领域迸发出更多中国

气质,为中国艺术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赋予新的创新动能。

(取材于田沁鑫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新技术、新理念、新

表达具备更多、更强的可行性。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类综艺节目

创作的理念创新、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运用先进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相融合,让

古风习习的诗意舞台,彰显光彩夺目的中华审美风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经典咏

流传——致敬英雄》对中华经典文本进行音乐化的创新改编,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

历史人物生动可感的侧面,表现不屈不挠、刚毅坚韧的英雄品格。如第九期节目中,在

情景交融的舞台中《昨夜书》生动诠释了岳飞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在这种沉浸式

3D视听体脸中,观众英雄抒发的家国情怀产生了强烈共振。

在传播上,通过制播联动、多屏联动、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精准掌握并充分利

用融媒体传播规律,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是文化类综艺“破圈”的有益经验。电视

台与网络媒体在制作、播出等环节实现全程紧密联动、场内场外全面互动、大屏小屏及

时互动,综合提升传播效果。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与多家视频网站深度合作,

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商业网站合作……这些融合传播经验都值得好

好总结。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

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气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打动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取材于2022年1月7日《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

3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的微火设计能源消耗量较小。

B.撬装结构有助于氢气的供给安全、稳定。

C.微火火焰借助视频显示技术给人壮观感。

D.将手持火炬变为主火炬是最安全的方案。

3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奥会开幕式不仅体现了人民性,也展现了国家形象。

B.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

C.开幕式上,因雪花的空灵、飘逸,观众获得了视觉盛宴。

D.科技与艺术发展将会给更多的领域赋予新的创新动能。

3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类综艺节目均运用先进技术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B.现实舞台让观众与英雄抒发的情怀产生了强烈共鸣。

C.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借助融合传播来提升传播的效果。

D.只要借助了新技术、新理念就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是一种独到的创新。

B.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将当代中国气象传递给了世界。

C.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商业网站的融合传播是新的探索。

D.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3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式及意义。

(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试卷第18页,共50页

材料一: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思想的核

心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

作用。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选择精彩的文化元素,以平易近人的诉说方式,展现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着力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对外传播,又重视有深度、

有感染力、有共鸣的对内传播,不仅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

针对不同年龄层、文化层、社会层的受众进行话语贴合和故事讲述,不仅要讲好现

在的故事,更要利用现在的媒介和视角讲好过去的故事。从《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

写大会》到《世界青年说》,从央视《远方的家》到大型专题纪录片《一带一路》,从中

国式科幻片《流浪地球》到中国式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再到汉服文化

和国风影视作品的火爆和“出圈”,越来越多的优质国产作品将文化观念作实体转化,

通过独具魅力的符号元素传达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更鲜活、更饱满。

同时,在复杂的国际传播形势和环境中牢牢把握对内对外“发出声音”和“讲好故

事”的契机,融通和对接中西方在话语体系上的差异,改善在故事讲述方式、手段、知

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培育中国好故事的代言人和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

团,整合多途径、多主体的人力与物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力。2020年,“理塘

丁真”凭借一段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他那纯真的笑脸、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在

草原上骑着白马驰骋的飒爽英姿,让无数守在屏幕前的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从签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