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学设计

授课专业:语文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授课课题:《囚绿记》

课型:探究性学习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囚绿记》讲述了作者陆蠡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

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从而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

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

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文章语言含蓄优美,结构精巧,

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构建篇章,形成作

品特有的节奏。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通过记叙陆蠡旅居古都北平,

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

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

凝聚了个人情感和民族精神,将清丽的语言,舒缓的节奏,忧郁的色彩同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十分融洽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而抒发的思想感情。

②体会本文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③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本文共分四大教学环节,以四句诗串联课程内容

赏爱:且看陆君恋青藤

感爱:百转千回未销魂

思爱:笼中岂得取真意

悟爱:真爱无缰水无痕

②通过朗读、圈点、品味,学会探讨行文脉络及散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的艺术手法。

③学习生活,学习爱。从常春藤的身上学习怎样爱自己,从“囚绿”的反

思中领悟怎样爱人、爱众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熏陶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体味生命的质感,感受生命顽

强不屈的伟大和崇高。

三、教学重点: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爱人爱己。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能力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绿》等几篇托物言志散文的学

习,初步具备了散文阅读能力,但大多停留在理解层面,并未接触到散文

的本质、思路及赏析技巧这些深层界面。

2、学习特征分析:现在的高一学生大多思维敏锐但片面性突出,充满

热情却又情绪波动较大,活泼好动,善于合作学习却往往方法不多思路单

一,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一一指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结合教学PPT,学生自读,圈点批注,讨论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帮助

学生感悟反思。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罗曼罗兰曾说过:爱是生命

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夜。然而,有一种感觉却必须私有,纵

然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侵占,那就是自由。千百年来,

爱与自由被演绎得即像恋人又像冤家。今天我们将在一株常春藤的牵引下

走进又一段爱与自由的传奇,去聆听陆蠡穿越七十年光阴的关于爱的教诲,

顿悟爱的真谛。

活动意图:通过导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感受爱与自由的准备期。

(二)赏爱:且看陆君恋青藤

1、理清文章思路

师生互动:寻绿(1-4)——恋绿(5-7)——囚绿(8-12)——释绿(13)

——怀绿(14)

活动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情感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惊喜一一喜悦一一恼怒、可怜一一尊敬、祝福一一,怀念

活动意图:通过内容把握,理清作者情感脉络,为进入教学重点,即揣摩

“绿”的内涵做准备。

(三)感爱:百转千回未销魂

学生探究:为何囚“绿”

情感:爱绿

心理:自私

活动意图:探究“囚绿”的内在原因,感知美好情感和自私心理合力下伤

害,为思索“爱”张本。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筛选信息的能力。

1、感受陆蠡对“绿”的喜爱之情。

师生活动:

带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支之绿也视同至

宝”;

诵读“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感情:喜悦、满足、真挚、热忱

活动意图:感受“爱之真切”,为反思“爱之伤害”做准备。训练学生的语

言感知力。

2、学生活动:合作探究“绿”被囚前后的变化

被囚前:繁密、青苍、舒展、柔软、浆液丰富

被囚后:柔绿、嫩黄、细瘦、娇弱、病损、失去青苍

对比:生命力减弱

结论:爱变成了伤害

情感:可怜

活动意图: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思想情感与文章发生共鸣,学生之间情感

碰撞,从而深切感受“爱之伤害”,为“思爱”做准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思爱:笼中岂得取真意

师生探究:为何释“绿”

1、学生探究活动:思考“绿囚”的抗争

“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尖端总朝着窗外”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永不屈服于黑暗”

师生探究

“绿”的性格:固执、顽强不屈、追求光明和自由。

结论:“绿囚”懂得爱自己

情感:尊敬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散文思想情感的能力,为探究文章主

旨及托物言志艺术手法做准备。

2、学生活动:反思“爱的方式”

方式:囚“绿”

情感:爱

程度:真挚、热忱

心理:自私、魔念

结果:占有而非拥有

决定:释绿

活动意图:反思爱的真谛,提升学生“爱的能力”。

3、讨论:“绿”的象征意义

师生探究:

(1)背景

1940年发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

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

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

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

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所

以作者借常春藤抒写家国之感,抒发民族的心声。

(2)“绿”的特点:蓬勃、向阳、固执、不屈

(3)“绿”的象征意义:生命、希望、自由、光明、幸福、坚贞不屈的抗

争精神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

意愿。

特点: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抓住“物

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即物品的主要特点要

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

品的特点为核心。

(5)练笔写爱

学生自选一抒情意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段。

学生互评。

活动意图:通过了解背景及探究“绿”的特点,二者结合,从而把握文章

包藏于平淡中的深邃意蕴和丰富哲理,感悟凝聚于绿色中的个人情感和民

族精神;学习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对这一手法的认知和使用能

力。

(五)悟爱:真爱无缰水无痕

1、学会爱自己:逆境中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学生活动:

(1)说一说:常春藤一样的人和事

如刘伟、孟佩杰;笼中鸟等

(2)谈一谈:面对“生的艰辛(贫穷、挫折、困苦、磨难抑或父母的溺爱

等)”如何做一株“常春藤”?

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意图:将文章中蕴含的“爱的哲学”放到生活大世界中体悟,感受其

普世价值,从而学会像常春藤一样自立、自强、阳光地生活,真正学会爱

自己。

2、师生互动:学习“爱他人”一一爱就要让生命自由地生长

(1)看图思考:爱的真正内涵。

(2)谈谈该如何爱人。

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同学们写一句爱的箴言。

活动意图:从作者与常春藤“恋一囚一释”的“爱之历程”,感悟爱的真谛。

(六)小结:笼中岂得取真意,真爱无缰水无痕。

(七)课外拓展

读一读《病梅馆记》和《种树郭橐驼》

七、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这是一篇将个人情感、时代伤痛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集思想性与情

感性于一体的优秀散文,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文章内容,又通过对内容的把握,理清作者情感脉络,从而学习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点。通过探究“囚绿”的内在原因,厘清美好情感和自私心

理合力下的伤害,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章发生共鸣,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碰撞,从而深切感受“爱之伤害”,反思“爱

的真谛”。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散文思想情感的能力,同时,

又通过把握“绿囚”的特点,并结合写作背景学习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从而把握文章包藏于平淡中的深邃意蕴和丰富哲理,感悟凝聚于绿色中的

个人情感和民族精神,把握文章的主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反观

常春藤的自爱和陆蠡的“释绿”历程,反思“爱己”与“爱人”这样一对

“爱之哲学”的伟大命题,学会像常春藤一样倔强、不屈、自强地爱自己,

在逆境中追求生命的阳光;同时懂得爱不是自私和占有,而是尊重包容,

唯有此才能真正拥有爱。通过感悟反思达成学会爱己爱人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教学目标。

八、板书设计:

囚绿记

茂绿青苍-------细瘦病弱(怜)生命

自由

“绿”的抗争:固执、向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