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出现这种“过时”的主要缘由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气对比的变更 D.局部斗争的不断变更解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所以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过时”了,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欧洲某国在19世纪80年头中期才有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只能靠从老牌殖民强国手中夺取殖民地来建立和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这个国家是()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答案:C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白()A.英、法、俄与德、意、奥拥有不同的利益B.英德冲突已成为列强间的主要冲突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解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集团,帝国主义结盟的目的就在于瓜分世界。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形势日趋惊惶。答案:D4.1914年,萨拉热窝事务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这一事务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非常关注巴尔干局势②很多国家要利用该事务大做文章③采纳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生气④巴尔干地区的冲突错综困难,引人关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行能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生气。③的叙述不正确。答案:D5.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运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惶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项。答案:C6.马恩河战役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斗争”,主要是因为()A.德军主力遭遇重创 B.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C.德军的防线被突破 D.德国陷于长期消耗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先后,德军意在速战速决,假如被拖入长期的两线作战,势必会使其处于不利的境地。马恩河战役后,德国被迫陷入长期的阵地战,因此,毛奇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斗争”。答案:D7.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先后,德军不断对英法军队发动进攻。为牵制德军,英法军队第一次主动发起对德军进攻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1916年6月,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发起了索姆河战役,这是英法联军第一次主动向德军发起进攻。答案:C8.斗争给交战国的士兵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视察下图,英军在这次战役的第一天就阵亡了两万人,负伤四万人。相关的战役最有可能是()英军伤员的包扎所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大量英军参战的只有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由此可推断C项正确。答案:C9.杰弗里·帕克说:“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缘由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冲突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斗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德国企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但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并最终导致德国的战败,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列强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利益为转移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困难的冲突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集团更具有吸引力解析:意大利是同盟国集团的成员,但斗争爆发后,它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这反映出列强选择外交政策的基本动身点是维护自身的利益。答案:A11.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斗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的侵略,它们所进行的斗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答案:D1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①占据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据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斗争,日本趁机强占它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斗争期间,美日之间的冲突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A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B.斗争给人类带来了恐惊C.人类对友爱的憧憬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解析:无论恐惊斗争,还是憧憬和平,崇尚人道主义,都是人类文明得到提升的重要标记。答案:D14.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更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①反对斗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②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潮渐渐兴起③社会主义的志向和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15.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是由多方面缘由造成的,包括()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的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集团内部的冲突不断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斗争,就交战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的。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一年,激烈的人群拥塞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大街上,英国的志愿入伍者挤在征兵处,想在惊惶局面结束前进入法国;法国的圣西尔军校的毕业生穿着过时的制服,戴着白手套,军帽上插着大毛球,步伐整齐地进入战斗;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高校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阔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行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忱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起先低落下来。材料二17世纪与18世纪的斗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惫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是避开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为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重大战术成功,只是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完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1916~1917年在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假如不是完全一样的话,区分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历史上的斗争》请完成:(1)材料一中“施里芬的不行能实现的目标”是指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缘由是什么?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什么特点?(8分)参考答案:(1)速战速决,快速占据法国,结束西线战事,然后再进攻俄国。(2)缘由:同盟国物质资源匮乏,在经济实力上处于劣势。特点:是一场旷日长久的消耗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很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如同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全部欧洲国家的产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料:这场斗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斗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羞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分)(2)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3分)(3)结合所学学问,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6分)参考答案:(1)西欧相对衰落。(2)民族同等、民族独立的意识觉醒。(3)“结局”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时代,“开端”则是说亚非拉地区自此起先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凄惨事务,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行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情愿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材料二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是处在这个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我们将坚决主见,文明国家公民个人之间所遵守的行为标准和犯错误后的责任标准,在各国及其政府之间,也应当同样遵守。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斗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斗争的确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议,往往就确定了很多斗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斗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的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刚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请完成:(1)材料一中“30个月来的凄惨事务”指什么?(2分)(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政策怎样的变更过程?(4分)(3)威尔逊在演说中是怎样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8分)参考答案:(1)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材料一没有讲到美国参战问题,却隐含着美国想介入斗争的意图;材料二则说明美国公开对德宣战。(3)威尔逊的观点:威尔逊认为美国是为了“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和正义”而战,并认为德国政府发动斗争是为了某个王朝和一小撮野心家自己的利益,美国是为了“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作战,是正义的斗争。观点:不同意。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对于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秋,正值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识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致勃勃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家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起先的。……全部的民族都满怀信念地期盼着一场短暂而又成功的斗争……斗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心情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心情,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完成:(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是什么意思?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第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