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习题+解析)_第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习题+解析)_第2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习题+解析)_第3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化学实验(习题+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高三其次轮复习:专题一:化学试验【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5分钟)1、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2、一瓶Na2SO3已部分氧化,必需通过试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依次为:①称取样品;②用蒸馏水溶解样品;③过滤;④在烘箱中烘干沉淀;⑤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⑥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⑦精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⑧在干燥器中冷却;⑨计算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3、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分Na2S、Na2SO3、Na2CO3、NaAlO2、Na2SO4五种溶液,应选用:A、烧碱溶液 B、BaCl2溶液 C、氨水 D、盐酸4、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A、升华、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过滤、蒸发、分液。C、加热、溶解、过滤、结晶 D、溶解、过滤、分馏、结晶5、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A、① B、①③ C、②③ D、全部6、设计试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排列在试验通知单中的是:A、滴定管 B、玻璃棒 C、烧杯 D、分液漏斗7、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的试验方案最好的是: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别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用分液漏斗分别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别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萃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别8、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试验进行分别,可得到固体甲(试验运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试验设计。序号试验步骤简述试验操作(不叙述如何组装试验装置)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②③④⑤洗涤沉淀⑥检验沉淀是否洗净9、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1)将K+﹑Na+﹑Mg2+大致分别,并把Cl-﹑Br-也大致分别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运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依次依次是(用编号)(2)分别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3)假如上述分别过程中分别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实行的最简洁的措施。10、某探讨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苹果削皮后不久表面会“变锈”的现象很感爱好,他们查阅资料后得知可能是苹果中的Fe2+被氧气氧化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和老师设计了如下试验进行探究:试验目的:探究苹果削皮后变褐色的缘由试验过程:(1)操作1的名称是,上述棕黄色果汁、加Vc水溶液后呈浅黄绿色可能是含、(填离子符号)的原因;(2)上述棕黄色果汁进行=2\*GB3②试验时,若试剂没有变质及相关操作均正确,猜想出现无明显现象的缘由可能是;(3)指导老师建议补做试验=3\*GB3③:视察试验中Vc水溶液的颜色及在Vc水溶液加入与=1\*GB3①中果汁等体积的水稀释后的颜色。该步操作的目的是;(4)小华同学通过对苹果中成分的资料查得苹果中还含有一些对人类健康有益的酚类化合物,它们被氧化时也能出现颜色上的改变,如儿茶酚(结构如下图)易被O2氧化,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氧化产物中碳链不变且分子中双键与单键交替排列,氧化原理为脱氢,写出儿茶酚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请设计一个简洁的试验方案验证苹果汁中含有酚类物质:(5)同时生物老师指出果肉细胞中可能含有细胞色素(显绿色的叶绿素,显黄绿色的叶黄素等)而使得果汁呈现上述颜色改变,并不肯定是铁元素的缘由,假如该设想成立,那么向=1\*GB3①中浅黄绿色的溶液中加入苯,该步操作须要的玻璃仪器:有。层液体呈无色;(6)依据上述探讨,分析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需加入肯定量Vc的缘由:11、下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并视察还原产物的试验装置。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试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试验中视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试验(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试验操作是:。(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试验现象是(填写代号)。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Ⅲ、试验反思(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验,其好处是:;Ⅳ、问题探讨用等质量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觉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①、两者颜色不同的缘由,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6)你认为上述看法(填“①”或“②”)合理。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洁试验证明:12、某探讨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中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讨。【提出假设】该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能是CO或者是CO2和CO的混合物。【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试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肯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试回答下列问题:(1)按上图连接装置,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广口瓶内盛放的试剂为,其作用为。(3)试验起先时,应先打开弹簧夹2一段时间后关闭,同时打开弹簧夹1;再点燃酒精喷灯,理由是;。(4)称取3.20g氧化铁、2.00g炭粉混合匀称,放入质量为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经进一步测定得知参与反应的氧元素养量为0.96g。从而确认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和CO的混合物,理由是。(5)有同学依据试验得出的结论,认为应对试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认为应如何改进?。

【试题答案】1、A 2、B 3、D 4、C 5、D 6、AD 7、B8、序号试验步骤试验操作及留意事项(简述)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②过滤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③稀释或沉淀在另一烧杯中,放入适量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渐渐加入该烧杯并不断搅拌④过滤重新安装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⑤洗涤沉淀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⑥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出少量洗出液,滴入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9、(1)②⑤⑥③⑥④⑦(2)NH4ClKCl(3)自然风干(因NaHCO3受热易分解)10、(1)过滤,Fe3+、 Fe2+(2)棕黄色果汁中含有的Fe3+ 的浓度太低(痕量)致使无明显现象。(3)与=1\*GB3①形成比照试验,精确分析颜色的改变。(4)试验方案略(5)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下(6)作抗氧化剂,防止二价铁、酚类物质被氧化。11、(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生成蓝色溶液,放出红棕色气体;(3)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放入稀硝酸(4)C(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视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6)②;将绿色溶液加水稀释,得到蓝色溶液或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12、(1)在整套装置末端接一带弯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