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官渡一中、迪庆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官渡一中、迪庆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官渡一中、迪庆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官渡一中、迪庆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官渡一中、迪庆一中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三校联考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余宛娟审题人:刘海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一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一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一私有制产生一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一生产力发展一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一私有制产生一生产力发展

2.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的性质B.是否存在剥削

C.生产力的水平D.人的发展状况

3.2023年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考古最

新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渔北商城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这些新的发现生动还原了商代城市营建、社会制

度、丧葬礼仪、手工业生产等各方面历史图景,描绘出更加立体鲜活的商代社会。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社会形态

的是()

①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②广泛地使用金属工具和用品

③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④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

6.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与生产力发展基本适应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关于《共产党宣言》,说法正确的有()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不仅对西欧和当时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8.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

根本性弱点是()

①不能代表所在阶级的利益

②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⑨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方案

④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20世纪后半叶以后,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为此献

出了鲜血和生命。但是,每一次抗争,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都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诞生

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促进了中国的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②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④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

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电视剧《开天辟地》以中共一大为历史背景,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着力表现了中国

共产党在创建之初的艰苦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的斗争精神。党的成立得益于()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

②党是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主心骨

③党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④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

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毛泽东就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

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一样,以自己的辉煌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治好战

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认识正确的有()

①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①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

②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中一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B.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C.在深圳进行经济特区试点D.开放上海浦东

17.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在十九大基础上,二十大进一

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大

会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5年时,我国()

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④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程描述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物质前提

③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对新时代的“新”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③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

制度的确立().

①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②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使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④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1958年,中科院计划用20年时间合成人工胰岛素,后来计划缩短至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该计

划最终在1年内完成。这个看似有一点违背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的计划,对于当时满腔热血的青年科学家而言却

是那样的理所当然,他们要为了祖国攻下这个科学高峰。我国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巨大的科技突破,表明()

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在奋斗中作出的选择

②当时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③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

①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④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3.蔡和森于1922年9月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一文中,明确使用“半殖民地”和

“半封建”两个概念。1939年

12月,毛泽东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指出,认清中国大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认清后,主要任务有()

①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4.中国共产党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

A.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B.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C.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D.提出了稳中有前的经济建设方针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推进我们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26.2022年4月28日,孙中山巨幅画像亮相北京天安门广场。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其画

像就曾竖立在此。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逢“五一”“十一”,在这处极具象征意义的政治地标摆放孙中山

画像成为惯例。这种惯例是基于孙中山()

①促成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②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

③锻造了主心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开创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7.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

的奋斗目标分别是()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8.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9.中国的发展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钱学森为中国航天梦拼搏攻关,袁隆平为实现“禾下

乘凉梦”孜孜以求……他们倾尽毕生精力,不求回报投身科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这说明()

①中国梦的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②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

④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框架、总坐标、总

抓手,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基本方略。下列对“四个伟大”理解正

确的是()

①“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②“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现伟大梦想

③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④“四个伟大”确保党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1.“中国模式”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

路进入5.0升级版,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中国道路强国新征程。走好今后的“中国道

路”,需要()

①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②深入贯彻“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

④在党的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②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④是习近平同志的智慧和结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

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21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④拓展了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4.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活动是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

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幸福融为一体

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④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来表达。下列对“十

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理解正确的是()

D“十四个坚持”从思想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分别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③“十个明确”是“十四个坚持”的理论源头和旗帜方向

④“十个明确”回答了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漫漫求索。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

展阶段。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

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

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0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历史总是以自身的发展逻辑,标注划时代的印记。1978年12月,面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

之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出响亮回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

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赶

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中华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作用。(10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

领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