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苏联)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俄国史(苏联)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俄国史(苏联)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俄国史(苏联)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俄国史(苏联)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史(苏联史)专题复习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2、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3、评价: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社会性质)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2、政治:沙皇专制3、对外: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③1917年退出战争。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1903年)三、十月革命(一)背景: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巩固政权的措施背景:A、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B、外:协约国武装干涉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3、军事:组建红军。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4、经济:①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四)历史意义: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时间1918-19211921-19271928—1936—1991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内战的胜利解决国内危机,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国际地位措施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农业集体化”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评价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五、二战前后的苏联(一)二战前1938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①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初)的胜利;②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③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冬—1943年2月):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①德黑兰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②雅尔塔会议(是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③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3、参与的重要战役:①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②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围歼东北的日本军队。(三)二战后初期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12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②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③控制社会主义阵营;④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⑤1949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六、苏联的改革(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苏为守势)1、切入: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2、内容:(经济领域)①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②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3、失败原因: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②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1、内容:(经济领域)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2、成效:①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②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失败原因: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②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③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1988年起进行政治改革2、内容:①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②全盘否定苏联历史。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动荡:①实行多党制;②经济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④党内斗争尖锐化和公开化。七、苏联解体(一)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二)过程: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①原因:直接原因: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②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③影响:①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②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③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东欧剧变:1989年开始,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扩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标志着冷战的结束。)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1991年12月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1991年12月22日,11国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三)影响: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苏对峙两极为首的同盟国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石,形成了新的三大势力。其组合情况为,以美苏争霸为首、东西方对立、第三世界为中间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他们以庞大的核武库为后盾,形成军事上两极对抗,经济上各成体系,社会制度截然不同,意识形态针锋相对。战后形成的新的力量对比和组合状况决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美苏矛盾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两极格局的形成、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又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震撼。——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对峙的原因及表现。(2)结合材料与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原因:美苏力量均势。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成立。(2)示例:论题:力量对比消长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论述:二战后,由于美苏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国家利益的冲突及意识形态的针锋相对,决定了美苏在军事上的对抗,经济上各成体系,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国力的下降,苏联模式的僵化以及日本、欧洲的发展,新兴国家的崛起,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极大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综上所述,世界政治格局因国际力量的消长变化而不断变化。2、材料

下表是部分苏联学者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彼沃瓦罗夫十月革命是一次偶然事件,是布尔什维克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所采取的主观行动,不存在任何客观规律拉斯文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它遵循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场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社会制度;促进了民族主义的高涨,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米哈伊尔·瓦耶伊科夫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一个延续,是俄国资产阶级的经济、社会乃至工业革命的整体进程的一部分。十月革命解决的主要任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应当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布拉夫卡十月革命是人民大众创造新生活的根源,它还是一场文化革命。十月革命的冲击带给人们的是一股强大的新潮流,是社会主义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方式俄罗斯左翼学者由十月革命所开启的苏联历史虽然有痛苦的悲剧,但不能抹杀由十月革命所激发的人们大规模建设新社会的创造潜能,以及由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摘编自陈红《俄罗斯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的不同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题:俄国十月革命是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论述: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还在严重阻碍着其现代化的进程,改革成为必然。俄国无产阶级在关键时刻积极改革,满足了人民的迫切需求,最终被俄国人民所选择。俄国十月革命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